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次云
【作者小传】
(1636—?) 清诗人、学者。字云士,号北墅。浙江钱塘(今杭州)人。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科,罢归。后任江阴知县,有政声。作有小说《宝婺生传》《圆圆传》等。
宝婺生传
陆次云
宝婺生,忘其名。顺治 [1] 初,我师破金华 [2] ,宝婺生夫妇相散失。生卧积尸中,得免死。妇行不知所向,为健儿所获。无何,健儿移师驻华亭 [3] 。生觅耗于华亭,不可得。困乏无聊,坐叹于旅馆之侧。旅馆主人鉴其貌,怜而问之。生告以故。主人曰:“若识字乎?”曰:“识。”“习会计乎?”曰:“习。”主人曰:“盍留我馆中,勷 [4] 若事而徐访尔妻,可乎?”生曰:“得如是,诚幸甚。”生入馆,悉代主人劳。主人逸甚,而业加盛,利倍入。主人有女,欲妻之而未发也。
一日者,旭始旦,一人急遽趋而来,至馆饭;饭毕,酬值,急遽趋而去。生视其有所遗,启之,灿然白镪 [5] 五十金也。以告主人,俟其返。日亭午 [6] ,其人复急遽趋而来,汗渍衣,息喘喘,详视几地,茫然也。生问之,曰:“觅遗金。”生曰:“遗几何?”曰:“金五十。”生曰:“何用乎?”曰:“持向营中往娶妇,失之矣,将奈何?”生曰:“金固在,还之于子,无苦也。”即出金,其人受金拜谢去。越数日,失金者持二柬云:“蒙子还金,事谐矣。某日当婚,此婚君所赐也,敬请主人与君饮卮 [7] 酒。”生固辞。主人曰:“吾勿暇,而 [8] 不可却也。”
生秉主人之命,至期往,往见失金者之家,乃亦一善族也。日未晡 [9] ,生闲步溪头,遥见一叶扁舟,半篙春水,中有翠袖云鬟之人,掩袖而坐,云载新妇至。生偶举目视妇,俨然故妻也。妇偶举目视生,俨然故夫也。于是生一恸而偃于碧草之上,妇一恸而伏于孤篷 [10] 之中。舟及门,促妇起,不能起也。问其故,曰:“适见一人如故夫,故伤悼欲绝耳。”问其人何若,妇言其仪表衣冠,宛然生也。娶妇者急觅生,见生悲卧不能起,问其故,不肯言。固问之,曰:“适见一人……”语未毕,哽咽不能续。娶妇者憬然 [11] 曰:“我知之,是妇即君妇矣?君既得金,君之金矣。还金而赎妇,是天命我代君以完其偶也。君无悲,吾感君义,敢不以此为报乎?”生难之,娶妇者请其主人以为主。主人曰:“还金者,义士也;还妇者,义不在还金下。娶妇而失妇,不可也;吾有女,当妻还妇者。所娶妇,当返还金者。”闻者咸以为善而两从之。更推主人之义,与二义士相鼎立。
陆子曰:余读愚山学士 [12] “兔丝女萝”之篇,见有商山 [13] 人失妇,为健儿妻,健儿亦失妻,为商山人妇,征途相遇,各易以归者,叹其奇绝。而宝婺之遇更奇!乱离之际,镜破珠沉 [14] ,不胜数矣!而健儿以不吝,使商山人认妇而得妻;彼还金者,亦犹是也。天乎人乎?虽曰天意,而所以格天 [15] 者,吾以为不在天也。
本篇采自张潮《虞初新志》卷九。作者陆次云。
