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善夫

  下载全书

【作者小传】

一作戴善甫。真定(今河北正定)人。曾任江浙行省提举。所作杂剧今知有五种。现存《风光好》一种。另存《玩江楼》残曲,一说杨讷作。另《紫云亭》一说亦为其所作。

陶学士醉写风光好·第一折

戴善夫

〔金盏儿〕我这里觑容颜,待追攀。嗨、畅好是冷丁丁沉默无情汉。则见那冬凌霜雪都堆在两眉间,恰便似额颅上挂着紫塞① ,鼻凹里倘着蓝关② 。可知道秀才双脸冷,宰相五更寒③ 。

〔注 〕①紫塞:指长城,亦泛指北方边塞,此处喻指霜雪。②蓝关:即蓝田关,在今陕西蓝田东南。这里借指冰雪。③秀才双脸冷,宰相五更寒:古时读书人清灯永夜,寒窗苦读,冬天冻得周身冰冷;封建时代的宰相和大臣们冬日黎明即在寒冷的朝房中等候皇帝召见。故有此说。

戴善夫的《风光好》是元人杂剧中一本韵致独特的风情喜剧。剧写宋初翰林学士陶谷奉使南唐,名以索图籍文书,实则充当说客劝降。南唐丞相宋齐丘将陶羁留馆驿之中,并与昇州太守韩熙载计谋,欲赚陶谷。初以金陵名妓秦弱兰陪侍陶谷宴饮,陶摆出一副正人君子、不近女色的面孔。接着韩熙载于驿馆粉壁之上发现陶谷写的一首藏头诗,知其不堪旅邸寂寥,便又使秦弱兰扮作驿吏之妻挑之,遂戳穿陶谷假象,并赚得陶写在汗巾上的情词《风光好》。待到陶发现上了圈套,已不能再回大宋,只得往故友杭州钱俶处。宋灭南唐,弱兰避难杭州,由钱俶出面斡旋,陶、秦终于结为夫妻。杂剧本于宋郑文宝《南唐近事》中关于《风光好》词的逸话,又见于宋人洪遂《侍儿小名录》及僧文莹《玉壶清话》,冯梦龙《情史》中辑有此事,入“情累类”。此外,《宋元戏文辑佚》存《陶学士》残曲两支,戴善夫杂剧或许受到过早期南戏的影响。

这支〔金盏儿〕曲,是第一折中秦弱兰唱的。当韩熙载命秦弱兰以陪侍宴饮为名,实施智赚陶谷计划之前,弱兰凭着自己对士大夫文人的深切了解,认为陶谷的所谓“生性威严,人莫敢犯”不过是假相而已。她十分自信,不无嘲弄地认为“则消得我席上歌金缕,管取他尊前倒玉山”;“则着这星眸略瞬盼,教他和骨头都软瘫”(〔后庭花〕)。结果在席间却完全出人意料,陶谷竟丝毫不为所动。作者着眼于全剧通体结构,在这里安排了一个充满喜剧气氛的迭宕,使这里的戏剧场面特别富于情趣。酒宴上,陶谷冷鼻子冷脸,正襟危坐,俨然是个圣贤夫子,他说什么“大丈夫饮酒,焉用妇人为!吾不与妇人同食,教他靠后,休要恼怒小官”。又说“小官一生不喜音乐,但听音乐头晕脑闷”。看来,席间的陶谷是断断不近声色了。正是在这样的戏剧情势下,旦扮的秦弱兰唱了这支〔金盏儿〕曲。此曲写得活泼跳脱,异常生动,且介于雅俗之间,浑朴自然。一个“觑”字,写尽了弱兰在特定场合的神态举止——她在察言观色,伺机行动,也就是“待追攀”。又一个“嗨”字,写尽了弱兰最初施展手段不能奏效的无可奈何。接下去的“畅好是冷丁丁沉默无情汉”一句,是将信将疑。眼前这人如何是这等古古板板呢?外表倒像个贤人君子,骨子里究竟如何呢?弱兰在思索判断着。接着,以弱兰眼中所见,细写陶谷的一张脸。写脸又重在写神色,集中突出了一个“冷”字。作者连用三个极度夸张的比喻:两眉间如冬凌霜雪,额颅上挂着紫塞,鼻凹里好似躺(倘,同躺)着蓝关。紫塞,使人联想到塞北的雨雪风霜,大漠的凄寂苍凉;蓝关,则会让人油然吟起韩愈的诗句:“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诗》)紫塞和蓝关对举,工整而不失其雅,用来写一个人的脸,却是奇特而又别致的;巧妙自然,可又不令人费解。戴善夫匠心独运处,庶几可见。

