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明弼
【作者小传】
(1584—1652) 明末清初文人。字公亮。金坛(今属江苏)人。崇祯末年在金陵为官,疏讦周镳。作有小说《冒姬董小宛传》等。
冒姬董小宛传
张明弼
董小宛,名白,一字青莲,秦淮 [1] 乐籍中奇女也。七、八岁,母陈氏教以书翰,辄了了。年十一、二,神姿艳发,窈窕婵娟,无出其右;至针神曲圣、食谱茶经,莫不精晓。顾其性好静,每至幽林远壑,多依恋不能去;若夫男女阗集 [2] ,喧笑并作,则心厌色沮,亟去之。居恒揽镜,日语其影曰:“吾姿慧如此,即诎首庸人妇,犹当叹彩凤随鸦,况作飘花零叶乎?”
时有冒子辟疆者,名襄,如皋 [3] 人也;父祖皆贵显。年十四,即与云间董太傅、陈征君 [4] 相倡和。弱冠,与余暨陈则梁四五人,刑牲称雁序 [5] 于旧都。其人姿仪天出,神清彻肤。余常以诗赠之,目为“东海秀影”。所居凡女子见之,有不乐为贵人妇,愿为夫子妾者无数。辟疆顾高自标置,每遇狭斜掷心卖眼,皆土苴 [6] 视之。
己卯,应制来秦淮,吴次尾、方密之、侯朝宗咸向辟疆啧啧小宛名。辟疆曰:“未经平子目,未定也。”而姬亦时时从名流集间闻人说冒子,则询冒子何如人。客曰:“此今之高名才子,负气节而又风流自喜者也。”则亦胸次贮之。比辟疆同密之屡访,姬则厌秦淮嚣,徙之金阊 [7] 。比下第,辟疆送其尊人秉宪东粤 [8] ,遂留吴门 [9] 。闻姬住半塘 [10] ,再访之,多不值。时姬又患嚣,非受縻于炎炙 [11] ,则必逃之鼪鼯之径 [12] 。一日,姬方醉睡,闻冒子在门,其母亦慧倩,亟扶出相见于曲栏花下。主宾双玉有光,若月流于堂户,已而四目瞪视,不发一言。盖辟疆心筹,谓此入眼第一,可系红丝。而宛君则内语曰:“吾静观之,得其神趣,此殆吾委心塌地处也!”但即欲自归,恐太遽。遂如梦值,故欢旧戚,两意融液,莫可举似,但连声顾其母曰:“异人!异人!”
辟疆旋以三吴坛坫 [13] 争相属,凌蘧 [14] 而别。阅屡岁,岁一至吴门,则姬自西湖远游于黄山白岳间者,将三年矣。此三年中,辟疆在吴门,有某姬亦倾盖输心,遂订密约;然以省觐往衡岳 [15] ,不果。辛巳夏,献贼突破襄樊 [16] ,特调衡永 [17] 兵备使者监左镇军。时辟疆痛尊人身陷兵火,上书万言,干政府言路,历陈尊人刚介不阿、逢怒同乡同年状,倾动朝堂。至壬午春,复得调。辟疆喜甚,疾过吴门,践某姬约。至则前此一旬,已为窦霍 [18] 豪家不惜万金劫去矣。
辟疆正旁皇郁壹,无所寄托,偶月夜荡叶舟,随所飘泊。至桐桥内,见小楼如画,閴闭 [19] 立水涯。无意询岸边人,则云:“此秦淮董姬自黄山归,丧母,抱危病,鐍户二旬余矣!”辟疆闻之,惊喜欲狂。坚叩其门,始得入。比登楼,则灯炧无光,药铛狼藉。启帷见之,奄奄一息者,小宛也。姬忽见辟疆,倦眸审视,泪如雨下,述痛母怀君状,犹乍吐乍含,喘息未定。至午夜,披衣遂起,曰:“吾疾愈矣!”乃正告辟疆曰:“吾有怀久矣,夫物未有孤产而无耦者,如顿牟之草 [20] 、磁石之铁,气有潜感,数亦有冥会。今吾不见子,则神废;一见子,则神立。二十日来,勺粒不霑,医药罔效;今君夜半一至,吾遂霍然。君既有当于我,我岂无当于君?愿以此刻委终身于君,君万勿辞!”辟疆沉吟曰:“天下固无是易易事。且君向一醉晤,今一病逢,何从知余?又何从知余闺阁中贤否?乃轻身相委如是耶?且近得大人喜音,明早当遣使襄樊,何敢留此?”请辞去。至次日,姬靓妆鲜衣,束行李,屡趣登舟,誓不复返。姬时有父,多嗜好,又荡费无度,恃姬负一时冠绝名,遂负逋数千金,咸无如姬何也。