本文通过一个拾金不昧、善有善报的故事,描写了宝婺生夫妻在明末清初的社会动乱中破镜重圆的传奇遭遇。从思想内容方面讲,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颂义。与《警世通言》中的《吕大郎还金完骨肉》、《醒世恒言》中的《施润泽滩阙遇友》等同一机杼,旨在颂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表彰下层人民的高尚品质,具有明显的教化意义。宝婺生虽然寻妻心焦,但仍能忠心耿耿,“悉代主人劳”,显然是为人谋而忠;见遗金而告之主人,归还失主,显然是“诚”,是“君子趋义”而不趋利,俨然“义”的化身,一义士也。旅馆主人将宝婺生收留于馆中,以便让宝婺生慢慢寻访其妻子,显然是见人遇困而生恻隐之心,援之以手;见宝婺生忠厚勤谨而欲妻之以女,显然是向善、趋义;匡赞宝婺生还金,以女妻“感君义”而还妇于宝婺生之失金者,俨然又一“义”的化身,二义士也。失金者见宝婺生夫妻重逢而大义还妇,“义不在还金下”,亦“义”的化身,三义士也。宝婺生的妻子一见故夫而“伤悼欲绝”,至“一恸而伏于孤篷之中”,亦一贞烈之妇。一篇而写三义士,一贞妇,颂“义”之旨,昭然若揭。二是在颂义的同时借助宝婺生夫妻破镜重圆这一传统故事,揭露了社会动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尤其是广大汉族人民在明末清初民族矛盾、民族斗争中所受的苦难,亦即作者在文末的议论中所说的“乱离之际,镜破珠沉,不胜数矣”。联系作者在本文中所提到的愚山学士的“兔丝女萝”之篇,以及与之同时代的同类作品如李渔《十二楼》中的《生我楼》等所记载的同类故事,那么本文在这一方面便显然具有通过特殊反映一般的典型意义,从而使作品超越了传奇的范畴,具有了更为普遍的社会意义和历史价值。
从艺术方面讲,张潮在《虞初新志》中对本文的评论是:“篇中有极难措语处,须看其不棘手之妙。”其不棘手之妙即在于线索清晰,详略得当,重点突出,前呼后应的叙事艺术。文章主要写宝婺生寻妻,因而“寻妻”便成了本文的主要叙事线索。通观全文,可见与此有关即详写,无关即略写。但与此同时,“颂义”又是贯串全文的另一条线索,在全文中也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这样,以“寻妻”为主线,以“颂义”为辅线,两条叙事线索齐头并进,交叉发展,便成了本文的主要叙事特征。顺治初年,宝婺生因兵乱而与妻子失散,于是便开始了“寻妻”的苦难历程。寻妻不果而陷于困乏,于是便引出了另一条线索——“颂义”。旅馆主人出于“义”而收留宝婺生。宝婺生因为“义”而勤勤恳恳,“悉代主人劳”。主人感之而欲妻之以女,从而又将“颂义”与宝婺生之“寻妻”十分自然而又巧妙地联系到了一起,使文章又生波澜。然而作者却没有沿着这一线索往下写,而是运天外飞来之笔,突然插进一人遗金饭馆,回到“颂义”的叙事线索上,较为详尽地描写了宝婺生拾金不昧的具体过程。也就是在这一过程中,又自然而然地写出了失金人所遗之金是为了“持向营中往娶妇”,又一次巧妙地将两条叙事线索合到了一起。因此,宝婺生拾金不昧这一情节,堪称本文之主脑。因还金而失金人得以娶妇,因娶妇而请宝婺生赴宴,因赴宴而得以破镜重圆,“颂义”这一辅线便自然地与“寻妻”主线合并。夫妻重逢,悲喜交集,即“篇中之极难措语处”,然而作者却充分运用了第三人称全知视角叙述模式的长处,从不同的角度成功地描写了这一动人场面,从而将全文推向高潮。“生偶举目视妇,俨然故妻也。妇偶举目视生,俨然故夫也。