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敬所
【作者小传】
明小说家。号养纯子。万历时人。生平事迹不详。编辑有小说合刻集《国色天香》等。
张于湖传
吴敬所
宋朝淮西和州泾阳县 [1] ,有一秀士,姓张,名孝祥,字安谷,号于湖。腹中背记五车书,胸内包藏千古史。因恋新婚,不赴科第,其父作诗以诫之,云:
西风飒飒逼槐黄,文士纷纷赴选场。
休恋凤衾鸳被暖,桂花香似麝兰香。
于湖见诗,遂上京应举。幸喜高登,除授 [2] 江西临江县尹。在任一清如水,四民咸仰。
一日余闲,往临江亭观玩。但见山青水秀,景物鲜明。见正面屏风画着潇湘八景,左壁“范蠡归湖 [3] ”,右壁“子房归山 [4] ”。悠悠之乐,猛然触心,遂于壁上题诗一首,云:
洞庭潮送客,景物晚烟笼。
雨过山岚静,潮回港舣通。
北去搜千叠,南来转万篷。
不欲趋朝去,江边学钓翁。
题毕,归衙后,不觉日月如梭,三年任满,升越州通判 [5] 。未任一年,改升金陵建康府尹。带领伴仆王安,雇船前去。
来到扬子江,过金山寺,见十数人驾快船一只,问云:“来船莫不是建康府尹张爷爷的么?”于湖叫王安答道:“只说不是。”王安依言回答。那接官公人去了。王安问曰:“相公因何不要公人跟随入城?”于湖曰:“他若跟着,不得闲行游玩。且同你入城寻亲访友,茶坊酒肆,勾栏 [6] 寺观,俱以游玩,方可理任。”
来到通江桥边,时八月天气,尚且炎热。于湖分付王安:“上岸寻个寺观,烧汤 [7] 洗浴。”王安行无半里,见一座道观,向前与门公唱喏,曰:“我官人行船辛苦,欲借浴堂洗澡,未知允否?”门公曰:“待小人与观主说知,然后请进。”门公禀知观主。观主曰:“天气炎热,洗浴何妨?”传语:“请入。”门公报知于湖。于湖即入轩前与观主相见。
但见观主头戴星冠,身披鹤氅,人物清标,丰姿伶俐。于湖暗忖曰:“不知来到此间,得遇此观主恁 [8] 般风韵。”遂调《西江月》词一阕,单道观主妙处:
半旧鞋儿著稳,重糊纸扇多风。隔年煮酒味偏浓,雨过夭桃色重。 强距公鸡快斗,尾长山雉枭雄。烧残银烛焰头红,半老佳人可共。
吟毕,与观主分宾而坐。观主问曰:“尊官何处?高姓贵名?因甚于此?”于湖曰:“小生洛阳人氏,姓何,名通甫。游玩至此,天气炎热,敬到上宫,借求一浴。请问观主高姓?贵寿?”观主答曰:“贫道在俗姓潘,年四十有八,讳名法成。”
正说之间,帘栊响处,只见一人俄然而入。头戴七星冠,身披紫霞服,皂 [9] 丝绦,红纻履,约有二十余岁。颜色如三十三天天上玉女临凡世,精神似八十一洞洞中仙子下瑶池。生得丰姿伶俐,冠乎天成。于湖一见,荡却三魂,散了七魄。观主令他前进。稽首施礼毕,伫立一傍,启唇问曰:“官宰高姓?”于湖曰:“姓何,名通甫。”那观主曰:“小道事冗,不及陪奉。”稽首而去。于湖曰:“好个佳人!可惜做了道姑。”又问观主曰:“适间来者是何院观主?”曰:“就是敝观知客 [10] 。”正问之间,只见小僮请相公沐浴。
于湖至浴堂浴罢,到客房梳篦 [11] 整冠。值门公在侧,就问:“门公多少年纪?”门公曰:“小人今年六十二岁。”于湖曰:“你在此几年?”门公曰:“有二十余年。”于湖又问曰:“你身上衣服谁管你的?”门公曰:“小人但得三餐足矣。衣服有无,随时过日。”于湖谓王安曰:“你去船中取布一匹,赐与门公做衣服穿。”王安取与门公,门公拜谢。于湖就问门公曰:“方才鹤轩相见,姓名甚么?那里人氏?今年几何?”门公曰:“姓陈,名妙常,今年二十三岁,金陵建康府人氏。”于湖曰:“他的宿房在那里?”门公曰:“在东廊第一间便是。”言未已,被女僮来请相公晚斋,撞散。
于湖到鹤轩相见,谓观主曰:“蒙容洗浴,又赐晚斋,何可克当?小生舟中炎热,故假馆借宿一宵,来日便行,自当拜谢。”观主曰:“无伤。如若未行,宽住数日。”
当晚斋罢,于湖闲步东廊之下,月明如昼,吟诗一首:
浩荡偏宜八月秋,蟾光皎洁照诸州。
谁家宝镜新磨出,挂在长空忘却收?
