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韬
【作者小传】
(1828—1897) 清文学家。名利宾,又名瀚,字懒今,后更名韬,字仲弢,一字紫诠,别号天南遁叟、弢园老民。江苏长洲(今苏州)人。十八岁时以第一名考取秀才,后赴南京乡试落第,便尽弃八股时文。二十二岁时赴上海谋生,当了十三年编辑,开始接触西方资产阶级新知识、新思想。同治元年(1862)遭清政府通缉,被迫遁迹香港,主笔《循环日报》,积极鼓吹变法维新。光绪十年(1884)举家迁往上海,任申报馆编辑部主任,不久被推举为上海格致书院院长。作有小说集《遁窟谰言》《淞隐漫录》《淞滨琐话》等。
魏 生
王 韬
南海 [1] 魏生,少才思,即帖括 [2] 亦不甚工;两试优等,颇自矜傲。一日,于路中遇一羽士 [3] ,葛巾素衣,潇洒出尘 [4] ,揖谓生曰:“足下何往?观舍不远,幸即移玉 [5] 。”生喜其高雅,随之行,道士甚倏忽 [6] ,极力接武 [7] ,方能相及。瞥一回顾,四野苍茫,道士已渺,长楸古柏,人迹杳然。
日既暮,无可问讯,生彷徨心悸。寻见磷火上下草中,饿鹘 [8] 声磔磔 [9] 然如欲搏人,骇而狂奔,殊不顾路之高低远近也。驰逐四五里,忽失足堕坎阱,闻有人笑曰:“侥幸侥幸,惊蛱蝶又入彀 [10] 矣。”是时,残月微明,尚堪辨认,则雏鬟 [11] 十数人,俱妍丽如画,见生觳觫 [12] 状,或推之,或挽之,戏指生腹曰:“是物何馁也,此中必空洞无物。”前导者手携纱笼曰:“可急报公子,今夕围猎获野熊矣。”又一姬曰:“渠虽蠢物,亦服儒冠,未可以为戏。”最后一垂髫 [13] 女,切切私语生曰:“郎君何夤夜 [14] 至此?幸遇我曹,否则早被武阳君噉 [15] 矣。”生曰:“仆邑下名士,遐迩 [16] 共知,卿主人谅亦相识。”顷,曲折引至一处,历门数重而达一堂,红烛双摇,绣帘四下。生微步回廊,傲睨 [17] 自若。群姬谓生曰:“郎君坐此,去视公子睡未?”生见牙签玉轴 [18] ,堆积邺架 [19] ,略一翻阅,不知为何书也。
俄传主人出,珊然有环佩声,举目微注,粉黛满前,簇侍一公子,年约九龄许,分庭 [20] 长揖,谦逊就坐,容貌文秀,言词安雅。继展问 [21] 姓氏,生曰:“仆非敢为公子夸示,才名甲郡邑。昨应友人之招,迷途及此。”公子肃然起曰:“暂挹 [22] 清徽 [23] ,知非俗骨,谅名下必无虚士。”因顾诸仆曰:“可语厨人,今夜有兹嘉宾,当谋精粲 [24] ,又为折简 [25] 招致近邻宿彦 [26] 。”诸仆纷纷传命去,即有衣冠三四辈至,言次极道倾慕,共推奖生。生兴益豪,高谈雄辩,旁若无人。席间公子从容请曰:“先生高踞词坛,天才富有,杰构鸿篇,亦可使一发音于下里 [27] 。”生慨然为吟试帖 [28] 数联,有云:“星月三霄动,人家一望横。”公子曰:“上句是天摇,下句是地震。先生诗才,不独可泣鬼神,亦能旋乾转坤矣。”诸客皆哗然抚掌。生不识其诮 [29] 己,犹捻颔下微髭,大言曰:“偶尔之作,何足辱齿颊!且雕虫小技,壮夫不为,请吟制艺 [30] ,以邀一粲 [31] 。”公子曰:“愿闻教。”生乃炫其前茅之作,题为“子华使于齐” [32] 一节,有云:“贤者岂绝食,圣人自无心。”公子笑曰:“是中按两古人。”生喜,亟请其说。曰:“无他,一伯夷 [33] ,一比干 [34] 耳。”诸客皆击节,翠帷中笑声吃吃不可止。生惭且怒,攘臂 [35] 起曰:“群小何敢尔?君辈不解文章为何物,乃辄议论人长短。”公子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即奉一巨觥至生前曰:“如言文字不佳者,罚以此数。”生接之,吸不能尽,饮觉微醉,然豪气顿减。
既而,公子命生持觞政 [36] ,觥筹 [37] 交错。生掣筹当填《生查子》 [38] 一阕,瞋目视良久,谓公子曰:“生查子大略有数种,有入花品者,如山茶之类;又果名,可食,往见岐黄家 [39] 用以治疾,则当入药笼中矣。然咏物之诗,仆生平所痛绝,不如请试他题。”公子忍笑,模糊应之。酒半酣,公子曰:“童子前有一对,思久未属,幸先生代续之:‘空读典坟 [40] ,尽委鬼,满地茄花 [41] ’。”生翘首凝想,气喘如牛。久之,公子曰:“先生饮酒多矣。”命仆挑灯,将送生返,且曰:“家君远适,礼数缺然,先生幸勿歉焉。”
方辞谢际,倏有人款关 [42] 至,驺从 [43] 煊赫,状若贵官。宾客尽起曰:“老年丈 [44] 回第矣。”公子迎于阶除 [45] ,细语喁喁 [46] ,不甚可辨;俄而登堂遍揖众人,众皆足恭 [47] ,称八丈。见生偃蹇 [48] 不甚礼,问其适从何来?众为代白曰:“此羊城文士,遘难初至。”生亦自陈邦族。八丈曰:“魏氏世为粤东阀阅 [49] ,足下遥遥华胄 [50] ,诚属堪钦。”呼健奴取竹垆 [51] 来,对众曰:“当细煎龙团 [52] ,为决茗战 [53] 。”八丈谈吐甚豪,生不觉骄态复萌,数以言语唐突。八丈勃然曰:“何处狂奴,败人清兴?”命仆取杖挝杀以闻。公子长跽 [54] ,代为哀免曰:“大人所举,诚足伸才人之愤,而快杰士之心;然燕昭市骏骨而名马至,爵郭隗而乐毅来 [55] ,大人素以好士名,恐杀一士而天下之士裹足不前,奈何?”八丈怒为之稍解,时适有所畜小犬曰“墨花”者,摇尾至前。八丈恍然有所触曰:“必欲依儿所请亦可,但不有小惩,何知大诫?”乃引生而谕之曰:“汝本一曳白 [56] 无赖子耳,小有得志,辄翘然自足。此犬有乞怜态,故以皮相见收 [57] ,汝当受其心法 [58] ,以后或能稍益学问。”遂有臧获 [59] 数辈,牵往花架下,按其颈而使伏地餂犬矢 [60] 。生强啖数堆,腹觉果然 [61] ,众从户后推之出。
