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 蘅
【作者小传】
(1825—1854) 清诗文家。字瑞卿。道光、咸丰间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为陈元禄妻。工绣工、小词、音律。作有小说集《女世说》等。
某王孙者
严 蘅
嘉庆 [1] 中,某王孙者,家城中,珠规玉矩,不苟言笑。某氏女亦贵家也,解词翰。以中表亲 [2] 相见,相慕重。杏儿者,婢也,语其主曰:“王孙所谓都尔敦风古 [3] ,阿思哈发都 [4] 。”再三云,女不应。王孙遘家难,女家薄之。求婚,拒不与,两家儿女皆病。一夜,天大雪,杏儿私召王孙。王孙衣雪鼠裘至,杏曰:“寒矣!”为脱裘,径拥之女帐中而出。女方寝,惊寤。申礼,防不从。王孙曰:“来省病耳。”亦以礼自卫也。杏但闻絮絮达旦声。旦,杏送之出。王孙以赪 [5] 绡巾纳女枕中,女不知也。后遂不复游相见。旬余,梦女执巾问曰:“此君家物耶?”曰:“然。”寤而女讣至。知杏儿取巾以体殓矣。王孙寻郁郁以卒,杏自缢。
《某王孙者》选自严蘅的《女世说》,题目为选者所拟。该书共八十四则,不分卷,也未取《世说》体例分类编排;内容多表现当时才女的故事,具有鲜明的反礼教色彩。
这篇小说写嘉庆年间一个“解词翰”的才女,与某王孙相爱甚重,但因男家遭难,女家拒婚,两人都得了相思病。一天深夜,侍女杏儿像红娘一样的果敢,把王孙拥进女子“帐中”,但两人都申之以礼,仅“絮絮达旦”。王孙临别时,特意留下自己的红色绡巾,以示永远相爱。十天后,不意女子饮恨而亡,杏儿以红巾陪葬,然后自缢而死,王孙也郁郁而卒。因男家遭难,门第不配,不但牺牲爱情,而且搭上三条人命!这是帮助人们认识封建礼教吃人本质的绝好教材。清统治者一贯重视程朱理学,从康熙开始就把“存天理,灭人欲”作为思想统治的总纲,康熙还特意为《性理精义》写序。他说:“宋儒始有性理之名,使知尽性之学,不外循理也。”在浓厚的理学氛围中,封建礼法制度禁锢着人们的思想,世人多以门第为选择配偶的标准,哪能顾及男女之间的感情?王孙和才女虽然相爱至深,即便拥入帐中,也还是各申以礼,不敢越雷池半步,最后只好以生命相殉。可见礼教对人思想禁锢之残酷和强大。另一方面,王孙和才女以生命相殉的追求爱情的超功利、超肉欲性,又是那样的崇高和圣洁,不失为古往今来纯洁爱情的范例。字里行间可见作者对不幸坎坷的才女的深深理解和无限同情。
小说真挚感人,表现出凄凉而哀怨的风格。两人深深相爱,但侍女再三夸赞王孙,而“女不应”,表现出少女于严酷封建礼法中形成的独特的娇羞与矜持。因王孙家遭难,女家拒婚,两人皆病,足见爱之深沉,情之真切。雪夜相聚,“絮絮达旦”;临别时,“王孙以赪绡巾纳女枕中”,意味深长,使人想起贾宝玉探视病中的晴雯时,晴雯将贴身穿着的一件旧红绫袄脱给宝玉,并嘱咐:“这个你收了,以后就如见我一般。”(《红楼梦》第七十七回)如怨如慕,如诉如泣,此时无言胜有言,可谓感人至深而不着痕迹。
(曾 良)
注 释
[1].嘉庆:清仁宗的年号(1796—1820)。
[2]. 中表亲:指同姑母、舅父、姨母的子女间的亲戚关系。
[3].都尔敦风古:指骨格异常。
[4].阿思哈发都:指聪明绝顶。
[5].赪(chēng):赤红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