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 绅
【作者小传】
(1744—1801) 清小说家。字贤书,号笏岩,别号磊砢山房主人、黍余裔孙、竹勿山石道人。江苏江阴人。十九岁中举人,次年中进士,历官云南师宗县知县、甸州知府、广州通判。作有小说《蟫史》等。
蟫史(节选)
屠 绅
甘君率诸幕官谢恩毕,致书于石仆射 [1] 。自请先赴黔,分粤兵精炼者千人,属裨将曹镇渠灌儿隶节下。木兰犷儿与周浮邱,并资辅佐,石仆射以书答谢。甘君至武陵 [2] ,矩儿迎见,甘君大慰曰:“刘老师救汝乎?”矩儿曰:“娄万赤潜归,故冰自消而儿能出耳。针、砭之原形,则刘老师吐火焚之,而后得复也。”
二师知交阯 [3] 有事,征万赤归,亦先赴宜京道院,助灭火真人矣。玛师自与求太仆张郡丞守新营也。甘君授计矩儿,先请玛师将镜登辰南 [4] 最高处,名铲磺山,伺贼来据,则敲镜背败之。汝夫妇俟刘老师调遣耳。矩儿先归,知古谓刘老师去南交,以宝物授小夫人,擒小武矣。矩儿告以甘君计,知古先赴铲磺山。后日甘君至,求张涕泗言斛斯公临危,惓念故人之意。甘君大恸,将为位以祭,小武使人骂战。甘君调新兵百人,神策兵 [5] 百人,以常越、沙明领之,伏小武大寨左右,俟彼兵出,则直捣其营。小武所炼引伸遁甲兵不及百人。自为一阵。甘君引数骑绕其阵后,小武分四路𤡊蛮 [6] 逐之。甘君立马䍧牱江 [7] 侧以待,𤡊蛮来斗,发十矢共毙十六人,枪刺十九人,鞭击十四人皆死,𤡊蛮惧不敢进,但四面围之。一人呼曰:“蔡王有令,放走甘鼎者,非鹿娘种。”众人嚼之,皆应曰:“嚎。”小武率生力𤡊蛮来追,闻大寨被汉兵攻击,猛省曰:“甘鼎神奇用兵,吾所不及料。”急回救时,大寨已为常越、沙明所袭,䍧牱江边之围自解。甘君还帐,小武呼其众登铲磺山,先据地势,𤡊蛮尚五千人。漓老等四人辞欲去。小武唾骂曰:“汝四人非我则无主,我不藉四人为佐也。然弃主者罪不赦,各鞭一百放之。”山头将立寨,时有镜光如中天月轮,对寨中鸣不已。𤡊蛮之在前者。尽弃其械倒地卧。小武大惊,谓其众曰:“玛知古不死,宜受此厄也。”返走下山。石仆射前队至。木兰、犷儿喝曰:“蔡小武合诛久矣,将欲逃罪耶?”
小武命两𤡊蛮出斗,皆被戮。忽转出六人,将尽戮之。转出十八人,罪囚卒至,百人奋勇入,乃引伸至三百六十人,粤裨将曹镇出战,坠马下,为𤡊蛮所获。渠灌儿故得万赤术,喷火烧其人,救镇出。神策兵率领豫州 [8] 新兵,及滇粤将卒,合力进剿。𤡊蛮由地走者,木兰缚之,无一得脱。季孙告甘君,竖受降免死旗,来归者三千余人,死千余人,获小武。奔走者,不及百人耳。木兰、犷儿蹙之近深涧,小武投入,涧上作风雨声,似有灵物呵护者。犷儿归告甘君,璜儿呈刘老师所授宝物,启其匣,乃刻白玉为小渔师像,背书古篆豫且名字。犷儿曰:“是矣。”
矩儿夫妇,自随犷儿行至涧边,犷儿开匣出宝物投之。小武面缚浮出,自背至尻 [9] ,皆负龟甲,宝物自飞去。矩儿夫妇牵小武至大营,石仆射与甘君受俘。仆射曰:“人也而龟,物也而寇,此不如其父蚺吼之鹿,可献上林 [10] 矣。”周浮邱曰:“似宜割烹之,以祭斛斯贺兰两公,张许两都督,及后先死事将弁。”仆射从之。函首送京师,黄苗平。