生羞闷欲死,徘徊无以为计,霜冷衣薄,殆复难支。开眸仰视,疏星在天,侧耳远听,村鸡迭唱,倦甚假寐。及醒,则已日影满林,屋宇都无所有,乃知卧于乱冢间。踉跄而归,㧑抑 [62] 过于平日,惟终身有宋之问之疾 [63] 耳。
此文选自王韬笔记小说集《遯窟澜言》。
《遯窟澜言》十二卷,系作者于同治年间避兵广东香海天南遯窟寓所时所作。作者“旨寓劝惩,意关风化;以善恶为褒贬,以贞淫为黜陟;俾愚顽易于观感,妇稚得以奋兴”。本篇即为其中富有思想意义的一篇。
本文的主旨在于讽刺那些不学无术、浅薄鄙陋却又盲目骄傲的儒生。明清时期,赖以为社会统治集团输送新鲜血液的科举制度已经走向腐朽。当时知识分子只要熟读儒家经典,再将八股文的写作方法揣摩透彻,便不难一朝得志,平步青云;再加上不少考官有眼无珠,昏庸无能,于是,社会上许多富有才华学问者常常名落孙山,而不学无术者却飞黄腾达。一些封建儒生们又稍有侥幸,便洋洋自得,目空一切。文中的魏生就是这样一个典型。他不仅对“生查子”这样的词牌、曲牌懵然不知,即所吟“试帖”“制艺”亦平庸乏味。小主人以言语嘲笑他,他竟然不知道是嘲讽自己;小主人出对子讽刺他是明代大宦官魏忠贤的遗孽,他也毫无察觉。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不学无术之人,却“颇自矜傲”,在众人面前慷慨地吟咏,还装模作样地捻着“颔下微髭”自吹自擂,结果稍加小试,却不免“瞋目视良久”,“气喘如牛”,“豪气顿减”,丑态百出。纵然如此,魏某丝毫也不接受教训,后来在老主人面前又“不觉骄态复萌”,最后竟被人牵去,“伏地■犬矢”,落了个口中常臭的下场。这无疑是对那些不学无术而又盲目骄傲的儒生的辛辣讽刺和无情嘲弄。
作为一篇讽刺作品,此文在讽刺艺术上十分突出。作者并没有出面对魏生作过多的揭露和批判,而是通过魏生本人的一系列的行动和语言,来表现其性格的鄙劣与可笑。面对小丫环的询问,他自称“邑下名士,遐迩共知”;“微步回廊”时他“傲睨自若”,然而面对主人的满架图书,他却竟然“不知为何书”。在酒席筵上,他“慨然”吟咏自己那浅陋不堪的“试帖”和“制艺”,还自以为得意,“犹捻颔下微髭”而“大言”。“捻颔下微髭”只是魏生的一个动作细节,却被作者恰当地捕捉,把魏生意满自得的骄态写了出来,而妙就妙在魏生所“捻”又是“微髭”。他“掣筹当填《生查子》一阕”,却不知道“生查子”为词牌或曲牌,却煞有介事地大讲“花品”“茶品”“药笼”之物等话。主人出对子讽刺其为阉宦遗孽,他仍然不知,却在那里“翘首凝想”,为对不出对子而“气喘如牛”。作者就通过这一系列言语行为的细节描写,将魏生的丑态暴露无遗。
此文故事情节纡徐曲折,引人入胜。作品先总写魏生“少才思”却“两试优等”,“颇自矜傲”,转而写其奇特经历。道士突然出现又突然失去踪迹,如神龙见首不见尾,其作用显然仅仅在于引导读者进入奇境幻域。魏生惊悸恐怖之余发足狂奔,堕入坎阱,使读者亦随之感到惊怖不已。此后十数个“雏鬟”出现,并引导魏生进入排满书架的客堂,又让读者心神为之稍定。此后作者的描写,似在幻域,又似在人间。酒席筵上,作者通过魏生吟咏“试帖”和“制艺”、填《生查子》词曲、对对句四件事,照应了开头的“少才思,即帖括亦不甚工”等语,集中描写了魏生的不学无术与狂妄自大。接下去主人送客,读者以为文将尽矣,却不想老主人归来,使故事情节又起波澜,直到魏生“伏地餂狗矢”之后,故事才告结束。如此写来,立意明确,层次分明,线索清晰,生动感人。
对于魏生一类不学无术却又骄傲自大之辈,作者显然是深恶痛绝的,故作品充满了嬉笑怒骂的讽刺笔墨。但作者绝不是要将此类人一棍子打死,而是抱着治病救人的淑世之心,对那些“小有得志,辄翘然自足”的小人,予以当头棒喝,期望他们“或能稍益学问”,表达了作者警世醒俗的创作初衷。
(曹炳建)
注 释
[1].南海:郡名,旧治在番禺,即今广州市。
[2].帖括:旧称科举应试的文章为帖括。
[3].羽士:道士的别称。
[4].出尘:超出世俗之外。
[5].移玉:请人前往某处时所用的敬辞,移动脚步。玉,玉步的省称。
[6].倏忽:形容行动急速。
[7].接武:步履相接。此处指跟上别人的脚步。武,足迹。
[8].鹘(gǔ):鸷鸟,一种能搏击鸠、鸽而食之的大鸟。或谓即隼。
[9].磔(zhé)磔:象声词,鸟鸣叫的声音。
[10].彀(gòu):牢笼、圈套。
[11].雏鬟:幼婢。
[12].觳觫(húsù):因恐惧而发抖的样子。
[13].垂髫:旧称儿童或童年为垂髫。髫:儿童垂下的头发。
[14].夤(yín)夜:深夜。
[15].噉:同“啖”,吃掉。
[16].遐迩:远近。遐,远。迩,近。
[17].傲睨:傲慢斜视,目空一切。
[18].牙签玉轴:装帧精美的书籍。牙签,象牙制作的图书标签。玉轴,卷轴的美称。
[19].邺架:唐李泌曾封邺县侯,其家藏书众多,后遂以邺架称人之藏书。
[20].分庭:分处庭中,以表示平等。
[21].展问:犹询问。
[22].挹:本指舀,酌取。此处作吸取。
[23].清徽:犹言清操,高尚的节操。
[24].精粲:精米。
