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 熊

  下载全书

【作者小传】

清小说家。字文兆,号逸田,亦称逸田吕叟。江苏昆山人。约生于明崇祯末年,曾为直隶巡抚于成龙幕僚,参与治河事,又曾南下广东,为广州修郡志。卒于康熙六十一年(1722)左右,享年八十有余。作有小说《女仙外史》等。

西王母瑶池开宴 天狼星月殿求姻 [1]

吕熊

——选自《女仙外史》第一回

而今话归正传。按道书云,天上有一位万劫不坏的金仙,圣号称做王母,居于瑶池。池在东天之西偏,亦名曰西池,王母亦名曰西母。天上各有境界,东天是道祖三清及群仙所居,西天是如来佛祖及诸菩萨阿罗汉所止,北天是玄武大帝暨众神将治焉,昊天上帝之宫阙则在中央,而统辖南天。南天虽有南极老人与南斗星官,要皆在上帝统辖之内。上帝好生 [2] ,故居中而治南,有长养万物之义。玄帝统雷霆神将,以肃杀为主,故居于北。佛宗寂灭无生,故以西方为极乐。道家以一炁长生为主,是以占于东方,取气始生之义。

王母所居珠楼贝阙,在瑶池之畔。此池非下界之水,乃是融成玉之精髓,溶溶漾漾,竟如酒浆一般。——说话的错了:美玉入火则愈坚,次则如石之成灰矣,怎么融化得水来?噫,盍亦反其本而思之?美玉原是石髓所结,是以璞在石中。髓可结成玉,玉不可化为髓乎?蚌珠见月而化为津,凡物皆有相感之处,非寻常所能测识者。即如仙家之酒,名曰琼浆玉液,要皆琼瑶所化之髓,难道也是凡间曲米酿成的么?

那瑶池之北有三座大殿:中间一座名碧桃殿,东名青鸾,西名石麟,三殿皆因物命名。其碧桃树在西池之南,高八十寻有咫——俗所云蟠桃万年一结子者——正对中间大殿,玲珑盘郁,势若虬龙,不但下界所无,即佛家之婆罗 [3] 、广寒 [4] 之丹桂与夫三岛 [5] 之珠林琼树,亦迥乎不同。这是何故?只为他有瑶水浸润,故其枝叶花葩,皆带玉之精华,在仙树为独冠。所结蟠桃,食一枚寿与天齐,若是三枚,能超万劫。西母于桃熟之日开宴,只请佛菩萨、道祖、天尊与上帝及诸大仙真,其余一切仙官仙吏、海岛洞府散仙、斗牛宫二十八宿 [6] 总不得与,是以岁星东方朔 [7] 每至窃食。今此一夜,碧桃繁盛,倍于从前,凡散仙列宿,亦多邀请,为万劫以来第一盛会。

其时,佛祖、仙真次第咸集,唯上帝后至。遥见鸾驾雍容:御的是绿琼辇,张的是紫云盖,星幢前导,羽葆后拥,众仙皆俯伏远迎。上帝先与如来佛祖、三清道祖稽首而言曰:“元运告终,民生应罹兵劫三回,已命娄金宿 [8] 下界勘平祸乱,今天又命天狼星 [9] 下界,计民生应遭杀戮者五百余万。朕检阅册籍,凡人有一事一念之善者,悉与特宥。”如来合掌云:“善哉,善哉!帝德之好生也。”西王母遂请入座。向南正中释迦如来,左是过去诸佛,右是未来诸佛,前是三清道祖,东西向皆诸大菩萨。东间,上帝南向,左坐昭位 [10] ——第一玄武大帝,以下皆诸天尊;右坐穆位——青华帝君第一,以下皆诸大真人。西间,南向独座,是南海大士;北向两座,左为斗姥天真,右为九天玄女;东向首座,鬼母天尊;西向首座,天孙织女,余为太微左夫人、九华安妃、昭灵夫人、观香夫人、月殿嫦娥、魏元君、许飞琼、段安香、何仙姑、麻姑、樊夫人、王太真、阮灵华、周琼英、鲍道姑、吴彩鸾、云英等女仙真。西王母陪席。其蟠桃每人一颗,上帝、三清道祖各两颗,唯释迦如来是三。佐以交梨火枣、雪藕冰桃,酒则琼浆玉液,丹则绛雪玄霜。如来手举蟠桃而设偈曰:

桃有万年子,人无百岁春。

可怜虚宝筏,若个渡迷津。

然后剖食。迦叶在侧垂涎,阿难睨而笑之。如来即以一桃与迦叶,一桃与阿难。道祖老君亦以一枚与金银二童子分食。时南极老人跨来之鹤,舒翼旋舞,延颈徐鸣,如中音节;而鹿亦跳跃呦呦,俯首伏地,若乞怜状。南极笑曰:“你这两个畜生,也想要吃这样的好东西!”因以指爪各掐一片与之。大士见善财童子在旁注视,亦授以一枚。善财曰:“菩萨想是年老健忘了,我在西天路上做大王,要吃唐僧,那时菩萨抛下个箍儿,将我两手合住,再不得开,如何来接桃子?”大士向着众女仙道:“这个孩子,虽是牛种 [11] ,倒也聪明。只是他学好之心却还未定,是以至今箍住他双手。”众女仙皆各称善。大士将手一指,善财两手分开,接去桃子;吃毕,仍旧合拢了。

嫦娥有左右二仙女,一名素英,一名寒簧,是最亲近的。嫦娥以蟠桃分作三分,以二小分与二仙女,一大分自尝。王母见了,便问侍女董双成、谢长珠:“还剩下蟠桃多少?”董仙女就知要与嫦娥,因答云:“往年结得少,倒剩二十余枚;今岁结得多,反剩得十一颗。”王母云:“这丫鬟悭吝!可取一个来,余十枚,留与你们分吃罢。”董仙女因捡一枚送到,王母遂递与嫦娥道:“嫦娥今将远别,分外申敬一枚。”嫦娥不知所谓,只道是筵散分别的话,欠身谢道:“佛祖、道祖止有二颗,小仙何德敢承?”坚辞不受。斗战胜佛 [12] 大言曰:“谁谓仙家无情?以我看来,比凡人还胜。请看王母,剩下蟠桃独与嫦娥,若说不是有情,因何不多送我一颗?”如来曰:“王母送与嫦娥,礼也,非情也,犹如下界饯行一般。悟空!你已成佛,何犹似旧日粗鲁!”老君云:“前次蟠桃会,他一人偷食许多,今止一个,岂能遂意,怪不得他要争了。”斗战胜佛笑曰:“我这个成佛,犹之乎盗贼做了官,今日撞着了对头。”合座皆笑,王母与众仙亦各微笑。只有嫦娥又闻如来饯行之言,与王母“远别”二字通相吻合,心下十分疑惑,全无笑容。大士曰:“这颗蟠桃,王母是该送的,嫦娥是该受的,不须推辞。”嫦娥只得勉强受了,便稽首大士前曰:“小仙常愿皈依如来,因自爱其发,不肯遽剃,深以为惭。今愿皈依大士,恳求指示未来。”大士曰:“要知未来,先明既往,你自省之!”嫦娥愈不能知其故,复又稽首恳请。大士乃微露其端曰:“嫦娥,不记得奔月时乎?那时王母娘娘以丹药赐与有穷国君后羿 [13] ,尔时为国妃,窃啖其丹,因得飞身入月。独是后羿情缘未尽,恐将来数到,不能不为了局。”嫦娥默然半晌,曰:“我闻缘从情发,情亦从缘发;若一心不动,情缘两灭。小仙在月宫清修数千年,情缘亦已扫除,不知从何而发。”大士曰:“缘有二种:好缘曰‘情’,恶缘曰‘孽’。情缘如铁与磁石,遇则必合,不但人不能强之不合,即天亦不能使之不合也。孽缘如铁之与火石,遇则必有激而合者,孽之谓也。是则凡人多溺于其内,而仙则能超乎其外者也。嫦娥请记斯言,后当有验。”如来曰:“善哉!大士之论姻缘也。”遂向王母合掌谢宴,诸菩萨、众仙真各随如来谢毕,先送佛祖、道祖、上帝起行,然后次第稽首而散。唯嫦娥犹向西母依依不舍,再叩未来之事。西母因示之曰:“未来须似现在,慎勿忘却今日之会。”嫦娥载拜祗受,方骖素鸾、驾彩云,引二仙女冉冉归向广寒阙下。

猛见侧首突出一人,径来抢抱嫦娥。那素鸾是神鸟,知道有人行凶,从刺斜里侧翅飞退。此人却与二仙女撞个满怀。好汉仗也!但见他:

头戴星冠,灿烂晃瑶台明月;身披鹤氅,飘飘动绛阙香风。两道剑眉浓似墨,斜飞插鬓;一双鹘眼明于电,直射侵人。膀阔腰细,浑身有千百斤膂力;疐尾跋胡,行动有三四回顾盼。原来是斗牛宫赫赫天狼星,不分做大明国岩岩新帝王。只因好色爱嫦娥,故此潜身来月殿。

嫦娥远远望去,认得是天狼星,知道他心怀不良,又恐他竟行卤莽起来,抵敌不住,要用个礼来服他。时二仙女吃了惊,已飞身到素鸾之侧。嫦娥授之以意,二仙女乃款款向前,敛素袂,启朱唇,道:“太阴宫仙主拜上星官:适从蟠桃会上,闻星官奉敕为大明太平天子,尚未称贺,已抱惶悚;今驾枉临,又失祗迎,谅星官圣德渊深,不加诃(苛)责。尚有明谕,当于翌晨拥帚候驾。天令森严,不宜静夜交接,伏维见谅。”天狼星见说到理路,不便用强,遂向二仙女深深作揖道:“我奉上帝敕旨,令午刻下界,今已迟了四个时辰,岂能延至明日?烦仙女上达嫦娥:我应做三十四年太平天子,少个称心的皇后,我今夜就要与嫦娥成亲,一齐下界,二位仙娥也做个东西二宫,岂不快活?何苦在广寒宫冷冰冰的所在守寡呢?”嫦娥听见,不觉大怒,骂道:“泼怪物!上帝洪恩敕你下界做天子,乃敢潜入月宫,调谑金仙,有干天律!我即奏明上帝,决斩尔首,悬之阙下。”天狼星又陪笑道:“嫦娥!你当时为有穷国后,不过诸侯之妃。我今是大一统天子,请你为后,也不辱没了!就同去见上帝,婚姻大礼,有何行不得呢?”嫦娥愈加恼怒,厉声毒骂。天狼料到善求不来,便推开二仙女,飞步来抢嫦娥。嫦娥心慌,遂弃了素鸾,化道金光,飞入织女宫中。那织女是天帝之孙女,天狼星如何敢去?恐他启奏金阙,弄出事来,即掣身竟出南天门。守门神将,已是知道奉敕的,放他下界,到洪武宫中投胎去了。

且说织女正在水殿上凭栏静坐。看这银河似波非波,似浪非浪,一派晶莹滉漾,乃是西天素金之气,流注东南,或隐或现,随斗星而旋转,但能沉物不能浮物的。——《汉书》上所云张骞乘槎犯斗牛,又海上老人乘槎至天河,织女与支机石 [14] 而返,岂不是荒唐之语?闲话休题。其时织女方欲回宫,见正东上一道金光,直向水殿飞来。起身看时,那金光敛聚,却是嫦娥,玉容含着微微的恚意。织女知有缘故,便请坐定,从容而问,嫦娥备述一遍。织女曰:“这厮直恁无礼!若赶到这边来,我教神将拿住,现其原形,拴在苑树上,与嫦娥消气。”嫦娥道:“他怎敢到这里?只怕下界去了。我如今劾他一疏,叫他做这大明天子不成!”织女道:“事到其间,若不劾奏,嫦娥倒有不是,这是势不容已的。但据我看来,尔顶上三炁动了嗔怒,已杂烟焰,免不得也要下界去走一遭。”嫦娥道:“这不是我过犯,怎该谪下?”织女道:“不是谪下,大约有个数在那里。”嫦娥道:“噫!我若下界,如何能再到月宫?还求天孙为我主持。”织女道:“我不能使你不下界。或者下界之后,我烦个女仙真来指示迷途,仍返瑶台,便亦无妨。”嫦娥悲咽道:“不期西池上佛祖、大士、王母之言,应在顷刻!”说话之间,素鸾与二仙女皆至,嫦娥遂谢别了织女。

回到蟾宫,问侍女辈:“天狼星来,可曾进我宫内?”有好些素女,齐声回言道:“怎不进宫?还来调戏我等!直教玉兔儿将玉杵打出去。——不知他还躲在阙下。”嫦娥道:“直恁无礼!怎饶得过?”遂命素英草奏,片刻成就。嫦娥看毕,竟诣紫虚阙下恭候早朝。有顷,上帝御通明殿,见嫦娥持表随班晋至丹陛,已知其故,令葛仙翁接上表文,略曰:

太阴广寒府三炁金仙臣妾唐姮昧死顿首顿首,具奏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陛下:窃维天律森严,首戒贪淫;仙府清虚,尤期贞静。臣姮昨随御驾西池宴归,不意天狼星从广寒飞出,竟抢妾身。幸藉素鸾倒退,得脱毒手。寒簧抵住,扣问来因,天狼星大言敕赐人间帝子,要娶月里嫦娥。凶威凛凛,竟要逼赴 阳台;煞气棱棱,辄欲拐奔尘世。而且于臣姮未归之先,直入蟾宫,闺闼遭其蹂躏;横行桂殿,侍女受其狼藉。此等劣恶星官,似难膺享帝福,必至杀害忠良,荼毒黎庶。即其已奉天书,尚敢故违钦限,藐天法于弁髦,狎仙规如儿戏,丧德败检,旷劫希闻。伏望陛下赐遣神将追还,按律处治,肃仙府之威仪,免人间之劫数。不独臣姮蒙不朽之恩,下民亦荷无疆之福矣!姮冒死谨具奏以闻。

帝命嫦娥至前,谕之曰:“汝奏请追还天狼,乃是常人之见,非仙□之语也。天狼之帝福,是他自己所积,非朕之所予;下民劫数,亦是众生自己造来,非朕之所罚。朕乃是顺运数以行赏罚,非以赏罚而为运数也。天狼星即位之后,还有一大劫数,应汝掌主,并完夙生未了之事。若天狼星之应当受罚,自然在后,今还早着。”遂令传旨与送生仙女,于明日送嫦娥下界。

嫦娥大惊,含泪奏道:“帝旨敢不钦遵?独是一涉尘世情缘,便有孽债缠缚,迷乱心神,安能再返清真?臣姮哀恳圣恩,将上界最苦的差罚臣去做,即使历劫久之,亦所甘心。”俯伏不起。上帝曰:“汝不记大士之言乎?数在,朕不能拗也。但汝有此苦衷,足见清修道力;若问前途,还能不昧灵根,去来自如矣。”

时二十四诸天中,闪出鬼母天尊,启奏道:“嫦娥此番下界,看来为天狼星所害,臣心深为不平,愿去维持嫦娥也!”上帝道:“既动此念,便是数中有名人物,但时尚未至,不可轻言。”嫦娥到此地步,心已了了,遂前跪奏道:“臣妾谪下,已知数定;但掌生民劫运,易造杀孽。凡有应行事宜,恳求圣慈明诲,俾臣妾得遵奉而行,庶免堕落。”帝乃敕诫曰:“汝去有几件至正至大的事,是你所应做的:如天伦崩坏,汝须扶植;人心悖乱,汝须戡正。褒显忠节,诛殛叛佞,彰瘅均得其宜,便是有功无过。谨记朕言。”嫦娥叩首谢恩而退,遂向绛河阙下谒见织女,具述帝旨。

织女道:“帝意极好。但将来功行,总在尔的方寸,须牢记着。瑶池会上的女仙真,少不得有个来指导的。”嫦娥就将鬼母天尊愿去的话说了。织女道:“非也,他不过暂助神通尔。有一位葛仙卿的夫人鲍道姑,誓愿宏深,最肯度世。他在西池驾下,我当启奏金母,烦他下界来始终教育,以成大道。——不愁不返瑶台也。”嫦娥再拜谢了织女,回到月殿与素女辈泣别。

寒簧、素英皆愿随去。送生仙女止住道:“私去不得!要奉敕旨的。”二仙女牵衣痛哭。嫦娥亦不肯舍,乃作书一函,令去求天孙娘娘;又作两笺启达西池王母、南海大士——不过敬谢教诲,并恳救度之意,方随送生仙女下界投胎。正是天上神仙降,定在人间将相家。且看下回分说。