石仆射以兵属甘君,自还京师。黔抚军区星以书来贺,兼致调任粤中,奉命会议南交诸机务。甘君答之:“撤滇兵归,毋使徒劳无功,且海道较不便,命木兰、犷儿偕常越、沙明,潜入宜京道院,诣灭火真人李长脚。早晚陈进取策。”柳皆木随甘君至广州,向人必夸其夺斗帜事。有薄之者,或诮曰:“设使蝥弧 [11] 之考叔 [12] 方登,而堂阜 [13] 之夷吾 [14] 未脱,郡丞将何以解免耶?”众皆笑。木参议进谒,即平邝天龙时之广州木守也。拜而贺曰:“大金吾 [15] 石湾之烈,渔人凫子,往往能言。今外藩不恭,敢为暴乱。惟诛其君长,而抚其民人,轶汉代之置官,法周家之通道。伏波 [16] 有二,定远 [17] 无双。慰至尊之忧,安重译之化。敷天所属耳目,此地尤藉风云者也。”
甘君逊谢。传区抚军至,甘君迎出,携手道悃款 [18] 。区抚军曰:“公亦知交阯近事乎?馗具之死,其弟馗形实篡之,倾国之兵,俱下战舰,数使其大将军驸马,扰我江坪地,有四镇臣称兵讨罪,馗形大惧,召其丞相娄万赤还,四镇臣俱死万赤术,仆意由陆路出南平关,公率舟师援江坪,使彼首尾不能顾,此钟、邓 [19] 所以入蜀也。”甘君善其策,自是随甘君者,司马仪宾 [20] 季孙,明小司成化醇,玛知古杜承瓘,矩儿夫妇,及庆喜等四女也。随区抚军者,柳皆木曹镇渠灌儿,周主簿 [21] 浮邱,桑长史 [22] 蜎也。求太仆丞 [23] 旃,张郡丞弓弨,与乐王般,自留广州。甘君调利达、噩青气两都督从征,皆忻然来集,利达为第一进,噩青气为第二进,各将舟师五百人至江坪。
交阯大将军驸马,各以千人迎击,皆败之。矩儿夫妇后至,共乘行地锦飞去宜京,见刘老师端坐城楼,谓矩儿曰:“昨针砭二徒,隐形探交王宫中,为娄万赤所觉,复以九九金木遁擒二徒,郦仲离方与乐世治,造三三水土解,破其遁形,救二徒出,已化凡质。吾寄之新息侯故宫,传地仙乞食诀,永为散汉,亦其劫时也。汝夫妇合归嵩少 [24] ,从父母还天门 [25] ,刀兵解脱,名利消除,超出于酒星奎宿矣。区星若引兵突入此城,大功可逸获,惜将卒僚佐,不免死亡。大弟子可胜万赤,待无术人诛之。吾为老师销兵之事,已著成劳,俟大弟子甲子月日,通天绝地之时,即携返中山耳。寄语大金吾,急流勇退,为期不远矣。不复相觏,无悲怅也。”言毕,失其所在。
矩儿夫妇,还告甘君,亦辞去入嵩少,依员君老夫妇焉。甘君以书达区抚军,陈兵行危险,神人来告状。区已出关,见古嶂接天,土人云:“过此即交阯外郡,兹山第一险阻也。”周浮邱曰:“我师患水不患山耳,急宜登山。”区从之,下岭见两营,彼中大帅所镇守,各受万赤符箓者。我兵建旗鼓而进,交人来御,皆木镇灌儿各斩一人,士卒俱努力,其守关两帅惶惧,焚所受符箓。溪水涌至,漂没死者十之三,皆木镇灌儿及浮邱,悉浮沉无觅处。惟区抚军、桑长史,由水中泥泞行,得无损。水过仍露一山,军行如蚁,非复人径,一天将飞而下,乃犷儿也。急出铁爪二,擒两交帅斩之。守关卒来追者,尽溃散去。区致问曰:“前将军知贼中何妖符耶。”犷儿曰:“符炼火怪之液,能戕年命属火之人,悲哉!柳郡丞曹渠之战功,周主簿之星学,俱随化以尽也。”
世治方与郦真妃,救出针、砭二师,归侍本师李真人,师言抚军遭厄,当速援之。然绝云而奔,已无及于将士之披靡,其将唤奈何哉。因导前行曰:“兵贵神速,一日夜可入宜京,万赤闻甘君由水道登岸,必领妖兵迎斗,未暇返顾,馗形可擒也。”区令衔枚疾行,夜将半矣,闻瓮城 [26] 中歌曰:
休逞两人九首,亡于一人三口。六合同炊一釜鬵 [27] ,无肠玉蟹藏金狗。
犷儿飞上城,斩其重关,纳大师入。瓮城寂无人,盖神谶也。五鼓,大师突入交王宫,馗形宿酲未醒,或扶之出外庭。将召羽林军解围,已为汉兵所执。区抚军坐殿中,囚馗形而招降其文武将佐,交民向阙下呼中朝大圣人万岁。区以上命开府库,出金帛犒赏如汉典,请乐将军迎甘君登岸之师。犷儿至江边,甘君已与木兰、常越、沙明,列四营于江桥北,见娄万赤与其师李长脚,斗法于江桥南,大呼曰:“吾师何不命弟子力擒此贼。”李以手作势,犷儿自入甘君后营。李长脚变金井绐万赤,即坠入。忽有铁树挺出,井阑撑欲破。犷儿引庆喜至,出白罗巾掷树巅,砉然有声,铁树不复见。李长脚复其形,觅万赤,卧桥畔沙石间。遂袖出白壶子一器,向万赤顶骨咒曰:
作妄须臾间,生灾千万劫。收汝坎与离,归吾丁与甲。亟闭汝顶门,不穿汝肩胛。留汝鳞介遁,永言消黑业。
咒毕,举手震一雷,万赤精气已铄,跃入江中,将随波出海。木兰呼鳞介士百人追之,飘浮所在,必见吆喝。乃变为璅蛣 [28] ,乘海蟹空腹入之,以为藏身之固矣。交阯人善捞蟹者,得是物如箕大,喜刳蟹,将取其腹腴,一虫随手出,倏堕地化为人形。俄顷长大,固俨然盲僧焉。询之不复语,有屠者携刀来视,咄咄曰:“蟹腹自有仙人,一名和尚,要是谑语,断无别肠,容此妖物,不诛戮之,吾南交祸未已也。”挥刀斫其首。时甘君已入城,与区抚军议班师矣。常越所部卒,持盲僧首以献,转告两元戎,桑长史进曰:“斯必万赤头也。记天人第二图,为大蟹浮海中,篆云横行自毙。某当时疑万赤先亡,乃今始验。”适李长脚入辞,视其头笑曰:“此贼以水火阴阳,为害中国,不死于黄钺,而死于屠刀。固犬豕之流耳。仙骨何有哉,今者甲子月日,刘老师待我中海,不得复恋尘世,寻灭火因缘也。”
两元戎挽留之不可,与犷儿小语,拂袖去之。玛知古进曰:“昔吾携镜从大西洋来,将使镜大明而兵戈息也。顾烽烟迄今始静,岂非天下无事,庸人自扰乎。李真人归其真,知古窃自知矣。洋舶故人,近亦招吾返国,敢或逗留乎?”亦辞去。大师悉从海道还,行至中途,汕妮忽堕水。木兰曰:“彼亦得所,非水葬也。”鬘儿、魔妗俱号泣,木兰曰:“两弟子犹不悟耶?”起立船尾,遥告甘君曰:“仲离不合进广州,请从此逝矣。”甘君知不可挽,揖而谢之。木兰呼两弟子出送,先推堕之,寻蹈海去。明化醇在别舰,望而大恸。犷儿曰:“居浊世毕此生,结成是果不易,小司成将健羡之不暇,何以哭为?”还入广州,械送馗形于京师,并娄万赤首级。区抚军奏善后事宜,请立交阯行省,建节钺镇抚二人。郡县名仍其旧,以蜀滇闽粤士人为之。甘君皆不列名,殆将隐也。交阯荡平,朝廷论功,将士悉蒙上赏。
噩青气还循州,常越、沙明从之返,仍捕鱼,利达还南澳。桑蜎附其舟返闽中,求旃以病乞放,张弓弨复归京师,位至卿尹,与石珏同曹。果如斛斯期望,乐般自与司马季孙、明化醇还蜀,结茅穷性道书。犷儿送其父出门,忽失所在,人或见其来白云山云。杜承瓘已授京秩,至是请曰:“某与慕炜,同游而不同死,幽冥负之。今将入罗浮 [29] ,冀得师承,讲求天人之学,是所愿耳。”庆喜谓曰:“闻道易,返本难。儿未速化,不能于君无情。请为罗浮先导可乎?”