[25].折简:此处指书札或信笺。
[26].宿彦:老成而有才德之士。
[27].下里:乡里,乡野。此处为自谦之词。
[28].试帖:又称“试帖诗”,唐以来科举考试采用的一种诗体。一般以古人诗句命题,或五言或七言,或八韵或六韵。因其首冠以“赋得”二字,故又称“赋得体”。
[29].诮:嘲笑,讥刺。
[30].制艺:又称制义,明清科举考试的文字程式,即八股文。
[31].粲:笑的样子。
[32].子华使于齐:《论语·雍也篇》有“子华使于齐”一节。旧时科举考试多取儒家经典中的句子为题。
[33].伯夷:商末孤竹君的儿子,武王灭商之后因耻食周粟,饿死于首阳山。
[34].比干:商纣王的叔父。因纣王淫乱,比干数次犯颜直谏,被纣王剖心而死。
[35].攘臂:捋起衣袖,伸出胳膊,形容激愤貌。
[36].持觞政:主持酒令。觞政,酒令。
[37].觥(gōng)筹:酒器和酒筹交互错杂。觥,盛酒或饮酒的器具。筹,此处指酒筹,饮酒记数的器具。
[38].《生查子》: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和曲牌。
[39].岐黄家:指中医医生。岐黄,指岐伯和黄帝,相传为医家之祖,后因以岐黄代指中医学术。
[40].典坟:三坟五典的省称,泛指古代文籍。《三坟》和《五典》均为传说中的上古书名。
[41].尽委鬼,满地茄花:据《明史》卷三十载:“万历末年,有道士歌于市曰:‘委鬼当头坐,茄花遍地生。’北人读客为楷,茄又转音,为魏忠贤、客氏之兆。”魏忠贤为明代声名狼藉的宦官,曾与明熹宗乳母客氏结谋为奸。此处当用以讽刺魏生为阉宦遗孽。
[42].款关:叩关。款,叩,敲击。
[43].驺从:显贵出行时车前后的侍从。
[44].年丈:即年伯,科举时代对和父亲同年登科者的尊称,明中叶后也用来称呼和自己同年登科者的父辈。
[45].阶除:台阶。
[46].喁(yú)喁:象声词,此处形容说话的声音。
[47].足恭:过度谦恭以取媚于人。
[48].偃蹇:困顿的样子。
[49].阀阅:祖先有功业的世家、巨室。
[50].华胄:指显贵者的后代。
[51].竹垆(lú):即竹炉,一种外壳为竹编、内安小钵、用以盛炭火取暖的用具。
[52].龙团:宋代贡茶名;饼状,上有龙纹,故称。
[53].茗战:犹斗茶,品茶。
[54].跽(jì):直身而跪;双膝着地,上身挺直。
[55].“燕昭市骏骨而名马至,爵郭隗而乐毅来”二句:据《战国策》记载,燕昭王欲招贤纳士以报齐国袭燕之仇,问计于谋士郭隗。郭隗说:有君王求千里马,三年未得。有近侍应命买马,五百金买回千里马之骨。君王怒。近侍说:死马尚且五百金,何况生马?很快会有千里马到来。果然不到一年,竟得到三匹千里马。郭隗说:“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隈始;隈且见事,况贤于隈者乎?”于是燕昭王为郭隗修筑宫殿并师事之,乐毅、邹衍、剧辛等贤人闻风而至。市,买。爵,授予爵位。
[56].曳白:卷纸空白,即考试交白卷。
[57].以皮相见收:此处言犬因为乞怜态的表面现象而被收留。皮相,只看表面,不深入。见,被。
[58].心法:指重要心得和方法。
[59].臧获:奴婢的贱称。
[60].矢:通“屎”。
[61].果然:吃饱的样子。
[62].㧑(huī)抑:谦退,谦逊。
[63].宋之问之疾:指口臭。宋之问(约656—713),字延清,弘农(今河南灵宝)人,初唐诗人。史载宋氏“有齿疾”,故口常臭。
林 士 樾
王 韬
林士樾,闽之古田人。客游燕京 [1] ,寓居城外萧寺中。寺系六朝时所建兰若 [2] ,绀宇琳宫 [3] ,规模宏敞,惜半荒落矣。生所处为佛殿后数楹 [4] ,距僧寮 [5] 尚远,出入必键户 [6] 。对面有东西两厢房,尚无人居。忽有襆被 [7] 来宿者,听其所操口音,则秦人也。初见,一揖之外,不再款曲 [8] 。昕 [9] 夕相遇,但颔首而已。
一夜,月光如水,顿触乡思,沽酒独酌,醺然径醉。隐 [10] 几假寐,竟入睡乡。及醒,则良夜将阑,蟾辉 [11] 渐匿。忽闻邻窗有笑语声,侧耳细聆之,清锐类女子音。讶谓禅刹中何得有此?启扉出视,见西厢灯烛朗耀如昼。径前伏窗窥之,则秦客面南中坐,两旁坐四女子,年并十六七,皓齿明眸,异常冶丽。面北对坐者,独作宫妆,年约二十许。方击鼓飞花 [12] ,举杯相属。秦客手执梅花一枝,递于东座。生疑今非冬令,梅自何来?须臾,鼓声忽止,梅正在北座美人手中。闻美人云:“素不解掉书袋 [13] ,昨阅近人诗,有‘细嚼梅花当点心’句,此语何如?”众皆曰:“善。”例当东座者饮。顾东座者已欠伸作倦态,引觥 [14] 立尽,起向秦客曰:“夜深矣,盍归休乎?”推窗欲出。生恐为其所见,亟隐身于庭前双桂树下。女行经生侧,若为未睹也者,径诣东厢,推扉而入。生亦归卧。
