87 国旗和国家认同
二十多年前,我初到美国,有一次从纽约到普林斯顿大学去看朋友,路过一片墓地,只见许多墓碑前都插着一面小小的美国国旗,印象非常深刻。美国人家的门口很多都设有一个金属的插旗用的架子,7月4日国庆或别的特殊日子就会插上国旗。美国的国歌从歌名《星光闪耀的旗帜》就可以看出是歌颂国旗的。国旗和国歌合为一体,这在世界上是很特殊的。
I960年以后,美国有了现在这样的国旗:13条红白相间的横道代表联邦最早的13个州,9行50颗星代表现在的50个州。美国历史中曾经有过不同的国旗,每次更改都是因为有新的州加入联邦。建国之初(1777年)的国旗有13条横道和围成一圈的13颗星。1795年由于佛尔芒州和肯德基州的加入变成了15条横道和排列成5行的15颗星,这个国旗一直使用到1818年。1814年焕发青年律师和诗人凯伊(FrancisScottKey)写下《星光闪耀的旗帜》的正是这面旗帜。
美国于1783年打败英军,赢得了革命战争,但1812年又因在英法战争中与法国的关系而与英国开战。1814年英军占领了美国首都华盛顿,放火烧毁了尚在建造中的白宫,并开始进攻与华盛顿只有一河之隔的巴尔的摩市。巴尔的摩的男女老少挖壕筑墙,奋起抵抗。英军只能从海上进攻巴尔的摩东南的海上要塞麦克亨利堡。进攻前3天,凯伊乘船到英舰交涉释放一名被扣留的美国平民。英军从9月13日开始进攻,持续了25个小时。战斗中,硝烟弥漫,凯伊根本看不到美军的要塞。14日早晨,硝烟稍散,凯伊看到要塞上的美国国旗仍在飘扬,美军已经赢得了关键的一仗。心情激动的凯伊用诗句记下了他的感受,没想到有一天他的诗句竟会成为美国的国歌。
制作麦克亨利堡那面国旗的是一位名叫匹克斯吉尔(MaryPickersgill)的巴尔的摩妇女。这面旗帜重90公斤,长13米,宽9米。旗上每颗星有60厘米的长宽。在战斗中这面旗帜被损毁,后经修复,今天展览在首都华盛顿的史密森尼博物馆中。
麦克亨利堡战斗结束后,凯伊完成了他的诗篇,第二天,此诗以《保卫麦克亨利堡》为题发表,并注明这首诗要用宴饮歌《致天堂里的阿那克里翁》的旋律来歌唱。1895年美国军队正式把这首歌用作升、降旗的正规仪式歌曲。1931年3月3日,这首歌被正式定为美国国歌。
美国建国之初便有了国旗,但一直到1931年才有了国歌,而这个国歌所赞颂的则又是国旗,这使得国旗在美国人的国家认同中有了更为特殊的意义。美国政治学家雷诺兹(JohnReynolds)曾区分人们对“国家”不同“政治象征”的不同程度认同;不同的政治象征包括“当今政府”、“宪法”、“民族国家”、“国旗”。他的研究结果显示,人们对不同的政治象征的认同程度都是不相同的,美国人认同国旗的程度高于“美国”,也髙于“宪法”,更远远髙于“当今政府”,国旗认同是国家认同政治象征中最高的。
美国国旗受到美国人高度的认同,与美国人的平等观有关。托克维尔在《论美国民主》中多次论及美国人的平等精神。他发现,在美国,人们彼此平等,谁也不能自视髙人一等。他们既无须彼此服从,又无需相互巴结。他们同等地参与治国事务,一起处理他们面临的共同问题。他还发现,在美国,社会平等和进步并不是为了让所有的公民在生活上完全趋同,而是让他们在属于自己的小圈子里依照天性自由全面地发展。
美国国旗成为美国平等原则的最佳象征。美国是一个联邦,但每一个州都有高度的立法、自治权。每个州无论大小、强弱,在联邦中都享有平等的地位。国旗上的那50颗星,没有大小之别。在这50颗星之上,更没有一颗更大的星占据着中心位置,领导它们,并由它们来拱托。那13条横道是所有美国人都能认同的联邦历史和联邦共和理念。
最早的美国国旗为以后的美国扩展预留下充分的空间。它不是一面意识形态的旗帜,不是某个政党特权的宣示,而是一个关于国家历史和基本构成的客观陈述。正因为它是一个人人能够接受的、关于国家的最低陈述,它反而能在最大范围内得到了国民最高程度的认同,成为美国爱国主义最重要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