于是生一恸而偃于碧草之上,妇一恸而伏于孤篷之中。”分别从其夫妻二人的视角描写了二人的重逢。接下来则从第三者的视角交代了本末原委,从而使“娶妇者憬然”而以妇还生,“寻妻”已得而仍归之“颂义”。而旅馆主人之以女妻还妇者则不但与上文之欲以女妻宝婺生相呼应,且又使旅馆主人这一义士形象脱颖而出以“与二义士相鼎立”。从而结束这一公案,毫不拖泥带水。另外,语言简洁生动,具有极强的写意性,也是本文特点之一,这从宝婺生夫妻重逢的场面描写中可以看得很清楚。
(王恒展)
注 释
[1].顺治:清世祖福临年号。公元1644—1661年。
[2].我师:此指清兵。金华:地名。今浙江金华市。
[3].华亭:古地名。即今上海松江区。
[4].勷:同“襄”。帮助。
[5].白镪(qiǎng):银的别名。镪,古时称成串的钱,后来也指银子。
[6].亭午:正午。
[7].卮:古代酒器。
[8].而:同“尔”。你。
[9].晡:古称申时(下午三时至五时)。
[10].孤篷:孤舟。篷,船帆,代指船。
[11].憬然:醒悟的样子。憬,觉悟。
[12].愚山学士:清初著名诗人施闰章,号愚山,宣城(今属安徽)人。顺治进士。康熙时举博学鸿词。官至侍读。诗与山东莱阳宋琬齐名,号“南施北宋”。学士,官名。凡承旨、侍读、侍讲、直学士等通称学士。清内阁、翰林院皆有学士之官。
[13].商山:山名。在今陕西商县东。亦名商岭、商坂。
[14].镜破珠沉:喻夫妻离散。破镜:喻夫妻分别。《太平御览》七一七《神异经》:“昔有夫妻将别,破镜各执半以为信。”又《本事诗》载南朝陈太子舍人徐德言娶后主妹乐昌公主,在动乱中亦有破镜重圆的故事。珠沉,“珠还”典故的反用。珠还,后汉孟尝为合浦太守。合浦是著名的珍珠产地,孟不事采求,故珠之他徙者复还故处。后遂以比喻物失而复得或人去而复归。
[15].格天:感通于天。格,感通。
圆 圆 传
陆次云
圆圆 [1] ,陈姓,玉峰 [2] 歌妓也。声甲天下之声,色甲天下之色。崇祯癸未 [3] 岁,总兵吴三桂 [4] 慕其名,赍千金往聘之,已先为田畹 [5] 所得。时圆圆以不得事吴怏怏也,而吴更甚。田畹者,怀宗 [6] 妃之父也,年耄矣。圆圆度 [7] 《流水高山》之曲以歌之,畹每击节,不知其悼知音之希也。
甲申 [8] 春,流氛 [9] 大炽,怀宗宵旰 [10] 忧之,废寝食。妃谋所以解帝忧者于父,畹进圆圆。圆圆扫眉而入,冀邀一顾,帝穆然也。旋命之归畹第。
时闯师将迫畿辅 [11] 矣,帝急召三桂对平台 [12] ,锡蟒玉 [13] ,赐上方 [14] ,托重寄命,守山海关 [15] 。三桂亦慷慨受命,以忠贞自许也。而寇深矣!长安富贵家胥 [16] 皇皇。畹忧甚,语圆圆。圆圆曰:“当世乱而公无所依,祸必至,曷不缔交于吴将军,庶 [17] 缓急有藉乎?”畹曰:“斯何时,吾欲与之缱绻 [18] ,不暇也。”圆圆曰:“吴慕公家歌舞有时矣,公鉴于石尉 [19] ,不借人看,设玉石焚时,能坚闭金谷 [20] 耶?盍以此请?当必来,无却顾。”畹然之,遂躬迓 [21] 吴观家乐。吴欲之而固却也,强而可。至则戎服临筵,俨然有不可犯之色。畹陈列益盛,礼益恭。酒甫 [22] 行,吴即欲去。畹屡易席,至邃室 [23] ,出群姬调丝竹,皆殊秀。一淡妆者,统诸美而先众音,情艳意娇。三桂不觉其神移心荡也,遽命解戎服,易轻裘,顾谓畹曰:“此非所谓圆圆耶?洵足倾人城 [24] 矣!公宁勿畏而拥此耶?”畹不知所答,命圆圆行酒。圆圆至席,吴语曰:“卿乐甚?”圆圆小语曰:“红拂尚不乐越公 [25] ,矧不迨 [26] 越公者耶?”吴颔之。酣饮间,警报踵至,吴似不欲行者,而不得不行。畹前席曰:“设寇至,将奈何?”吴遽曰:“能以圆圆见赠,吾当保公家,先于保国也。”畹勉许之。吴即命圆圆拜辞畹,择细马驮之去。畹爽然 [27] ,无如何也。