翌日早起,伺秦客他出,亟往觇 [15] 之,双扉未扃 [16] ,推之,呀然自开。室中行李萧然,帷帐衾枕之外,了无长物。几上置铁匣一,举之,重不能胜。生异焉。仍为之阖扉而去。既夕,秦客自外返,甫入,连称咄咄怪事,若预知他人之入室也者。时天气渐炎热,阶前隙地颇广,凉风飒然至。秦客露坐中庭,见生犹于灯下作咿唔声,因呼生出,曰:“酷暑逼人,何不于此间纳凉,乃犹作占毕 [17] 计,岂将射策 [18] 于金华殿 [19] 上耶?”生笑曰:“聊温故业耳。功名之心,久已如死灰槁木 [20] 矣。”谈次,问生曰:“君昨夕曾觇余室乎?后勿复尔,恐于君有所不利。”生愯然 [21] 色变,久之,曰:“吾观君殆异人也,愿附门墙 [22] 居弟子列。”秦客曰:“仆无所长,耻为人师,君勿谦也。今夕盍从余饮,以破寂寞乎?”把臂入室,则室中已焕然改观,转瞬间二女婢立于前,探筐出肴馔,热气蒸腾,若新煮于釜者,陈列几上殆满。生方虑有肴无酒,则秦客已启铁匣,四女子自匣中跃出,各执一壶。问:“琼娘何以不来?”答曰:“方赴瑶池,偕洛姊并至耳。”须臾,二女自空而降,神韵娉婷,不可一世。秦客曰:“洛娘亦忆陈思 [23] 乎?五百年一度,当于红尘小聚,藉偿夙情。至于缘之修短,亦视其人之福分耳。”爰命生与洛娘并坐,居宾位,面南;己居主位,与琼娘俱面北;四女子仍东西旁侍焉。生询四女子姓氏。则长眉丰颊者,为细娘;纤腰玉肌者,为端娘;媚容流盼者,为蕙娘;婀娜临风者,为雪娘。生量颇豪。秦客亦罄无算爵 [24] 。六女子每饮必引满,而壶中不见其竭。席间,生故设僻令 [25] ,秦客与琼娘连沃数十觥。继行射覆 [26] ,生思索亦穷,罚维倍,酒力不胜,告归寝。秦客笑曰:“狂郎情急矣。”乃命婢秉烛导生;洛娘初不欲行,四女子或推之,或挽之,始前。生视己室,顿尔华丽,但觉玉软香温,生平所未解。二婢已为生代弛外服,置之于床。女亦就灯卸妆,一笑入帏。逮乎东方既白,宿酲 [27] 甫醒,开眸审视,一无所有,故帐尘栖,敝衾线断,仍如畴昔 [28] 而已。遂疑夜间所为,涉于梦幻,向秦客质之。秦客曰:“是皆实境也,我岂敢欺子哉?今夕仍请顾我。”生诺焉。由是夜聚朝散,夕醉晨醒,习以为常,一载有余,生乐极忘归。
一日,秦客忽来告别曰:“余将有远行,南极乎金马碧鸡 [29] ,而西穷乎苍梧斑竹 [30] ,永诀在兹,相逢无日。子亦可从此逝矣。”生闻言,涕不能仰,呜咽而言曰:“抑何离别之长而欢娱之短也!”秦客曰:“君岂不能忘情于洛娘哉?”袖出铜盒授生,曰:“子后无论莅至何所,独居一室,夜静无人,焚香祝之,彼当自至。但有所嘱:慎勿涉洛浦 [31] 也。”言讫,握手径去,倏忽已杳。
生自是遍历四方,所至不交一客。人见其无所事事,而服御饮食,奢于自奉。夜宴一开,自宵达旦,间或箫管悠扬,歌声如沸,而从未见其招妓侑觞 [32] 也。因是窃窃疑之,而犹未敢发也。生有内戚萧穆斋者,生妻遣之来,以促生归,与生同寓而异室。每夕,闻生室中笑语声喧杂,讶焉;寓主人亦告以所异。因留心觇之,见一女子,容华艳冶,天人不啻也,吹竹弹丝,徵歌按曲,无所不工。斗转参横,其声始寂。明旦以询之生。生始犹诿曰:“无有也。”证以目见,乃无词,但戒萧勿宣扬于外。出床头所志一编示萧曰:“此即余之日记也。”萧见其标题曰《遇甄奇缘》。因曰:“然则所谓洛娘者,殆即甄后 [33] 乎?吾闻甄后美而贞静,遘谗而殒,天下惜之。陈思《洛神赋》 [34] ,殆有托而言,后世称为《感甄赋》者,荒唐之词也。今君所记,无乃污蔑古贤后乎?”生笑曰:“阿瞒 [35] 奸雄,曹丕 [36] 篡贼,以天道论之,宁有贞操苦节,以彰其家声者哉?世但知宓妃授枕,盗嫂贻羞 [37] ,而不知其家庭中已先有聚麀 [38] 之讥,当时阿瞒破城,甄后出见,操见其媚波啼露,冶色羞花,叹为‘真吾儿妇’,遂驱丕出,事实有不可言者。”记中言:甄后体有异香,每出汗著衣,作桃花色,浣之不去,其香经月不灭。后一目重瞳 [39] ,其光倍朗,其视倍明,能于黑夜暗室中拾针芥。后纤腰细颈,窈窕多姿,亦能效飞燕 [40] 作舞,一日著碧绡之衣,曳轻縠 [41] 之裙,翩跹起立,回翔久之,几欲乘风飞去,一时殿上下观者,无不叹赏,但后不屑为耳。后精于女红,绣物写真,栩栩欲活。尝作百蝶图,悬之内廷,时有所蓄白猫,呼为“雪衣娘”者,后所爱也,见必扑之堕地,盖以其似真也。后能作小诗,出语清新,不拾牙慧 [42] 。尝寄闺中女伴云:“感红兰之泫露,对啼眼兮娟娟。隔窈窕于空谷,怀秋思之凄然。”当时传诵,称为隽逸。
一日,生正在室中,闻鸣钲 [43] 者过,亟出视之,则作猴戏者也。猴巨似人,见生,怒眦欲裂,势几欲掣 [44] 铁索以扑生,戏者抶 [45] 之,犹不惧。生避入乃免。夕以问洛娘,曰:“是即曹子桓 [46] 也。知君昵妾,故欲一泄厥忿耳。”
后生捷南宫 [47] ,筮仕 [48] 于汴 [49] ,与伊园主人素相识,特遣急足 [50] 迎之至伊阳 [51] 。戒途方始,是夕女恻焉以悲,而泫然 [52] 以泣曰:“与君缘尽矣!自此一别,遂隔千秋。君其善自珍重,勿以妾为念。”生不解,但慰藉之。越数日,过洛水,正欲登舟,忽思秦客言,纡道 [53] 而行,至寓,觅铜盒,则已羽化 [54] 。怅惘欲绝。生自是入峨眉山 [55] 修道,不知所终。
本篇选自王韬笔记小说集《淞隐漫录》(又名《后聊斋志异图说》《绘图后聊斋志异》)。作者在此集《自序》中声称,“素不喜浮夸蹈迂谬,一惟实事求是”,但当时社会已“为势利龌龊谄谀便辟之世界”,作者不得不像屈原寄意香草美人、庄周鸣以荒唐之词那样,借记“所见所闻可惊可愕之事”来“触前尘”“发旧恨”,寄托自己哀婉怨愤的复杂情怀。其中《林士樾》所记的便是一个“可惊可愕”的故事。
