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伯成

  下载全书

【作者小传】

涿州(州治今河北涿县涿州镇)人。与马致远为“忘年交”。与张仁卿交往甚密。所作杂剧今知有三种。现存《贬夜郎》一种;《兴刘灭项》仅存残曲。散曲现存套数三套,小令二首。另作有《天宝遗事》诸宫调,现仅存残曲。

李太白贬夜郎·第一折

王伯成

〔六幺序〕何时静,尽日狂,但行处酒债寻常。粜尽黄粱,典尽衣裳,知他在谁家里也琴剑书箱!这酒似长江后浪催前浪,洒歌楼醉墨琳琅。笔尖儿鼓角声悲壮,驱雷霆号令,焕星斗文章。

《李太白贬夜郎》一剧,见于《元刊杂剧三十种》,作品以史载及传说中李白醉写答蛮书直到参加永王璘幕府而贬夜郎为线索,以传说中安禄山、杨玉环的暧昧关系为背景,再加以剧作者的改动敷衍而成。此剧现仅存曲词和简单的科白。情节大意是:李白到长安,受唐明皇召见,醉草吓蛮书,赋词,由杨妃捧砚,力士脱靴。以后又两次受召见。李白察觉安禄山和杨贵妃有私情,并预见禄山将来必反,因而得罪杨妃,流放夜郎。李白在江边饮酒徘徊,醉中捞月而落水,龙王设宴招待酒中仙。

这里选的〔六幺序〕,是第一折中的一支曲子。戏剧背景是:李白被宣召到金銮殿,乘醉写了吓蛮书,唐明皇赞赏之余,问他几时才不吃酒,他答:“陛下问微臣,直到几时不吃酒?”接着便唱了这首曲子。

“何时静”二句,意思是说:你问我什么时候静下来不吃酒嘛,那可没有这么一天;我是每天每时都发狂地吃酒的,到处欠下酒债是件寻常的事。

“行处酒债寻常”句出自杜甫《曲江》诗:“酒债寻常行处有。”表现出吃酒之多和豪放不羁的性格。李白唱出这句诗,本不可能(因杜甫写《曲江》诗已是安史乱后),但元杂剧对借用前人之句这类写法从不拘泥,只要能写出剧中人的精神面貌就行。

“粜尽黄粱”三句,紧承上文,写酒债的偿付办法,是卖掉粮食衣服和琴剑书籍。不说典卖“琴剑书箱”而说不知这些东西落在谁家里,说得风趣,又带点惋惜,表达得很艺术。

“这酒似”以下五句,意说他喝了酒就文思汹涌,醉墨琳琅,写出很有生气的文章。“长江后浪催前浪”是宋元时的成语,宋刘斧《青琐高议》前集卷七《孙氏记》:“我闻古人之诗曰:‘长江后浪催前浪,浮世新人换旧人。'”宋元南戏、杂剧中多有此语。其本意说的是人生和世事的新陈代谢,但这里却用来表现吃酒以后文思的汹涌不绝,从而为下面四句作引子,下面几句用悲壮的鼓角声,迅猛的雷霆,璀璨的星斗,来多方面形容李白文思汹涌之际“笔尖儿”底下写出的文章,且其文所以具阳刚之气而豪放劲健,都得力于酒——这就是李白的为人,这就是李白文章的风格!

这支曲,不但写出了李白喜欢吃酒的性格,还写出了他在皇帝面前傲岸狂放的性格。李白的喜欢喝酒,是对现实不满的发泄,是借酒浇愁的表现。本折〔鹊踏枝〕曲云:“欲要臣不颠狂,不荒唐,咫尺舞破中原,祸起萧墙。再整理乾坤纪纲,恁时节有个商量。”所以这里写李白沉醉上殿,醉草蛮书,还回答皇帝说要尽日狂醉,说醉后才能写出好文章,都是在发泄他心中的抑塞不平。曲词写得气势豪壮,一气呵成,很有力量。

(洪柏昭)

李太白贬夜郎·第四折

王伯成

〔殿前欢〕酒如川,鹭鸥长聚武陵源,鸳鸯不锁黄金殿,绿蓑衣带雨和烟。酒里坐,酒里眠。红蓼岸,黄芦堰,更压着金马门,琼林宴。岸边学渊明种柳,水面学太乙浮莲。

李白唱这支曲子的戏剧背景是:他得罪了安禄山、杨贵妃,被流放夜郎,“自休官,从遭贬,早递流了水地三千。”“一年半年,浪淘尽尘埃满面。”遇赦归来后,虽不无感伤,但他生性豁达,并未因此消沉,反而更加放旷、纵情诗酒。一个月明之夜,他来到江边,乘醉抒怀,这支曲子即此时所咏唱。

“酒如川”四句,写他豪饮和向往归隐。他把自己比为长聚在“武陵源”中的鸥鹭和自由自在的鸳鸯,希望能穿着绿蓑衣在烟雨中来往。“武陵源”典出陶渊明《桃花源记并诗》,即桃花源,其地在武陵,是人所熟知的一种虚构的理想王国。“绿蓑衣”一句出自唐人张志和〔渔歌子〕词:“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因其情境典型,后即用以指称隐士生涯。远离朝廷,与世无争,终日饮酒,无拘无束,即是剧中人李白此时此刻所追求的理想生活。

“酒里坐”二句,以重复的手法强调自己终日与酒为伴,一刻也离不开酒。“红蓼岸”以下四句,是说隐居生活比功名富贵好。红蓼、黄芦,水边野生植物。长满红蓼的江岸和遍布黄芦的堤堰当然是乡野风光了;“金马门”,汉代宫门名,门旁有铜马,故名。“琼林宴”,宋代曾赐宴新进士于汴京城西的琼林苑,故称。此以金马门、琼林宴指代仕宦之路。一个“压”字用得极好,形象地表明了李白向往田园、鄙夷朝阙的思想。

末两句,是说他要学古人归隐。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中说他“宅边有五柳树”,“岸边”句即说要步陶后尘;太乙,传说是黄帝时的真人,修炼得道而长生不死。后被道教奉为神仙,相传他曾卧于一莲叶中读书,北宋名画家李公麟绘其情形为《太乙真人图》,本曲末句谓“浮莲”,即云要学太乙逍遥、卧莲叶而读书。

这段曲词,充分表现出李白渴望归隐和借酒消愁的心情。饱尝了失败挫折,历尽了忧患沧桑之后,他是渴望着避世和超脱了:这是符合李白晚年心境的。曲词反复申述的都是同样的内容,但画面形象和句式有变化,读来使人感到淋漓尽致,而无重复枯燥之感。

(洪柏昭)


杨梓岳伯川

王伯成|元曲鉴赏辞典 - 蒋星煜|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