帝促三桂出关,三桂父督理御营名骧者,恐帝闻其子载圆圆事,留府第,勿令往。三桂去,而闯贼旋拔城矣。怀宗死社稷。李自成据宫掖 [28] ,宫人死者半,逸者半。自成询内监曰:“上苑三千,何无一国色耶?”内监曰:“先帝屏声色,鲜佳丽。有一圆圆者,绝世所希;田畹进帝,而帝却之。今闻畹赠三桂,三桂留之其父吴骧第中矣。”是时骧方降闯,闯即向骧索圆圆,且籍 [29] 其家,而命其作书以招子也。骧俱从命,进圆圆。自成惊且喜,遽命歌。奏吴歈 [30] ,自成蹙额曰:“何貌甚佳而音殊不可耐也!”即命群姬唱西调,操阮、筝、琥珀 [31] ,己拍掌以和之,繁音激楚 [32] ,热耳酸心。顾圆圆曰:“此乐何如?”圆圆曰:“此曲只应天上有,非南鄙 [33] 之人所能及也!”自成甚嬖之,随遣使以银四万两犒三桂军。
三桂得父书,欣然受命矣,而一侦者至,询之曰:“吾家无恙耶?”曰:“为闯籍矣!”曰:“吾至当自还也。”又一侦者至,曰:“吾父无恙耶?”曰:“为闯拘絷矣!”曰:“吾至当即释也。”又一侦者至,曰:“陈夫人无恙耶?”曰:“为闯得之矣!”三桂拔剑砍案曰:“果有是,吾从若耶?”因作书答父,略曰:“儿以父荫,待罪戎行 [34] ,以为李贼猖狂,不久即当扑灭。不意我国无人,望风而靡。侧闻圣主晏驾 [35] ,不胜眥裂 [36] !犹意吾父奋椎一击,誓不俱生,不则刎颈以殉国难。何乃隐忍偷生,训以非义?既无孝宽 [37] 御寇之才,复愧平原 [38] 骂贼之勇。父既不能为忠臣,儿安能为孝子乎?儿与父决,不早图贼,虽置父鼎俎旁以诱三桂,不顾也。”随效秦庭之泣 [39] ,乞王师 [40] 以剿巨寇,先败之于一片石 [41] 。
自成怒,戮吴骧并其家人三十余口。欲杀圆圆,圆圆曰:“闻吴将军卷甲来归矣,徒以妾故,又复兴兵。杀妾何足惜,恐其为王死敌不利也!”自成欲挈圆圆去。圆圆曰:“妾既事大王矣,岂不欲从大王行?恐吴将军以妾故而穷追不已也。王图之,度能敌彼,妾即褰裳 [42] 跨征骑。”自成乃凝思。圆圆曰:“妾为大王计,宜留妾缓敌,当说彼不追,以报王之恩遇也。”自成然之,于是弃圆圆,载辎重,狼狈西行。是时也,闯胆已落,一鼓可灭。三桂复京师,急觅圆圆。既得,相与抱持,喜泣交集,不待圆圆为闯致说,自以为法戒追穷,听其纵逸而不复问矣。
旋受王封,建苏台 [43] 、营郿邬于滇南 [44] ,而时命圆圆歌。圆圆每歌《大风》 [45] 之章以媚之。吴酒酣,恒拔剑起舞,作发扬蹈厉之容,圆圆即捧觞为寿,以为其神武不可一世也。吴益爱之,故专房之宠,数十年如一日。其蓄异志,作谦恭,阴结天下士,相传曰“多出于同梦之谋”。而世之不知者,以三桂能学申胥 [46] 以复君父大仇,忠孝人也。曷知其乞师之故,盖在此而不在彼哉?厥后尊荣南面 [47] 三十余年,又复浪沸潢池 [48] ,致劳挞伐,跋扈艳妻,同归歼灭,何足以偿不子不臣之罪也哉?
