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 彩
【作者小传】
清小说家。字锦文。康熙时仁和(今浙江杭州)人。生平事迹不详。作有小说《说岳全传》等。
岳飞枪挑小梁王
钱 彩
——《说岳全传》第十二回(节选)
话说张邦昌听得宗爷说出那两桩故事 [1] ,明知是骂他妒贤嫉能,却又自家有些心虚,发不出话来,真个是“敢怒而不敢言”,便道:“岳飞,且不要说你的文字不好,今问你敢与梁王 [2] 比箭么?”岳大爷道:“老爷有令,谁敢不遵?”宗爷心中暗喜:“若说比箭,此贼就上了当了!”便叫左右:“把箭垛摆列在一百数十步之外。”梁王看见靶子甚远,就向张邦昌禀道:“柴桂弓软,先让岳飞射罢。”邦昌遂叫岳飞下阶先射。又暗暗的叫亲随人去将靶子移到二百四十步,令岳飞不敢射,就好将他赶出去了。谁知这岳大爷却不慌不忙,立定了身,当天下英雄之面,开弓搭箭,真个是“弓开如满月,箭发似流星”,飕飕的一连射了九枝。只见那摇旗的摇一个不住,擂鼓的擂得个手酸。方才射完了,那监箭官将九枝箭,连那射透的箭靶一齐捧上厅来,跪着。张邦昌是个近视眼,看那九枝箭并那靶子一总摆在地下,不知是什么东西。只听得那官儿禀道:“这举子 [3] 箭法出众,九枝箭俱从一孔而出。”张邦昌等不得他说完,就大喝一声:“胡说!还不快拿下去!”
那梁王自想:“箭是比他不过了,不若与他比武,以便将言语打动他,令他诈输,让这状元与我。若不依从,趁势把他砍死,不怕他要我偿命。”算计已定,就禀道:“岳飞之箭皆中,倘然柴桂也中了,何以分别高下?不若与他比武罢。”邦昌听了,就命岳飞与梁王比武。
梁王听了,随即走下厅来,整鞍上马,手提着一柄金背大砍刀,拍马先自往校场中间站定,使开一个门户 [4] ,叫声:“岳飞,快上来,看孤家的刀罢!”这岳大爷虽然武艺高强,怕他是个王子,怎好交手,不觉心里有些踌躇。勉强上了马,倒提着枪,慢腾腾的懒得上前。那校场中来考的、看的,有千千万万,见岳飞这般光景,俱道:“这个举子那里是梁王的对手?一定要输的了!”就是宗爷也只道:“他是临场胆怯,是个没用的,枉费了我一番心血!”
且说梁王见岳飞来到面前,便轻轻的道:“岳飞,孤家有一句话与你讲:你若肯诈败下去,成就了孤家大事,就重重的赏你;若不依从,恐你性命难保。”岳大爷道:“千岁吩咐,本该从命;但今日在此考的,不独岳飞一人。你看天下英雄,聚集不少,那一个不是十载寒窗,苦心习学,只望到此博个功名,荣宗耀祖?今千岁乃是堂堂一国藩王,富贵已极,何苦要占夺一个武状元,反丢却藩王之位,与这些寒士争名?岂不上负圣主求贤之意,下屈英雄报国之心?窃为千岁不取,请自三思!不如还让这些众举子考罢。”梁王听了,大怒道:“好狗头!孤家好意劝你,你若顺了孤家,岂愁富贵?反是这等胡言乱语。不中抬举的狗才!看刀罢!”说罢,当的一刀,望岳大爷顶门上砍来。岳大爷把枪望左首一隔,架开了刀。梁王又一刀拦腰砍来。岳大爷将枪杆横倒,望右边架住。这原是“鹞子大翻身”的家数,但是不曾使全。恼得那梁王心头火起,举起刀来,当当当,一连六七刀。岳大爷使个解数,叫作“童子抱心势”,东来东架,西来西架,那里会被他砍着?梁王收刀回马,转演武厅来。岳大爷亦随后跟来,看他怎么。