自此渡浒墅 [21] ,游惠山 [22] ,历毗陵、阳羡、澄江 [23] ,抵北固 [24] ,登金焦 [25] 。姬着西洋布退红轻衫,薄如蝉纱,洁比雪艳,与辟疆观竞渡于江山最胜处。千万人争步拥之,谓江妃携偶踏波而上征也。凡二十七日,辟疆二十七度辞。姬痛哭,叩其意。辟疆曰:“吾大人虽离虎穴,未定归期。且秋期逼矣,欲破釜焚舟冀一当,子盍归待之?”姬乃大喜曰:“余归,长斋谢客,茗碗炉香,听子好音。”遂别。
自是杜门茹素,虽有窦霍相檄、佻健 [26] 横侮,皆假贷贿赂以蝉脱之。短缄细札,责诺寻盟,无月不数至。迫至八月初,姬复孤身挈一妇,从吴买舟江行,逢盗,折舵入苇中,三日不得食。抵秦淮,复停舟郭外,候辟疆闱事毕,始见之。一时应制诸名贵咸置酒高宴。中秋夜,觞姬与辟疆于河亭,演怀宁 [27] 新剧《燕子笺》。时秦淮女郎满座,皆激扬叹羡,以姬得所归,为之喜极泪下。榜发,辟疆复中副车,而宪副公不赴新调,请告适归;且姬索逋者益众,又未易落籍,辟疆仍力劝之归,而以黄衫押衙 [28] 托同盟某刺史。刺史莽,众哗,挟姬匿之,几败事。虞山钱牧斋 [29] 先生维时不唯一代龙门,实风流教主也。素期许辟疆甚远,而又爱姬之俊识。闻之,特至半塘,令柳姬与姬为伴,亲为规画,债家意满。时又有大帅以千金为姬与辟疆寿,而刘大行复佐之,公三日遂得了一切,集远近与姬饯别于虎疁 [30] ,买舟以手书并盈尺之券,送姬至如皋。又移书与门生张祠部 [31] ,为之落籍。
八月初,姬南征时,闻夫人贤甚,特令其父先至如皋,以至情告夫人,夫人喜诺已久矣。姬入门后,智慧络绎,上下内外大小罔不妥悦。与辟疆日坐画苑书圃中,抚桐瑟,赏茗香,评品人物山水,鉴别金石鼎彝;闲吟得句,与采辑诗史,必捧砚席为书之。意所欲得,与意所未及,必控弦追箭以赴之。即家所素无,人所莫办,仓猝之间,靡不立就。相得之乐,两人恒云“天壤间未之有也”!
申酉崩坼 [32] ,辟疆避难渡江,与举家遁浙之盐官 [33] ,履危九死,姬不以身先,则愿以身后:“宁使贼得我则释君,君其问我于泉府耳。”中间智计百出,保全实多。后辟疆虽不死于兵,而濒死于病。姬凡侍药不间寝食者,必百昼夜。事平,始得同归故里。前后凡九年,年仅二十七岁,以劳瘁病卒。其致病之由与久病之状,并隐微难悉,详辟疆《忆语》《哀词》 [34] 中,不唯千古神伤,实堪令奉倩、安仁 [35] 阁笔也。琴牧子曰:姬殁,辟疆哭之曰:“吾不知姬死而吾死也!”予谓父母存,不许人以死,况裀席间物乎?及读辟疆《哀词》,始知情至之人,固不妨此语也。夫饥色如饥食焉:饥食者,获一饱,虽珍羞亦厌之。今辟疆九年而未厌,何也?饥德非饥色也!栖山水者,十年而不出,其朝光夕景,有以日酣其志也,宛君其有日酣冒子者乎?虽然,历之风波疾厄盗贼之际而不变如宛君者,真奇女,可匹我辟疆奇男子矣。
本篇采自张潮《虞初新志》卷三。作者张明弼。
这是一篇写士子与妓女恋爱婚姻的传奇小说。男女主人公在历史上都确有其人。男主人公冒襄字辟疆(1611—1693),江苏如皋人,出身世家,明末曾中副车(即副榜),入清后再未应试,终身为布衣。他性喜交游,同东林党交往密切,曾为东林死难者大声疾呼,与方一智、陈贞慧、侯方域并称“明末四公子”。女传主董小宛是秦淮名妓,后归冒襄。从余怀《板桥杂记》,陈维崧《妇人集》的记载,吴伟业、龚鼎孳、吴绮、杜浚等人的吟咏以及冒襄追悼董小宛的《影梅庵忆语》看,本文所记基本上合乎史实,只不过小说意味更浓,因而也更为感人。