陆次云曰:语云“无征不信” [49] ,圆圆之说有征乎?曰:有。征诸吴梅村祭酒 [50] 伟业之诗矣。梅村效《琵琶》《长恨》体,作《圆圆曲》以刺三桂曰:“冲冠一怒为红颜。”盖实录也。三桂赍重币,求去此诗,吴勿许。当其盛时,祭酒能显斥其非,却其赂遗而不顾,于甲寅之乱 [51] ,似早有以见其微 [52] 者。呜呼!梅村非诗史之董狐 [53] 也哉!
本文的传主陈圆圆不但是一代名妓,而且与明清易代之际的吴三桂、李自成等历史人物、甲申前后的许多重大历史事件有极为密切的关系,因而在当时和以后影响极大。清初以来,有关记载较多。如马梦良的《昆明风光》、刘健的《庭闻录》、孙旭的《吴三桂始末》及《平吴录》《滇事拾遗》《小腆纪年附考》等,其中文学性较强、影响较大的有吴伟业的《圆圆曲》、钮秀的《圆圆传》、沈虬的《圆圆偶记》与本文。
与同类题材的其他作品相比,本文一个很突出的特点便是以一代名妓陈圆圆为线索,比较详细地描写了明朝灭亡前后的一系列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从而形象地揭示了明朝灭亡、李自成失败及清兵入关的原因。明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统治阶级自身的腐败。明朝的最后一个皇帝明思宗崇祯虽然有志于力挽狂澜,重振朝纲,对画眉而入的一代名妓陈圆圆也能待之穆然,但他的臣下又是什么样呢?皇亲国戚的代表田畹虽年已耄矣,而仍不忘声色,据圆圆为己有。李自成攻陷北京之前,为了保全自己的身家性命,又极力交结吴三桂,甚至不惜献出自己心爱的女人。王公贵族的代表吴三桂、吴骧更加典型。身为总兵的吴三桂当国家社稷危在旦夕之际,不思如何尽忠报国,而是慕陈圆圆之名,“赍千金往聘之”。聘之不得,又在“闯师将迫畿辅”与“警报踵至”的关键时刻,向田畹提出“能以圆圆见赠,吾当保公家,先于保国也”。不忠之心,已昭然若揭。李自成攻陷北京,崇祯吊死煤山之后,吴三桂拥兵山海关。李自成命其父作书招降,“三桂得父书,欣然受命”。至侦者至,获悉家被籍、父被拘,俱无碍其降;至闻圆圆已归李自成,始恼羞成怒,认贼作父,引清兵入关。至于其父吴骧,身为御营督理,不能御敌于国门之外,降闯王,献圆圆,作书招子,其他可想而知。试想,大明依靠这样的人,焉有不亡之理?
李自成的失败也因为腐败。郭沫若在《甲申三百年祭》一文中就指出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进入北京以后,由于首领们的生活腐化和宗派斗争,导致了失败。本文则通过李自成进京后占据宫掖,索寻、宠嬖陈圆圆的具体描写,形象地说明了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失败的原因。
本文是一篇根据真人实事创作的传记体传奇小说,因此在艺术上具有传记文学和小说的双重艺术特色。其一,作者不是遵循历史散文实录的原则有事必录,而是根据小说塑造人物的需要,对历史材料有所选择和剪裁,使作品详略得当,重点突出。作品主要描写了李自成进京前后陈圆圆与吴三桂之间的离合聚散,从而突出了陈圆圆的声色甲天下,机敏过常人,进而写出了吴三桂的不忠不孝,不子不臣,为吴伟业《圆圆曲》之“冲冠一怒为红颜”作一形象注脚,从吴三桂慕圆圆声色,赍千金往聘而圆圆已先为田畹所得开始,详细地描写了陈圆圆归吴三桂,李自成进京占圆圆及圆圆复归三桂的过程。而与吴三桂关系不大的圆圆归田畹、进宫等情节则一笔带过,不作铺叙描写。这样,既突出了两个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又突出了作品批判吴三桂的思想内容,从而揭示了明朝灭亡的主要原因。