闲行之间,听得琴声响喨,见座黑门楼半开,挨身而入。见十余个道姑盘环而坐,知客中坐抚琴。于湖叹曰:“此女正是凤凰入鸡伴,难以类比。”正看之际,忽然琴弦已断。知客曰:“莫不是有人盗听吾琴?”于湖慌忙而转身,言曰:“何年日月,再逢此女,吾愿足矣。”遂题诗一首于粉壁,以叹其美:
星斗当天月正圆,忽闻窗畔理琴弦。
瑶池降下真仙子,看罢教人独惨然。
尾后书“洛阳才子何通甫题。”题毕,回房歇息。
次早,门公来请早斋。斋罢,却待收拾起程,只见门公报曰:“知客有请。”于湖即至知客房中,分宾而坐。茶罢,知客曰:“夜来轩中有失迎迓。 [12] ”于湖曰:“冒渎多端,不罪幸矣。”观见壁上有诗,而读曰:
晓日瑶台夜气清,天风吹落步云声。
尘根未尽俗缘在,千里关山月正明。
于湖读罢,问曰:“此诗何人所作?”知客答曰:“昔汉光武游王母宫,见仙妃在彼,数女抚琴,故作此诗。第二曰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故作‘天风吹落步云声。’”于湖暗忖:“十分人物,写作俱高,有十二分奇妙。”知客曰:“小道今日上殿回来,见壁间题有佳作,重蒙过奖。”于湖曰:“小生冲撞贵寓,窃听琴音。回房乱道《临江仙》小词以奉。”知客拆开读曰:
误入蓬莱仙洞里,松阴忽睹数婵娟 [13] 。众中一个最堪怜。瑶琴横膝上,共坐饮霞觞。 云锁洞房归去晚,月华冷气侵高堂。觉来犹自惜余香。有心归洛浦 [14] ,无计到巫山 [15] 。
知客看罢,忖曰:“正是引贼入寨。”于湖曰:“休要见笑。”知客曰:“重蒙所赐,又好笑又好恼,小道意欲答相公,勿罪。”于湖曰:“小生诚为抛砖引玉耳。乞见教。”知客落笔,即写《杨柳枝》词一阕,云:
襄王魂梦云雨期,两心痴。予今无计恋琼姬,自着迷。 道心坚似絮沾泥,不往飞。任取杨枝作柳枝,强挨尸。
写罢,于湖观看,大笑。知客曰:“班门弄斧,幸勿哂 [16] 焉。”于湖曰:“诚所谓人才双全,非世之常出也。”然于湖看毕,亦作《杨柳枝》词以奉,云:
碧玉冠簪金缕衣,雪如肌。从今休去说西施,怎如伊? 杏脸桃腮不傅粉,最偏宜。好对眉儿好眼儿,觑人迟。
写毕,知客观见,不语,亦作前词以答:
清净堂前不卷帘,景幽然。闲花野草漫连天,莫胡言。 独坐黄昏谁是伴?一炉烟。闲来窗下理琴弦,小神仙。
于湖看毕,即忙起身。知客曰:“言词冒犯,宥 [17] 非为幸。”于湖谢别,到船中叫王安取绢一匹,送至观中,谢了观主。进城上任理事。
那陈妙常懊恨不及,从此惹起凡心,常有思念之意。
不觉又是十月初一日,本观设斋,会集众道姑,道姑齐来与观主稽首。正问答间,门公报曰:“外有一秀才,言称和州泾阳县人,姓潘,要见观主。”观主曰:“请他进来。”门公出去,引到鹤轩相见。观主问曰:“侄儿几时到此?”那潘必正拜了四拜,退而言曰:“列位姑姑,就此相见。”众道姑还礼,俱各请坐。观主与众道姑曰:“这是我侄儿,姓潘名必正。从家而来。家眷安否?”必正曰:“俱各平安,有书在此。”观主曰:“几时离家?”必正曰:“旧岁十二月离家,正月到京应举,二月初九日头场过了,忽然患病,未得终场。待欲回家,奈有书在此,未及下得,所以特来拜见。”观主曰:“行李在何处?”必正曰:“在船上。”观主曰:“你与门公去搬上来,住数日,另讨船回去。”必正同门公将行李搬至观中。观主教女僮洒扫后房,与必正安歇。
次早,必正到各道姑房里相访讫。
闲坐之间,问门公姓名。门公曰:“小人姓戚,名中立。”必正又问:“在东廊尽头那间道姑,姓甚名谁?”门公曰:“姓陈,名妙常。吟诗作赋,抚琴诵经,无有不能。”必正曰:“曾有秀才过客与他赓和否?”戚公曰:“曾有个官人,姓何名通甫,号为洛阳才子,是我引他见妙常。将布一匹,送与小人。”必正即将绵海青一件与他,又分付曰:“休对人说我将衣服送你。”戚公谢曰:“小人谨领。”必正就调一个相见《杨柳枝》词封了,令门公送与知客。
门公见妙常曰:“潘官人特来相访。”妙常微笑曰:“在那里?请进。”必正向前施礼,分宾而坐。茶罢,必正曰:“适间小生送一柬,奉呈叱览,孔幸。”妙常读曰:
傍观道观过茅屋,惊人目。星冠珠履逍遥服,能妆束。 绝世仪容琼姬态,倾城国。淡妆全无半点俗,荆山玉。
妙常看毕,惊曰:“此人言词典雅,字若龙蛇,况兼人物厚重,比那何家大不同。”妙常曰:“多承佳句。请问官人青春有几?”必正曰:“二十有五。”又曰:“那月寿旦?”必正曰:“八月十三。”妙常曰:“官人是大。”必正曰:“知客是几时寿旦?”妙常曰:“目下不远。”
正说之间,小僮来请,曰:“观主有请。”必正即回,见那观主,观主问曰:“你这几日身体如何?”必正曰:“托庇苟安。”观主曰:“小心住一程回去。”必正曰:“只是搅扰姑娘。”茶罢,相别。到房中,自思曰:“回心甚急,奈被此人勾住,又得姑娘相留。”十分喜悦,就在房中抚琴。陈妙常在花园听,曰:“此曲乃《凤求凰》也。”暗暗喝彩而回。
次日,妙常使女僮来请必正吃茶。必正即到房内,依次而坐。茶罢,妙常将琴放在几上,烧炷好香,打个稽首,请必正抚琴。必正曰:“不能。”妙常曰:“何故太谦?”观主曰:“必正先抚一曲,然后知客回抚。”抚毕,各自散了。自此,往来半月。
一日,必正走到妙常房中。女僮曰:“官人请坐。”必正曰:“师父何在?”女僮曰:“去石城长春院访一观主,未回。”必正见书橱未锁,开拿一部《通鉴》来看。内有一帖,见了大惊,去了三魂,荡了七魄。读曰:
松院青灯闪闪,芸窗钟鼓沉沉。黄昏偏自展孤衾,欲睡先愁不稳。 一念静中思动,遍身欲火难禁。强将津唾咽凡心,争奈凡心转盛。
必正曰:“此是凡胎俗骨,何苦出家,有此怨意?不若乘机嘲戏,他若不从,却有招词在此。”亦写《西江月》一首,云:
玉貌何须傅粉,仙花岂类凡花。终朝只去恋黄芽 [18] ,不顾星前月下。 冠上星簪北斗,案头经诵《南华》。未知何日到仙家,曾许彩鸾同跨。
写毕,放在砚匣底下,露些纸角出来。把《通鉴》安顿了。
却待转身,妙常回来,与必正相见,叙礼坐定。必正问曰:“何来?”妙常曰:“长春院观主患病,去访,留吃中饭,有失相迎。敬问潘官人中膳否?”必正曰:“正欲回房吃饭。”
妙常曰:“宽坐,请琴来请教一曲。”取琴安几,见砚匣下一简,拿出观看。比时柳眉剔起,星眼圆睁,叫道:“好也!好也!潘必正,是何道理!此间是清净道场,祝圣之所,写甚淫词艳曲,调戏良人!先到观主处说明,再到官府处定夺!”必正双膝跪下,曰:“望师兄高抬贵手,一时狂兴,误写此词,伏乞恕罪!”