《女仙外史》是一部神话与历史故事相结合的长篇章回小说。写月宫嫦娥和天狼星结下冤仇,分别下界成为明初平民唐赛儿和明成祖朱棣,唐赛儿成为一支起义军的领袖,支持建文帝君臣反对朱棣的战争。小说明显地受到《三遂平妖传》的影响,也是将历史上的一段农民起义故事神魔化了。但无论从思维模式还是艺术表现上,它都摆脱了《三遂平妖传》那种早期神魔小说的特点。首先在创作思想上,《三遂平妖传》以神魔为主,历史事件从属于表现妖术神技的奇异怪诞的美学追求,而《女仙外史》则以表达作者的政治立场和社会思想为主,即以站在维护封建正统立场上谴责永乐皇帝朱棣篡国为全书宗旨,描写了靖难战争的过程。清人陈香泉在本回回评中说:“此回意旨在月殿。主在与天狼星结仇,为全部大书之张本。乃先之以碧桃会,撰出如许志怪文字。初不能测其机关,直至嫦娥宴回,陡遇天狼,方始豁然。”刘在园回评也说:“‘有几件至正至大的’数语,是提起大纲,照着全局。如龙门一脉,千支万派皆肇于此。笔法自《史记》中得来。”他们都认为作者意在讲史,是不错的。

但《女仙外史》又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讲史小说。首先,它把发生在永乐十八年(1420)的这次起义放在了建文逊国时期,即提前了十八年,而且将反对朝廷的农民起义军写成建文帝的同盟军,即是忠于朝廷的,这些当然违背了历史真实。同时它又把唐赛儿写成是天上的嫦娥下凡,是一个神魔式的人物。对此,汤硕人说:“逸田先生作《外史》,原为建文帝逊国,表明君臣大义与殉难诸臣之大节。顾赛儿一女子,正史所载乃成祖所不能制者,因以为嫦娥谪下,何其当也!”洪昇说:“斩除劫数,属之月姊,绝无所因,故以天狼求姻一事激之,乃为天子之所必然者。”他们对作者的这一情节构思的理解都有一定的道理。归纳起来,可能有几方面的考虑:一是朱棣靖难本身就是个历史学上的两难命题。用正统观念看,“靖难”是悖理非法的,但后来朱棣做了皇帝,又成了事实上的正统,对之全盘否定将使自己在一系列问题上进退维谷。所以用一个远离现实的故事作为全书情节构架,可以淡化对这一命题回答的史学意义。其二,唐赛儿的起义发生在永乐时代,其性质适宜作谴责朱棣的小说题材,但现实中的农民起义本是“大逆不道”的,不应当予以肯定,因此把她写成一个非现实中的人物,以避免成为对现实中的唐赛儿的歌颂。其三是艺术方面的考虑,即使作品更加通俗,更富传奇性,为老百姓所喜闻乐见。作者的这种艺术构思,应该说取得了成功。

小说的第一回是奠定故事情节的基础。故事发生在天宫,西王母举行蟠桃会之后,人物都是佛道的神仙,情节全部在神仙的世界中进行。研究这一回可以了解作者的神魔观念,及其与别的神魔小说的异同。

从这回看,吕熊的这个神仙世界中有佛道两家的始祖及所尊的神仙,而以道家为多;有早期传说故事中的;有不久前才由吴承恩在小说《西游记》中创作出来的人物,总之是完全不成体系的。这固然表明当时已三教合流,根本不必顾及这些神仙的来龙去脉及其统属关系,更说明作者意不在写神仙世界,而是在于借神仙世界寄托自己的意志。

西王母请玉帝及各路神仙来赴蟠桃宴,是从早期神话《汉武故事》生发出来的故事,其直接来源则是《西游记》。《女仙外史》和《西游记》虽然情节相似,精神却迥然不同。《西游记》中的天上世界尽管也是人间的照影,但它神奇有趣,充满魔幻色彩,是真正的浪漫主义,它将人们引向与现实社会秩序的背离。《女仙外史》尽管将诸多神仙都聚集在这里,还描绘了琼楼玉宇、瑶池宝树的仙境,但却完全是一个人间世界。这里有君臣,有主仆;有尊卑、男女之别;人情往来,应对进退,都符合封建社会的规范。这里的人物,是穿着神仙衣服的世俗社会中的人,他们过着世俗中人的生活。这里有森然有序、安宁祥和的人际关系,也有调戏良家妇女和强奸犯罪等卑劣行径,有上表告状、长官意志、违心屈从等人情世态。《女仙外史》中的嫦娥不仅受到性骚扰,抗拒乏术,而且不愿下界,也得不到批准,处处受制于别人。她的种种生活情状和心理活动,哪里有仙人的闲适、宁静和超然?这个嫦娥与古代神话中那个因窃食不死之药而飞上月宫的嫦娥原型,相去已不啻万里。当然我们不是说《女仙外史》一定要写出一个女孙悟空,而是说,同样的题材、类似的人物和情境,由于创作的宗旨不同,可以写出面貌迥异的作品。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远古神话在社会发展中的变化,到了封建社会末期,像《女仙外史》这样的文学作品,作者主要是应用神话负载自己的社会意识,实际上没有多少浪漫气息。

