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象斗
【作者小传】
明小说家、出版家。又名世腾、象乌,字仰止,一字文台、子高、元素,号仰止子、三台山人、三台馆主人。隆庆、万历时福建建阳人。出身于刻书世家,因屡试不第放弃举业,专事刻书。作有小说《皇明诸司廉明奇判公案传》《皇明诸司公案传》《列国前编十二朝传》《北方真武师祖玄天上帝出身志传》《五显灵官大帝华光天王传》等,编辑小说选集《万锦情林》,评点《三国志演义》与《水浒传》。
华光三下酆都
余象斗
——《南游记》第十七回
却说天王回来与铁扇公主商议,要去酆都 [1] 救母。公主曰:“如何去得?”华光曰:“吾变作天使,去见酆都王,说是玉帝差来,把众鬼押上天曹 [2] ,就骗得出来。”铁扇公主曰:“此计甚妙。”说罢,夫妻二人分别不提。
却说酆都王正坐之时,有韩元帅、关元帅二人守把酆都门,忽报有天使到。酆都王请进相见毕,问:“天使来此为何?”天使曰:“今奉玉帝差遣来此酆都,将众鬼押上天朝决罪。”酆都王见说,问二元帅。元帅曰:“既是天使,难辨真伪,要与我把照魔镜来照照。”天使曰:“不消照。”二元帅曰:“恐其中有假。”提起照魔镜,华光便走,走在空中立着。二元帅与酆都王曰:“这人母是那圣母,当初被龙瑞王拿来,囚在此间。他今已变作天使来取囚,我如何可不照?随年押囚,常是清华宫太乙救苦天尊求他,若变他来,险些被他脱去。”华光在空中听见,便回。与公主言曰:“我今下酆都,变天使,他疑心,将照魔镜照出我本像。我在半空中听说,我假 [3] 天尊,若假天王,天王不被我脱来了 [4] ?我如今要假太乙天尊去。”公主曰:“既如此,你可快变天尊。”夫妇商议罢,华光即变作太乙救苦天尊,去到阴司做个二下酆都。
却说酆都王正坐之间,忽报清华宫太乙救苦天尊到。酆都王接入坐定,问曰:“天尊到此,有何见谕 [5] ?”假天尊曰:“来押鬼怪上天曹。”二元帅曰:“要照一照。前者有华光变天王来要脱骗圣母,今我这里要着意紧防。”假天尊曰:“你岂不认得我,何须要照?”元帅曰:“此事不小。”言罢,把镜挂起一照,华光又走了。在空中听那二元帅与酆都王曰:“险些又中他的计。”酆都王曰:“元帅何以知之?”二元帅曰:“若是真天尊下酆都,不是这样来,他有九头狮子推车,有一侍弟子相随,身穿金銮袈裟,左有金童,右有玉女,有九環锡杖,金钵盂,装甘露水,与鬼怪吃,要五明扇搧开酆都门,要个金睛独眼鬼,照开明光,方才进去得。不然里面黑暗,怎生进得去?他只是这般来,我如何不要照?”
华光又在云头听罢,即回离娄山与公主叹曰:“我又被他照出。真天尊要有九头狮子推车,伏侍弟子相随,金銮袈裟,左有金童,右有玉女,九環锡杖,金钵盂装甘露水,要五明扇搧开酆都门,要个金睛独眼鬼照开明光,才去进得。我今到那里讨许多宝贝,想母难救。”说罢大哭。公主曰:“不妨,奴家讨得来。”华光曰:“公主那里讨?”公主曰:“我有个妹子,在清华宫太乙救苦天尊那里作玉女,我叫母亲去叫他来。便是五明扇,用我铁扇。伏侍弟子叫手下一变去就是。只要讨九头狮子推车,九環锡杖,金銮袈裟,金钵盂,金睛独眼鬼好进酆都。”华光曰:“你叫令堂去叫令妹来,我这里出榜招人,进入酆都。”却有一金睛百眼鬼走来揭榜曰:“我当初与你令堂老夫人同囚在驱邪院,得天王打破裟婆镜,救我等走脱。我再不敢吃人。你老夫人不改前过,又要吃人,才有此事。今闻天王要入酆都救母,我有一个眼斗住九十九个,只用一个眼,说我是金睛独眼鬼。同天王入酆都,可救老夫人,以报当日之恩。”华光大喜。九头狮子命火漂将变,九環锡杖用金枪变,金钵盂用金砖变,袈裟用火丹变。安排已定,前去作个三下酆都救母。