妙常曰:“你是读书之人,此理难容!定要与观主说知,再不许上我门来!”必正曰:“自古道‘有风不可使尽帆’,有应即对,有问即答。”妙常曰:“我有甚言词许你?”必正曰:“‘强将津唾咽凡心,争奈凡心转盛’。斯言果何谓邪?”妙常回嗔作喜,曰:“从何而来?”必正曰:“在我袖中。”
妙常用手来取,却被必正抱住,曰:“同到你观主处说明,再送官司定夺。”妙常陪笑曰:“罢了,落在你手中。”眉来眼去,情兴如火。必正曰:“且将这两个女僮如何发落?”妙常就叫两个女僮送一幅素绢与长春院观主,遣两女僮去了。
必正、妙常双双携手同入兰房。必正曰:“死生不忘卿恩。”妙常曰:“你莫此等闲看,我身犹处子,并无点泄。”卸下星冠,脱下衣服,取一幅白香绫帕,亲手取红。必正见了,心中大喜。妙常曰:“潘郎,这是五百年前结了此段姻缘,今日交付与君,休使贱妾有白头之叹。”
交会间,恰似鸳鸯戏水,浑如鸾凤穿花。喜孜孜连理共枝,美甘甘同心结蒂。恰恰莺声,不离耳畔;喃喃燕语,甜吐舌尖。杨柳腰,点点春浓;樱桃口,微微气喘。星眼朦胧,细细汗流香玉体;酥胸荡漾,涓涓露滴牡丹心。真含美爱色情多,怎比偷香滋味别?又有一篇《南乡子》词,单道日间云雨。词曰:
情兴两和谐,搂定香肩脸贴腮。手摸酥胸软似绵,美奇哉,褪了裤儿脱绣鞋。 玉体着郎怀,舌送丁香口便开。倒凤颠鸾云雨罢,多情今夜、千万早些来。
云雨罢,起,妙常带了冠子,问曰:“还是带冠子好,不带冠子好?”必正遂作《鹧鸪天》一阕,云:
卸下星冠睹玉容,宛如神女下巫峰。霎时云雨欢娱罢,无限恩情雨意浓。 轻搂抱,款相从,时间一度一春风。若还得遂平生愿,尽在今宵一梦中。
妙常看罢,曰:“今晚不许你再来。我要上殿诵经,不可污了身体。”必正曰:“总不如锦帐欢娱,便是非常之乐。”妙常曰:“不要闲说。”必正遂出一联,与妙常对,云:
霎时云雨,难同彻夜之欢娱;
妙常对云:
半晌恩情,怎比通宵之快乐?
必正曰:“承蒙不阻,犬马不能报也。今夜莫上殿罢。”妙常曰:“待我去上殿回来,你房正连我房,晚间搬梯从墙上过来,使观主不疑。”必正欢喜无限,吟诗一首云:
一见仙容不下怀,愁眉深锁几曾开?
多蒙窈窕殷勤意,暮暮朝朝暗约来。
写毕,妙常看罢,大怒,回诗一首:
君还欲我隔千山,我欲还君弹指间。
今日与君成配偶,莫将容易意阑珊。
必正曰:“承蒙师兄佳意,我辈如何发遣?”妙常回嗔作喜,曰:“自今为始,以夫妇叙礼,不许师兄之称。”正说之间,女童回来,阻住,必正作别回房。
次日,见姑娘。姑娘曰:“侄儿身体如何?”必正曰:“稍安。”辞别。回房坐定,自思:“妙常生得十分人物,写作俱高。”正欲掇 [19] 梯过墙,只见日色未落,不得到晚,口吟一诗云:
红轮何苦不啣 [20] 山?伫立阶前几度看。
但得疏星三四点,免教仙子候花间。
吟毕,只闻楼头鼓擂,寺内钟鸣,众道姑上殿各散,回房睡了。必正关了房门,正欲掇梯过墙之际,只听得隔墙叫一声:“潘必正!”叫者是何人?
花面金刚,玉体魔王,绮罗织就豺狼。法场斗帐,牢狱牙床。柳眉刀,星眼剑,绛唇枪。口美香舌,蛇蝎心肠。共他者,无不遭殃。纤尘落水,片雪投汤。秦楚强,吴越北,也为他亡。早知色是伤人剑,杀尽世人少不妨。
必正听叫,连忙下来,却是姑娘。姑娘曰:“你那里去?”必正曰:“登厕。”姑娘曰:“你弹一曲《凤友鸾交》与我听者。”必正即抚。及毕,姑娘去了。
必正依旧上墙,陈妙常接着下来,两个携手到亭子上,并肩而坐。妙常曰:“你先上墙来了,如何又下去抚琴?”必正曰:“如此,如此。”妙常曰:“早是不曾过来,倘若被他看见,如何是好?”必正看着一座好花园,但见:
淡烟笼院宇,薄雾罩池塘。双双粉蝶宿花丛,对对游蜂穿柳砌。湖山隐隐,依稀见座峰尖;池沼澄清,仿佛一天星斗。飒飒金风穿绣幕,团团明月透珠帘。
妙常曰:“等你不来,因见湖山石眼透出月光,遂吟一绝。”云:
蟾蜍 [21] 一线透湖山,斜倚阑杆偷眼看。
仰观斗柄横三点,心忙移步出花间。
必正听得,大笑曰:“我不能得日落,口吟四句,韵脚一般相同。”妙常曰:“愿闻。”必正吟曰:
红轮何苦不啣山?伫立阶前几度看。
但见疏星三四点,免教仙子候花间。
妙常曰:“何期不约而自同如此?”必正曰:“我与你同心同意,前世分定夫妻。”言罢,二人入房,解衣共寝,覆雨翻云。正是:
欢娱嫌夜短,颠鸾倒凤,犹如粉蝶采花心。
欢戏间,不觉天晓。必正仍归旧路去了。
次日,见姑娘。姑娘曰:“吃中饭未?”必正曰:“未曾吃。适 [22] 来偶见一太医,看脉,说我身体甚是虚弱,若不用荤腥调理,恐伤性命。”姑娘听罢,吃了一惊。便叫门公买酒肉果品之类,送在必正房中。必正检 [23] 入。
到晚将酒肴与妙常同饮。正是:竹叶穿心过,桃花上脸来;茶为花博士,酒是色媒人。灯光之下,看妙常有倾国倾城之态,口占《菩萨蛮》一阕,云:
芸房空锁倾城色,万态千娇谁能及?何幸到鸾帏,春心不自持。 点染香罗帕,遂我平生愿。此处会云英,何须上玉京?
