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直夫
【作者小传】
原姓蒲察,人称“蒲察李五”,女真族人,寄居德兴府(今河北怀来)。至元、延祐间人。曾任湖南肃政廉访使。所作杂剧今知有十二种。现存《虎头牌》一种,描写女真族故事,很有特色。另《伯道弃子》现仅存第二折曲词两段。
便宜行事虎头牌·第三折
李直夫
〔搅筝琶〕咱须是关亲意,也索要顾兵机。官里着你户列簪缨,着你门排画戟,可怎生不交战,不迎敌,吃的个醉如泥。情知你便是快行兵姜太公、齐管仲、越范蠡、汉张良,可也管着些甚的。枉了你哭哭啼啼。
〔胡十八〕他则待殢① 酒食,可便恋声妓,他那里肯道把隘口退强贼,每日则是吹笛擂鼓做筵席。(老旦云)你叔叔老了也。(正末云)你道叔叔老了,他多大年纪也?(老旦云)他六十岁了。(正末唱)他恰才便六十。(云)姜太公八十遇文王,戊午日兵临孟水,甲子日血浸朝歌,扶立周朝八百年天下。(唱)他比那伐纣的姜太公,尚兀自还少他二十岁。
〔庆宣和〕则这断事处,谁教你可便来这里?这讼厅上可便使不着你那家有贤妻。(云)着他那属官每,便道叔叔犯下罪过来,可着媳妇儿来说。(唱)你这个关节儿常好道② 来的疾。(云)茶茶,你若不回去呵,(唱)可都枉擘破咱这面皮,面皮。
〔步步娇〕则你这大小属官,都在这厅阶下跪,畅好是一个个无廉耻。他是叔父我是侄,道底来火须不热如灰③ ,你是必再休提。(云)他是我的亲人,犯下这般正条款的罪过来,我尚然杀坏了,你每若有些儿差错呵,(唱)你可便先看取他这个傍州例。
〔沽美酒〕则见他㤘憋憋的做样势,笑吟吟的强支对。他那里口口声声道是饶过,只我这里寻思了一会,这公事岂容易。
〔太平令〕我将他几番家叱退,他苦央及两次三回。则管里指官画吏,不住的叫天吖④ 地。(带云)狗儿,(唱)你可向这里,问你,莫不待替吃。(狗儿云)我替吃,我替吃。(正末云)你替吃,令人,你安排下大棒子者。(唱)我先拷的你,拷的你腰截粉碎。
〔雁儿落〕你畅好是腕头有气力,我身上无些意。可不道厨中有热人,我共他心下无仇气。
〔得胜令〕打的来一棍子一刀锥,一下起一层皮。他去那血泊里难禁忍,则着俺校椅上怎坐实。他失误了军期,难道他没罪谁担罪。(云)打了多少也?(经历云)打了三十也。(正末唱)才打到三十?赤瓦不剌海⑤ ,你也忒官不威牙爪威。
〔鸳鸯煞〕你则合眠霜卧雪驱兵队,披星带月排戈戟。你也曾对咱盟咒再不贪杯,唱道⑥ 索记前言,休贻后悔。谁着你旦暮朝夕,尝吃的来醺醺醉,到今日待怨他谁。这都是你那恋酒迷歌上落得的。(众随下)
〔注 〕①殢(tì替):滞留;留恋。②常好道:正是。常好,也作畅好。③底来火须不热如灰:元代俗语,这里用以比喻叔侄关系亲于一般人。④吖(ā):呼喊。⑤赤瓦不剌海:女真语,意即该死的,该打的。⑥唱道:正是。
《虎头牌》共四折,全剧结尾,山寿马对处理银住马的案件,作了这样的总结:“非是我全不念叔侄恩情,也只为虎头牌法度非轻。今日个将断案从头说破,方知道忠与孝元自相成。”这四句话画龙点睛,揭示了《虎头牌》的戏剧冲突的关节和作者旨意之所在。剧中的山寿马和银住马,既是叔侄,又是上下级。山寿马本是由叔、婶“似亲儿般训,演习的武与文”。如今,叔叔犯了罪,身为大元帅、又有皇上所赐“便宜行事虎头牌”的侄儿该怎么办?剧作围绕着情与法、忠与孝之间的矛盾,展开冲突,歌颂了山寿马以国家利益为重,执法严明,不徇私情的高尚品性,也宣扬了“忠与孝元自相成”的伦理道德。
《虎头牌》的主题是严肃的,但作者采用了喜剧的手法。全剧立意不凡,发人深思;又妙趣横生,耐人寻味。同时,剧作敷衍女真族的故事,描绘了女真人的习俗,又能“以女真人音声歌之”(周德清《中原音韵》),从内容到形式富有女真族的特殊色彩。
第三折是全剧的高潮,这里所选的九支曲子,集中地刻画了山寿马的铁面无私,不枉法,不徇私的高尚品性,热情地歌颂了他那“罚不择骨肉,赏不避仇雠”的可贵精神。
便宜行事虎头牌——明刊本《元曲选》
当银住马被押到帅府,依法判处死刑,即将问斩之际,山寿马面对哭哭啼啼的叔父,唱了〔搅筝琶〕。在这支曲子中,山寿马劈头就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尽管叔侄情“关亲意”,但银住马作为一个犯了罪的下级军官,必须“顾兵机”(按军纪法办)。然后,指出了银住马的罪状:身负重任,玩忽职守,丢失了夹山口子。他强调银住马被判死刑,是咎由自取,即使有姜太公、管仲、范蠡、张良的才略和本领,如今也毫无用处了。这里列举这些历史名人,并非故意掉书袋,而是说明依法处分罪犯,理所当然,任何人都不能例外。末句特别指出,哭哭啼啼更是枉然。其潜台词是,我身为大元帅,且有“便宜行事虎头牌”,决不因与你“关亲意”而不顾“兵机”。