通阅全文,小说在思想内容方面最突出的莫过于浓情注之笔端,描写了一个妓女在改朝换代的动乱之中,身处风尘而用情专一的高尚品格,其节行胆识远胜于一般须眉男子,更何况那些中途变节或首鼠两端之流。这就十分巧妙而曲折地把男女爱情和民族荣辱结合到了一起,与《李师师外传》和法国莫泊桑的《羊脂球》等作品有异曲同工之妙。
小宛作为一代名妓,阅人固多,其中当然不乏窦霍豪富之家。之所以留心冒襄,是因为从他人那里得知冒襄是一位高名才子,负气节而又风流自喜者,而“气节”恐怕是最为小宛赏识的。第一次见面时小宛静观冒襄,知所传冒襄为人非虚,从而使她下定了一生追随于他的决心。此后,冒襄虽曾态度暧昧,但小宛却不顾外界的压力与引诱,一心等待,甚而至于“孤身挈一妇,从吴买舟江行,逢盗,折舵入苇中,三日不得食”而往寻冒子。可谓一片痴情终不悔者也。结婚之后,申酉崩坼,“履危九死,姬不以身先,则愿以身后”维护冒襄。冒襄重病,小宛日夜精心照顾。过度的操劳,使她年仅二十七岁,以劳瘁病卒。可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者也。这种“历之风波疾厄盗贼之际而不变”的高尚品格与冒襄入清不仕及明末清初的民族更替、朝代改易结合到一起,显然具有强烈的民族精神。
运用多种艺术手法突出重点,是本文主要的写作特点。其一是善于运用对比与衬托的艺术手法突出董小宛这一主要艺术形象。冒襄“姿仪天出,神清彻肤”,人目为“东海秀影”。以至于“凡女子见之,有不乐为贵人妇,愿为夫子妾者无数”。而冒襄却觉得她们过于庸俗,难以与己匹配。但与小宛第一次见面,即双目瞪视,“不发一言”。以为“入眼第一,可系红丝”,则小宛之神情风度、相貌体态可知。冒子与小宛结婚以前,曾与某姬私订终身,但偶因家事耽误,则此姬便舍弃冒襄而嫁进豪门了。而小宛却一经盟心,即不顾外界的压力与引诱,一心等待,则用情之专可见。此又岂某姬可比也!其他如入门之后的苦心经营家业,举家逃难中的保全冒子身家及冒子重病侍药等情节的安排,也都是这一手法的运用,以突出小宛形象。其二是善于选取典型的情节和细节,以突出董小宛用情专一、矢志不渝的高尚品格。作为一代名妓,在她短促的一生中不乏许多带有传奇色彩的故事,甚至民间竟流传着她嫁给冒襄后被清兵掳获,献入内宫,成为顺治皇帝的爱妃董鄂氏的传说。但作为一篇据真人实事写成的传奇小说,作者却没有选择这样一些带传奇色彩的故事情节,而是详细描述董小宛幼时揽镜自叹身世飘零、无所依靠,初见冒襄即有追随之心;二见冒襄即决心委终身于他;冒襄态度暧昧时痛哭叩其意;得到允诺后的大喜、长斋谢客;二人离别后她巧妙摆脱威逼利诱,历经磨难,九死一生,终于天遂人愿,与冒襄结合。至于婚后的夫唱妇随,经纪家事;申酉后的履危九死;冒襄病后的奉汤侍药等等,更见其品格高尚。将一位烟花女子写成一个专情的女子难,而写成董小宛这样一位用情专一、矢志不渝,乃至为了丈夫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奇女子尤难,然而作者却做到了这一点,追根求源,这与上述写作特点的运用是分不开的。
(王恒展)
注 释
[1].秦淮:水名。有二源。东源出句容县华山,南流;南源出溧水县东庐山,北流。二源合于方山,西经金陵(今南京),北入长江。南京秦淮河两岸烟柳繁华,历代为游览胜地。
[2].阗(tián)集:聚集。阗,满。
[3].如皋:市名。属江苏省。