作为神魔小说,《女仙外史》不仅和《西游记》迥异,和《三遂平妖传》比较,也显示出很大的不同。《三遂平妖传》里的神魔和他们的世界是平民的,充满市井气味,而《女仙外史》中的仙阙则是上层贵族社会的。胡永儿一副市民小女子神态,嫦娥则全然是大家闺秀风范。圣姑姑像巫婆,王母则令人想起《红楼梦》里的贾母。

当然不是说,《女仙外史》中的这种神魔故事没有审美价值。以本回而言,我们仍然从中感受到作者的某种社会理想和审美理想。这里描写的是一个等级森然、严密有序的理性社会,也是一个充满人情味和相亲相爱的大家庭,这正是儒家千年来的社会理想的描述。甚至王母在宴席上分桃子的一些小插曲,都是人们十分熟悉的日常生活场景,写得也很有情味。织女等对嫦娥的关切,侍女寒簧、素英对嫦娥的依恋等,也接近普通人的生活,写得也还动人。整回书给我们的美感不是神奇怪谲,而是平易亲切。作者有意将我国古代关于天宫景物的想象,将许多神话传说中人物、动物、植物及其有关故事都写进书中,可以使读者在接受过程中唤起许多联想,从而构筑起一个既丰富多彩又晶莹圣洁、宁静祥和的天堂世界,与污浊混乱的人世形成对比。嫦娥与后羿的故事、织女和她的支机石的故事,都是人们熟知的美丽神话;善财童子红孩儿、斗战胜佛孙悟空等等,令人想起《西游记》中许多奇妙的经历,它们大大丰富了这个天上的世界,使它摆脱了枯寂、平淡和不食烟火气。

小说的缺点是叙述平铺直叙,说理成分过浓,形象不够感人,这与作者的写作宗旨是分不开的。

(姚品文)

注 释

[1].本回书选自《女仙外史》。

[2].好(hào)生:爱惜生灵,不事杀戮。《书·大禹谟》:“好生之德,洽于民心。”

[3].婆罗:树名。当为娑罗之误。娑罗树,龙脑香科常绿大乔木。佛家传说佛祖释迦牟尼在娑罗树下涅槃,因以为仙家神树。

[4].广寒:月宫别名。古人想象月中有宫殿,名广寒宫。

[5].三岛:古代传说海上有三座岛屿,亦称三山,名方丈、蓬莱、瀛洲,为仙人所居。

[6].斗牛宫二十八宿:古代天文学家把黄道(太阳、月亮所经天区)的恒星分成二十八个星座,称二十八宿。斗宿、牛宿各为其中之一,此处颠倒了二者关系。

[7].岁星东方朔:古代传说东方朔是岁星下凡。岁星,古人对木星的称呼,因木星运行与纪年有关。东方朔,汉武帝时人,《汉书》中有传。

[8].娄金宿:二十八宿中的娄宿,在西方,古人以西方属金,故称。

[9].天狼星:《楚辞·九歌》注:“天狼,星名,以喻贪残。”

[10].昭位:古代宗法制度,宗庙或墓地的辈次排列,始祖居中,二、四、六世居其左,称昭位;三、六、九世居其右,称穆位。故此指左边,下文“穆位”指右边。

[11].牛种:《西游记》中写善财童子原是牛魔王之子红孩儿,为观音大士所收伏。

[12].斗战胜佛:《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保唐僧取经成功后即成佛,名斗战胜佛。

[13].后羿:古史据传说称后羿是夏时人,他推翻太康统治,自立为国君,称有穷氏。其妻嫦娥奔月事见《淮南子·览冥训》。

[14].支机石:传说汉武帝令张骞探河源,张骞至天河,见一妇人在天河中浣纱,与张骞一石。张骞返,问成都卜人严君平,君平云其为织女支机石。支机石谓支架织机之石。


钮 琇蒲松龄

吕 熊|清|明清小说鉴赏辞典 - 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