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景初
【作者小传】
生平事迹不详。散曲作品今存小令一首,套数一套。
〔正宫〕醉太平
程景初
恨绵绵深宫怨女,情默默梦断羊车,冷清清长门寂寞长青芜。日迟迟春风院宇,泪漫漫介破琅玕玉。闷淹淹散心出户闲凝伫,昏惨惨晚烟妆点雪模糊,淅零零洒梨花暮雨。
封建社会帝王广选天下美女纳入宫中,致使许多宫嫔青春虚掷,红颜坐老,造成了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并引起了一些诗人词家的深切关注。诸如王昌龄《长信秋词》、白居易《上阳白发人》、元稹《连昌宫词》、张祜《何满子》、宋庆馀《宫词》等著名诗篇,都曾为此深沉咏叹,哀其不幸。这支小令也是如此。
“恨绵绵深宫怨女”,一开始,作者就直切主旨,以一“恨”字领起全篇,奠定抒情基调。“绵绵”,言忧愁绵绵不断;“深宫”,既揭明女子身份,又指示其幽闭于冷寂的环境;“怨女”,古人常与“旷夫”对举连属,特指渴求爱情的女子。作者于“怨女”之前,再以“恨绵绵”修饰而不避重复,是为了强调其愁思深重。“情默默梦断羊车”,写宫妃渴盼皇帝临幸。《晋书·胡贵嫔传》载:武帝司马炎好色,后宫广蓄嫔妃,致使自己也选择不定,常常随拉车之羊任意行止以定临幸之所。嫔妃因此多将竹叶插于门前,吸引羊来。作者用此典故,以见宫妃企盼之急切。“默默”二字意味深永,一则写出了宫妃冥思凝望的神态;二则写出了她们噤若寒蝉,满腹愁思无可告诉的景况,满含悲凉。“冷清清长门寂寞长青芜”,写企盼的结果。“长门”,汉代宫名,武帝时,陈皇后失宠,幽居于此。这里指代宫妃们的住所。“长青芜”,长满青草,暗示院中人迹不至,冷冷清清;同时又藉以渲染环境、衬托人物的心情,揭明宫妃何以“情默默”、“恨绵绵”。笔触含蓄,文思细密。四五两句由“长青芜”生出。春草萋萋,春风煦煦,怀春之怨女极易触景伤怀,痛惜青春流逝而潸然落泪。“日迟迟”,语出《诗经·豳风·七月》:“春日迟迟,采蘩祁祁,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作者这里明用“日迟迟”之语,暗寓“女心伤悲”之情,而反用其意,表示宫妃所“殆(害怕)”,在于御驾不至。“琅玕玉”,指竹。“介破”,隔开。传说舜死后,其妃娥皇、女英泪下沾竹皆成斑。此处借用其意,形容宫妃泪流涟涟、无限悲伤。最后三句,进一步描写宫妃的神思心境。她们因愁思压迫,闷闷不乐(淹淹),于是移足户外,想借风景遣愁散心,谁知春光撩人,益添忧愁,于是目凝神痴,久立(伫)不动。第六句之“闲”字极为练达,传神地写出了宫妃们百无寄托、恍恍惚惚的情态。七八两句承“闲凝伫”意脉,写宫妃的望中景象,巧妙地将时间跨度从白天拉到傍晚。暮霭沉沉、云烟缕缕,天色如下雪一般黯淡、模糊,继而又淅零零地飘洒起霏霏细雨来。这两句与其说是绘景,不如说是抒情。宋人贺铸《青玉案》词云:“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本曲结句与此同一意境。作者因情造景,重叠了多种色调迷蒙的景象,以此来体现宫妃们充斥忧愁的黯淡心境。情景相生,极富意境。“梨花暮雨”四字,有人据白居易《长恨歌》中“梨花一枝春带雨”之句,释为描绘宫妃哭貌,虽亦可说通,然终觉情浅。唐诗宋词,每以“雨打梨花深闭门”之暮春景色,结思妇怨女的伤春之情,韵致深婉,此处似亦应作如是解。
金、元之时,皇帝荒淫无度,纵欲成性,正史亦无法讳言。这首小令写宫妃怨恨,情辞如此真切,当非无病呻吟,或有所针砭;另外,自屈原以来,我国文人多以“美人迟暮”喻指男儿岁华虚度、怀才不遇。程景初生平不详,个中有无寄托,难以断定。
本曲主题并不新鲜,但写法却不乏新颖。作者以宫妃之愁为内在枢纽,绾连全篇,将抒情、写景、叙事融汇一炉,难以拆分。本曲以含蓄深婉擅胜,作者用典使事及熔裁前人诗词语意,能略迹原心、遗貌取神,妥帖自然而不露痕迹。此外,本曲遣词造句也见新巧,每句之前,均冠以一组叠词,或状景,或抒情,蝉联而下,贯穿始终,对突出宫妃之愁肠百结、长恨绵绵,起了有效的烘托作用。
(周圣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