元帅下令行刑,婶婶慌忙跪求:看在“俺两口儿抬举的你长立成人,做偌大官位”,“可怎生免他项上一刀,看老身面皮,只用杖子里戒饬他后来”。〔胡十八〕是山寿马对婶婶跪求的回答。他指出银住马“殢酒食”,“恋声妓”,失职犯法,罪不可饶。并援引姜太公八十岁伐纣建奇功,批驳了婶婶的“叔叔老了”才犯罪的说法。山寿马尊敬婶婶,但叔叔犯罪“这个是军情事,饶不的”。婶婶无奈,便请茶茶小姐去劝说。山寿马一见妻子来到“讼厅上”,顿时声色俱厉地怒斥茶茶道:“这三重门是你妇人家管的?谁惯的你这般粗心大胆哩?”山寿马是爱妻子的,但他决不允许妻子插手军务,更反对她通“关节儿”。一曲〔庆宣和〕,表明他决不因夫妻之情而枉法,并警告她:若不回去,他便要翻脸不认人了。这看来似乎冷酷无情,却有力地表现了山寿马秉公办事、不徇私情的性格特点。
在婶婶跪求和茶茶劝说都告失败之后,众属官亦一齐求情。他们指出处死银住马,“虽足见相公执法无私,然而于国尽忠,于家不能尽孝”,希望元帅“将法度也须斟酌”。〔步步娇〕是山寿马对众官的答复,他指责大小属官“无廉耻”,警告他们以后如犯罪,银住马就是“傍州例”,别指望自己的庇护。在属官禀告了银住马已夺回“人口牛羊马匹”之后,山寿马改判银住马杖一百。这时,剧作插入了都管狗儿自愿替银住马吃棍子的关目。狗儿是元帅的心腹随从,“不问什么勾当,但凭狗儿说的便当了”。可是,当狗儿要求主人“看着狗儿面皮休打他”时,山寿马便下令痛打了狗儿六十棍。〔沽美酒〕和〔太平令〕,从山寿马眼里生动地描绘了狗儿求情的情景:他嬉皮笑脸,苦苦央求,山寿马“几番家叱退”,他仍然“指官画吏”,“叫天吖地”,放肆撒泼。狗儿以为如此一“闹”一“恼”,一向对他另眼相看的元帅就会饶了银住马。想不到结果代吃了六十大棍,痛得狗儿捧着屁股狼狈跌出大厅。狗儿替打的关目,采用插科打诨的方式,既增添了喜剧情趣,又突出了山寿马的执法如山,并非画蛇添足,可谓神来之笔。
狗儿代吃了六十棍,银住马还得挨打四十棒。山寿马下令行刑,〔雁儿落〕和〔得胜令〕写出了叔叔挨打过程中山寿马的内心活动。“我共他心下无仇气”,为了严肃军纪,并让官兵们“看取他这个傍州例”,山寿马毫不犹豫地下令痛打银住马。打到三十棍时,“他去那血泊里难禁忍,则着俺校椅上怎坐实”。坚强的大元帅也于心不忍了,但想到“失误军期”,有罪当罚,便下令再打。这种心理活动真实地表现了山寿马性格的多面性。银住马被打四十棍之后,这件公案便了结了。此时,山寿马决定来日与叔叔“暖痛”,并且找出了叔叔犯罪的根源。〔鸳鸯煞〕就写山寿马为叔叔总结了血的教训:“贪杯”导致玩忽职守,“恋酒迷歌”后患无穷。
剧中的山寿马既重视军法,又讲究情义;既忠于职守,又不忘孝道,是个治军有方的大元帅,看重人情的好后辈。第三折的这些曲子,对于山寿马性格主导面的刻画是成功的,因此一个铁面无私、不徇情枉法的元帅形象便树立起来了。同时,对山寿马性格的另一侧面也有所表现。剧本第四折写了山寿马主动登门为叔叔“暖痛”,向婶婶“谢罪”,刻画了他的知恩图报,恪守孝道,而第三折末则已为此作了很好的铺垫。
《录鬼簿》贾仲明补挽词,称赞李直夫是“德兴秀气直夫”。李氏的“秀气”,在《虎头牌》中也有所体现。这一折中的曲词,在本色当行、质朴自然中洋溢着一股独具风韵的“秀气”;而这种“秀气”,与李氏善于熔方言、俗语、女真语和书面常用语于一炉的技巧是分不开的。如〔搅筝琶〕和〔鸳鸯煞〕中,“户列簪缨”、“门排画戟”、“眠霜卧雪”、“披星带月”、“旦暮朝夕”等,是书面常用语;“吃的个醉如泥”、“哭哭啼啼”、“再不贪杯”、“吃的来醺醺醉”、“今日待怨他谁”、“恋酒迷歌上落得的”等,则是口头俗语。两者融合在一起,不见斧凿之痕,显得自然流畅。使这两支曲子,既明白如话,又言简意赅。又如〔沽美酒〕中,作者用“㤘憋憋”形容狗儿的“做样势”,用“笑吟吟”形容狗儿的“强支对”,把狗儿为银住马说情时的神情动作,描绘得惟妙惟肖。同时,又用“他那里”和“我这里”作对照,揭示了山寿马见到狗儿这副可笑样子的内心反应。另外,“底来火须不热如灰”、“厨中有热人”、“官不威牙爪威”等俗语,也用得恰到好处;而〔得胜令〕中插一句女真语“赤瓦不剌海”,与第二折中用女真曲子一样,增添了此剧用女真曲、语写女真故事的特殊艺术风采。
(王永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