却说酆都王正坐之间,忽报真天尊下酆都。酆都王远远出接,入厅堂相见,礼毕。天尊即同酆都王入到酆都门,用扇搧三扇,用九環锡杖顿三顿,酆都门开了,独眼鬼入去,押出妖怪出来。众妖怪出见,叫屈连天。天尊曰:“别鬼且收入去,只将吉芝陀圣母押上天曹去。”独眼鬼听罢,即将吉芝陀圣母押去了。天尊辞别了酆都王而去。酆都王问二元帅曰:“此回曾将照魔镜照不曾?”元帅曰:“这个真的,也不敢说照他。”王曰:“其中可疑。别鬼都不带去,只押鬼圣母去,莫非人是假的?人也去了,如今照照,以解疑惑。”元帅即将镜一照,原来又是华光变的,脱去了。二元帅就点兵追赶,赶不上三人,十分烦恼,即令人去打探,他那里救去,有甚么消息。
却说华光三下酆都,救得母亲出来,十分快悦。那吉芝陀圣母曰:“我儿,你救得我出来道好,我要讨陂娥吃。”华光问:“陂娥是甚么子,我儿媳俱不晓得。”母曰:“陂娥不晓得,可去问千里眼、顺风耳。”华光即问二人。二人曰:“那陂娥是人,他又思量吃人。”华光听罢,对母曰:“娘,你在酆都受苦,我孩儿用尽计较,救得你出来,为何又要吃人?此事决不可为!”母曰:“我要吃!不孝子,你没有陂娥与我吃,这谁要救我出来?”华光无奈,只推曰:“容两日讨与你吃。”华光即忙出榜招医人,若有医得我老夫人不思量吃人者,我当重赏不题。
却说酆都王听知华光出榜招医人,医治母亲,欲使一人去害吉芝陀圣母。问谁敢前去?内有一人,乃是魔军,向前禀曰:“某愿往,假装医人去揭榜,见得我能医治,倘彼用我之时,共进药内放些毒药,将他毒死便了。”酆都王见说大喜,即令前去不题。却说华光正闷坐间,忽报有医人揭榜前来见天王。华光大喜,请入相见毕。华光去禀曰:“有一医人能医母亲,不思吃陂娥。”母曰:“既有此医者,前来见我。”华光即出,同医人进见。圣母曰:“此非医我母亲,乃是酆都一个魔军。他要来害我。”华光大怒,他要杀军人。军人曰:“你不要杀我,我与你一个药来医治他,就不思量吃人。”华光曰:“你说来,我放你。”那人曰:“若要令堂不吃人,必要讨得仙桃与他吃,就不吃人。”华光问曰:“那里有仙桃?”军人曰:“今有王母娘娘金岳园中有仙桃,今年正熟。天王若讨得来与令堂吃,便不思吃人。”华光听罢,放了军人,吩咐妻子看侍母亲。
自思:“我要偷仙桃,除非变作猴狲去方偷得。”思罢,即变作花果山齐天大圣,来到王母娘娘金岳园中。原来园中有一小厮,在那里看守。守者每睡着。华光入了园中,树上一看,果然好一树仙桃。连忙摘了五六个便走。小厮醒来一看,却是猴狲脚迹。小厮连忙去报王母娘娘得知,说:“树上桃不见了五六个去,找不见其人去了,满地都是猴脚迹,莫非是齐天偷去,未可知也。”娘娘听罢,来日便去上表奏知玉帝曰:“今年妾园中仙桃正熟,未摘献王,被花果山齐天盗去数个,听我主定夺 [6] 。”玉帝见奏大怒,即传旨宣齐天到殿。玉帝问曰:“仙桃乃三千年开花,三千年结子,三千年成熟,才得此桃,朕未见面,卿怎敢偷金岳园仙桃去?”齐天曰:“半天下雨,不知来头。臣从三藏取经,一切贪心去了,何有盗心?此事不是小臣,恐其中有诈,未可知也。”玉帝曰:“明是卿偷,脚迹尚存,说不是卿,你乃佛家弟子,着令驾前指挥,送去西天,与如来问罪。”众臣奏曰:“臣等闻齐天今果皈依佛道,又乃是三藏弟子,决无此事,其中恐有不明。乞我主勿送去西天,限他找寻。若一月有对头,免他之罪。没有对头,那时送去西天未迟。”玉帝准奏,言曰:“众臣保奏,朕且容卿去查下落回报。”