全文贯穿着一个“奇”字。首先是秦客之“奇”:寺庙中的月夜欢宴,手中违时的梅花,对林生行动的了如指掌,召唤众多冶丽女子的奇异方式,倏忽而来倏忽而去的神秘行踪,加之豪爽放达、蔑视功名的个性,秦客俨然是一个寄情诗酒风月、畅游四方而又神秘莫测的风流名士形象。其次是林生一连串的奇特经历:遭遇异人,歌酒夜欢,“夜聚朝散”,“夕醉晨醒”,林生沉醉于奇异温柔的“美梦”之中,乐不思蜀。然而,随着林生已如“死灰槁木”的功名之念的复燃和仕途的开始,洛娘诀别,铁匣羽化,现实的仕途功业与幻异的笙酒艳情终究不可兼得。这段奇遇真假相叠,虚实交错,惊愕频现,始终引领着读者的阅读期待。
本篇小说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交待林生的奇特遭遇,后一部分则通过林生与妻弟的对话,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深层缘由。作者将这个奇遇故事置于历史长河之中,让它成为传说中曹操父子三人与甄后复杂情感纠葛的后世延续,使陈思王曹植与甄后前世未了之情缘今世得以如愿,却置曹丕于尴尬难堪之境地,实际上是在为历史上的一切“负抑塞磊落之才”却“不见知于当世”的“卓荦不群之士”,一抒“其胸臆不平之慨矣”(洪士伟:《遯窟澜言后序》)。历史与现实、虚幻与真实交织糅杂,给这段艳遇注入了沉重的历史内容。作者以“奸雄”“篡贼”怒斥二帝,对曹氏篡汉表示强烈不满,抒发了自己的政治观点,但亦表现出作者正统思想的局限性。作品对甄后则赋予比较多的同情,通过甄后生前几件生活小事的描写,对甄后的妩媚娇艳、兰心蕙质给予由衷的赞美,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女人祸水”的陈腐观念。
小说的情节安排、语言风格等都于《聊斋志异》多有模仿借鉴,其中的月夜酒宴场面就明显地受到《聊斋志异》中《崂山道士》的影响,但其艺术价值又难望《聊斋志异》之项背。
(曹炳建 樊宇敏)
注 释
[1].燕京:北京市的别称,因春秋战国时曾为燕国国都,故称。
[2].兰若:梵语“阿兰若”的省称,意为寂静处,后泛指寺庙。
[3].绀宇琳宫:佛寺、道观的总称。绀宇,又称绀园,佛寺的别称。琳宫,仙宫,亦为道观、殿堂的美称。
[4].楹:计算房屋间数的量词。一间为一楹;或一列为一楹。
[5].寮:小屋。
[6].键户:锁门。
[7].襆被:用包袱包裹衣被。此处指行李。
[8].款曲:殷勤应酬。
[9].昕:黎明,天亮。
[10].隐:靠,倚。
[11].蟾辉:月光。古代神话月中有蟾蜍,故称月为蟾。
[12].击鼓飞花:酒令的一种。行令时一人击鼓,参与者快速传递花枝,鼓停,持花者按规定表演或罚酒。
[13].掉书袋:喜欢引用古书,炫耀学问。
[14].觥(gōng):酒器。
[15].觇(chān):窥视,察看。
[16].扃(jiōng):关闭。
[17].占毕:诵读。
[18].射策:汉代考试取士的方式。考题写在简策上,应试者随意抽取试题回答,主考者评判优劣。
[19].金华殿:古殿名,在未央宫内。
[20].死灰槁木:典出《庄子·齐物论》:“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死,熄灭;槁,干枯。
[21].愯(sǒng)然:恐惧的样子。愯,古“竦”字。
[22].门墙:语出《论语·子张》,后用以指称师门。
[23].陈思:曹植(192—232),字子建,曾封陈王,谥号曰思,故称陈思王。
[24].罄无算爵:形容喝酒很多。罄,尽,竭。爵,古代的一种酒器。
[25].僻令:生僻的酒令。
[26].射覆:酒令的一种。本指将物件藏于覆器之下,让人猜射;后以字句隐寓事物让人猜也叫射覆。
[27].宿酲(chéng):经宿还未全醒的余醉。
[28].畴昔:往日,过去。
[29].金马碧鸡:山名,在今云南昆明附近。两山上分别有金马、碧鸡神祠。后以“金马碧鸡”借指边远之地。
[30].苍梧斑竹:苍梧,地名。斑竹,一种茎上有紫褐色斑点的竹子,也称“湘妃竹”。《述异记》云:“舜南巡,葬于苍梧,尧二女娥皇、女英泪下沾竹,文悉为之斑。”
[31].洛浦:谓洛水之滨。浦,水边。
[32].侑觞(yòu shāng):劝酒,佐助饮兴。侑,劝,多用于酒食宴饮。觞,酒杯。
[33].甄后:东汉末年人。建安中嫁袁绍子熙。曹操平冀州,熙逃辽西,操为子丕纳为妻。丕登位立为夫人。以留邺不得见丕,失意有怨言;后为人所谮,被赐死。赠皇后玺绶,葬邺。
[34].《洛神赋》:赋篇名,三国魏曹植作。描述作者与洛神相爱的故事。《文选》李善注以为系感念甄后而作,故又名《感甄赋》。
[35].阿瞒:曹操,字孟德,小名阿瞒。
[36].曹丕:即魏文帝,字子桓,曹操次子。
[37].“宓妃授枕,盗嫂贻羞”二句:据《文选》李善注:曹植曾求婚于甄氏,然曹操却将甄后赐予曹丕。曹植心中不平,昼思夜想。甄后死后,曹丕将甄后之玉缕金带枕送与曹植。宓妃,相传为伏羲之女,溺死洛水而为洛神,此处或指甄后。盗嫂,私通其嫂。
[38].聚麀(yōu):指禽兽中父子共事一牝,比喻两辈人之间的乱伦关系。麀,牝鹿。
[39].重瞳:谓目中有两个瞳仁,旧时认为是一种异相、贵相。
[40].飞燕:即赵飞燕,西汉成帝皇后。以体轻善舞,故称。
[41].縠(hú):绉纱一类的丝织品。
[42].牙慧:典出《世说新语·文学》:“殷中军云:‘康伯未得我牙后慧。’”后以“牙慧”指别人的言论见解。
[43].钲:锣,一种形如圆盘的乐器。
[44].掣(chè):牵引,拽。
[45].抶(chì):用鞭、杖抽打。
[46].曹子桓:即曹丕。