两人并辞去,前后数武而不可及,其神人乎?甘君留一疏,乞区抚军代陈之,以白板船载黑骡,云将度庾岭 [30] ,区抚军送之花田 [31] ,而大金吾自此远矣。
岂有春秋皮里 [32] 著,非无青白眼 [33] 前争。
奇文反正斯为乏,至道能疑不是明。
侲子 [34] 翩来忘喜怒,菌人 [35] 溘逝失枯荣。
烂柯山 [36] 上仙人卧,那得闲棋斗死生。
《蟫史》共二十卷,是一部中国小说史上稀见的文言章回体长篇小说。书叙福建书生桑蠋生乘洋舶出海,舟坏落水,漂流到甲子石之外澳,为捕鱼人所救,并被引以拜见指挥甘鼎。甘用桑生之图依甲子石筑成神奇之城,使寇不得犯。桑生又于地穴中得三箧秘书,能卜未来。然后协助甘鼎荡平“广州王”邝天龙之乱;镇压回、苗反抗;平定交阯。桑生鞍前马后,出谋划策,屡立战功,最后衣锦还乡。甘鼎亦功成身退,隐居庾岭。另外,书中还写了神通广大,处处与官军为敌的娄万赤和危难之时协助官军的龙女、矮道人等一系列神怪人物,从而使全书具有了神魔小说的属性。据研究,书中的许多情节与作者的自身经历大体一致,而甘鼎则是以嘉庆初年平定湘西之乱、镇压少数民族起义的傅鼐为原型。书中对官场黑暗和社会腐败虽时有揭露,但与农民起义势不两立的鲜明态度则足以说明:作者完全是站在维护封建统治的立场上结构故事、塑造人物、进行创作的。本文所节选的是全书的最后一段,从中亦可见一斑。
《蟫史》在艺术上最突出的特点是在白话通俗小说日益繁荣的潮流中反其道而行之,刻意追求语言的古奥,“致使浅显的故事情节罩上一层古涩深奥的语言外衣”,正如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所说:“特缘勉造硬语,力拟古书,成诘屈之文……即谓虽华艳而乏天趣,徒奇崛而无深意也……惟以其文体为他人所未试,足称独步而已。”这一点从本文中可以看得非常清楚。例如称苗人为( 蛮,牂牁江作& 牱江,寄居蟹为璅蛣,幼童为侲子等等,显然是竭力模拟古书,追求语言的深奥晦涩。至于“设使蝥弧之考叔方登,而堂阜之夷吾未脱”之类的语言,引经据典,追求对仗工整,更是这一特色的典型表现。鲁迅之所以将《蟫史》归之“清之以小说见才学者”之列,进一步称之为“欲于小说见其才藻之美者”,大概也是基于此点。
善于吸取明清神魔小说和传统传奇小说、志怪小说的精髓,运用浪漫主义的艺术想象,使故事情节曲折离奇,引人入胜;人物形象荒诞怪异,扣人心弦:也是《蟫史》暨此篇节选文的主要艺术特色之一。全书的内容和故事情节应该说非常简单,无非是写甘鼎在桑蠋生等人的协助下为统治阶级平叛戡乱的一系列故事,如平邝天龙,平回,平苗等等,但就是这样的情节,经作者艺术加工之后却变得曲折复杂,波澜起伏,摇曳多姿。尤其是在甘鼎的敌方安排了娄万赤这样一个神魔形象,不但使原本孤立的许多故事情节有了内在的联系,成为一个有机的艺术整体,而且众神斗法的许多场面也进一步增加了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神秘感,更加引人入胜。如节选文所述“娄万赤与其师李长脚斗法于江桥南”一段,描述李长脚“变金井绐万赤,即坠入。忽有铁树挺出,井阑撑欲破。犷儿引庆喜至,出白罗巾掷树巅,砉然有声,铁树不复见”。以及娄万赤败后“精气已铄,跃入江中”,被龙女呼介士百人追赶,乃变为寄居蟹,最后被屠者斩首等情节,都想象奇特,颇具特色。《蟫史》语言古奥艰涩,对一般读者而言,阅读理解上都有一定的难度,会遇到不少语言方面的障碍,但仍能吸引部分读者,经久不衰,这与它的上述艺术特色是分不开的。
(王恒展)
注 释
[1].仆射:官名。宋以后废除。
[2].武陵:郡县名。在今湖南常德市。
[3].交阯:即交趾。古地名。本指五岭以南一带地方。汉置郡。相传其地人卧时头向外,足在内而相交,故称交趾。
