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毅夫
【作者小传】
生平事迹不详。《全元散曲》录存其小令一首,套数一套。
〔南吕〕一枝花·怨雪
唐毅夫
不呈六出祥,岂应三白瑞?易添身上冷,能使腹中饥。有甚稀奇。无主向沿街坠,不着人到处飞。暗敲窗有影无形,偷入户潜踪蹑迹。
〔梁州〕才苫上茅庵草舍,又钻入破壁疏篱,似扬花滚滚轻狂势。你几曾见贵公子锦裀绣褥?你多曾伴老渔翁箬笠蓑衣?为飘风胡作胡为,怕腾云相趁相随。只着你冻的个孟浩然挣挣痴痴,只着你逼的个林和靖钦钦历历,只着你阻的个韩退之哭哭啼啼。更长,漏迟,被窝中无半点阳和气。恼人眠,搅人睡。你那冷燥皮肤似铁石,着我怎敢相偎?
〔尾〕一冬酒债因他累,千里关山被你迷。似这等浪蕊闲花也不是久长计,尽飘零数日,扫除做一堆,我将你温不热薄情儿化做了水。
这篇散套咏雪,多方铺叙了雪花漫天飞舞、穿堂入户的形态和恣意肆恶、使人寒彻肌骨的冷酷,表达了作者对此的怨愤。
首曲〔一枝花〕入手擒题,以“不呈六出祥,岂应三白瑞”两句对偶,坚决地否定人们所谓瑞雪呈祥的传统说法。“出”:花瓣,雪花六角,因别名六出。“三白”:指雪;“三白瑞”,谓农历正月降雪可保来春庄稼茂盛。唐人张鷟《朝野佥载》说:“正月见三白,田公笑赫赫。”而本曲作者却不作如是观。他认为雪非但不呈吉祥、不兆丰年,反而使人饥寒交迫、困苦不堪。因此“有甚稀奇”?接下数句,作者更以鄙夷、憎恶的口吻,描写了雪花乱飞狂舞的丑态。这几句,作者一方面抓住特征,描绘了雪花漫无定向、四处飘坠的形状和悄然洒落、旋即融化的情态,一方面暗用拟人手法,突出了飞雪散漫轻浮、行踪诡秘的低下品格,其观察之细致,摹写之生动,寓意之丰富、新奇,均醒人眼目,令人叹赏。
〔梁州〕进一步抒写对雪之怨愤。前三句写雪遮天盖地,气势汹汹。苏轼刺杭,曾作《少年游》,内有句云:“去年相送,余杭门外,飞雪似扬花。”作者这里沿用其喻,但旨在强调雪之轻狂猖獗:它覆盖(“苫”)房舍,侵袭院宇,无处不入。“才”、“又”二字递连,显现雪之来势迅疾;“茅庵草舍”、“破壁疏篱”,则皆为贫民所居,重复其辞,暗示雪之欺凌贫弱,品行可憎。“你几曾”以下,作者满怀愤恨,指斥雪之刁钻凶恶,故意与人为难作对。富贵人家锦裀绣褥,不愁温饱,它偏不“光临”;隐逸之士箬笠蓑衣,垂钓寒江,需要雪景以添雅趣,它又不去成全。一味依仗风势胡作非为,相趁相随,缠住贫寒之士百般作恶:“冻的个孟浩然挣挣痴痴,逼的个林和靖钦钦历历,阻的个韩退之哭哭啼啼”。孟浩然是盛唐著名诗人,终身布衣,据传说他有雪中骑驴觅诗之事,“挣挣痴痴”,指孟冻得发呆;林和靖即林逋,北宋高士,酷爱雪中赏梅,有“梅妻鹤子”之誉,“钦钦历历”,谓林冻得打抖;韩退之即韩愈,唐宪宗朝,他因谏迎佛骨,被贬为潮州刺史,途中吟诗自伤曰:“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作者因这三人都曾受困于雪(孟、林二人之事并无实据),故借来为天下寒士作比,生动地写出了雪的罪孽。它使寒士作不得诗,赏不得梅,行不得路,甚至睡不成觉(“更长”至末句)。委实可恶。这支曲子是全套的中心,也是作者愤懑之情的沸点。曲中多次用“你”指称雪,如当面斥责,怨愤之情不可遏止,溢于纸背。
〔尾〕前两句继续写雪给作者带来的恶果:因雪寒而沽酒取暖,负债累累;因雪迷而关山阻隔、有家难归。雪之冷酷无情、作恶多端,使作者怨愤难耐。因此,全套最后四句,他不仅愤愤诅咒它是不结果实的“浪蕊闲花”,长久不了,而且还要将这不通人情的“薄情儿”,“扫除做一堆”,“化做了水”。
作为咏物之作,这套散曲的最大特点和成功在于“物物而不物于物”(《庄子·山木》),亦即既注重所咏物象的形象特征而又不局限于此。从摹写物象看,作者以“无主向”、“到处飞”、“苫上茅庵草舍”、“钻入破壁疏篱”、“似扬花滚滚轻狂”等,真切生动地写出了雪花飘飞的形象特征;同时又不拘形迹,甚或是脱略形迹,在雪的身上寄寓了人的品行个性。如“无主向沿街坠”,颇似满街闲逛,招惹蜂蝶的妓女;“有影无形”、“潜踪蹑迹”,则无异于人所不齿的盗贼;〔梁州〕中的一些描写,雪又似乎是个怕富欺贫,仗势胡为的胥吏;而全套强调的雪之冷酷,则又似乎是某种邪恶势力或整个社会现实的象征……凡此种种,尽管见仁见智,可有所不同,但它极富喻义和象征,却不容置疑。因而,作者的怨愤似乎亦非仅对雪而发,而是包蕴了更为丰富深刻的生活内容,愤世嫉俗,殊为沉痛。
(周圣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