齐天谢恩出朝,回转花果山,与众儿子奇都、罗侯、月孛等议曰:“不想有此屈事。不知那个妖怪变作我本像,前去金岳园偷仙桃。王母去奏玉帝,说见我脚迹,是我偷。我说不是,玉帝不容分说,欲将我送去如来处问罪。多得众臣奏保住,容我一月找寻个下落,便免我罪。一月间没下落,罪及我身。你叫我在何处去问得个下落?好恼,好恼!”众儿子曰:“爹爹要知明白,除非到南海问观音佛母便知,不然何处去寻?”齐天听罢,曰:“我儿说得有理。”就打个觔斗,去到南海。
观音佛母正在紫竹林坐禅,忽见齐天来。观音佛母曰:“弟子这等来得慌,为何事而来?”齐天曰:“为那金岳园中偷桃,不知甚妖变我形迹去偷。王母奏玉帝说是我,玉帝欲将弟子送去如来处拟罪。多得众同僚保奏,容我一月,要有对头,若无对头,是我也是我,不是我也是我,要问我取。弟子不晓是甚么人盗去的,特来拜求佛母指示,是何人盗去。”观音佛母挪开慧眼一看,对齐天曰:“不是别人,乃是闹三界那华光偷去。”齐天曰:“他偷桃作甚的?”观音佛母曰:“他三下酆都,救出吉芝陀圣母。那畜生又思量吃人。华光无奈他何,出榜招一人,乃是魔军,来对他说,叫他要讨得仙桃与母吃,终不思吃人。华光因此变做你去偷仙桃。”齐天见说,心中大怒,拜辞了佛母回花果山,与众儿子说:“我去问佛母,佛母说是华光变我去偷仙桃,连累我。我今就与你点起父子兵,杀到离娄山,擒住那贼。”
却说齐天有一女儿,名叫月孛星,生得如何?但见:目大腰宽,口阔手粗,脚长头歪,喊声一似天崩开,遇着要死七八。月孛星出与父曰:“女儿也要去。”众哥哥言:“你生得这般丑,不要去,恐被华光等取笑。”月孛星曰:“捉华光要我去。”众兄弟无奈他何,只得与他同行。点兵杀到离娄山,喊战连天。却说华光自从偷得仙桃与母亲吃,果不思量吃人,心中大悦。忽小军报说花果山齐天大圣父子点兵杀来,说天王不合变作他本像,连累他受罪,要捉天王解回天曹。华光闻说大怒,就杀下离娄山来,与齐天相见。齐天骂曰:“你偷仙桃,好变骡变马去偷,为何变老齐本像去,连累老齐?好好下马,与我解上天曹便罢。”华光曰:“我讨仙桃,与你何干?我变你本像去亦不妨。”齐天曰:“连累我,反说不妨!”提手中如意铁棒,望华光便打。华光丢起三角金砖,齐天扯毛,口中便呵,变出无千无万猴狲,一个金砖,一个猴子拖住。华光大败。齐天一直赶去。华光丢起火丹来,火光连天,齐天一身都是毛,见火便怕,不敢抵敌,大败走去东洋大海里洗身。那女儿月孛星在旁见父败走,将那个骷髅头拷动,叫声:“华光!”华光即时头痛眼昏,走回山洞。那月孛星的骷髅骨十分利害,人被他叫名拷了,二日自死。
却说那火炎王光佛知齐天与华光大战,料华光战他不过,必落月孛星之手,特来欲与二人讲和。来到齐天寨中,接入相见礼毕。光佛曰:“闻大圣今与敝徒大战,为因变尊颜盗仙桃一事,是否?”齐天曰:“是他不应害我名节。”光佛曰:“如果不该,容日 [7] 贫道带来伏罪。贫道有一言,未卜 [8] 大圣肯容纳否?”齐天曰:“有何见教?”光佛曰:“敝徒有犯尊颜,被令爱将骷髅拷动,今将死矣。自古道:‘好汉惜好汉。’望大圣饶他,贫道与你二家说和,结为兄弟何如?”齐天曰:“蒙老师父说,无有不遵命,奈玉帝要把我问罪,此事如何?”光佛曰:“若肯卖人情与贫道,天曹事我自去理了,不涉大圣一些。”齐天曰:“恐玉帝不肯。”光佛曰:“华光是他外甥,又是贫道去说,无有不肯赦他之理。”齐天曰:“既如此说,从命。”即叫出女儿月孛星,吩咐曰:“今有光佛老师来说过,饶他也罢。”即将骷髅神拷那疮巴来削去了。对光佛曰:“女儿削去拷处,饶他命矣。”光佛即拜谢分别,来到离娄山见华光,说前事。华光即同光佛前往齐天寨中相见。光佛说誓结为兄弟。齐天于大寨中排筵款待,各自分别。齐天带父子兵回转花果山。光佛去奏玉帝,赦了华光,兵戈平息。华光吩咐手下人等:“看守文殊院,并千田国庙宇、离娄山,我去遍游天下,逢灾救灾,遇难救难,不日而回。”不知后来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本篇为明代余象斗编写的神怪小说《五显灵官大帝华光天王传》(又名《南游华光传》,即《四游记》中的《南游记》)第十七回,说的是华光救母的故事。
