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燕歌

  下载全书

【作者小传】

歌妓,能诗词。《青楼集》称:“善歌舞。齐参议还山东,刘赋〔太常引〕以饯云云,至今脍炙人口。”该曲现存。

〔仙吕〕太常引·饯齐参议回山东

刘燕歌

故人别我出阳关,无计锁雕鞍。今古别离难,兀谁画蛾眉远山。一尊别酒,一声杜宇,寂寞又春残。明月小楼间,第一夜相思泪弹。

《青楼集》载:“刘燕歌,善歌舞。齐参议还山东,刘赋〔太常引〕以饯云……至今脍炙人口。”按“参议”乃元代中书省重要属官,正四品。故此词当是作者在大都(北京)为齐饯行之作。

此词表现了作者对情侣缠绵悱恻的眷恋之情,怆然凄绝的离愁别怨。虽然在诗歌中这已是一个古老常见的主题,然而出自一位歌妓之手,却又使人耳目一新。

首句“故人”即点明送者与行者关系原非寻常,情笃由来已久;“阳关”非玉门之阳关(齐是回山东),亦非山东宁阳之阳关(太古太辟,鲜为人知),只是泛指离别距离之遥远,又隐含王维“西出阳关无故人”之诗意。七字既扣足题面饯别之旨,又为下文抒写离索愁绪张本。“无计”句说明离别势已必然,无法挽留:也许齐是罢职还乡,也许是回家省亲抑或有其他要紧之事。“无计”是客观情势,“锁雕鞍”是主观愿望,只亮出主客矛盾,则凄绝之情已力透纸背。第三句又旋即宕开,泛说古今离别是一大难关。屈原《九歌·少司命》:“悲莫悲兮生别离”;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使人意夺神骇,心折骨惊”;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柳永〔雨霖铃〕:“多情自古伤离别”……皆其例证。第四句复挽回写自己,但不实写眼前,而只虚写未来:今后谁再为我描画形如远山的蛾眉呢?“兀”是加强语气的助词。画眉本生活琐事,但后人常用张敞画眉典故以喻恩爱夫妻,故此一细节不可小觑:燕歌对行将断绝的恩爱之忧心如焚,齐某素日对她体贴入微之柔情蜜意,均从此一细节可窥见一斑。或许她早拟从良嫁他,然则良家女子于此时尚多担心男子变心遗弃,而况风尘妓女之于达官贵人乎?个中意蕴,实难尽测。两句一开一合,由人及我,虚实交用,极尽变化之妙。

五六七三句,又从未来遐想回到写眼前饯宴:“一尊别酒”苦味难咽,已然“未饮心先醉”,它表达了多少无声的万语千言;偏又此时“一声杜宇”凄厉叫道“不如归去”,似在催行人启程。“寂寞”承上“别酒”,“春残”承上“杜宇”。场面如此凄凉,季节使人伤感,杜宇的凄怨,落花的雕残,都是“春归”的象征,自然很容易触动此时此刻女主人公的孤寂冷落之感:伊人离去,爱情之春将“残”;今后块然独处,红颜易衰,青春韶华将“残”。两句由物而我,由眼前而设想未来,蕴含丰富。叠用“一声”,力重千钧,融情于景,耐人寻味。

结尾两句,进一步从眼前实写推开,转到设想未来的虚写:眼前还在一起饯别,到了今夜,我将独守空楼,翘望明月,形影相吊,潸然泪雨,品尝这“破题儿又遭别离”的相思滋味了!彼时面对明月,也许会唤起“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晏幾道〔临江仙〕)的亲切回忆;也许会引发出“何事长向别时圆”(苏轼〔水调歌头〕)的妒忌埋怨;也许还会产生“愿逐月华流照君”的痴心幻想;但也许更会担心“赢得青楼薄幸名”(杜牧〔遣怀〕)的可悲结局……这“第一夜”便如此难熬,那么漫长的日日夜夜又该如何打发呢?凡此皆余意无穷。

《古今女史》卷六尚载燕歌《有感》一诗:“忆昔欢娱不下床,盟齐山海莫相忘。那堪忽尔成抛弃,千古生憎李十郎。”若“李十郎”是指齐参议,那他当初的“相思泪”真是白弹了!但愿不是如此。

此曲言简意赅,用典而不隐晦,深入而能浅出,无限凄怆之情,只以缠绵含蓄之语出之,故能优游不竭。其间开合跌宕,虚实交错,情景相生,故能曲尽婉约绵丽之致。噫,以一风尘女子,而具如此才情,岂不令人叹为观止!

(熊笃)


刘庭信邵亨贞

刘燕歌|元曲鉴赏辞典 - 蒋星煜|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