妙常听罢,亦口占《菩萨蛮》,云:
香衾初展芭蕉绿,垂杨枝上流莺宿。花嫩不禁揉,春风卒未休。 千金身已破,默默愁眉锁。密语嘱檀郎 [24] ,人前口谨防。
必正看了,情兴越浓,遂解带云雨。及罢,即于枕上说海誓山盟,就中诉深情密意。忽闻邻鸡三唱,最怪的晓霞穿碧落,偏嫌的红日照纱窗。必正披衣起回。自是之后,约有半年之期。
必正一日与妙常闲坐,只见妙常两眼垂泪,眉头不展。必正将手帕与妙常拭了眼泪,问曰:“因何这等烦恼?”妙常袖里取出一个帖子,递与必正。必正看时,却是《临江仙》词一阕,云:
眉似云开初月,纤纤一搦腰肢。与君相识未多时,不知因个甚,裙带短些儿。 茶饭不飡常是病,终朝如醉如痴。此情犹恐外人疑,专将心腹事,报与粉郎知。
必正看毕,曰:“既有此事,何不早说?有甚难哉!”妙常曰:“我平日在此欺着手下的人,今日做出这丑事,如何是了?只得寻个死路,免污他人耳目。”泪下如雨。必正曰:“但放心怀,待我明日入城,赎一帖堕胎药,吃了便好。”妙常曰:“我晓得你做个脱身之计,去了不回。我命只在今夜。”必正曰:“若有此心,天地不祐。”
辞别妙常,入到城中。
正行间,只见喝道前来,必正避不及,街傍伫立,却是必正的故友张于湖。于湖一见必正,连叫:“住轿!”与必正相见。邀必正同到府中,分宾主而坐。茶罢,于湖问曰:“行馆何处?”必正曰:“在城外女贞观姑娘处。”于湖曰:“令姑是何人?”必正曰:“是住持潘法成。”于湖曰:“既有此观,其中有一好物在彼。”必正曰:“兄长何以知之?”于湖曰:“旧岁在彼借水洗浴,曾作《柳枝词》。”必正曰:“莫不是洛阳才子何通甫作的?”于湖细说,二人大笑。必正亦备言前事。于湖曰:“不难。你捏作指腹为亲,为因兵火离隔,欲求完聚,告一纸状来,我自有道理。”
必正别了于湖,回到观中,与妙常具说前事。晚间,到姑娘房中,必正双膝跪下,将妙常之事说与姑娘。姑娘曰:“我已知之,但不知你肯娶他么?”必正曰:“小侄愿娶。”姑娘曰:“叫他来,问他。”必正叫妙常到房里,见了姑娘。姑娘曰:“你做得好事!”妙常低头不语。姑娘曰:“去写状子来,明日进城去告。”
次日,三人同到建康府中下状。
当日,三人跪下。太守问曰:“告什么状?”观主曰:“告乞还俗事。”太守曰:“卷帘,抬头。”叫妙常,问曰:“你曾云‘清净堂前不卷帘’?”唬得陈妙常魂不附体。太守曰:“潘必正、陈妙常二人既是指腹为亲,各供本身之事。供得明白,准你还俗。”必正供曰:
乡贯举人潘必正,伏蒙琴堂判府龙图侍郎台下:告为结亲完娶事。伏闻才愧相如,无挑琴之兴;贤同颜子,有秉烛之忧。为因兵火流离,情意俱绝;岂期默然之会,所有前因。各有祖留衫襟之表,幸望仁慈,得配终身,偕老终身。所供是实。
女贞观知客陈妙常供曰:
俄闻生居宦族,乃无谢女之才;长在玄门,叨沐孙姑之德。尘根已尽,绝孟光之慕梁鸿;俗缘以再,断云英之约裴航。闹中取静,打坐看经;忙里偷闲,寻师讲道。岂期百年冤债来寻,况是严师力学。今有度牒 [25] ,系是官文,未敢自专。伏望判府俯察来词,特赐与决。
金陵建康府女贞观道姑潘法成状供:
本观女姑陈妙常,伊父陈谷英,存日将女妙常曾指腹与潘必正为妻。见有原割衫襟合同为照。为因兵火离散,各无音耗。幸蒙天赐,偶然相会,所说旧日根苗,辐辏 [26] 姻缘。俱在青春之际,如乐昌破镜重圆 [27] ,似文君驾车之愿。所有原关度牒在身,未敢自便还俗。恕蒙准告,望乞台判。
太守看毕,援笔判曰:
道可道,名可名。强名曰道,空即是色,色即是空。清者浊之原,守不住炼药丹炉;动者静之机,熬不过凡情欲火。大都未撞着知音,多管是前生注定。抛弃了布袍草履,再穿上翠袖罗裳;收拾起纸帐梅花,准备着罗帏绣幕。无缘处,青浦黄庭消白日;有分时,洞房花烛照乾坤。
张于湖判毕,即令还俗。
潘必正与妙常成亲之后,于湖举 [28] 必正贤良方正,除授苏州府吴江县尹,官至礼部 [29] 侍郎。妙常生一男一女。夫妇衣锦荣归,尽天年而终。
本篇选自吴敬所编的文言小说集《国色天香》。
书生与道姑相爱,这样的故事在笔记、话本中并不少见。《张于湖传》在这类小说中所具有的独特魅力,不仅在于它叙述了一对青年挚诚相爱,终成眷属的故事,更重要的在于它以较为成熟的叙事手法,刻画出人物细腻的心理与性格发展过程,从而塑造出鲜活的人物形象。
小说题为“张于湖传”,但中心故事却是陈妙常与潘必正的故事。从小说题目也许可以看出小说技巧尚未成熟的痕迹,但张于湖对于小说结构与叙事焦点却又都是不可缺少的重要人物。陈、潘故事起于张于湖,也结于张于湖。陈妙常的凡心由张于湖唤醒,陈妙常的爱情因张于湖之力终成婚姻。张于湖之线在中心故事中如草蛇灰线似断而连,潘必正的家乡是和州泾阳,暗示着与张于湖同乡同学的关系;陈妙常读潘诗而与张于湖比较,明点出张于湖的存在。陈妙常的形象是通过张于湖眼中来描写的:陈妙常丰姿伶俐的美貌,她坐在一群道姑中间抚琴,她作诗应对才思敏捷。这里采用的是限知叙事的手法,既令人可信地写出陈妙常的“人才双全,非世之常出也”,又形象地表现了张于湖动辄“荡却三魂,散了七魄”的轻薄之习。这既为下文潘必正的迷恋陈妙常张本,又为即将出场的潘必正形象背面敷粉。而等到潘必正出场时,他的形象也是从陈妙常眼中看出:陈妙常读潘必正的赠词,觉得“言词典雅,字若龙蛇,况兼人物厚重,比那何家(张于湖化名)大不同”。限知叙事的手法在小说中运用得较多,而限知叙事与全知叙事相结合,叙事视角非常灵活,是此篇小说的一个重要特点。
