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芸洲
【作者小传】
清小说家。号桃花馆主人。光绪时江苏苏州人。生平事迹不详。作有小说《七剑十三侠》等。
赛孟尝 [1] 拳打严虎
唐芸洲
——《七剑十三侠》第十回(节选)
却说严虎在台上夸张大口,口出狂言。徐庆听了早将双足一蹬飞身上台。他有飞毛腿的本领,身轻如燕,跳到台上,声息全无。副台上值台官,便叫报名上册。徐庆道:“俺乃山东徐庆的便是。”说罢把二个指头指着严虎喝道:“朝廷设立擂台,原为考取英雄,命你做个台主。应当尽忠报国,拔取真才,评定甲乙,方象个台主,你却口出狂言,只显自己能为,不问好歹,打人丢下台去,可恶已极。更加挖人眼目,伤人性命,竟是强盗一般。俺也不要功名,不贪富贵。今日上台,特来取你狗命!”这一席话把个严虎骂得暴跳如雷,勃然大怒。骂道:“匹夫,你敢在钦命擂台上撒野,且到爷爷手里来领死。”说罢使个门户,叫做童子捧银瓶之势。等他入来,徐庆便使个黑虎偷心,照准严虎当心一拳打去。严虎将身一侧,起左手勾开他的拳头,将右手照定肩尖一掌打去。徐庆转身把左手帮在右臂,将他拳头让过,进步还拳。二人一来一往,打了五六十个照面,渐渐气力不加。若讲轻身纵跳,徐庆远胜那严虎,只拳法实力却非严虎对手。打到八十余手,被严虎使个玉环步鸳鸯腿,把徐庆踢下台来。鸣皋见了,勃然大怒,便扑的跳上擂台。徐庆二腿恰在台边只立得牢,一半那身子连连摇摆好似立不定的样子。台下众人都替他吃惊,都道这人要跌下来也。那严虎见了,知道这个名叫风摆荷花,是少林的宗派。晓得此人是个劲敌,不比寻常。鸣皋走到副台把手一拱道:“生员姓徐名鹤原籍广东寄居江南扬州人氏。特来考取功名,请上了名册。”那副台主姓狄名洪道:乃苏州人氏,他的表妹便是鸣皋的妻室。只是他二人未曾会过,彼此皆不认得。当时听得鸣皋报名上来,知是他的妹夫,只不便相认,遂把花名簿上了。鸣皋走到中间,严虎仔细一看时,见他身九尺,生就一张淡红脸面,额头阔颧高,二道浓眉一双虎眼,大鼻阔口,二耳招风。颌下连鬓钢须好似铁线,根根倒抓。头上边扎巾细额,身穿银红缎剪千,足登薄底骁靴叉手立着。鸣皋施个半礼道:“台主请了。”严虎见他循规蹈矩,是个知礼的人,也完了个半礼道:“壮士请了。”鸣皋道:“生员 [2] 略知拳棒本领平常,妄想功名,还望台主客情一二。”严虎道:“好说,请合手。”说罢便立个门户。左脚按在右腰,这个名为寒鸡独步之势。鸣皋将身子带偏,左手在胸,右手搭在膊之上,腾身进步,将右手从后面园转阴泛阳一拳。这叫做叶底偷桃,便是破他寒鸡独步的解数。曲起右手挡在头顶,左手又是一拳。严虎将身一侧,起左手掀开他拳,右手完他一下。鸣皋躲过他拳,使个毒蛇出洞劈心点来。严虎看得分明,使个王母献蟠桃托开来。鸣皋将身做一个鹞子翻身转来,双手齐下。名为黄莺圈掌。严虎将身望下一蹬把头向左边偏过,他双掌便趁势使个金刚掠地,把右腿在台旋转将来。鸣皋将跳过,又使个泰山压顶,照严虎劈脑门打来。二人在擂台上,你来我往。脚去拳住,只打得眼花缭乱,好似蝴蝶穿花。正是棋逢敌手,将遇良才。足足打了一百余条手臂,不分胜败。二人本领,一个半斤,一个八两。若放在天秤内称来,没有轻重的。手法鸣皋胜些,气力严虎大些,扯个正直。只是今日鸣皋有一件吃了亏,所以觉得渐渐下风了。你道为何,只因严虎穿的薄底骁靴,鸣皋爱穿高底皂靴,又厚又宽,他仗自己本领,不肯更换紧统薄底骁靴,恰逢了敌手,起初也还不觉,打了一个时辰,便觉不灵便起来。