其二,作品在描写人物、叙述故事时,不是一般地概括叙述事件,而是抓住事件中的典型细节与情景,抓住主要人物在其中的表现,生动形象、具体细致地刻画人物,使人物形象个性突出,栩栩如生。如写陈圆圆之声色甲天下,机敏过常人,不但写了她与一个皇帝、一个农民起义领袖、一个将军、一个皇亲国戚的瓜葛,而且具体地写了她在田畹处创作与演唱《流水高山》,在李自成处奏吴歈,在吴三桂封王后歌《大风》的不同,以见其“声甲天下之声”。具体地写了吴三桂慕名往聘而不得,田畹进圆圆以解帝忧,吴三桂初见之而不觉“神移心荡”,李自成一见之而“惊且喜”,以见其“色甲天下之色”。更通过游说田畹交结吴三桂,从而达到归吴的目的;阿谀李自成而使“自成甚嬖之”;游说李自成而免于一死且复归三桂等具体描写,写出了她的机敏过人。另如写吴三桂为一美色而置忠孝节义于不顾,也是通过他至田畹家的前后变化,在“警报踵至”时乘机强索陈圆圆,拥兵山海关而欲降李自成,对待家庭、父亲及陈圆圆的不同态度等具体描写表现出来的。另外,记叙与议论相结合,尤其是文末的“陆次云曰”,可以明显看出史传文学对本文的影响。
(王恒展)
注 释
[1].圆圆:即陈圆圆(1623—1695)。明末吴人,名沅,字畹芬,本姓邢,从养姥姓陈,为吴中名妓。初归贵戚田畹,后为辽东总督吴三桂妾。传说李自成攻入北京,圆圆被俘。后三桂降清,引清兵入关,攻陷北京,圆圆复归吴三桂,相从以终。
[2].玉峰:道教七十二福地中之第五十六福地,仙人柏户所治。此代指妓院。
[3].崇祯癸未:公元1643年,为明灭亡的前一年。崇祯,明思宗朱由检年号。
[4].总兵:官名。明代遣将出征,始立总兵官、副总兵官之名。以后军务日繁,总兵官统军镇守,遂成一方军事长官之重职。总兵官省称“总兵”。吴三桂(1612—1678):明末辽东人,字长白。崇祯时为总兵,镇守山海关。李自成入北京,崇祯自缢。他勾引清兵入关,遂灭明朝。后以镇压汉族人民和执杀明桂王之功,封平西王,守云南。康熙十二年议撤藩,又起兵反清。康熙十七年自称周帝,后病死长沙。其后被清所灭。
[5].田畹:史载思宗田贵妃之父名田弘遇,陕西人,后家扬州。以女贵官左都督。好佚游,为轻侠。当即此人原型。
[6].怀宗:即明思宗朱由检。
[7].度:谱写、弹奏或演唱(歌曲)。
[8].甲申:公元1644年。李自成于是年攻陷北京,崇祯吊死煤山,明朝灭亡。
[9].流氛:明代特指李自成、张献忠领导的农民起义。
[10].宵旰(gàn):“宵衣旰食”的省称。指天未明就起床穿衣,直到傍晚才吃饭。比喻勤于政务。旰,晚。
[11].闯师:闯王李自成的军队。畿辅:北京郊区。畿,旧指国都附近的地方。辅,古时京畿称辅。
[12].平台:供休息、眺望等用的露天台榭。
[13].锡蟒玉:赏赐蟒袍玉带。锡,赏赐。
[14].上方:也作“尚方”。本为掌管为帝王制造应用器物的官名,也代指帝王应用的器物,尤其是刀剑等物。
[15].山海关:古称渝关、榆关,又名临渝关。为河北临渝县之东门,长城东尽之处,今属河北秦皇岛市。明洪武十五年筑城为关。关城东临渤海,北依角山,扼东北至河北咽喉,自古为战略重镇,有“天下第一关”之称。
[16].长安:古都城,故城在今陕西西安西北。前秦、前赵、后秦、西魏、北周、隋、唐均定都于此。后因以长安为帝都的通称。此指北京。胥:全,都。
[17].庶:表示希望。
[18].缱绻:牢结不离散之意。
[19].石尉:晋石崇。曾任卫尉等职,故称石尉。尝劫远使商客,致富不资。于河阳置金谷园,奢靡成风。并与潘岳、陆机等附事贾谧。贾诛,崇被免官。有宠妓绿珠,美而艳,孙秀使人求之不得,乃劝赵王伦矫诏杀之,全家皆被害。
