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康

  下载全书

【作者小传】

字子安,杭州(今属浙江)人。因王伯成写有《李太白贬夜郎》杂剧,遂写《杜子美游曲江》杂剧以比高下,惜不传。所作杂剧今知有二种,现仅存《竹叶舟》一种。亦作散曲。《全元散曲》录存小令四首,套数一套。

陈季卿悟道竹叶舟·第三折

范康

〔三煞〕趁着这响咿哑数声柔橹前溪口,早看见明滴溜几点鱼灯古渡头。则见秋江雪浪拍天浮,更月黑云愁。疏剌剌风狂雨骤,这天气甚时候。白茫茫银涛不断流,那里也骑鹤扬州。

《竹叶舟》杂剧虽然是一本宣扬道教思想的度脱剧,但它与马致远等的《黄粱梦》有相通之处,即在度脱故事的背后,分明寄托着元代知识分子的苦闷、愤懑和牢骚。剧中的陈季卿屡试不第,怀才不遇。一日,他在终南山的青龙寺中遇到吕洞宾,吕一心劝陈出家,陈再三拒绝。吕洞宾把一小片竹叶粘到墙上,变成一只小船,说可以载陈归家。陈不相信,恍惚睡去。陈在梦中乘船归家,与家人谈话犹孜孜于功名,遂别家人乘船赴考,结果遭遇风浪,船被掀翻,惊叫而醒。这时陈季卿始知吕洞宾非是常人,急忙追寻,恳求度化成仙。吕引陈见八仙,共赴蟠桃仙宴。如果剥去这度脱的外壳,不难发现这本杂剧曲折地反映了元代知识分子的共同心态和情绪。

上面这支〔三煞〕曲是第三折中正末扮吕洞宾所唱。吕洞宾以竹叶化舟,又幻化作渔翁,撑船载陈季卿去赴考,突然狂风大作,巨澜叠起,舟中的陈季卿惊恐万状。这曲子的妙处在于即景生情,描摹生动;其辞清奇俊爽,古朴典雅。

首二句,写橹声欸乃,咿咿哑哑;渔火点点,灯影绰绰。正当夜幕初临之时,是在出溪口远望渡头的江上。起句的“趁”字极有趣,既有乘船赶渡之义,又有趁声远望之情,写出了渔翁内心的悠闲自得——仙人的自在之情。橹声伴着水声,渔火衬着夜幕,其情其景,点染而出。下面陈季卿一句插白“兀的不起了风也”,使眼前景致顿时发生了变化,引出渔翁一段唱。从渔翁眼中看风狂浪急的江上景致,使我们仿佛看到了一叶扁舟在惊涛骇浪中颠簸起伏。“则见”二句写怒浪拍天,狂涛咆哮,白色的水珠和泡沫在夜幕的衬托下,显得格外明晰。一个“雪”字,一个“黑”字,强调了这种对比;而“浮”字和“愁”字更形象地凸现了夜幕笼盖,白浪滔天的气势。“疏剌剌风狂雨骤,这天气甚时候”二句颇为奇特,也颇耐人费解。既是“几点鱼灯古渡头”,那至少是薄暮时分了,此处又何言“甚时候”呢?揣摩全剧和这支曲的上下文,似应作这样的理解:即陈季卿这时已被突然出现的险情惊呆了,况又是在梦境之中,梦中人的时间意识往往是模糊不清的,因此这一笔是十分绝妙的,它与后面的突然惊醒恰成映照。此句还在于提醒人们,这是梦境,而不是现实。渔翁又是仙人,梦境也是他幻化而出的。与《黄粱梦》中的卢生一样,陈季卿梦醒之时,青龙寺中的小僧正等着他去吃斋饭呢。“甚时候”句正在于点出这个“时间差”,平添了神奇迷离色彩,是耐人寻味的一笔。

陈季卿悟道竹叶舟——明刊本《元曲选》

结尾二句说狂风巨浪相阻隔,要求取功名怕只是妄想了。“骑鹤扬州”,典出南朝梁殷芸的《殷芸小说》。相传几个人在一起谈论各自的志愿,一个说要到维扬去做官,一个说要有万贯家财,第三个人说要骑鹤上青天。第四个人说我要“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后来人们便以这个故事比喻贪得而妄想。元代知识分子处世艰难,多怨生不逢时,不得伸展抱负,凡此种曲词并不罕见,隐约透露出期期艾艾的叹息和怅惘,这是需要加以注意的。

此曲干净利落,形象生动,画面感强烈,人物动作与环境描写相映成趣,下笔如有神韵。《录鬼簿》中称范子安“一下笔即新奇,天资卓异,人不可及也”。“人不可及”未免溢美,而“天资卓异”、“下笔新奇”却是的评。你看作者写风狂雨骤,用语与人迥异,很是独到,且简洁精警,出神入化,其点染处,传神生动,涉笔成趣,可概见范康曲词之风貌。

(王星琦)


金仁杰曾瑞

范康|元曲鉴赏辞典 - 蒋星煜|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