[4].辰南:辰州南部的泛称。即汉武陵郡,今属湖南省。
[5].神策兵:即神策军。唐代禁军名。后泛指禁军。
[6].𤡊蛮:当即㺜蛮,旧时对部分苗族人的称呼。𤡊,今字书多无此字。
[7].䍧牱(zāng gē)江:即牂牁江。古水名。或以为即今濛江,或以为即今盘江,或以为即今都江,已难确考。
[8].豫州:古九州之一。《周礼·职方》:“河南曰豫州。”汉以后治所无常,地、城屡变。虎牢、汝南等地均称豫州。
[9].尻(kāo):臀部。
[10].上林:古代皇家园林名,即上林苑。在陕西西安、周至、户县交界处。此代指京都。
[11].蝥(máo)弧:春秋时诸侯建旗,郑国郑伯之旗名蝥弧。
[12].考叔:人名。即颍考叔。《左传·隐公十一年》:“颍考叔取郑伯之旗蝥弧以先登,子都自下射之,颠。”
[13].堂阜:春秋时齐国地名。在今山东蒙阴县西北。《左传·庄公九年》载,鲍叔在此地替管夷吾松绑。
[14].夷吾:人名。即管仲。春秋齐颍上人。名夷吾,字仲。初事公子纠,曾射中齐桓公带钩。后得鲍叔推荐,相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使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首。
[15].金吾:仪仗棒。以铜为之,黄金镀两端。此指执金吾,官名。掌管京师治安的长官。
[16].伏波:汉代将军名号。汉武帝时路博德、光武帝时马援皆为伏波将军。
[17].定远:东汉班超。他因出使西域有功,被封为定远侯。
[18].悃(kǔn)款:诚恳,忠实。
[19].钟、邓:三国时魏国将领钟会、邓艾。魏景元四年,钟会因征蜀之功,官至司徒,进封县侯。邓艾进太尉。
[20].仪宾:明制,亲王、郡王的女婿称仪宾。
[21].主簿:官名。汉以后,中央机构及地方郡、县官府都设此官,负责文书簿籍,掌管印鉴等。
[22].长史:官名。清代亲王府、郡王府皆置此官,理府事。
[23].太仆丞:官名。太仆寺属官,掌舆马、畜牧等事。丞,中央及地方官吏的助理官。
[24].嵩少:嵩山的别名。嵩山西为少室山,故称。嵩山为中岳,五岳之一。在河南省登封市北。
[25].天门:地名。属湖北省。因县西北有天门山而得名。
[26].瓮城:城门外的月城,作掩护城门、加强防御之用。
[27].釜鬵(xín):古代炊具。釜,无足锅。鬵,大釜。
[28].璅蛣(suǒ jié):寄居蟹。
[29].罗浮:山名。在广东增城、博罗、河源等县间,连绵百余公里,峰峦起伏,风景秀丽,为粤中名山。
[30].庾岭:即大庾岭。一名梅岭。五岭之一。在江西、广东交界处。相传汉武帝时,有庾姓将军筑城于岭下,故名。
[31].花田:地名。在广州西南郊,俗称花地。相传南汉宫人多葬此地。一望无际,皆种素馨花,故名。
[32].春秋皮里:即“皮里春秋”,语出《晋书·褚裒传》《世说新语·赏誉下》。意思是表面不作评论,而内有褒贬。因晋简文宣郑太后名春,故晋人避讳,多称“皮里阳秋”。
[33].青白眼:《晋书·阮籍传》载籍不拘礼节,能为青白眼。见俗凡之人,以白眼对之。高雅之士,以青眼对之。后因谓对人重视曰青眼,对人轻视曰白眼。
[34].侲(zhèn)子:幼童。
[35].菌人:传说中的小人国人。见《山海经·大荒南经》:“有小人,名曰菌人。”
[36].烂柯山:山名。在今浙江衢州市南,一名石室山。传说晋代王质入山伐木,见童子数人弈棋而歌,于是置斧听之。童子与一物如枣核,含之不饥。后童子催归,质视斧柯已烂。既归,离家已数十年,亲故殆尽。柯,斧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