[47].南宫:指礼部会试,即进士考试。
[48].筮(shì)仕:古人将出门做官,先占吉凶。
[49].汴:旧时称开封为汴梁,简称汴。
[50].急足:急行送信的人。
[51].伊阳:古县名,旧治在今河南省汝阳县。
[52].泫然:流泪的样子。
[53].纡道:绕道走。纡,曲折。
[54].羽化:原指昆虫由幼虫或蛹经过脱皮长翅而变成昆虫的过程。后道教称人成仙为“羽化”。
[55].峨眉山:山名。在今四川峨眉山市西南。
因 循 岛
王 韬
曲沃 [1] 项某,本猎户,至项改业读书,文名藉 [2] 甚,且喜放生。尝经河上,见农人拽一黑猿,尾断足伤,血殷毛革。见项悲嘶仰首,有乞怜态。项心动,购而释之。猿去,频回顾似感谢状。须臾遂杳。后项作幕闽中 [3] ,归乘海舶。晨发,日未午,飓风大作,舟人惊骇。顷之,雪浪排空,挟舟而起,高数十丈,陡落波心,众均逐浪以去。项抱木板,任其所止。风益大,瞬息不知几千万里。自拚一死,既近海岸,懵然 [4] 不知。无何 [5] ,风静潮落,腹搁于浅渚石上,呕水斗余,良久渐醒,见黄沙无际,草木不生。时值初秋,天气尚暖,脱衣沙际,曝既干,重着起行。逶迤 [6] 数十里,日已暝黑,月起海中,三坠三跃,大逾 [7] 车轮,现五色光。无心观瞩,踏月再趋,至夜半尚无人家。冈峦杂沓 [8] ,林木渐繁,虎啸猿啼,毛发森竖。腹中大馁,幸怀熟鸡子数枚,聊息饥火。方欲再行,而足力已疲,乃息深林中。四面磷火上下,若相瞰攫 [9] ,心头鹿鹿,终夜清醒。
天甫明又行,午后始见村落。居民披发被肩,形状不类中土,而面瘦肌黄,悴容可掬,如久病者。乃趋前问询,言语啁啾 [10] ,不甚可了。一老叟出问,项以实告,叟曰:“君中华人耶?此因循岛之简乡,去中华九万里。上年有海客朱某,亦遭飓到此,居仆处一年,为岛王所知,车载而去,仆因悉中国方言。君无家,盍 [11] 小作勾留乎?”项喜,从之去。乡人皆至,窃窃私语,似讶奇观者。叟罗酒肴,不甚丰腴 [12] ,而劝进殊殷。少顷,门外有鸣金声。众人皆仓皇遁。叟即闭户。项问故,曰:“此县令也,喜噬人,君初至,勿为所见。”生于门隙窥之,见前后引随者皆兽面人身,舆中端坐一狼,衣冠颇整。骇绝,问叟。叟惨然曰:“此地本富厚,三年前不知何故,忽来狼怪数百群,分占各处,大者为省吏,次者为郡守、为邑宰 [13] ,所用幕客差役,大半狼类。始到时,尚现人身,衣冠亦皆威肃。未数月,渐露本相,专爱食人脂膏。本处数十乡,每日输三十人入署 [14] ,以利锥刺足,供其呼吸 [15] ,膏尽释回,虽不尽至于死,然因是病瘠可怜,更有轻填沟壑者。”项讶曰:“岛主亦狼耶?”曰:“非也。主上仁慈,若辈能幻现人形,诡计深谋,遂为所赚 [16] 。”问:“朝臣何以不知?”曰:“立朝者皆声气相通,若辈又每岁隐赂多金,遂无人发其覆 [17] 。况其在官之际,仍以好面目示人,岂知出仕临民,别有变相耶?”项曰:“此类当途 [18] ,尚复成何世界!仆不才,当为汝等诉之岛主,俾 [19] 此辈尽杀乃止。”叟曰:“君虽心怀忠义,必不能行;况客乡之民,例难越诉,倘遇择肥而噬者,当有性命忧。”项中心不安,次日不别而行。方欲问途,忽数人来,缚之去,径诣 [20] 一署。惊怖间,见两廊坐卧者无非当路君,不觉气馁。未几,一官登堂,衣服苍古,幸是人身,冀可缓颊 [21] 。顾瞥见项,若甚喜,略问所来,项备述前事,忽顾左右曰:“此人白皙而肥,精髓必美,当献之上司,必可记功邀宠。”项知非好意,再三恳释,不从,即命以木笼囚项,舁 [22] 之出。
行二里许,众人哗传曰:“太守来!”遂纷纷避道。俄见仪仗森严,拥一贵官至,鼠目獐头,左右顾盼。见缚者,问故。役禀白谓:“欲送上宪辕 [23] 。”太守命舁至前,熟视曰:“君项某耶?何故至此?”项亦甚惊,而不解何以相识,因漫应之。立出舆挥众去,命脱系,呼两骑至,并辔而行。项不知所为,转诘邦族。太守曰:“仆侯冠也,受君大恩。俟入署,再诉细情。”少选 [24] 已至,见前门标“清政府”三字。下骑同入,胥吏 [25] 十余辈,肃迎于旁。见两旁隐隐有卧狼数头,心震慑,不敢顾视。既入内,侯伏地拜。项答拜,因又问故。侯曰:“仆即河上老猿也。承君援救,此恩终不敢忘。后遇瘦柴生将夺此岛,以余能幻化人形,招之同至。不期岛主信德,感及豚鱼,瘦柴生不忍相负,只谋方面 [26] ,他居省要。余以从幕功授此职。今都院以下,大半同群,其尚有人心不肯附和者,则皆赋闲 [27] 。仆亦每切 [28] 兢兢,久苦衣冠桎梏 [29] ,俟有顺便,当送君回耳。”项始恍然。侯亦询来意,略告之,相与叹息。言次,即已传餐。见数狼来,各被冠服,立化为人,与项通款曲 [30] ,一一由侯为之指示,则丞尉 [31] 案吏及幕中宾僚也,揖让入席,笑语雍和 [32] 。侯独入内。项与众共饮。酒半酣,两役舁一肥人过,裸无寸缕,众曰:“可送斋厨。”项惊问,皆笑不言。俄庖人进一馔,如鸡子羹,群以敬客曰:“此人膏,余等酷嗜之;惟主人不喜。先生之来,口福诚不浅哉。”项惊曰:“适肥人已宰之耶?”曰:“然。吾等公膳,本有常供,此间因主人喜斋,故只日进一人;若大院中,则食人更多。”项惨不能咽,逃席觅侯,始得果腹。项居署中郁郁不得志,侯察其意,谓:“机缘未至,归计难谋,苛县厉令,余旧属也,彼处山川佳胜,足资眺瞩 [33] ,当荐君暂入幕中,借广眼界。”项喜,次日持书去,一见要留,宾主颇洽。细察厉,亦系狼妖,外示和平,而贪狡殊无人理。幸公事甚简,日惟携仆出游,或止宿山中,数日始返,厉亦不之责。