此篇小说叙事另一个重要特点是较多地采用客观呈现,而极少主观议论与点破。如陈妙常读完张于湖所作《临江仙》“误入蓬莱仙洞里”,忖曰:“正是引贼入寨。”于是连作两首《杨柳枝词》相答,表明自己道心之坚。但张于湖谢别之后,“陈妙常懊恨不及,从此惹起凡心,常有思念之意”。那么,陈妙常此前的表现是出自真心还是由于矜持?由于小说客观呈现,读者便只能自己思索理会。又如陈妙常读完潘必正的“相见杨柳词”,觉得与化名何通甫的张于湖大不相同,心中显然有意,而小说只是叙述:
妙常曰:“多承佳句。请问官人青春有几?”必正曰:“二十有五。”又曰:“那月寿旦?”必正曰:“八月十三。”妙常曰:“官人是大。”
询问年纪与出生日月,正表现出陈妙常微妙的心理活动,叙述非常巧妙。潘必正爱恋妙常,又得姑母挽留,心中非常高兴,就在房中抚琴,弹的曲子是《凤求凰》。小说没有点明潘必正此时的心理,但却通过“抚琴”这一动作表现出他此时的思绪。接着妙常请他弹琴,他却谦作“不能”,这样的细节也表现出这一人物“厚重”的性格。
正由于限知叙事与全知叙事结合以及客观呈现的艺术手法,小说所塑造的陈妙常、潘必正及张于湖这三个主要人物的形象都较为鲜明,特别是陈妙常的形象,鲜活真实。陈妙常的性格与心理有个发展变化的过程,她本一心修道,在清净幽闲的道院环境中觉得如同小神仙。面对张于湖的轻薄之词,她的答词是:“道心坚似絮沾泥,不往飞。”但正是张于湖那俗世凡胎的生活气息,惹动了多才多艺的妙龄道姑的凡心,使她从此“常有思念之意”。因此才会有心地把潘必正与张于湖相比较,并问起潘必正的年龄生日与留意潘必正弹奏的曲子。但读了潘必正嘲戏之词“西江月”,她本能的反应是“柳眉剔起,星眼圆睁”,可见她仍在“道心”与“凡胎”之间挣扎。陈妙常与潘必正结合的障碍不是来自外界的压力,而是来自陈妙常自己内心对道的信奉与对俗世生活的向往这样的矛盾。陈妙常需要战胜的是她自己的心灵,而外界官府的一纸判词只是个形式。小说叙述的焦点在于此,这一点也与后来敷演陈妙常故事的《玉簪记》等作品相区别,如果前者也像后者那样强调观主即潘必正姑母逼考造成生别死离之结尾的话,那就恰恰是落入了俗套。
(涂秀虹)
注 释
[1].淮西和州泾阳县:今陕西泾阳县。
[2].除授:任命,授职。
[3].范蠡归湖:春秋时范蠡助越王勾践复国后,功成身退,泛舟归隐五湖。
[4].子房归山:张良,字子房,汉高祖刘邦的重要谋士,汉朝建立封留侯,不久遁迹山林修道。
[5].通判:州郡官的副职,兼有监察官性质。
[6].勾栏:宋元时演出杂剧、百戏的场所。
[7].汤:热水,开水。
[8].恁(rèn):那么,那样。
[9].皂:黑色。
[10].知客:道观中主管接待宾客的道人。
[11].梳篦(bì):用篦子梳。
[12].迎迓(yà):迎接。
[13].婵娟:用来形容姿态美好(女子)。
[14].洛浦:魏曹植作《洛神赋》,描写他梦中于洛浦遇见的一个神女。
[15].巫山:此用宋玉《高唐赋》序中所言楚王与巫山神女相会之典,喻男女幽会之处所。
[16].哂(shěn):微笑。
[17].宥(yòu):宽恕;原谅。
[18].黄芽:道家修炼学术语。言其极微小而极珍贵。
[19].掇:用手拿,搬。
[20].啣:即“衔”,用嘴含。
[21].蟾蜍:传说月亮里有三条腿的蟾蜍,因此,古代诗文里常用来指月亮。
[22].适:刚才,刚刚。
[23].检:同“捡”。
[24].檀郎:晋人潘岳,小字檀奴,姿仪秀美,后人以之代称美男子。
[25].度牒:旧时官府发给和尚、尼姑的证明身份的文书。
[26].辐辏(còu):形容人或物聚集像车辐集中于车毂一样。
[27].乐昌破镜重圆:南朝陈将亡时,驸马徐德言与妻乐昌公主因战事被迫分离,两人破铜镜各取其半,以作为日后相见凭据。后果破镜重圆,夫妻团聚。
[28].举:推荐,推举。
[29].礼部:官署名,为六部之一,掌管礼仪、祭祀、科举、学校等事。
花神三妙传(节选)
吴敬所
生数日以叔在,不敢轻入琼室。叔亦遣媒人求亲。是夕,生入锦房,与三姬商议,因曰:“琼妹奇妹,皆吾所欲,但势难兼得,为之奈何?”锦曰:“吾观二妹所议,毕竟皆归于君。但不知谁先进耳。以鄙见论之,此事毕竟皆天也,非人所能为也。”琼让之奇,奇让之琼,各出誓言,恳恳切切。锦曰:“勿推让,吾为汝分之。今宵焚香,疏告于天,各书其名,盛以玉碗。先得者,今日议婚;后得者,异日设策。非一举而有双凤之名乎?”生每日为此萦怀,闻锦言而深是之。遂具告天之疏,一掣 [1] 得琼姐之名。奇笑曰:“使吾姊为良臣,吾为忠臣,不亦美乎?”于是四人计定。翌日生言于叔,遣邻妇为媒。言于赵母,赵母以告李老夫人,夫人许之,择日报聘。赵母为其白金四十两,金花表里各二对,皆赵母所出也。邻妇执伐,致书于李老夫人,其词曰:“辰下双沼花开,尤天瑞应,应窃计之。老夫人其千年之碧藕乎,仙阙流芳矣;令子老先生,其千叶之绿荷乎,海内流阴矣;令孙女其霞标之菡萏乎,绣阁新香矣。兹者,双花合蒂,瑞出一池,岂犹子景云?果有三生之梦,乃应此合璧之奇耶!家兄远宦,命么主盟。赵母执柯,兼隆金币,丝罗永结,贶 [2] 实倍于百朋;瓜葛初浮,瑞长流于万叶。”
李夫人捧读,不胜欣慰,遂援笔复柬曰:“即辰玉池献瑞,开并蒂之莲花,老身举酒祝天,愿女孙得快婿。岂意瑞不远于三时,庆遂成于一日。寅惟执事,名门豪杰,令兄天表凤凰,而令侄又非池中物也,何幸如之?然莲有三善焉:出于泥而不浊,其君子之清修乎;擢云锦与云标,其君之德容乎;香虽远而益清,其君子徽誉乎。愿令侄则而象之,老身有余荣矣。睹蜡炬之生花,知百年之占凤;闻鹊媒之报吉,兆万叶之长春。”
