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唐臣
【作者小传】
大都(今北京)人。其父费君祥,曾与关汉卿交游。所撰杂剧今知有三种。现存《贬黄州》一种。
苏子瞻风雪贬黄州·第一折
费唐臣
〔混江龙〕想着那丝纶阁上,常则是紫薇花对紫薇郎。步九重春色,拂两袖天香。万里云烟挥翰墨,一天星斗焕文章。翰林风月,京洛山川,洞庭烟雨,金谷莺花,怎能够一轮皂盖飞头上。诗吟的神嚎鬼哭,文惊的地老天荒。
〔鹊踏枝〕万言策上君王,一骑马度衡阳,索离了三岛蓬莱,直走遍九曲沧浪。学不的李太白逍遥在醉乡,参破了韩昌黎夕贬潮阳。
《贬黄州》写苏轼(字子瞻)遭王安石排挤陷害,贬官黄州,受尽艰辛屈辱,后又被赦复职的故事。全剧共四折,一楔子。第一折:苏东坡受诬贬谪;第二折:马正卿雪里送炭;第三折:杨太守雪上加霜;第四折:苏东坡蒙赦复官。作者通过苏东坡这段升黜浮沉的经历,以酣畅的笔墨写出了君王寡恩,才人毁弄,仕途坎坷,世道炎凉。
〔混江龙〕〔鹊踏枝〕是第一折中的两支曲子,一前一后抒发苏东坡得知获罪遭贬前后的心底波澜。〔混江龙〕写的是他已知获罪但贬谪诏书尚未下达时的心情。费唐臣笔下的苏东坡是才高学富而又受到诬陷的名臣,不同于一般“臣罪当诛”、“临表涕泣”的待罪之臣,在这严峻的时刻,他想的却是昔日宫廷盛事,是丝纶阁上“紫薇花对紫薇郎”的金色岁月。“丝纶”语出《礼记》:“王言如丝,其出如纶。”即指君王的旨意。丝纶阁指翰林院,剧中苏轼是翰林学士,有替皇帝草诏的职责,故云。又白居易《紫薇花》诗:“独坐黄昏谁是伴?紫薇花对紫薇郎。”唐代中书省曾名紫薇省。这句也是写他替皇帝起草文件的往事。苏轼不无自诩地叙述那君王的旨意靠谁由“丝”到“纶”,由内宫远播天下?靠的是他苏子瞻的一支生花妙笔!正因为这支笔,他深得君王信任,能在被称作“九重”的宫阙行走,能够沐浴君恩的“春色”,得到两袖沾拂“天香”(宫内御香)的殊荣;也正是在这种氛围中,才气纵横的苏东坡更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同唐人“挥毫落纸如云烟”(杜甫《饮中八仙》)一样,他也是“万里云烟挥翰墨,一天星斗焕文章”,成为辉耀一代的文豪。
〔混江龙〕曲牌按字数定格,在“一天星斗焕文章”之后,只须三、四、四几个小句就可打住了。但这支曲子到此又起波澜,加入增句:“翰林风月,河洛山川,洞庭烟雨,金谷莺花”四句,着重渲染自己文章丰富的内涵和多采的风格。以景状文,别开生面。他说自己文章俊逸如“翰林风月”,豪放如“河洛山川”,诡谲如“洞庭烟雨”,灿烂如“金谷莺花”,紧接这四个铺陈句之后,又蹦出“怎能够一轮皂盖飞头上”的奇句,收勒住四股淙淙“细流”,这里才真正地作了有力的一“顿”。用“一轮皂盖”来喻指他历任密州、徐州、湖州父母官的宦场生涯,踌躇满志,得意非凡。最后又以“诗吟的神嚎鬼哭,文惊的地老天荒”两句结束,对苏轼才华和抱负的铺张扬厉达到极点。
这里,作者显然采用了先扬后抑的手法,写对他昔日的倚重,正是为了衬托今日对他的毁弃,也为后文写他受辱造成强烈的对比和反差。当然,这时他还没有对君王表示直露的怨怼,一切都在“乐事回头一笑空”(苏轼〔采桑子〕《多景楼与孙臣源遇》)的微妙境界中。细细读来,回味无穷,既使人如见坡翁掀髯放歌的情态,又如见其笑眼中涌出的泪花。
如果说〔混江龙〕中的待罪心情还属于不十分肯定的情境而发,那么,〔鹊踏枝〕就是明确罪贬黄州后的怨歌。此曲短短六句,既道出忠言谏诤反受贬逐的不平,也有“万言策上君王”,竟落得“一骑马度衡阳”的委屈。此处“衡阳”不是实指,因黄州还在衡阳之北。这里是用衡阳回雁峰的典故,以表示南下之遥远。下面用了“三岛蓬莱”(传说海上有瀛洲、方丈、蓬莱三仙岛)与“九曲沧浪”(黄河有九曲,浪淘险恶)对比出居京与贬谪生活的天壤之别。随后又用李太白与韩昌黎两个人作对比,东坡做不到像李太白那样飘洒超脱,而能逍遥醉乡;他的性格,几乎不可避免地要重复韩昌黎那条路,而今就要尝到“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的滋味了。
应该说,费唐臣这两支曲子,抓住了苏东坡才华盖世的特点,从中可以体味到作者对坡翁的敬重、热爱之情;如若没有对坡翁的深刻理解,他是填不出如此妙曲来的。
(郑拾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