只见梁王下马上厅来,禀张邦昌道:“岳飞武艺平常,怎能上阵交锋?”邦昌道:“我亦见他武艺不及千岁。”宗爷见岳飞跪在梁王后头,便唤上前来道:“你这样武艺,怎么也想来争功名?”岳飞禀道:“武举非是武艺不精,只为与梁王有尊卑之分,不敢交手。”宗爷道:“既如此说,你就不该来考了。”岳大爷道:“三年一望,怎肯不考?但是往常考试,不过跑马射箭,舞剑抡刀,以品优劣。如今与梁王刀枪相向,走马交锋,岂无失误?他是藩王尊位,倘然把武举伤了,武举白送了性命;设或武举偶然失手,伤了梁王,梁王怎肯干休?不但武举性命难保,还要拖累别人。如今只要求各位大老爷作主,令梁王与武举各立下一张生死文书:不论那个失手,伤了性命,大家不要偿命。武举才敢交手。”宗爷道:“这话也说得是。自古道:‘壮士临阵,不死也要带伤。’那里保得定?柴桂你愿不愿呢?”梁王尚在踌躇,张邦昌便道:“这岳飞好一张利嘴!看你有甚本事,说得这等决绝?千岁可就同他立下生死文书,倘他伤了性命,好叫众举子心服,免得别有话说。”梁王无奈,只得各人把文书写定,大家画了花押 [5] ,呈上四位主考,各用了印。梁王的交与岳飞,岳飞的交与梁王。梁王就把文书交与张邦昌,张邦昌接来收好。岳大爷看见,也将文书来交与宗泽。宗爷道:“这是你自家的性命交关 [6] ,自然自家收着,与我何涉,却来交与我收?还不下去!”岳大爷连声道:“是,是,是!”
两个一齐下厅来。岳大爷跨上马,叫声:“千岁,你的文书交与张太师了。我的文书宗老爷却不肯收,且等我去交在一个朋友处了就来。”一面说,一面去寻着了众弟兄们,便叫声:“汤兄弟,倘若停一会梁王输了,你可与牛兄弟守住他的帐房门首,恐他们有人出来打攒盘 [7] ,好照应照应。”又向张显道:“贤弟,你看帐房后边尽是他的家将,倘若动手帮助,你可在那里拦挡些。王贤弟,你可整顿兵器,在校场门首等候。我若是被梁王砍死了,你可收拾我的尸首;若是败下来,你便把校场门砍开,等我好逃命。这一张生死文书,与我好生收着;倘然失去,我命休矣!”吩咐已毕,转身来到校场中间。那时节,这些来考的众举子,并那看的人,真个人千人万,挨挨挤挤,四面如打着围墙一般站着,要看他二人比武艺。
且说那梁王与岳飞立了生死文书,心里就有些慌张了,即忙回到帐房之中。列位看官,这又不是出征上阵,只不过考武,为什么有起帐房来呢?一则,他是一家藩王,比众不同;二来,已经买服奸臣,纵容他胡为,不去管他;三来,他是心怀不善,埋伏家将虞候 [8] 在内,以备防护。故此搭下这三座大帐房:自己与门客在中间,两旁是家将虞候并那些亲随诸色人等。这梁王来到中间帐房坐定,即唤集家将虞候人等齐集面前,便道:“本藩今日来此考武,稳稳要夺个状元。不期偏偏的遇着这个岳飞,要与本藩比试,立了生死文书,不是我伤他,定是他伤我。你们有何主见赢得他?”众家将道:“这岳飞有几个头,敢伤千岁?他若差不多些就罢;若是恃强,我们众人一拥而出,把他乱刀砍死。朝中自有张太师等作主,怕他怎的?”
梁王听了大喜,重新整理好了,披挂上马,来到校场中间,却好岳大爷才到。梁王抬起头来,看那岳飞雄赳赳,气昂昂,不比前番胆怯光景,心中着实有些胆怯,叫声:“岳举子,依着孤家好!你若肯把状元让与我,少不得榜眼、探花 [9] 也有你的分,日后自然还有好处与你。今日何苦要与孤家作对呢?”岳大爷道:“王爷听禀,举子十载寒窗,所为何事?自古说:‘学成文武艺,原是要货与帝王家的。’但愿千岁胜了举子,举子心悦诚服。若以威势相逼,不要说是举子一人,还有天下许多举子在此,都是不肯服的!”