生得书喜甚,邻妇乘闲戏生曰:“小姐见书喜动颜色,官人稳睡,不怕潜窥矣。”生累日延客置酒,琼审经划,整整有条。老夫人稍觉其私,但付之不闻。奇姐虽自敛戢 [3] ,与生情好益笃,阴自刺其双臂,左有“生为白郎妻”之句,右有“死为白家鬼”之句。生是夕见之,痛惜不已,双泪交流,苦无聊赖,自投于床。琼因劝奇,与之共寝。生终夜倾泪如雨,自是与奇为益密矣。暇间谈论,奇谓琼曰:“吾未知逮事白兄与否,然感此缱绻之情,虽縻 [4] 骨何恨?”琼曰:“除是我死,姊妹便休。若得事白郎,必不致妹失所。”锦隔壁呼曰:“可令我失所乎?”琼笑曰:“三人同功一体,安有彼此之殊?”锦复笑曰:“吾妹念我否?”琼曰:“成我之恩,与生我者并,岂不念功?”三人复大笑。自此生奇加意绸缪。又将越月,锦琼亦体生意,恣其殷勤。时诸婢无不闻知,但皆不敢启口。惟兰香自恃美貌,每在生前沽娇。生屡诃之,因此怀恚 [5] ,欲泄其机,至是为奇姐所恶,亦不敢言。锦琼善(擅)自敛藏,内外不甚觉露。自是南阳转西,九秋胜会。桂有华而擎宫月,嫦娥亲下广寒;槐奏黄而舞天风,英俊怕驰夹道。生整治行装,入秋闱应试。与姬相别,无限伤情。三姬共制秋衣一袭,履袜一双,绿玉之佩,黄金之簪,诸所应用,无不备具。琼姐制诗曰:
良人将离别,泪洒眼中血。杜宇惨悲鸣,秋蝉凄哽咽。此情只自知,向汝浑难说。愿步入蟾宫,桂花手中掇。
奇姐制诗曰:
欲别犹未别,泪珠先流血。诉短及道长,既哽又复咽。不向夫君言,更对谁人说?惟愿祈桂枝,高高双手掇。
锦亦制诗曰:
人别心未别,谩将苦流血。我因夫君凄,郎为妾身咽。行矣且勿行,说了又还说。折桂须早归,墙花莫去掇。
老夫人、赵母、陈夫人,各厚赠。诸亲友,皆赠之。白往至省,温习经书,届期入试。然眷念三姬,未尝少置。而姬亦于晨夕之下,对景无不伤情,乃至多寐之思,亦多叙忧离之思。生以三试既毕,遣仆抵家问安。既奉诸母珍奇,亦馈三姬花胜。致书恳切,不能尽述也。锦琼见喜慰,奇姐转加惨凄,报书曰:
妾陈奇姐,敛衽复书于夫君白黄源解元文几:夏光已云迈矣,秋宇何凄凉也!每中夜,凉风四起,孤鹰悲鸣,则伏枕泪零。几至断绝,听砧杵之音,惄 焉如捣;聆檐铎之响,如有隐忧。此时此情,何可殚述?缅想酒乐之人,宁识忧愁之状否耶?自昔乌山邂逅,继以月下深盟;妾谓事无始终,将送微命;君谓此头可断,鄙志不渝。恳恳殷殷,将意君即妾也,妾即君也。水宿与俱,云飞与俱,偶隔一日,则想切三秋。今言别三十日矣,其殆九十秋欤?情胡不切,泪胡不零。天乎!吾何不为凉风,时时与君相傍?天乎!吾何不为飞鸟,日日向君悲鸣耶?妾与君誓矣,与君言矣,亮君亦见信矣。第恐时时垂违机事,旁午将欲明之于母,又恐母不见怜;将欲诉之于人,又恐旁人嗤笑。讯天,天不闻也;问花,花无语也。其所以自图,惟自树立者,惟有身死,可以塞责。然死如有知,乘风委露,与君相周旋,目乃瞑矣;死如无知,与草木同朽腐焉,则又不如久在人世,万一可以见君之为愈也。然此身实君之身,身不在君,则有死无二。如或惜死贪生,轻身丧节,则又不若朽草腐木之安然无累也。君其为我图之,存没之诚,此言尽矣。临书流泪,不能复陈。承惠玉粉胭脂,翠羽花胜。虽为睹物思人之助,实增谁识为容之悲。附以海物,愿君加餐;兼以凉鞋,愿利攸往。余惟棘闱魁选,海宇扬名,是妾等三人之至愿也。
生仆至,授生书,生方与诸友燕集。展视未竟,不能自禁,涕泪呜咽。友见其书,无不嗟叹,因曰:“有此恳切,无愧黄源之重伤情也。”力叩所由,生不以告。自是功名之心顿释,故人之念益殷矣。月终揭晓,生虽名落孙山之外,全不介怀。遂策马为抵家之行,与姬复会。然生之别时祝奇姐曰:“吾若得意而归,明与尊堂关说,恳求姻眷,必遂所怀。”以此牵情,心恒悒怏 [6] 。然三姬见生之归,如胶附漆。诸母因生之至,变喜动颜容。是夕过重壁小门,仍为同床之会。生中夜长叹,锦抚之曰:“功名有分,何必介怀?”琼曰:“郎非为此萦怀,只为吾妹切念。”生曰:“子真知我心者。为之奈何?”琼曰:“吾与大姊有妙计矣。”生曰:“愿闻。”琼曰:“君将来必有荆州之行,且先具婚书一纸,表里 [7] 一端,白金四锭,付与吾妹。俟君行后,陈姨必将议婚,吾二人决以实告,并以吾妹臂上刺文示之,然后上金币婚书,则陈姨势不得已,事端可谐矣。”奇笑曰:“计则奇矣,但颜之厚矣。”锦曰:“如此可成,面皮可剥也。”生曰:“向实为奇姐萦怀,今闻计心释然矣。”自是留恋月余,欢好尤笃。生父命仆来探秋闱之信,且命早至荆州。生不得已,起行。陈夫人谓生曰:“此行未知得再见否?”因相对呜咽,两不能胜。生挥泪曰:“姨娘幸勿出此不利之语,云愿姨娘天长地久。既有骨肉之恩,必顶丘山之戴。”陈夫人复流涕曰:“我身寡子单,仗提携。”生曰:“敢不从命?”夫人流涕而入。三姬相送凄惨,诗词悲怨。诸母临别殷勤,致赠甚厚。及其策马在途,举目有山河之异;飞舟迅速,临流切风月之怀。发诸声歌之词,皆恋故人之语。则生之思姬何如,姬之思生亦如是矣。
时维腊月,寒气逼人,赵母体羸,忽膺 [8] 重病。三姬无措,请祷于天,各愿减寿,以益母年,未见效也。锦夜半开门,当天割股。琼奇见其久而不返,密往视之,乃知其由,嗣是和羹以讲,母病遂愈。里人闻之,上其事于郡县,郡县旌曰:“孝女之门。”有诗曰:
乌山遥对华山西,花外风清鸟自啼。已见文华推多士,那知节孝属深闺?剖心从古忠名旧,割股于今徽誉奇。旌别圣恩行处有,谁踵芳躅映文奎?
