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名世
【作者小传】
明小说家。万历时人。生平事迹不详。作有小说《牛郎织女传》等。
天孙女宫中思情玉清殿圣母请旨
朱名世
——《牛郎织女传》第七回
且说金郎 [1] 自分家以后,放牛回家仍在兄嫂处吃饭。马氏 [2] 以家产完全独享,心中甚是满意。一日三餐随茶便饭,金郎稍减苦痛。且年岁渐已长大,知道好歹,马氏若更加虐待,又怕告诉其兄,兼之家人暗中劝勉,所以糊涂过了一二年,金郎已有十二岁了,不时与牛作伴,有时牧牛、看书。金郎如今安好,这且按下。
再说天孙织女 [3] 自那年同看守仙娥,往天河东云锦宫内工织,固然日夜勤劳,那一种凄凉苦楚一言难尽,不知何日可能圆满?一日工作晚歇之时,适值大雪飘天,龙藏形、鹊匿巢。窗外惨景,引起愁人心事,即叹道:
于工天宫我尚苦,贬下凡尘他更凄。
天孙织女叹罢,向守宫天娥道:“我至此多年,终年终日受此苦处,不知何日何时可得圆满之期,跳出陷坑之外?尚有第十二金童贬下凡尘,不知往何地方,又不知受何苦处,不知尚有相会之日否?”看守仙娥答道:“天孙勿须多悲,玉帝自然知道,安有受苦不得圆满之日乎!即第十二金童凡尘受苦,亦是天数,无须天孙多虑。”天孙织女道:“话虽如此,金童若非因我之故,彼亦不至贬下凡尘。今已分离一十二年,尚不曾得有一相会之日,我明日定要仰叩云锦圣母,转奏玉帝,何日可届圆满?”看守仙娥道:“我劝天孙耐守,候玉旨便了!”二仙女你言我说,不觉昏昏睡去。直至天明,天孙硬着头皮来至圣母殿上,叩伏禀道:“多蒙圣母收留十二年,小仙女勤劳工作,苦不堪言,但不知何日可得圆满,又不知能与金童再有相会之日否?乞圣母准旨,转奏玉帝!”云锦圣母道:“天孙不必问我,今年已届十二年,还有一年,至明年此日此时,汝等始可圆满,刻不心慌意乱,亦是枉然。还请天孙耐守!”天孙泣道:“圣母所言,小仙自宜谨慎小心,届期尚祈通示,以遂吾等之心愿,藉可以了夙缘 [4] ,那时再为拜谢洪恩!”云锦圣母道:“此时不必多渎 [5] ,纵然急破心肠,不能逆天而行,快往工室中去罢。”天孙织女领命,仍回工室去了。这里圣母坐在殿上想道:“天孙织女尚有怜爱金童之心,可见感动了夫妇之情。闻得瑶池圣母前次所言,玉帝已允许难满,可以婚配,不免明日待我拜谒瑶池圣母,可有挽救之策?”云锦圣母想罢,又一转念道:“天机已定,此时去问,也是枉然!”故此就未曾前去。
韶光易逝,日月如梭,转瞬之间,又是一年。将届七月初间,正是第十二金童超升之日了。天孙织女又耐守了一年,无非时常要求云锦圣母作法。圣母准其代为转达,故至此时,不得不代往动问,即传命众仙女予(预)备云车,往斗牛宫瑶池圣母处去。仙娥领命,即出了云锦宫,沿天河直往西方,经由无尘大道,顷刻之间下了云车。将到宫门,守宫仙女见云锦圣母到来,连忙至内宫奏知瑶池圣母。圣母闻奏,即同宫娥来至殿上,只见云锦圣母同仙娥已至阶前。彼此相见,一同坐下,仙女捧上仙茗甘露水来,啜毕,云锦圣母道:“特来奏询圣母,那年天孙织女发往云锦宫内,工织多年。今已圆满之期,特来会商如何办法?”瑶池圣母道:“圣母今日至此,我也知为此事故,既若辈 [6] 各受了苦楚,玉帝亦有怜爱之心。今日暂请圣母回宫,我明日即到通明殿玉清宫中朝见玉帝,请旨定夺。然后差太白金星下凡超拔金童、金牛星 [7] 同上天庭,完全一切手续。”圣母笑道:“悲极生乐,乐极生悲,乃理之恒情!我们当从中撮合,方作慈善之念。”瑶池圣母点头称是,笑而不答,云锦圣母遂告别而去不提。不一时,天妃圣母又到,步入殿,瑶池圣母也是招待。谈了多时,瑶池圣母告以云锦圣母已经来过,又劳天妃圣母到来,实为慈念之所致。二圣母谈了几句,即告别出宫去了。瑶池圣母坐下一想:“事已届期,不得不申奏玉帝!”即命仙女取上文房四宝,铺上本章,亲笔一挥,奏册一本。次日清早,带同宫娥二名,出了斗牛宫,驾起六云车,不一时,先到了玉清宫的仪门,步入玉清宫中。见了玉帝,伏俯山呼“万岁”,玉帝道:“有本呈上,待朕一看。”只见上面写的是:
臣瑶池散仙,奏达玉帝驾前,为超拔金童、天孙团圆事。金童自那年贬下凡尘受苦,天孙织女发往云锦宫内工织,已至十三年圆满之期,尚有金牛星下凡拥护。仰乞陛下恩准,差太白金星下凡,带领金童、金牛星同升天庭,再和天孙织女配合,以了夙缘。此乞陛下垂鉴为幸!