这严虎有一下煞手拳,名为独劈华山,乃是一劈手,十分厉害。是他师父秘授的看家拳,随你英雄豪杰当不住这一劈手,凭你功夫再好也要打个筋断骨折。若功夫稍欠些的便要成末粉。当时严虎用个蜜蜂进洞,将二拳向着鸣皋二太阳穴直打过来,鸣皋使个脱袍让位解数,将二手并在一处,从下泛将上来向二边分去,把严虎的双手格开。故他二手自上圈到腰间,那严虎借他之力,反手一劈,正对面门劈下,所以偏避不及,将手来格,也是不及,这下煞手拳不知伤了多少英雄好汉。鸣皋叫声不好,知道难逃此厄,谁知严虎忽然眉头一皱,也是叫声不好,这一劈手他竟不打下来,似乎呆一呆的光景,看官你们道这个时候呆得一呆的么?说时迟,那时快,早被徐鸣皋一拳,正打在严虎的颌下,这拳名为霸王敬酒,把严虎一操掼下台来跌了一个仰面朝天。罗季芳大笑道:“这忘八也会同我跌个一样。”便蹈步上前一脚,蹈严虎的胸膛,提起拳头一阵乱打。也算严虎晦气,打得鲜血直喷。徐庆也加上几拳。鸣皋跳下擂台,上前扯住道:“呆子,你们再打,便要死了,不当稳便。”徐庆听得住了手,只是罗季芳不肯罢休。正在交结,那宁王见台主跌下擂台,被他们如此打,心中十分大怒。便吩咐把他们一齐拿下。那总兵黄得功、副将胡奎同慕将都司游击城守,领了护台军士,一并前来拿捉,鸣皋徐庆听得要拿他们一齐大怒道:“他们如此不讲情理,我们再打个落花流水。”便在威武架上各人抡了一根棍子在台前打将起来。
明清之际,侠义小说风靡一时,清末唐芸洲《七剑十三侠》(又名《七子十三生》)即是其中一部别开生面的武侠奇书,在民间和学术界都有较大的影响。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将其举为明清侠义小说的代表作之一。
《七剑十三侠》克服了一般的侠义小说单纯追求内容惊奇诡谲,忽视艺术描写和人物刻画的缺点,比较着力于艺术上的建树,因而颇多新奇之意和艺术价值。
首先,在《七剑十三侠》中,出现了一类新的侠义形象。以玄贞子、傀儡生为代表的七子十三生,即所谓剑侠以其独特的姿态和活动形式为传统的侠义世界增添了另一种风采。他们从本质上仍属侠义的范畴,与一般的侠士同为正义力量的化身,在与邪恶势力的斗争中同属一个营垒,然而从其自身形态和表现特点来看,他们与前一类侠士有着显著的区别:一般的侠士是一类源于现实、高于现实、体现理想的人物。他们本性正直刚烈,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与现实社会有着直接的联系,能为人们真切地感受,他们的本领或有奇遇,几经名师指点,或天生勇力,苦修而成,其中一拳一脚、一招一式均合武学渊源,有迹可循,是现实世界中带有传奇性和理想色彩的英雄。而七子十三生则仙风道骨,餐风宿露,不食人间烟火,一个个口吐宝剑,脚踏剑光,知晓过去未来,法力无边,他们虽为人体,却具备超人的智慧,成为一支超越现实和自然界限的力量。正如作品所渲染的那样:“这般剑客侠士,来去不定,出没无常”,“有神出鬼没的手段,飞檐走壁的能力,口吐宝剑,来去如风。此等剑客世代不乏其人,只是他们韬形敛迹,不肯与世人往来罢了”。从替天行道的侠义本性和能力而言,七子十三生无疑已居于更高的层次,非一般之侠客所能同日而语,这表明作品对侠义精神的理解更进一步,更具有彻底性了。它赋予了侠客的更多的智慧,更大的力量、更神奇的魅力。应该承认,这是一种新的创作倾向,是对一般侠义小说表现模式的一种改革,一种超越,这无疑是值得注意的。