赵母置酒,诸眷毕贺。有杨把总者,闻锦娘之美,亦备礼称庆,以白金二十两为赵母寿,欲求见锦娘。锦既却其金,又不之见。杨欲以势挟之,先令邻人扬言,且陷以兼金厚利。锦娘曰:“汝为我语刁蹬,我头可断,我身不可见也。”杨惧而止。是时三姬皆以志节更相矜奋 [9] 。自生别后,不施脂粉,不出闺门。虽瑞月千门佳丽,三姬处之淡如。元宵乐地繁华,三姬不出游玩,其操守如此。生自抵荆州后,既见父母,益念三姬,乃请于父曰:“李老夫人,外大母也,殷勤主婚。盍遣人致谢焉,并候动履,且订婚期。”父许之。生备金币,遣仆归访三母,且致书三姬。其书曰:
同心人白景云,奉书于三美人妆次:云此生何幸哉?昔时尊贵王公,得一女英焉,犹可以流声千古,况云兼有其三哉,皆天曹神女,仙籍美姬,色殊绝矣!文绚春花,词映秋水,才超卓矣!坚贞如金玉,洒落类风霞,气概英达矣!而云方幸绸缪之际,又闻交儆 [10] 之言,其所以相亲相期,相怜相念,又日絪缊焉。则神游于美人之天,云此生何幸哉?追想曩时,倚玉于芳栏,偷香于水阁,罄人间未有之欢,极人生不穷之趣,美矣至矣。然此犹为窃乐之会,今皆缔为月中之人,则月下深盟,其真无负,五百年缘,悠悠未了也。欣切欣切,万里片心。但欲三妹,勤事诸母。奇妹姻信未闻,日夕悬注。想志确情笃,则天下事固可两言而决也。急闻急闻!身在荆州,神在桑梓 [11] 。记此情,必见谅矣。
无多谈俗,仪在别启中炤入。
诸母得书喜甚,款仆于外堂。时有朱姓者,贵宦方伯之家,与奇同乡。有子年方弱冠,闻奇之美,命媒求姻。陈夫人初未之许,后偶见朱氏子,貌美而慧,遂许焉。择日欲报娉 [12] ,奇姐忽称疾,绝粒者三日。夫人惶惧,泣问所由,琼以实情告之。夫人曰:“焉有是事?门禁森严,白郎能飞渡耶?”琼曰:“姨若不信此言,请看奇妹两臂。”陈夫人见之,骇曰:“白郎在时何不与我言之?今纵不嫁朱氏,后置此女何地?”琼曰:“妹与白郎殷勤盟誓,生死相随,决不相背。”夫人曰:“痴心男子誓何足信?”琼遂启其箱,出白金四十两,表里各二对,婚书一纸曰:“此皆白郎奉以为信者也。”夫人曰:“是固然矣。然天长地久,汝姊妹何以相与?”琼跪而指天曰:“琼如有二心,随即天诛地灭。愿我姨娘,早赐曲从。”夫人曰:“我将不从何如?”琼曰:“妹已与琼诀矣。若姨不从,则妹命尽在今夕。”夫人堕泪,徐曰:“痴儿汝罪当死,亏我守此多年,今亦无可奈何,只得包羞忍耻耳。此事锦娘知否?”琼曰:“不知也。”夫人因抚奇身,曰:“汝私于白郎,得非慕白郎才郎乎?朱氏子俊雅聪颖,将为一世伟人,以我观之,殆过于白郎矣。”奇不对。琼曰:“妹身失于白郎,既有罪矣,更委身于二侄,是荡子也,何足羡哉?”夫人肯首,曰:“是固是矣,从今吾不强矣。”但礼币未受,琼犹有疑,固告于二母。二母亲奉礼币,劝陈夫人受之。夫人尚有赧容,夫人曰:“天下之事,有经有权,善用权者,可以济经,不尔便多事矣。”陈夫人因呼兰香置酒,以谢二母,且曰:“早信此奴,无今日之祸矣。”三母即席,锦娘奉杯。而奇不出,乃独坐小榻。奇姐既定,陈夫人复书与生。锦奇亦以书达生,遂遣仆归荆州矣。
是时陈夫人以兵变稍息,归于本乡,不幸遘病洽旬。奇往省之,未数日寇苍复作,遂遣奇入城。嗣是盗益炽,夫人病益笃,欲舁之入城,则亟不可动。奇闻变号泣步行往省,琼姐执奇手曰:“寇贼充斥,妹未可行。”奇曰:“我宁死于贼手,岂忍不见母瞑 [13] ?”因绝裾而行。及抵家,寇稍宁息。奇姐虞母不讳,先为置办棺衾。比至二更,闻官兵大至,众喜以为无虞,至五更乃知即是贼兵。鸡鸣遂围浑江,剽掠男嫔数百。三贼突入陈夫人之房,见夫人病卧,欲逼之以行,夫人不起,抽刃欲兵之。时奇逃在密处,遽呼曰:“勿动手,我代之。”遂出见贼。贼见天姿国色,欢喜特甚,遂掠以行,并掳兰香,及家童数人而去。时陈夫人在床,犹未瞑目也。贼闻官兵欲至,饭后退屯辛升桥,至河泊宦署,将所据男女,尽禁其中。奇姐谓兰香及家童曰:“我为母病来,岂知为母死。我若不死,必被贼污,异日何以见白郎乎?”乃咬指血书于壁曰:
母病不可起,夫君犹未归。妾身遭此变,兵刃讵能违。甘为纲常死,谁云名节亏?乘风化黄鹤,直向楚江飞。
题毕,谓兰香家童曰:“吾母子相从于地下矣。汝辈得归,可与小姐善事白郎。”复谓兰曰:“吾当急死,稍迟欲死不可矣。”乃语间,即取裙中所藏剃刀,以袖蔽面,自刎其颈。遂僵仆,血流满地。兰香抱之而哭,贼来怒杀兰香。因询其由,乡邻备道。贼曰:“我误矣!此节孝女也,勿污其尸。”于是舁而置之署后月台之上,以红绫被覆之,相与环泣,其节孝之感人如此。是夕有人来报,锦琼举家号恸不已。琼姐愿以百金,入贼营赎其尸,众惧不敢往。次日早报,官兵杀退贼矣。又报陈夫人即世。琼姐带秋英、新妹、小妹,往收其尸。锦娘带春英殡殓陈夫人。时琼号泣登台,未至五步,尚闻奇姐长叹一声,骇曰:“吾妹尚无恙?”急往抚之,则见其气已绝,颜色如生,尚带笑颜。琼曰:“吾妹甘心死乎。”因令人舁归,与陈夫人同殓。遍寻兰香之尸,则为贼弃之水中,无复存矣。
