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衍东

  下载全书

【作者小传】

(1751—1830) 清小说家。字青瞻,又字七如,号七道士、铁鞋道人。乾隆、嘉庆时山东嘉祥人。乾隆五十七年(1792)中举,历任湖北咸宁知县、湖北江夏知县。嘉庆十七年(1812),因判案与上司发生争执,以罪戍温州,最后死于温州。作有小说集《小豆棚》等。

杨 汝 虔

曾衍东

滇南 [1] 杨汝虔,为银商,开生矿,家暴富,得银之塘也。族无缙绅,时见凌于长官。杨奋然携多资,直上长安,回首五华峰顶,饶有司马题桥 [2] 之志。

抵都,假寓于珠宝市。初,犹雏也。一切冠履器具,少合时宜。杨固多金,一月,而衣裳楚 [3] ;二月,而仆马都 [4] ;三阅月,而候门者多王公卿矣。于是夤缘当道,求托他途。会边戍需储,杨输资巨万,遂得官,议叙湖州 [5] 太守。

杨去家远,不能假归。领凭后,买舟赴任。都门祖饯 [6] ,行色甚壮。又置一燕姬,长途消遣,珍珠船真十倍于书画舫也。榜人谓司厨者:“今日幸勿烹饪,恐熏香引猪龙婆等怪。”杨舟中乃肉林酒池,庖人固不为怪。杨正凭栏望金、焦 [7] ,倏起巨浪,一龟扬首吞杨。姬忽张皇,而杨固守(坐)舟中,乃顾姬曰:“一波起落,真怖畏人!”姬扶杨入帏,数日不起。问前日事,皆不记忆。家人以为惊迷。病小愈,便能喋沓 [8] 作京中人语。初,杨娶姬,姬笑其滇语之咻咻也。欲其京语之滑滑,而杨之聱牙诘屈,喉不转而口卒喑。一病之后,何以顿改前腔?讵福星至者机心灵耶?

抵湖署。莅任之初,颇精明,阶下吏不敢视为初任官。惟贪婪甚于寻常,又好饮酒,渐至是非颠倒。独能迎合上官,卑躬折节,几于吮舐 [9] ,为鄙夫笑。好聚属吏作十日醉,时大雪,杨有《赏雪诗》一首云:

掩尽地皮不见土,白占田园千万亩;

到处砖瓦变成银,面糊糊满湖州府。

即此一诗,而其居官率属,大概可想。居常不御姬妾。姬固燕产,多淫荡。始以杨为病惫,继则疑以公冗,终竟杳然,徒使桃花春涨,不见渔篙。野渡无人,扁舟泛泛,岂能安稳也哉?恒私奔,与仆隶眠。先犹惧杨闻,后即有风声,而杨若聋瞆者然,于是姬乃大快。郡人曾有一联粘署门云:“日昃尚衔杯惟酒政太守醉也,夜长不闭户此淫风夫人启之。”咸相传以为笑谈。

明年,其弟自滇来探兄,相见虽欢聚,而家中事皆茫然。杨曰:“兄一病之后,如隔世人,今更善忘。”弟口是之,而心颇异焉。平昔,常贮百瓮水于后园中,当沐浴,秘不使窥。忽一日,杨浴,其弟潜窥,见一大龟,累然喷吐瓮水。大惊,不敢泄。逾期告归,杨挽而厚赠之。

弟思:“贵溪龙虎真人敕勒 [10] 可以制怪,盍往求之?”负资而至,具申以故。真人叠指默坐半晌曰:“吾当亲往歼焉!否则不可制也。”乃作道装,著棕鞋,负葫芦,命其弟肩蒲团从之。迤逦至湖,投谒,送长生丹,传谕:“云冠羽流,素所鄙夷,不得逗留境内,宜速去,勿见逐也!”当太守出,真人遮于路,手掷一物入舆,舆裂以遁。真人拂袖入云表,一郡皆哗。其弟于稠人广众之中,悉述其异。郡之人素怨毒之,恒乐其速就诛也。真人诛至府署,始就擒捉。乃告其弟曰:“伏之矣!”遂探袖中,出一小金钱龟,被道冠簪刺透胸盖,缩项如伏罪囚。真人曰:“孽畜生,杀人之身,窃人之位,败乃国法,糜烂我庶民,宜暴之以明正其辜!”随人弃去,霹雳震起,电光闪烁,忽一铁柱自天而落,直插地上,柱上符勒皆不可辨。后〔人〕作亭,以纪其异。当时,其弟尽散其官资于湖民,遣其姬还京师,乃自归滇。闻其后亦为道士云。