梁王听了大怒,提起金背刀,照岳大爷顶梁上就是一刀。岳大爷把沥泉枪咯当一架。那梁王震得两臂酸麻,叫声:“不好!”不由心慌意乱,再一刀砍来。岳大爷又把枪轻轻一举,将梁王的刀枭 [10] 过一边。梁王见岳飞不还手,只认他是不敢还手,就胆大了,使开金背刀,就上三下四、左五右六,望岳大爷顶梁颈膊上只顾砍来。岳大爷左让他砍,右让他砍,砍得岳大爷性起,叫声:“柴桂!你好不知分量。差不多,全你一个体面,早些去罢了,不要倒了楣呀!”梁王听见叫他名字,怒发如雷,骂声:“岳飞好狗头!本藩抬举你,称你一声举子,你擅敢冒犯本藩的名讳么?不要走,吃我一刀!”提起金背刀,照着岳大爷顶梁上呼的一声砍将下来。这岳大爷不慌不忙,举枪一架,枭开了刀,耍的一枪,望梁王心窝里刺来。梁王见来得利害,把身子一偏,正中肋甲绦。岳大爷把枪一起,把个梁王头望下、脚朝天挑于马下;复一枪,结果了性命。只听得合校场中众举子并那些看的人,齐齐的喝一声采。急坏了左右巡场官;那些护卫兵丁军夜班等,俱吓得面面相觑。巡场官当下吩咐众护兵:“看守了岳飞,不要被他走了。”那岳大爷神色不变,下了马,把枪插在地上,就把马拴在枪杆之上等令。
本篇选自清代长篇英雄传奇小说《说岳全传》第十二回,篇名系选者所拟。
《说岳全传》,八十回,原题钱彩编次,金丰增订。钱、金二人生平不详。
《说岳全传》在宋、金对峙的大背景下,比较深刻地反映了南宋统治集团内部抗战派与投降派的激烈斗争,热情歌颂以岳飞为代表的抗战派,愤怒鞭挞以宋高宗赵构和汉奸秦桧为首的投降派,表现出强烈的反抗民族压迫的思想,寄托了广大人民的爱憎感情。作品的中心人物是杰出的民族英雄岳飞。作者以史实为基础,大胆进行艺术虚构,把岳飞的英雄形象塑造得相当丰满生动,既突出了他的精忠报国、英勇善战、功勋赫赫,又渲染了他的愚忠思想。此外,作品还成功地塑造了牛皋、秦桧、兀术等家喻户晓的人物,为中国古代小说的人物画廊增添了一批各具特色的形象。全书情节丰富,波澜起伏;语言通俗生动,有的人物(如牛皋)的语言还颇具个性特色;作者善用夸张手法,使作品富于浪漫气息。因此,从总体上看,《说岳全传》是一部比较优秀的古典长篇小说。
《说岳全传》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情节,“枪挑小梁王”就是其中一个十分精彩的片断。它以浓烈的笔触,绘声绘色地描写了岳飞与众兄弟上京参加武举考试,一枪刺死妄想倚势强夺状元的小梁王柴桂的故事。这是全书塑造岳飞形象的一个重要关目。
小说从第九回起,写岳飞与众兄弟来到东京,听宗泽说到丞相张邦昌等受了小梁王柴桂的贿赂,已把今科状元私下许给了柴桂。抱着“是非自有公论”的信念和为天下英雄争一口气的决心,岳飞一面请求宗泽主持公道,一面以百折不回的毅力去争取实现自己的目标。到了考试之日,一心要为国选拔贤才的宗泽将梁王训斥了一顿;张邦昌也想训斥岳飞,却被岳飞不卑不亢的回答弄得无话可说。张邦昌要岳飞和梁王各写一篇兵器论文,以为地位卑贱的岳飞肯定比不上身份高贵的梁王。谁知梁王才写几行字,岳飞已经交了卷。张邦昌对岳飞的文才感到吃惊,却昧着良心加以贬斥,竟要把岳飞赶出校场。宗泽立即出面制止,并将张邦昌狠狠讽刺了几句。本篇选文即承此而来。
选文开头,又羞又怒而又做贼心虚的张邦昌见岳飞文才已经胜过梁王,便问他是否敢与梁王比箭。这一来,恰好为岳飞提供了在天下英雄面前大显身手的机会。尽管张邦昌“暗暗的叫亲随人去将靶子移到二百四十步”,岳飞却胸有成竹,从容开弓,一口气射完了九枝箭。“九枝箭俱从一孔而出”,表现了岳飞高超的箭法,使小梁王不敢再射。
写到这里,岳飞在文才和武艺两方面都大大超过了梁王,在夺取状元的斗争中赢得了重要的一分。显然,张邦昌等奸臣要想与梁王私相授受,已经不可能了。岳飞不动声色的抗争,已经成为他们难以逾越的障碍。
然而,惯于以势压人的梁王仍然不肯善罢甘休,又提出与岳飞比武。他的如意算盘是:“将言语打动他,令他诈输,让这状元与我。若不依从,趁势把他砍死,不怕他要我偿命。”这样,双方的矛盾一下子尖锐起来,岳飞必须作出选择:是慑于权势,就此退缩,还是不畏邪恶,继续抗争?