《花神三妙传》,又名《白潢源三妙传》《白锦琼奇会遇》等,明代中篇传奇小说。此小说有多种版本,而以《国色天香》本最为完善。
《国色天香》本《花神三妙传》,全篇长约二万五千言,分为十三节,每节有一小标目,依序为:“白锦琼奇会遇”“白生锦娘佳会”“饮宴赏月流连”“白生琼姐佳会”“三妙寄情倡和”“白生奇姐佳会”“四美连床夜雨”“庆节上寿会饮”“凉亭水阁风流”“玉碗卜缔姻联”“锦娘割股救亲”“奇姐临难死节”“碧梧双凤和鸣”,形式接近宋元话本。这是一个写白潢源公子与三妙赵锦娘、李琼姐、陈奇姐儿女私情的才子佳人故事。此处所选,出自“玉碗卜缔姻联”“锦娘割股救亲”与“奇姐临难死节”三章节。
小说叙元朝至正年间,江南俊杰、荆州别驾公子白景云(字天启、号潢源),偶于乌山庙会邂逅赵锦娘、李琼姐、陈奇姐三姨表姊妹,一见钟情。锦娘新寡,与母同住;琼姐、奇姐尚未志人,因避寇借居赵家。白生于是在赵家旁边租屋,并拜赵母为义母,借机常到赵家走动。一日赵母偶感风寒,白生以子道问安,遇锦娘互诉衷曲,又奉汤药至,拾得锦娘所掷之帕,二人终设奇谋,发生了私情。赵锦娘与李琼姐、陈奇姐姐妹情深,白生与李、陈亦相互爱慕,在锦娘撮合下,与二人亦成欢好。一生三姬四人山盟海誓,生死相从,决不相背。
三女皆“贞孝节烈”。先是锦娘割股疗母,被旌为“孝女”;奇姐因下乡探视母病,落入贼手,自杀身死,在遗书中表白了对白生之忠贞不贰。又早年白生与曾边总之女曾徽音缔姻,后双方父母均有悔意,因而解除婚约,白家便为白生订下琼姐为妻。不料徽音贞烈,两次绝食自杀,誓不改适他姓,父母只好答应其婚事。白生遂与琼姐、徽音同谐花烛。
后白生登第,官至翰苑。锦娘与白生尽终始之情。琼姐生一子,徽音生二子,皆擢进士。白生、琼姐、徽音死后,与奇姐合葬。
《花神三妙传》在明清时代多次被翻刻,拥有不少的读者。就小说故事而言,它重点是记叙儿女私情。但在后半部分,却又大肆宣扬忠孝节义,风格殊不统一。且全书不少地方笔涉淫秽,描写露骨,不见容于传统道德,故在清代屡遭禁毁。
小说在艺术上,情节委婉曲折,描写细致逼真。写白生与赵锦娘之两情相悦,生动逼真、宛然在目。如开始叙白生为赵母奉药前至,以求接近锦娘时,言赵母呼锦娘至,锦娘见生,“女微哂而拜,生含笑而答。复索炭烹药,女亦奉火以从。白生以目送情,锦娘亦以秋波频盼。两情飘荡,似翠柳之醉熏风;一意潜孚,恍晓花之凝滴露。盖形虽未接,而神已交矣。”其真实感人程度,犹如作者身临其境一般。
三女殊非淫荡之辈。小说每每写出了她们受封建礼教束缚,越界一步终属叛逆时的心理活动和思想变化。这类描写曲折动人。如写琼姐与白生合欢之前的思想斗争:(对锦娘言)“既不能以礼自处,又不能以礼处人。吾若隐忍不言,岂是守贞之女?若欲明之于母,又失姊妹之情。况吾等逃难,所以全躯,岂宜以乱易乱?”然对爱情的渴望,又使她“深自强制,不肯吐露真情,但每日常减餐,终宵多饮水。”但爱是不可抗拒的,最终将冲破礼教的藩篱,“生以玉簪授琼姐,琼以金簪复白生。生执手固请其期,琼以指书‘四月十日’”。爱情终于赢得了胜利。
小说人物中,以陈奇姐的形象写得最好。她个性鲜明、突出,是个聪明、正直、热情、刚烈的女子。她长相漂亮,“容尤丽于二姝”;才能出众,“天成聪敏,学锦刺绣,学琼诗章,无不得其精妙”。她对待白生的感情,也可谓刻骨铭心。如白生赴省入试,她百般思念不得解脱,在给白生的信中如泣如诉:“将欲明之于母,又恐母不见怜;将欲诉之于人,又恐旁人嗤笑。讯天,天不闻也;问花,花无语也。”凄艳哀绝,至情至感。为了表明对白生的坚贞不渝和矢志不移,竟然自刺双臂:左为“生为白郎妻”,右为“死为白家鬼”,以明心迹。这个细节,为她最终殉情做了铺垫。
《花神三妙传》直承《娇红记》而作,其中径用《娇红记》的典故,并有明显模仿《娇红记》的痕迹。文中一男三女私通情事,又与《天缘奇遇》《寻芳雅集》颇为相似,影响所及的小说,以《传奇雅集》为最甚。
(侯忠义)
注 释
[1].掣(chè):抽取。
[2].贶(kuàng):赐予。
[3].敛戢(jí):收敛。
[4].縻(mí):碎烂。
[5].怀恚(huì):心怀怨恨。
[6].悒怏:忧郁不乐。
[7].表里:亦作“表礼”。旧时送礼用的衣料。
[8].膺:此指“遭受”。
[9].矜(jīn)奋:奋勉。
[10].交儆:交相儆戒。
[11].桑梓:桑与梓为古时家宅边常栽树木,古人多用作故乡之代称。此专指三女主人公家之所在地乌山。
[12].娉(pìn):此通“聘”。
[13].瞑:闭眼。此指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