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世爵
【作者小传】
清小说家。光绪时湖南平江人。生平事迹不详。作有笑话集《笑林广记》等。
啬 刻 鬼
程世爵
有一极啬刻人,真是不怕饿死,不吃饭,人人皆以啬刻鬼呼之。这一日过河,连摆渡钱都不肯化,宁可涉水而过。行至中流,水深过腹,势有灭顶之凶,急呼岸上人来救。人曰:“非二百钱不肯救。”啬刻鬼曰:“给你一百文何如?”顷刻水已过肩,又呼曰:“给你一百五十文何如?”岸上人仍不肯救,竟自溺水而亡。
孽魂来至阎王殿前。王曰:“你这啬刻鬼,在阳世视钱如命,一毛不拔。今日来至阴司,带他去下油锅。”鬼卒带至油锅前,只见油声鼎沸,烈焰飞腾。啬刻鬼曰:“这许多油,可惜太费。若把这油钱折给我,情愿干锅炰。”鬼卒大喝一声,将啬刻鬼用叉挑入油锅,炸了一个焦头烂额,少皮没毛,仍将孽魂带至阎王殿前发落。王曰:“此人这等可恶,应罚他去变猪狗。”啬刻鬼哭诉云:“罚我变猪狗,我也情愿。惟有一件事,我甚冤枉。”阎王问曰:“你得何冤枉?”啬刻鬼曰:“我在阳世,一辈子没吃过葱,求阎王爷指明,这葱到底是个什么味儿?”阎王闻听,怒发冲冠,指定啬刻鬼骂曰:“你这该死的孽魂,啬刻的连葱都没吃过,待为王的告诉你:这葱是酸的,连阎王爷也没吃过。”
这是一则笑话,也是一则寓言。辛辣的讽刺、幽默的调侃,是本篇的艺术特色。
本文对啬刻鬼的描绘,采取的是剥笋法,即层层推进,剥露其要钱不要命的卑微灵魂。开头第一句“不怕饿死,不吃饭”,具有高度概括力。为了省钱,连饭也舍不得吃,这种人真是世上少有的了。次写他过河时,连摆渡钱也不肯花。再写涉水过河时出现灭顶之灾的险情,他向人求救,却又不肯付出代价。最可笑的是,危急关头,还在与人讨价还价,斤斤计较,分毫不让,结果溺水而亡。这似乎是啬刻人应得的下场,因为在他的心目中,钱比性命更贵重,所以舍命不舍钱是他必然的价值取向。
到了阴间,啬刻鬼在油锅面前仍不知悔改,啬刻如故。他看到油锅里油太多,又吝啬起来,甚至想把油钱折给他,而他宁愿受干锅的烹煎。这充分说明,爱钱的人本性难改,处处为钱打算,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后来,阎王罚他去当猪狗,他也满不在乎,心甘情愿。惟有他一辈子没吃过葱,不知葱的滋味,仿佛是他的最大的遗憾。他乞求阎王告诉他葱的滋味,实际上是盼望阎王赏他一根葱吃,可见他卑微低贱到何种程度。
行文至此,作者笔锋一转,写那个骂啬刻鬼“视钱如命,一毛不拔”,并将其处以重罚的阎王,竟然说:“葱是酸的”,原来阎王也是一个啬刻鬼,也没有吃过葱,这真是“吾道不孤”,令人哑然失笑了。
写笑话,最重要的是结句要含蓄隽永、耐人寻味。此文结句是突兀之笔,也是最具有讽刺意义的神来之笔。它使人联想到,世上那些做官当老爷的人,虽然冠冕堂皇,坐在高堂之上,满口官腔,责斥犯人,掌握刑法,但揭穿了,他们又何尝不是贪黩卑鄙、视钱如命,甚至比犯人还不如的?
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中,有很多写啬刻者的篇章。但仅仅以五百字而把啬刻者刻画入髓如此文者,却是不多见的。
(陈 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