七如氏曰:“今人一入仕途,顿丧生平之素,所谓上台便换面孔者,岂皆鳖嗑之乎?不宁惟是,而其趋奉势利,莫不古今一辙。试观饮黄龙汤 [11] 、嗅病马脓 [12] 、尝便溺 [13] 、奉溺器 [14] 、拂大参须 [15] 、拭相公带尾垢 [16] 、为太尉濯足 [17] 、作篱边犬 [18] ,皆足令千载人冷齿。况赵孟所贵,赵孟能贱 [19] ,吾人穷达皆有定数,初何必变本加厉,卒令妻子朋友诧异前后判若两人者,抑独何也?”

本篇采自曾衍东文言小说集《小豆棚》。

曾衍东舟车海内,曾为幕僚、知县,亲见当时政治黑暗、社会腐败,尤其是官吏的贪污和官场的逢迎,加之生性孤直,有志干预,所以在《小豆棚》中写下了不少不满当时吏治,揭露、抨击时政的文言短篇小说,本文便是较有代表性的一篇。作品不但描写了鼋怪窃冒湖州太守杨汝虔异常贪婪,是非颠倒,迎合上官,卑躬折节等种种劣行丑态,而且曲折巧妙地写出了造成吏治腐败的具体原因——“会边戍需储,开纳粟例”,笔锋所向,直指乾隆盛世“开纳粟例”,卖官鬻爵的弊政。这样尖锐而深刻的揭露和批判,不是阅历广泛,久经官场,洞悉仕途关节的人是很难做到的。

从艺术方面讲,本文最突出的特点是巧设寓言,运用隐喻、象征、夸张等表现手法,通过假托的人物形象和讽刺性的故事来表达作者对封建官场的不满,对仕途黑暗、贪官污吏的揭露和批判。杨汝虔为滇南银商,以多金夤缘当道,求托他途。又会边戍需储,输资得官,议叙湖州太守。不用寓言手法,照样可以写他的贪婪异常,迎合上官,卑躬屈节,几于吮舐,从而达到揭露和批判吏治腐败的目的。但作者却没有这样直写,而是采用了传统的志怪手法,写杨汝虔赴任途经金焦,为鼋怪窃附,从此判若两人。一方面使作品增加了神秘色彩和故事性;一方面巧妙地写出了“今人一入仕途,顿丧生平之素,所谓上台便换面孔者”的社会现实。又,鼋即鳖,俗称王八、忘八。据《五代史·前蜀世家》记载:蜀主王建行八,少无赖,以屠牛、盗驴、贩私盐为事,里人称之为贼王八。或以为应作“忘八”,指忘记了礼、义、廉、耻、孝、悌、忠、信八字。民间则多指妻妾有外遇或开设妓院的男人。总之,都是骂人之词。这样,把鱼肉百姓,巴结上司,一入仕途便顿丧平生之素的官吏代表杨汝虔与鼋怪合为一体,便显然寄以怒骂,即杨汝虔之流,皆乌龟王八之属。表达了作者和百姓对于吏治腐败的激愤之情,骂得曲折巧妙,痛快淋漓。这不用寓言笔法是难以做到的。