除此之外,作品在刻画侠义形象和描写武术技能方面尤显别致,其中本篇《赛孟尝拳打严虎》(节选)关于徐鸣皋打擂的描写堪称淋漓尽致、精妙绝伦,充分显示了作品在艺术描写方面细腻生动的特点。徐鸣皋仗义疏财,性情刚烈,人称“赛孟尝”,他当时因在扬州痛打强抢民女的恶霸而遭到官府缉拿,赴苏州玄都观原本是观擂消遣,只因擂主严虎手段残忍,或挖人双目,或断人手足,攻擂之人非死即伤,且口出狂言,趾高气扬,污辱武德,实在忍无可忍,动了侠义心肠,于是挺身而出,愤而登台打擂。作品对这一场旗鼓相当的拼斗描绘得十分精彩,只见双方你来我往,脚去拳往,环环相扣,有如蝴蝶穿花,令人眼花缭乱,而且一招一式都有讲究,双方拆招解招,既有武学上的依据,又极富艺术性。作品倾注大量笔墨来充分描写双方所施的武功招数,仅赋有名称的就有二三十个,如寒鸡独步、转阴泛阳、叶底偷桃、毒蛇出洞、王母献桃、鹞子翻身、金刚掠地、泰山压顶、独劈华山、蜜蜂进洞等。这场类似武术表演的擂台决斗有效地刻画了人物,作为正面人物、侠义英豪的徐鸣皋勇猛稳健,所施多是阳刚大气之举;而严虎则为奸王宸濠爪牙,此次设擂名为天子钦点,实为奸王招揽人才、伺机反叛之阴谋,所以所为往往是阴险毒辣之招,虽然武艺精湛却难免底气不足,这恰如其分地赋予了人物独特的个性特征。同时,通过台下人声鼎沸,呼声雷动的烘托,也使读者更好地领略到武技之精妙: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应该说,这样对实际的武技较量进行具体细致的描写,从而有效刻画人物,在其他一些侠义小说中是比较少见的,一般的侠义小说描写绿林人物相互斗争的情节比较曲折,比试的方法也比较多样,但对人物间实际的搏杀拼斗的描写却比较粗糙,往往是只经几个回合便胜负立判,草草收兵。例如《施公案》中那位武艺高强、叱咤风云的黄天霸,英雄业绩很多,但对他与人斗争较量的具体描绘几乎没有,每每不是将对手一镖打死,就是出其不意地将敌人一把逮住。因此,除了他那一手百步穿杨、见血封喉的飞镖绝技之外,我们甚至不清楚黄天霸的武功修炼究竟达到何种程度。即使是作为侠义小说发轫之作的《水浒传》中的“燕青打擂”,其妙处也只在于“燕青智扑擎天柱”之前紧张气氛的烘托:任原力大无穷,燕青娇小玲珑,最后燕青以智取胜,大出意料,大快人心,而对两人正面相持的描写其实十分简单,大约只有百十文字。应该承认,《七剑十三侠》中的这种描写较之以往的侠义小说确实有了明显的进步,并以其独到的艺术魅力为后世同类小说所仿效,甚至也为现代新武侠小说所借鉴。以上所举的招式也经常在一些新武侠小说中出现,甚至被反复引用。武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而在小说中详细地描写武术技艺可首推《七剑十三侠》。现在,这些体现着中华武术精华的玄功绝技的描写,已经逐渐成为武侠小说传达中华文化内容的主要因素,也是构成武侠小说独特艺术氛围的主要因素。所以,仅就这点而言,《七剑十三侠》诚然也是颇有价值的。
(竺洪波)
注 释
[1]. 赛孟尝:系本文中人物形象徐鸣皋的绰号。因其性格豪爽,仗义疏财,故有此称。孟尝,即战国时齐贵族孟尝君,曾任齐相国,有门客数千人。
[2].生员:明清时科举称谓。经过本省各级考试取入府、州、县学的,通名生员,也称为秀才、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