此时,岳飞的心情是矛盾的。一方面,自己是一个平民出身的普通举子,如今要与一位声势煊赫的王爷刀兵相见,他不能不心存顾虑;另一方面,他更不愿意向这位傲慢的王爷屈服,因为这不仅背叛了自己的理想,而且会使天下英雄寒心。正是出于这种矛盾心理,当梁王轻声要他诈败时,他立即态度鲜明而又语气委婉地加以拒绝;而当梁王举起大刀向他砍来时,他却不便马上还击,只是东架西挡,一连挡了六七刀。
看到这里,不仅在场围观的人们以为岳飞一定要输,宗泽也误认为岳飞临场胆怯,是个没用的。其实,这只是小说情节上的顿挫,岳飞正在考虑对策,真正的好戏还在后头哩!
梁王以为岳飞被自己的权势吓住了,连忙收刀回马,对张邦昌说:“岳飞武艺平常,怎能上阵交锋?”张邦昌也趁机为他帮腔。宗泽气愤不过,质问岳飞。岳飞这才说出自己的顾虑,提出要与梁王立下生死文书,“不论哪个失手,伤了性命,大家不要偿命”。立生死文书,多么好的主意啊!这说明岳飞不仅没有被吓倒,而且准备以力制力,通过厮杀来夺取状元。这也说明岳飞虑事极为周密,已经为事情的结局作了最坏的打算。这样一来,岳飞就可以与梁王在同等地位上交锋,放开手脚施展本领了。
当双方写了生死文书,画了花押,由四位主考盖了印,并且互相交换之后,岳飞找到自己的几位结拜兄弟,作了妥善的安排。这时,人们已经感到一场恶战迫在眉睫。而在这样的生死关头,岳飞仍然如此从容不迫,确实不愧大将风度。
在这场生死搏斗开始前,感到胆怯的梁王再次企图用富贵来收买岳飞,岳飞则再次严正拒绝。梁王恼羞成怒,举刀向岳飞砍来。岳飞后发制人,又让了他几刀。不识好歹的梁王以为岳飞仍然不敢还手,登时胆大起来,连连挥刀乱砍。砍得岳飞性起,厉声警告梁王不要自找倒楣。梁王见岳飞竟敢直呼其名,不禁狂怒,朝岳飞又是一刀。此时岳飞忍无可忍,只见他隔开梁王的大刀,一枪“望梁王心窝里刺来。梁王……把身子一偏,正中肋甲绦。”紧接着,岳飞“把枪一起,把个梁王头望下,脚朝天挑于马下;复一枪,结果了性命。”这三枪,快如闪电,猛如霹雳,干脆利落,石破天惊!岳飞高超的武艺、过人的胆略,全都集中于这三枪。它杀出了威风,杀出了志气,杀出了不畏强暴、坚持正义的可贵品格。人们不能不为之喝彩,不能不为之拍手称快。
然而,在干了这样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之后,在万头攒动,人声鼎沸,众官兵吓得面面相觑的紧要时刻,岳飞却“神色不变,下了马,把枪插在地上,就把马拴在枪杆之上等令”。
小说写到这里,岳飞的英雄形象已是血肉丰满,色彩鲜明,巍然屹立在读者眼前。
