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小传】陈傅良
(1137—1203)字君举,号止斋,温州瑞安(今属浙江)人。有文名。乾道八年(1172)进士。教授泰州,改太学录。光宗时由知桂阳军迁提举常平、茶盐转运判官。宁宗朝召为中书舍人兼侍读。官终宝谟阁待制。卒谥文书。有《止斋集》、《春秋后传》、《历代兵制》等。
用前韵招蕃叟弟[1]
陈傅良
细看物理愁如海,遥想朋从眼欲花。
逆水鱼儿冲断岸,贪泥燕子堕危沙。
百年乔木参天上,一昔平芜着处佳。
行乐不妨随邂逅,我无官守似蚳蛙。
落花风雨奈愁何?愁亦不应缘落花。
尚可流觞追曲水,底须占鵩似长沙?
无人晤语鸟乌落,为我食贫楼笋佳。
休说关河无限恨,腹非空怒道旁蛙。
〔注〕 [1] 指《春晚一首约同志泛舟》。
蕃叟,是陈傅良族弟陈武的字。南宋中期以朱熹为代表的理学派提倡道学,攻击对金和议,主张革除弊政,当时,同他们为敌的人物韩侂胄掌权,便大规模地迫害理学派人士。庆元二年(1196)夏,作为理学派中坚分子的陈傅良被谗罢官,次年十二月,又明令省部公开登记赵汝愚、朱熹等五十九人入“伪学逆党籍”,傅良与陈武皆在党籍之列。一时“稍以儒名者,无以容其身。”(《宋史·朱熹传》)这两首诗就写在作者罢官后那种风雨飘摇的日子里。
第一首以抒发愤懑为主,兼及招游。物理,指事物的常理。朋从就是朋友。首联写作者从事物盛衰的大势中悟出人事沧桑的真谛以后“愁如海”、“眼欲花”的悲怆心情,为全篇张本。句中的“细看”、“遥想”既是由“物理”到“朋从”的媒介,又表现了作者睹物怀人时的冥想之状。中间四句连用三个比喻,反映了作者及其朋从遭受打击的过程,流露了作者的不满情绪。入庆元党籍的,多半是在野名流,文章道德均为世所重。所以诗中写鱼用“逆水”“冲断岸”,正象征着作者及其同人不畏强暴的勇敢精神;“贪泥”句隐喻贪权误国的韩侂胄之流。写树,更是“百年”、“乔木”、“参天上”连用,隐喻道学中人的风骨。“断岸”、“堕危沙”,则暗示贪权小人难得善终。七八句更是表现了诗人触处悟道,与自然合一的胸襟。蚳蛙,通作蚳鼃,战国时齐国大夫。据《孟子·公孙丑下》记载,蚳鼃曾进谏齐王,因未被采纳遂弃官而去。孟子就此事感慨道:“吾闻之也,有官守者,不得其职则去;有言责者,不得其言则去。我无官守,我无言责也。则吾进退,岂不绰绰然有余裕哉!”作者的意思是说,我无官守,自无言责,进退有余,尽可邂逅行乐。这是以愤懑之情,发为通脱之语。
第二首以劝游为主,兼述情怀,所以气象稍稍开阔,措辞也更作达观。首联用回环修辞格在“落花风雨”与“愁”之间构成若即若离的关系,因而十分巧妙地表达了两种相互矛盾的内容:一是作者愁思难解的情怀,一是劝对方驱散愁云的心迹。颔联用了两个典故。觞是古代的酒器,相当于现在的酒杯。东晋时王羲之等四十一位名流于三月三日在曲水边上流觞饮酒,与会者人人赋诗抒怀,王羲之还写了有名的《兰亭集序》,从此,流觞曲水便成了名人雅集的代称。第三句用这个故事,但说“尚可”,说“追”,则有聊作集会、暂效古人之意。西汉贾谊因被谗贬为长沙王太傅,曾作《鵩鸟赋》以自伤,内有用鵩鸟止于屋舍占卜吉凶的话。这首诗的第四句末自注“孟夏事”,正是用贾谊故事抒写自己被罢官的苦闷,但诗句冠以“底须”(等于说何须),意思是说不要像贾谊一样牢骚太盛——这是作者自解,也是对陈武的劝慰。颈联承第三句。晤语,指见面交谈。鸟乌即乌鸦。“鸟乌落”,一作“鸟乌乐”,正好与下句“楼笋佳”对。《左传·襄公十八年》:“师旷告晋侯曰:‘鸟乌之声乐,齐师其遁。'”楼,又作蒌;楼笋,植物名,嫩时可食。这两句一方面抒写自己罢官后,在当年从游或屏声匿迹、或改换门庭的情况下的孤独处境和贫困生活,另一方面又用鸟乌乐、楼笋佳申足尚可游乐之意,促蕃叟速至。末联的“关河恨”,既指二人阻隔关山,不得把晤之恨,以切“招蕃叟弟”之题;又喻山河破碎的金瓯残缺之恨。腹非即腹诽,是口里不说心里不以为然的意思。汉武帝时颜异以腹非法令被杀,自是有腹非之法。《尹文子·大道上篇》记载:“越王勾践谋报吴,欲人之勇,路逢怒蛙而轼(凭靠着车前的横木致敬——引者)之。比及数年,民无长幼,临敌虽汤火不避。”末二句补足第四句不要过分伤怨之意,并用“空怒道旁蛙”暗示:没有像勾践那样着意扶持自强精神的当权者,恢复中原便只是一句空话。这里,作者把个人的遭遇归结到国家兴亡的大道理上,因而作品更有思想意义。
陈傅良的诗,郑振铎在《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中称其“苍劲”,卢镐在《止斋集跋》中说它“醇古经腴充满”,都肯定其成熟有根底。就这两首诗看,境界高阔,挥洒自如,用典贴切,比喻得当,用词洗练,具优游不迫之致,从中可见作者的经史修养。
(李济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