[4].云间:地名。古华亭(今上海松江)、松江府的别称。董太傅:明末著名文人、书画家董其昌。他曾任皇长子讲官,以太子太保致仕,赠太子太傅。曾称冒襄十四岁时诗“方之王勃”。陈征君:当指明末清初著名文人陈贞慧。贞慧字定生,吴兴人,明末复社著名人物。明亡,隐居不出。与冒襄、吴应箕、侯方域并称“明末四公子”。征君,不就朝廷征聘之士。又称征士。
[5].雁序:飞雁的行列,喻兄弟。
[6].土苴(jū):泥土和枯草。比喻微贱的东西。
[7].金阊:苏州的别名。
[8].秉宪:执政。东粤:即东越。在今福建、浙江一带。
[9].吴门:古吴县城(今苏州市)的别称。
[10].半塘:地名。亦在吴县。
[11].炎炙:喻炙手可热的要人。
[12].鼪鼯(shēnɡ wú)之径:老鼠走的道路。喻人迹罕到的偏僻地方。语出《庄子·徐无鬼》:“藜藿柱乎鼪鼬之径。”
[13].三吴坛坫(diàn):以苏州为中心的文人盟会。坛坫,盟会的场所。
[14].凌蘧(qú):突然、惊喜。
[15].衡岳:南岳衡山,在湖南省。
[16].献贼:对明末农民起义领袖张献忠的鄙称。襄樊:地名。在湖北省。原为襄阳、樊城的合称,1950年合为襄樊市。
[17].衡永:衡州和永州的并称,二州都在湖南省。
[18].窦霍:权贵之家的代称。窦,东汉窦融,因功封安封侯,升大司空,子孙多封列侯。霍,汉霍光,为霍去病异母弟。武帝、昭帝、宣帝时三朝元老,秉政二十年,族党满朝,权倾内外。
[19].閴闭:静闭。閴,同“阒”。
[20].顿牟之草:琥珀吸草。顿牟,琥珀。典出王充《论衡·乱龙》:“顿牟掇芥,磁石引针。”
[21].浒墅:地名,在江苏吴县(今苏州)西北。
[22].惠山:又名慧山、九龙山,在今江苏无锡市西。相传西域僧慧照居此,故名。山东麓有惠山泉。
[23].毗陵:也作“毘陵”。县名。今江苏常州。阳羡:地名。故城在今江苏宜兴南,故亦称宜兴为阳羡。澄江:江苏江阴的别称。因江阴有澄江河,故称。
[24].北固:山名。在今江苏镇江市北。
[25].金焦:金山、焦山的合称。金山在江苏镇江市西北。旧在长江中,后沙涨成陆,与南岸相连。焦山在江苏镇江市东北,屹立江中,与金山对峙,故并称金焦。
[26].佻健:轻薄、健壮。这里指无赖。
[27].怀宁:明末阮大铖,今安徽怀宁人。万历进士,后以依附魏忠贤,为人卑污,不为人齿。著有《燕子笺》《春灯谜》等传奇。
[28].黄衫押衙:唐传奇小说《霍小玉传》《无双传》中的侠义之士黄衫客、古押衙。后因以代指侠义之士。刺史:官名。清代作为知州的别称。
[29].钱牧斋:明末清初著名文人钱谦益,号牧斋。明万历进士,累官至礼部侍郎。南明时为礼部尚书。清兵定江南,钱迎降,命以礼部侍郎兼管秘书院事。旋归乡里,以著述自娱。与吴伟业、龚鼎孳并称“江左三大家”。
[30].虎疁:地名。在江苏吴县。
[31].祠部:官名。属礼部,职掌祭祀、天文、漏刻、国忌、庙讳、卜筮、医药、僧尼等事。
[32].申酉崩坼:指甲申、乙酉年明亡。
[33].盐官:地名。今浙江海宁。
[34].《忆语》《哀词》:冒襄追悼董小宛的笔记《影梅庵忆语》和词集。
[35].奉倩:三国魏荀粲字奉倩。曹洪女有美色,粲聘之,夫妻甚笃。后妇病亡,粲痛悼不已,岁余亦亡,仅二十九岁。安仁:晋潘岳字安仁。能诗赋,与陆机齐名,尤长于抒情诗赋。在其五言诗中,《顾内诗二首》和《悼亡诗三首》均因感情真挚动人而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