吴瞿安说:“戴善夫《风光好》俊语翩翩,不亚实甫也。”(《中国戏曲概论》)俊语,非指丽词艳藻,而是指戏曲语言的活泼生动、真切自然。不亚实甫,亦当指在刻画细微、传神毕肖方面可与《西厢记》齐观。至于此曲的结尾二句,更是轻轻道出,将“冷”写到了极至。此刻才领教了读书人和做官者的脸冷面寒,简直有些阴森可怕了。就中透出轻蔑和不屑,同时也暗暗预示了冷脸背后的假来。这里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作者有意造成一种蓄势,反复渲染陶谷的虚张声势,连呼“靠后”。十分有趣的是,这个“靠后”竟穿插出现了五次,每次出现都伴随着陶谷的阔论高谈,这就把陶谷的假撇和虚伪写得淋漓尽致,读来叫人忍俊不禁。而所有这一切,又都为秦弱兰的最后胜利作张本。果然,我们在第三、四折中,看到了陶谷假相被揭穿了。秦弱兰努力要改变自己的命运,她是主动的,也是最终的胜利者。

(王星琦)

陶学士醉写风光好·第三折

戴善夫

〔滚绣球〕这酒则是斟八分,学士索是饮一巡,则不要滴留喷噀。学士这玳筵间息怒停嗔,你则待点上灯关上门,那时节举杯丰韵。这里酒盏儿不肯沾唇,却不道相逢不饮空归去① ,则这明月清风也笑人,常索教酒满金樽。

〔叨叨令〕学士写时节有些腔儿韵,妾身讴时节有些词儿顺。做时节难诉千般恨,写时节则是三更尽。学士你记得也么哥,记得也么哥?兀的是亲笔写下牢收顿。

〔滚绣球〕那素衣服是妾身,诈作驿吏妻把香火焚。我诵情诗暗传芳信,向明月中独立黄昏。见学士下砌跟,瞻北辰,转身躯猛然惊问,便和咱燕尔新婚。咱正是武陵溪畔曾相识,今日佯推不认人② ,道的他满面似烧云。

〔倘秀才〕妾身本不肯舒心就亲,学士便做不的先奸后婚,学士早回过,灯光掩上门。妾身谋成不谋败,学士宜假不宜真,不信不自隐。

〔滚绣球〕好也啰学士你营勾了人,却便装忘魂。知他是甚娘情分,你则是憎嫌俺烟月风尘。昨夜个我虽改换的衣袂新,须是模样真。咱只得眼前厮趁,实丕丕与你情亲。你把万般做作千般怒,兀的甚一夜夫妻百夜恩,则是眼里无珍。

〔三煞〕贱妾煞是展污了个经天纬地真英俊,为国于民大宰臣。贱妾煞不识高低,不知远近,不辨贤愚,不别清浑。这的是天注定的是非,天指引的前程,天匹配的婚姻!咱兀的教太守主婚,则这〔风光好〕是媒人。

〔注 〕①相逢不饮空归去:点化苏轼诗句“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九日次韵王巩》)而来。②武陵溪畔曾相识,今日佯推不认人:这是宋元间演唱词话的两句常用语,以刘晨、阮肇入天台山采药,遇仙女于武陵溪的故事,借喻男女欢会。关汉卿《救风尘》第三折〔幺篇〕:“那唱词话的有两句留文:‘咱也曾武陵溪畔曾相识,今日佯推不认人。'”可知这是戏曲和说唱艺术中的习用语。

《风光好》第三折是剧本的高潮所在。在此之前,秦弱兰已扮作驿吏之妻“智赚”了陶谷,一方面完成了被“唤官身”的使命,另一方面也为自己的脱籍从良找到了理想的途径。秦弱兰身在风尘,却不堪忍受那强作欢颜的卖笑生涯,她向往着过正常女子的幸福生活,因此,我们不能将秦弱兰赚陶谷仅仅看作是被动的“唤官身”,她是主动而且积极的。第三折中作者巧妙地安排了重开宴以对质的场面。这里有趣的是秦、陶两人的戏剧性冲突,以及秦弱兰既是为官府所遣迫,然而又是十分自愿的矛盾性。故而在此折唱词中,秦弱兰虽然表面上咄咄逼人,骨子里却是情意真切。身为妓女的秦弱兰要想获得自由,不得不依靠自己的色相,她自知风尘女子的卑下地位,所以在曲中又透露出一丝悲怆和凄凉,这些都是理解第三折曲词的关键。

〔滚绣球〕曲从容调侃,禁不住心中暗自好笑。如同她夜扮驿吏之妻赚得陶谷时那样想道:“想昨日在坐上,那些势况,苫眼铺眉全都是谎。”(第二折〔隔尾〕)同时,她又为自己戳穿陶谷的假相而自矜:“他兀的锦绣文章,更做着皇家卿相,被我着个小局段早打入天罗网。”(〔三煞〕)到秦弱兰将〔风光好〕词拿到手,那位在宴席上连呼“靠后”的“道学家”的遮羞布就被彻底扯下来了。酒斟八分,是说怕陶谷喝醉,连下文一味是揶揄和挖苦。喷噀,即喷水,这里有喝醉了道出隐私、信口胡说之意,话是反说的,完全是嘲弄和戏谑的口吻。“你则待点上灯”二句,更是含有提醒和讥刺的意味。犹如说,此刻你又一本正经了,写〔风光好〕词时你可不是这副恼怒的样子哟。末三句,一路揭露陶谷的假憋和造作。“清风明月也笑人”句意含双关,表面上似在说面对良辰美景,相逢不饮,岂不有负眼前景物,实则暗含清风明月可做证见,亦笑陶谷假正经之意。此曲以下,原来写秦弱兰随口唱出了〔风光好〕词,陶谷情急中继续抵赖,装作不认识秦弱兰,竟将自己亲手写的词说成是“淫词艳曲”,以至故作镇静,妄图一赖到底。