其次,“文备众体,可以见史才、诗笔、议论”是中国古代小说主要的民族特色。本文于叙事之外,同样穿插了诗歌和议论。这对于突出和深化作品的寓意是非常重要的。杨汝虔“掩尽地皮不见土,白占田园千万亩;到处砖瓦变成银,面糊糊满湖州府”四句《赏雪诗》,再明白不过地写出了这个捐纳出身的贪官搜刮民财、不顾廉耻的丑恶嘴脸。而龙虎真人对鼋怪“杀人之身,窃人之位,败乃国法,糜烂我庶民,宜暴之以明正其辜”的斥责与宣判,句式简短,节奏急促,喷涌而出,显然是发自作者内心深处的充满激情的议论。文末的“七如氏曰”则直承《左传》之“君子曰”,《史记》之“太史公曰”,《聊斋志异》之“异史氏曰”的传统,不但以议论直接点出了本文揭露批判贪官污吏的创作主旨,而且进一步扩展开来,点出封建吏治“趋奉势利,莫不古今一辙”的普遍规律。由点及面,由个别上升到一般,且列举大量历史事实予以证明,从而揭示了吏治腐败,乌龟县令、王八太守横行古今、祸国殃民现象的普遍性,使作品具有了超越时空的批判性,具有了一定的现实意义。

(王恒展)

注 释

[1].滇南:今云南。

[2].司马题桥:司马相如题桥的故事。传说他初之长安,路经成都升仙桥,于桥柱题词曰:“不乘赤车驾驷马,不过此桥下!”事见《西京杂记》。

[3].楚:整齐。

[4].都:优美貌。

[5].叙:按等级次第进职提升。湖州:州府名,今属浙江。

[6].祖饯:送别宴会。

[7].金、焦:金山和焦山。在江苏镇江西北。金山旧在江中,后沙积成陆,与南岸相连。焦山屹立江中,与金山对峙,并称“金焦”。

[8].喋沓:喋喋沓沓,语多貌。

[9].吮舐:吮痈舐痔。《庄子·列御寇》:“秦王有病,召医。破痈溃痤者,得车一乘;舐痔者,得车五乘。”

[10].贵溪:县名。今属江西。县西八十里有道教名山——龙虎山。相传汉张道陵修炼于此。其子孙世居两山间之上清宫,俗称张天师。敕勒:道教制约鬼神的法术。因符咒必有“勒令”二字,故称。

[11].饮黄龙汤:饮大粪汤。据《北齐书·和士开传》:一士人参尚书令淮阴王和士开,值疾,医人言应服黄龙汤。士开有难色。士人为尝之,一饮而尽。士开感其意,强服之,遂得愈。

[12].嗅病马脓:据《太平广记》卷二百四十《赵元楷》:隋时元帅侯君集马病颡疮,交河道行军大总管赵元楷以指沾其脓而嗅之,以谀君集,为御史所劾,左迁刺史。

[13].尝便溺:据《新唐书·郭弘霸传》:大夫魏元忠病,郭弘霸省候,忧见颜间,请观便液,并染指尝,验疾轻重。元忠恶其媚,暴语于朝。

[14].奉溺器:据《旧唐书·宋之问传》:武后时,张易之等烝昵宠甚,宋之问与阎朝隐、沈佺期等倾心媚附,至为易之奉溺器。

[15].拂大参须:据《宋史·寇准传》:丁谓出寇准之门,至参政,事准甚谨。尝会食中书,羹污准须,丁谓起拂之。大参,宋代称宰相。

[16].拭相公带尾垢:据《宋史·崔公度传》:公度起布衣,无所持守,惟知媚附宰相王安石,昼夜造请,虽踞厕见之,不屑也。尝从后持其带尾,安石反顾,公度笑曰:“相公带有垢,敬以袍拭去之耳。”见者皆笑。

[17].为太尉濯足:据《仇池笔记》:李宪用事,士大夫奴事之。彭逊气陵公卿,而常为宪濯足,曰:“太尉足何香也?”宪以足蹈其头曰:“奴谄不太甚乎!”

[18].作篱边犬:据《宋史·赵师(罢/廾)传》:韩侂胄用事,师(罢/廾)附之。韩侂胄尝与宾客饮南园,过山庄,顾竹篱茅舍曰:“此真田舍间气象,但欠犬吠鸡鸣耳。”俄闻犬嗥丛薄间。视之,仍师(罢/廾)也。侂胄大笑,闻者鄙之。

[19].赵孟所贵,赵孟能贱:语出《孟子·告子上》:“赵孟之所贵,赵孟能贱之。”喻依附别人而显贵不能持久。赵孟,战国时晋国正卿赵盾。


落魄道人沈 复

曾衍东|清|明清小说鉴赏辞典 - 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