臣瑶池散仙谨呈
此本呈奏玉帝,不知玉帝可能恩准?且待下回分解。
牛郎织女的故事,在我国可谓脍炙人口,源远流长。《风俗通》中,就有“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的记载(唐韩鄂《岁华记丽》引);《淮南子》中也有“乌鹊填河成桥渡织女”的传说(宋陈元靓《岁时广记》引);汉代的“古诗十九首”中,又有《迢迢牵牛星》一首,其中写道:“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扎扎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涕泣零如雨。”而稍后的曹丕,在其《燕歌行》中也抒发了“星汉两流夜未央,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陷河梁”的同情而哀婉的情愫。此后,各种文学体裁对牛郎织女故事的歌咏和描写就更加丰富多彩了。关于牛郎织女的小说,最早可以追溯到《小说》一书,此书已佚,但故事梗概被明代冯应京的《月令广义》一书所引录。至于描写牛郎织女故事的长篇通俗小说《牛郎织女传》,目前所知较早的有明代万历书林余成章刊本,题“儒林太仪朱名世编”。此后有上海大观书局的石印本,大概出版于1910年前后。
此处所选的“天孙女宫中思情,玉清殿圣母请旨”一节,是《牛郎织女传》的第七回。在这一回中,作者主要描写了织女对牛郎的思念与牵挂以及对爱情的执着追求,而这种思念、牵挂和追求又是通过多种方法得以表现的。
首先是织女感情的直接抒发。小说中织女叹道:“于工天宫我尚苦,贬下凡尘他更凄。”由自己在天宫的劳作之苦,推想到牛郎被贬人间后的种种苦楚,既表现了织女善良的本性,又体现了她对心上人的缕缕深情。
其次,通过织女的语言和行为来表现。如织女与守宫天娥的对话,就反反复复表达了这种复杂而又痛苦的情绪。织女一曰:“我至此多年,终年终日受此苦处,不知何日何时可得圆满之期,跳出陷坑之外?尚有第十二金童贬下凡尘,不知往何地方,又不知受何苦处,不知尚有相会之日否?”二曰:“金童若非因我之故,彼亦不至贬下凡尘。今已分离一十二年,尚不曾得有一相会之日,我明日定要仰叩云锦圣母,转奏玉帝,何日可届圆满?”再如织女对云锦圣母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恳求:“多蒙圣母收留十二年,小仙女勤劳工作,苦不堪言,但不知何日可得圆满,又不知能与金童再有相会之日否?乞圣母准旨,转奏玉帝!”所有这些,织女在追求自身幸福的同时句句不离牛郎,而对牛郎的反复提及又充分体现了织女对幸福生活的执着追求,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
其三,通过景物描写来烘托织女内心深处的痛苦和烦闷。小说写道:“一日工作晚歇之时,适值大雪飘天,龙藏形、鹊匿巢。窗外惨景,引起愁人心事。”正是在这样一种令人感到凄清冷落的环境中,作者展开了对于织女内心世界的描写和织女与守宫天娥的对话描写。在这里,“景语”对“情语”起到了很好的烘托作用,甚至可以说这“景语”本身就是一种“情语”。诚如王国维所言: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由于这样一种描写方式,作品达到了借景写情、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而这种境界的获得,正是小说作者借鉴优秀的传统诗词和戏曲作品的艺术手法所致。
另外,作者还调动了小说中其他人物为塑造“悲情”的织女形象服务,如守宫天娥对织女的同情就是突出的例证。更有甚者,织女的痴情还感动了云锦圣母。书中有一段关于云锦圣母的心理描写十分耐人寻味:“天孙织女尚有怜爱金童之心,可见感动了夫妇之情。闻得瑶池圣母前次所言,玉帝已允许难满,可以婚配,不免明日待我拜谒瑶池圣母,可有挽救之策?”尽管后来云锦圣母并没有提前给牛郎织女说情,但她这一瞬间所产生的想法,也从一个侧面表现了织女爱情的感人至深。而且,这位云锦圣母到底还是在瑶池圣母面前帮织女说了好话:“悲极生乐,乐极生悲,乃理之恒情!我们当从中撮合,方作慈善之念。”由此可见,织女对牛郎的真情至性具有何等巨大的力量!
这一回,在全书中的重要地位是非常清楚的,只有让读者深深地感受到织女对牛郎的一片深情和对幸福生活的执着追求,整篇作品的故事才具有较为深刻的内涵和意义。因此,“天孙女宫中思情”一节,可以看成是全书画龙点睛的关键性描写。
(张蕊青)
注 释
[1].金郎:即牛郎。小说中的牛郎,前身乃玉帝身边第十二金童,因在瑶池仙宫调戏天孙织女,被贬人间,投胎洛阳县牛员外家,为牛员外续弦妻李氏所生,排行第二,取名牛金郎,乳名灵儿。
[2].马氏:牛郎哥哥牛金成的妻子。
[3].天孙织女:仙女名。小说中的天孙织女,乃斗牛宫中第七位仙女,是玉帝女婿张天君的女儿,俗称张七姐。因在瑶池仙宫对金童“一笑留情”,触犯天条,被西王母谪往天河东云锦宫内终日工织。
[4].夙缘:旧有的姻缘。
[5].渎:滥,混杂。此为“胡思乱想”之意。
[6].若辈:他们。
[7].金牛星:天上星宿名。小说中牛郎因在人间受到嫂子马氏的折磨,怨气冲天,太白金星奏明玉帝,玉帝命金牛星下凡,投胎于金员外家母牛之腹,成为能与牛郎说话的壮牛,暗中保护和帮助牛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