陶学士醉写风光好——明刊本《元曲选》

〔叨叨令〕曲写秦弱兰旁敲侧击,暗点明指,提醒陶谷,难道你忘了昨夜之事,这“淫词艳曲”原是你亲自写下的,白纸黑字,要赖是赖不掉的。接下来的一曲〔滚绣球〕,平白如话,爽畅痛快,弱兰直道出自己扮作驿吏之妻赚陶谷的全过程,说得眼前的大学士满脸通红。〔倘秀才〕曲中的“妾身谋成不谋败,学士宜假不宜真,不信不自隐”三句,可以看成是本折中的警拔之语,也是点明题旨之笔。“谋成不谋败”,表明了弱兰的决心和意志;“宜假不宜真”,活画出士大夫阶层的强作修饰和虚伪;至于“不信不自隐”,则带有某种挑战性,犹如说:你骗得了别人,却瞒不过我。果然,下面的一曲〔滚绣球〕,便对陶谷的虚伪做了更为彻底的揭穿。

“营勾了人”,却又“装忘魂”,直戳陶谷心尖。至此,弱兰已开始采取凌厉的攻势,一举要撕下陶学士的遮羞布。忘魂,即过于健忘,强装出的健忘,足见陶谷的心虚。此一曲动作性极强,陶谷的装腔作势激怒了秦弱兰,我们仿佛看得见她胸脯起伏、怒不可遏的神情。你这大学士也忒浅情了,无非是烟花妓女配不上你,这会儿你一本正经,吆吆喝喝,全不念昨夜的浓情密意。妓女也是有人格的,恨只恨你有眼无珠,不识真情,辜负了俺的一片心意。如果说,这一曲〔滚绣球〕使我们听到了弱兰捍卫人格尊严的呼声,那末在下面的一曲〔三煞〕中,我们更看到了弱兰自己主宰自己命运的执着个性。你看她斩钉截铁,义正辞严:“这的是天注定的是非,天指引的前程,天匹配的婚姻!”这使我们很自然地想起白朴《墙头马上》中李千金和裴尚书的争辩,千金也曾说过“这姻缘也是天赐的”。二者如出一辙。同李千金有某些相似之处,秦弱兰也是一个有主见的女子,她有棱有角,毫不扭捏,她把自主婚姻看作是正当的、合理的、天经地义的。但是,她毕竟是下层妇女,故而反抗精神较李千金更为强烈,甚至带有浓厚的野性色彩。

陶谷的形象也很突出,原剧中他虽只有插白,偶有点染,然面目却是清晰可见的。作者没有把他写成一个鼻梁上涂白粉的角色,剧中陶谷既非丑扮亦非净扮,而是由正末扮演的。这正是作者的高明之处。如将陶谷写成个草包窝囊废,秦弱兰也就犯不着以身相托;反之,秦弱兰如不是三番两次,陶谷的假面具也绝难扯下。陶、秦二人最终仍偕为秦晋,却又是作者把风流才子的陶谷塑造为一个有情人的苦心。作者在全剧中是对秦、陶爱情取着歌颂的态度的。因此,赚得陶谷的过程,正是作者对人物复杂心理细致的刻画过程。作品不仅揭示了封建时代妓女的苦难生活和内心痛楚,同时歌颂了她们与命运抗争的顽强意志。此外,作品对于封建传统道德观念也有所批判,戳穿了违背人性的假道学和“片面贞洁”的虚伪性。

至于结局的以秦弱兰如愿以偿而终,那是剧情趋势之必然,不能以大团圆老套视之。因为秦弱兰付出了努力,陶谷终究还算个“有灵魂的郎君”。

就曲词而言,戴善夫的风格也是独特的。朱权《太和正音谱》说“戴善夫词如荷花映水”。细味之,《风光好》的曲词的确本色自然,朗朗可读,以“荷花映水”喻之当不为过之,正是所谓“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本折数曲,便是明例。作者绝少或索性不用典实,按人物个性和戏剧冲突,将曲词写得简朴清爽,口语化的特点也十分明显。〔三煞〕一曲最有代表性。如〔三煞〕的尾句:“则这〔风光好〕是媒人!”其中包括了多少潜台词,以其深出之以浅,是耐人反复回味的。官不为媒,人不为媒,大媒正是弱兰自己赚得的情词。这样的曲词离开了排场,它的包孕量就会顿减,这是不言而喻的。

(王星琦)


纪君祥张国宾

戴善夫|元曲鉴赏辞典 - 蒋星煜|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