华光本来是如来佛前的妙吉祥童子,因为杀死独火大王,从此堕入轮回之中。这就注定了他必须作出感天动地的善举,方可重归佛界,再列仙班。那么究竟什么样的善举才能感天动地呢?这就是“孝举”。儒教曾云:“百善孝为先”,“善事父母曰孝”,“大孝尊亲”。于是,在小说中,几经轮回的华光,最后投胎成了吉芝陀圣母的儿子。圣母天天吃人,实为妖妇,因罪孽深重,故被龙瑞王打入酆都。华光该如何去面对其丧失人性的母亲呢?他能眼睁睁地看着其母身陷囹圄,受到恶报而不顾吗?这对于华光来说,的确是一个比较严峻的考验。不过,华光毕竟不同于凡夫俗子,他并未因母亲吃人而生嫌怨之心,也决不会因母亲堕入地狱而失其孝子之义。为了拯救母亲,他不辞千辛万苦,上穷碧落,下及黄泉,火烧东岳神庙,大闹阴司地府,最后三下酆都,终于救出其母。诚可谓孝行之大,莫过于此矣!
然而让华光始料不及的是,其母甫能出狱,又思吃人,甚至因为不遂其欲而怨骂华光不该救己。华光无奈,只得暂顺母意。而这样做,也是合乎圣训的,亚圣孟子就曾说过:“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离娄上》)华光乃是孝子,故而为了医治其母吃人之癖,他不惜再次冒险,变成孙悟空,潜入金岳园中,窃取王母仙桃。为何要偷仙桃呢?这可能是因桃肉与人肉相似,故以桃代肉,可解其母吃人之谗。但这样一来,华光便惹来了一场大祸。因为孙悟空无端背了黑锅,岂能善罢甘休!他立即怒气冲冲地兴兵前来问罪,还带上了他那“目大腰宽,口阔手粗,脚长头歪,喊声一似天崩开”的女儿月孛星在一旁助战。两下交锋,悟空竟被华光用火烧败,可月孛星却拷动骷髅骨,将华光弄得“头痛眼昏”,败回洞中。幸亏火炎王出面调解,悟空才与华光化敌为友,结为兄弟。
小说情节可谓曲折离奇,惊险热闹,艰难百出,事变千端,而华光孝义、刚猛、敢作敢为的精神性格,也正是在这一番番的磨折、险阻之中,不时地闪现出绚烂动人的光彩。当然,小说的叙述语言是比较粗拙的,并且有冗沓重复之弊。不过,其想象力却是足够丰富和大胆的,不仅《西游记》中的铁扇公主改嫁成了华光之妻,善于出谋画策,为华光排忧解难;而且孙悟空也居然破戒娶妻,儿女成堆。这明显是为了借光《西游记》,以图媚俗悦众,以博笑噱。至于华光可以不受时空制约,上天入地,变化多端,无视天条,敢于斗争的反抗性格,也无疑秉承了孙悟空的性格因子,这就难怪他与孙悟空不打不成交了。于此不难看出小说作者对《西游记》的刻意追慕与效仿。
(纪德君)
注 释
[1].酆都:旧时迷信所指的阴司地府。
[2].天曹:道家所称的天上的官署。
[3].假:假冒,假充。
[4].若假天王,天王不被我脱来了:此句字面意思较为费解。其意大概是说,如果我变成天王,可以蒙骗过关的话,那么就已经将母亲救出来了。
[5].见谕:指教。
[6].定夺:决定事情的可否与去取。
[7].容日:容待来日。
[8].未卜:没有占卜,引申为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