邑绅某横甚,强夺邻田数十顷,邻讼之。绅贿以重赂,厉竟不直 [34] 邻,逐之去。邻上控,发县复讯,仍执前断。邻无如何,自缢绅门。绅夜至署,与厉密议,设计弥缝之。项不平,请曲直所在。厉笑曰:“先生不知耶?绅子现居京要。得罪则仆不能保功名,况妻子耶?且民命能值几何?以势制之,彼亦无能为力。”项曰:“信如君言,则人情天理之谓何?国法王章不几虚设耶?”曰:“先生休矣!今日为政之道,尚言情理耶?吾辈辛苦钻营,始得此一官一邑,但求上有佳名,不妨下无德政。直者曲之,曲者直之,逢迎存于一心,酬应通乎百变。上以为可,虽民无爱日之留 [35] ,而朝有荐章 [36] 之人矣;上以为不可,则民乐敦庞之化 [37] ,朝无颂德之碑——国舍有甘棠 [38] ,不及私门有幸草也。”正言间,省中有飞牒 [39] 至,言郎大人将赴苛巡兵,着速备供张。厉匆匆别去,召丞尉商议,即让县署为行辕。次日,迁移一空,别居西舍,署中悬灯彩,饰文窗,地铺氍毹 [40] 厚尺许,寝室则八宝之床,绣鸳之枕,锦云之帐,暖翠之衾,光彩陆离,不可逼视。上下内外,焕然一新。至期,探者属道,迎者塞门,奔走往来,流汗相属。将晚郎至,炮声隆隆,骑声得得,仪仗数百人,甲胄殊整。其行牌 [41] 有“粉饰太平,虚行故事,廉嗤杨震 [42] ,懒学稽康 [43] ”等字。项私问小吏,吏曰:“此德政牌也。”既见武士数十人,各执刀分队疾趋,观者侧目无敢哗,即有十余人拥大吏至,端坐舆中,豕喙 [44] 虎须,状极狞恶。兵吏皆跪迎,郎置不顾,飞舆入署。项欲瞷 [45] 其所为,从之入门。吏严色拒之。厉至缓颊,乃入。见堂燃红烛如椽,光明若昼。郎高坐,旁立美服者数辈。须臾传呼进兵册,册上,仍付吏员持去。嗣 [46] 兵官十余人入叩,有进金宝者,有呈玩具者,有乞怜贡媚者。一时许,厉跪请夜宴,共起身入小厢,即有吏出问:“有歌妓否?”厉无以应,大窘,遽返西舍。饰爱妾幼女以进。郎喜,面称其能,而厉之酬酢 [47] 周旋,丑不可状。宴已,众皆退,惟妾女伴寝。厉则意气洋洋,若甚得意。项颇愤然,顾莫敢谁何 [48] ,乃卧。晨兴复■,郎尚未起,有军吏至,请阅操。内史叱曰:“大人未起,起亦须餐烟霞 [49] ,汝何得尔!”军吏诺而退。半晌,又一内史出,传命免操,即放赏,军吏应而去。日将午,郎始起,厉即进膳。半炊时,传呼命驾,左右仓皇,排道径发,厉等皆跪送之。妾若女赧然 [50] 而返。是役所费不赀 [51] ,而不闻有所整顿也。项大以为非,即别厉至侯所。途中哗然,厉升某府缺。及见侯询之,侯曰:“此邦仕宦,大抵皆然,书生眼小于椒,徒自气苦耳。”项不愿复留,谋归益切。适海客朱奉王命遣回,侯聚珍宝为项治装,并求附舟,遂相送至海口。已有一舟舣待,朱与项登舟,海风大作,揖别开帆。八日至琼州岛登岸,取道而返。出箧中物易钱,购田治屋,称素封 [52] 焉。
本篇选自笔记小说集《淞滨琐话》。是集十二卷,六十八篇。其中许多篇章借奇境幻域暴露社会黑暗,以狐鬼仙妖寄托真情实意。清朝末叶,吏治腐败,官吏贪鄙成风,公开卖官鬻爵,巧取豪夺,社会异常黑暗。本篇《因循岛》所描写的社会情景正是清朝后期社会状况的缩影。
作者以项某的奇特经历为线索,以项某的耳闻目睹揭示了因循岛官吏如豺狼恶虎般搜刮民脂民膏,大小官吏沆瀣一气,贿赂成风,人民苦不堪言的黑暗现实。作品将因循岛上几乎所有的官吏都描摹成兽面人身的妖怪,并且选择了“狼”作为官吏本来面目的象征,符合他们的豺狼本性。这些“豺狼”“专爱食人脂膏”以“供其呼吸”,以至因循岛上的居民“面瘦肌黄,悴容可掬”“病瘠可怜”。更令人惊异的是,这些狼类皆能“幻现人形”,为官时以“好面目示人”,一旦面对百姓,则“别有变相”。又“每岁隐赂多金”,使得“立朝者皆声气相通”,竟然“无人发其覆”。随着项某被缚至官署,只见“两廊坐卧者”皆狼也。后巧遇黑猿精侯某,至其衙门,又见“前门标‘清政府’三字”。这里可谓作者的点睛之笔,一针见血地指明了作者真实的讽刺对象,把人们从幻想世界一下子拉回到了现实。项某被侯某荐入幕府,使他有机会接触到官场的内幕,看透吏治的腐败。作者此后主要描写了两件事:其一为邑绅强夺邻居土地事。身为父母官的厉令接受了邑绅的贿赂,又考虑到邑绅的儿子“现居京要”,得罪则“不能保功名”,难以保妻子,于是便“不直邻,逐之去”。邻居不服上诉,结果“仍执前断”。在无可奈何之下,邻居“自缢绅门”。但这一举动也未能引动厉令的恻隐之心,却使厉令和邑绅又“密议之”,“弥缝之”,将此案处理得不露任何破绽。其二即郎大人巡兵事件。在这一情节中,作者将官吏的昏庸无能、荒淫无耻刻画得入木三分。郎大人名为巡兵,于巡兵事竟然草草处理,丝毫不为意,而于奢靡享乐、抽大烟、玩女人方面则刻意追求。众官员“有进金宝者,有呈玩具者,有乞怜贡媚者”。尤其是厉令,为了博得郎大人欢心,不仅“让县署为行辕”,还在署中“悬灯彩,饰文窗”,“寝室则八宝之床,绣鸳之枕,锦云之帐,暖翠之衾,光彩陆离,不可逼视”。最后竟然无耻到“饰爱妾幼女以进”,让爱妾幼女作为歌妓供郎大人淫乐。结果厉令如愿以偿,“升某府缺”。作者于此时笔锋戛然而止,讽刺鞭挞效果也达到极点。作者在文中借厉令之口揭露了封建官员的为官准则:今日为政之道是不言情理,不顾民命的,所谓的国法王章也只不过是虚设而已。官吏们“但求上有佳名,不妨下无德政”,“逢迎存乎一心,酬应通乎百变”,只求得到上司的认可,使“朝有荐章之人”,却不管老百姓的死活。由此可知,作者对官场的黑暗内幕是了如指掌的,对贪官污吏的批判也是一针见血的。作者假托“因循岛”来揭露现实的黑暗,正说明因循岛之黑暗是代代因循、普遍存在的。