[20].金谷:即石崇所置金谷园。在今河南洛阳西北金谷涧。
[21].迓:迎接。
[22].甫:刚,才。
[23].邃室:深密的内室。
[24].洵:确实,诚然。倾人城:即“倾城”,使国家倾覆。后多用以形容绝色美女。
[25].红拂:传奇小说《虬髯传》中的女主人公。隋末李靖以布衣谒杨素,其侍婢中有一执红拂者,貌美而深情瞩目李靖。后夜五更,红拂来投,二人私奔归太原。越公:即越国公杨素,字处道。事周至车骑大将军。后从隋文帝定天下,以功加上柱国,封越国公,掌朝政。后与晋王杨广交结,炀帝立,拜司徒,后封楚,卒谥景武。
[26].矧:况,况且。迨:到,达到。
[27].爽然:默然,一句话不说的样子。
[28].宫掖:皇宫。掖,掖廷,宫内的旁舍,是妃嫔居住的地方。
[29].籍:将家产登记造册,没收入官。
[30].吴歈:吴地的歌曲。歈,歌。
[31].阮:又名“阮咸”,乐器名,相传为晋代竹林七贤之一的阮咸所造,长头十三柱,形似今之月琴;筝:乐器名,一种弦乐器;琥珀:乐器名,即琥珀词,似琵琶,亦名“浑不似”“火不思”。
[32].繁音激楚:细碎的音乐高亢凄清。
[33].南鄙:南方边远地区的谦称。鄙,边邑。
[34].戎行:军队,行伍。
[35].晏驾:古人讳言帝王死亡,故称晏驾。
[36].眥裂:瞪眼。形容愤怒。眥,眼眶,眼角。
[37].孝宽:韦孝宽(509—580),名宽,一名叔裕,字孝宽。北朝杰出军事家,战功卓著。
[38].平原:汉末文学家祢衡,字正平,平原般(今山东临邑东北)人,故称平原。他性刚傲物,曾在宴会上当众击鼓痛骂权奸曹操。
[39].秦庭之泣:春秋时楚臣伍子胥父兄被楚王杀害,子胥奔逃吴国,以吴军攻陷楚都。楚大夫申包胥至秦乞求救兵,哭于秦庭七日夜,不进饮食,终于感动秦哀公,出兵救楚。
[40].王师:指清兵。
[41].一片石:地名。在今河北抚宁。明末吴三桂引清兵入关,与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大战于此。
[42].褰裳:把衣服提起来。
[43].苏台:即姑苏台。又名胥台。在苏州西南姑苏山上。相传为春秋时吴王阖闾所筑,夫差曾于台上立春宵宫,作长夜之饮。
[44].郿邬:地名。即郿坞。在陕西眉县北。东汉初平中,董卓筑坞于郿,厚七丈,高与长安城等,号曰万岁坞。积谷为三十年储,金玉美女不知其数。此与上句之苏台,均借指。滇南:云南。因有滇池而称。
[45].大风:古歌名。汉高祖刘邦作。词为:“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46].申胥:伍子胥的封号。
[47].南面:古代以坐北朝南为尊位,故天子诸侯见群臣,卿大夫见僚属,皆南面而坐。
[48].浪沸潢池:在池塘里兴风作浪。指吴三桂起兵反清。潢池,池塘。
[49].无征不信:语出《礼记·中庸》。意思是没有证明的事不可信。征,证明,证实。
[50].吴梅村祭酒:清初著名诗人吴伟业。字骏公,号梅村,太仓(今属江苏)人。明崇祯进士,官左庶子。入清后官国子监祭酒。早期作品多艳丽,明亡后多苍凉之音。有《梅村家藏稿》。祭酒,官名。为国子监主管官。
[51].甲寅之乱:指康熙十三年(1674)吴三桂起兵反清。
[52].微:幽深,精妙。
[53].董狐:春秋时晋国史官。晋灵公无道,赵盾屡谏,灵公欲杀之,盾出奔,其族人赵穿因杀灵公。董狐乃书“赵盾弑其君”以示于朝,得到孔子的称赞。后世因以董狐为直书不讳的良史的代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