让我们再来看一看小梁王的形象。他本是柴世宗(后周世宗柴荣)的后裔,受封一方藩王,惯于养尊处优,作威作福。他利令智昏,企图夺取武状元,交结同年进士,培植私人势力,伺机复辟后周王朝。这种野心本来就是逆历史潮流而动的倒退梦想,是违背广大人民意愿而应该加以反对的。他自知本事平常,便去走奸臣张邦昌等人的门路,企图用钱财把武状元买到手,这种行径也是卑劣的。就在他自以为得计的时候,没想到却遇上文武双全的岳飞,打乱了他的如意算盘。他凭借权势,对岳飞又是利诱,又是威胁,岳飞却软硬不吃,使他碰了一鼻子灰。当岳飞提出与他订立生死文书之时,他深感意外,犹豫不决。由于张邦昌的催促,他勉强写了生死文书,但和岳飞交换之后,“心里就有些慌张了”。面对决心以死相拼的岳飞,他“心中着实有些胆怯”。而当他挥刀向岳飞砍去,被岳飞举枪“震得两臂酸麻”时,他更加“心慌意乱”。尽管如此,对自己位高权大的迷信使他总是不愿正视现实,不愿承认自己的失败,硬是要逼得岳飞还击。结果,仅仅一个回合,他就死于岳飞的枪下,落得个可耻而又可悲的下场。这一切表明,小梁王是一个狂妄自大的野心家,一个志大才疏的草包,一个自取灭亡的小丑。他那色厉内荏、浅薄猥琐的形象,也被塑造得颇有特色。
后面的情节就不需要多说了:张邦昌背信弃义,要斩岳飞;宗泽主持正义,坚决阻止;牛皋打折旗杆,大声抗议;众武举群情激愤,齐声叫“反”;三奸臣慌作一团,宗元帅放走岳飞;岳飞兄弟夺路而走,各路英雄一哄而散……这一连串行云流水般的情节,犹如一个个急速变换的电影镜头,使读者看得眼花缭乱,时而扼腕叹息,时而愤愤不平,时而扬眉吐气,在酣畅淋漓的艺术享受中感受到爱国英雄的磊落之气,体会到古代劳动人民的是非观念和爱憎感情。
《岳飞枪挑小梁王》矛盾十分集中,情节波澜起伏,不仅岳飞和梁王的形象塑造得相当鲜明,而且几个着墨不多的人物,如刚直不阿的宗泽、奸佞狡诈的张邦昌、粗豪爽快的牛皋,也给读者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
总之,《岳飞枪挑小梁王》是《说岳全传》中一个成功的片断。尽管岳飞没能夺到武状元,但自此以后,他的英名就传遍天下,这就为岳飞英雄形象的完整塑造谱写了一支威武雄壮的序曲。
(沈伯俊)
注 释
[1]. 张邦昌(1081—1127):北宋大臣。钦宗时官至太宰(宰相),小说中称“丞相”“太师”。宗爷:即宗泽(1060—1128),北宋大臣。曾任东京留守,力主抗金。那两桩故事:指小说第十一回宗泽为讽刺张邦昌而提到的两个妒贤嫉能故事:一是苏秦献万言书而被秦相商鞅忌妒,二是温庭筠代作《南花赋》而被晋相桓文忌妒。二事均系后世传说。
[2].梁王:后周世宗(柴世宗)后裔,名柴桂,封梁王。
[3].举子:参加科举考试的人。
[4].门户:武艺的架势。
[5].花押:旧时文书上的草书签名。
[6].交关:牵涉,关联。
[7].打攒盘:比喻混战。攒盘,摆放多种果品、菜肴的食品盘。
[8].虞候:五代时为高级将领名,后渐为低级武职,又演化为官僚贵戚侍从之名。
[9].榜眼:科举考试中进士的第二名。探花:科举考试中进士的第三名。
[10].枭:挑起,掀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