构思精妙,想象奇特,是本文艺术上最主要的特色。文章以项某救一负伤黑猿为开端,黑猿临走“频回顾似感谢状”,已为后文埋下伏笔。转而叙述项某的奇特经历,海上遇难,但却死里逃生,来到因循岛。在因循岛项某凡三遇:一遇“老叟”;二遇侯某;三遇厉令。与老叟的相遇,使项某初识因循岛。其中老叟所言“海客朱某”事,又为后文项某离开因循岛埋下伏笔。项某惊见狼怪,并老叟所言狼怪“分占”因循岛“各处”食人脂膏等事,实是对因循岛的总括介绍,把人们引入了一个幻想的恐怖世界。项某“不别而行”,被缚后作为礼物献给上司,本想必死无疑,却巧遇黑猿精太守侯某解救,有惊无险,并照应了前文。在侯某衙署,项某开始具体接触到狼怪食人的恐怖情景。然侯某毕竟尚有一丝人性,不仅“久苦衣冠桎梏”,且“喜斋,故只日进一人”,显非大奸大恶者,然亦靠食人为生。再得侯某荐至“苛县厉令”幕中,作者便通过对厉令、郎大人等一系列令人发指的倒行逆施的描写,揭示了这个狼怪世界的种种黑幕,而这种种黑幕,又都是对现实世界的折光反映。最后,项某得以逃离因循岛,并因侯某所送珍宝“易钱”,“购田治屋”而称“素封”,又照应了全文的开头。如此写来,种种奇特经历丝丝入扣,出乎意料之外而又在情理之中。
本文的写作明显地受到蒲松龄《聊斋志异》中《梦狼》一篇的影响。所不同者在于,《梦狼》是以梦境来反映现实,而此文则以幻境来抨击时政,二者实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此文“称素封”的故事结局,显然是项某善行的回报,宣扬了因果报应思想,表现了作者思想的局限性。
(曹炳建 刘 蕾)
注 释
[1].曲沃:地名,旧治在今山西闻喜县东。
[2].藉:喧盛、显赫的样子。
[3].幕:“幕府”的简称。此处指“幕僚”,即地方军政大吏幕府中的参谋、书记之类的僚属;也指官署中所聘请的顾问。闽中:郡名。秦置,治所在冶县(今福州市)。
[4].懵(měng)然:无知貌。
[5].无何:不久。
[6].逶迤:斜行;曲折前进。
[7].逾:超过,胜过。
[8].杂沓:纷杂繁多的样子。
[9].瞰攫(kàn jué):瞰,窥看。攫,夺取。
[10].啁啾:本为鸟叫声;这里形容言语不通,如闻鸟声。
[11].盍:何不。
[12].丰腴:丰满肥美。
[13].郡守:官名。始置于战国,初为武职防守边郡。秦以郡为最高地方行政区划,每郡置守。汉景帝时改称太守。邑宰:旧时县令的别称。
[14].署:官署、衙门等办理公务的机关。
[15].呼吸:吸入;摄取。
[16].赚:诳骗。
[17].发其覆:揭发他们隐藏的罪恶。覆,遮盖,掩蔽。
[18].当途:当道,当权。
[19].俾(bǐ):使。
[20].诣(yì):前往;去到。
[21].缓颊:指婉言劝解或代人讲情。
[22].舁(yú):抬。
[23].宪辕:指上司衙署。宪,旧指朝廷委驻各行省的高级官吏。辕,官署或军营外门,借指官府。
[24].少选:一会儿;不多久。
[25].胥吏:官府中办理文书的小吏。
[26].方面:指一个地方的军政要职或其长官。
[27].赋闲:晋代潘岳辞官家居,作《闲居赋》。后因称失职无事为“赋闲”。
[28].切:深,深切。
[29].衣冠桎梏:此处指做官对人的束缚压制。衣冠,代称缙绅、士大夫,此处指为官。桎梏,束缚,压制。
[30].款曲:犹诉衷情、殷勤的心意。
[31].丞尉:县丞、县尉的合称。
[32].雍和:融洽;和睦。
[33].眺瞩:登高远望。
[34].直:胜诉。
[35].爱日之留:因受到恩德而挽留。爱日,旧称冬日为爱日,亦常比喻恩德。
[36].荐章:推荐人才的奏章。
[37].敦庞之化:教化百姓,使朴质敦厚。
[38].甘棠:木名,即棠梨。《诗经·召南》有《甘棠》篇。《朱熹集传》:“召伯循行南国,以布文王之政,或舍甘棠之下,其后人思其德,故爱其树而不忍伤也。”后世因用“甘棠”称颂地方官吏之有惠政于民者。
[39].飞牒:快件文书。
[40].氍毹(qúyú,毹亦可读作shū):纯毛或毛麻混织的毛布、毛毯。
[41].行牌:谓下发令牌或公文。此处指官府出行时仪仗队所举的牌子。
[42].廉嗤杨震:杨震(?—124),字伯起。性公廉,不受私谒。曾途经昌邑,邑令王密感于其推荐之力,故夜怀金十斤遗震,震不受。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此处用“廉嗤杨震”反语讽刺郎大人。
[43].懒学稽康:稽康,即嵇康(223—262),字叔夜,谯国铚(今安徽宿县西)人。其《与山巨源绝交书》自称:“性复疏懒,筋驽肉缓。”此处亦为讽刺郎大人之语。
[44].喙(huì):鸟兽的嘴。
[45].瞷(jiàn):窥视,窥探。
[46].嗣(sì):随后,后来。
[47].酬酢:饮酒时主客互相敬酒;主敬客曰“酬”,客还敬曰“酢”。亦指应酬交往。
[48].莫敢谁何:没有敢对谁怎么样。
[49].烟霞:此处特指吸鸦片时喷出的烟团。
[50].赧然:惭愧脸红的样子。
[51].不赀:不可计量。
[52].素封:没有官爵封邑的富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