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痴叟
【作者小传】
明小说家。一曰即席浪仙。明末时人。真实姓名与生平事迹均不详。作有小说《石点头》等。
贪婪汉六院卖风流(节选)
天然痴叟
话说宋时有个官人,姓吾名爱陶,本贯西和人氏。爱陶原名爱鼎,因见了陶朱公致富奇书,心中喜悦。自道陶朱公即是范蠡,当年辅越灭吴,功成名就,载着西子,扁舟五湖,更名陶朱公,经营货殖,复为富人。此乃古今来第一流人物。我的才学智术,颇颇与他相仿,后日功名成就,也学他风流潇洒,做个陶朱公的事业,有何不可?因此遂改名爱陶。这西和在古雍州界内,天文井鬼分野,本西羌地面。秦时属临洮,魏改为岷州,至宋又改名西和。真正山川险阻,西陲要害之地。古诗说“山东宰相山西将”,这西和果是人文稀少,惟有吾爱陶从小出人头地,读书过目不忘。见了人的东西,却也过目不忘,不想法到手不止。自幼在书馆中,墨头纸角,取得一些也是好的。至自己的东西,却又分毫不舍得与人。更兼秉性又狠又躁,同窗中一言不合,怒气相加,揪发扯胸,挥砖掷瓦,不占得一分便宜,不肯罢休。这是胞胎中带来的凶恶贪鄙的心性,便是天也奈何他不得。
吾爱陶出身之地,名曰九家村,村中只有九姓人家,因此取名。这九姓人丁甚众,从来不曾出一个秀才。到吾爱陶破天荒做了此村的开山秀才,不久补廪食粮。这地方去处没甚科目,做了一个秀才,分明似状元及第,好不放肆。在闾里间,兜揽公事,武断乡曲,理上取不得的财,他偏生要取,理上做不得的事,他偏生要做。合村大受其害,却又无处诉告。吾爱陶自恃文才,联科及第,分明是瓮中取鳖。那知他在西和便推为第一,若论关西各郡县的高才,正不知有多多少少,却又数他不着了。所以一连走过十数科,这领蓝衫还辞他不得。这九家村中人,每逢吾爱陶乡试入场之时,都到土谷祠,城隍庙,文昌帝君座前祝告,求他榜上无名。到挂榜之后,不见报录的人到村中,大家欢喜,各自就近凑出分金,买猪头三牲,拜谢神道。
吾爱陶不能得中,把这般英锐之气,销磨尽了。那时只把本分岁贡前程,也当春风一度。他自髫年入泮 [1] ,直至五十之外,方才得贡。出了学门,府县俱送旗扁 [2] ,门庭好生热闹。吾爱陶便阖门增色,村中人却个个不喜,惟恐他来骚扰。吾爱陶到也公道,将满村大小人家,分为上中下三等,编成簿籍,遍投名帖。使人传话道:“一则侥幸贡举,拜一拜乡党;二则上京缺少盘缠,每家要借些银两,等待做官时,加利奉还。有不愿者,可于簿上注一‘不与’二字。”村农怕事,只要买静求安,那个敢与他硬。大家小户,都来馈送。内中或有戥秤轻重,银色高低不一,尽要补足。
吾爱陶先在乡里之中,白采了一大注银子,意气洋洋,带了仆人,进京廷试。将缙绅便览 [3] 细细一查,凡关中人现任京官的,不论爵位大小,俱写个眷门生的帖儿拜谒,请求荐扬看觑,希冀廷试拔在前列。从来人心不同,有等怪人奔竞 [4] ,又有等爱人奉承。吾爱陶广种薄收,少不得种着几个要爱名誉收门生的相知,互相推引。廷试果然高等,得授江浙儒学训导。做了年余,适值开科取士,吾爱陶遂应善治财赋公私俱便科中式。改官荆湖路条例司监税提举,前去赴任,一面迎取家小。原来他的正室无出,有个通房,生育儿女两人。儿子取名吾省,年已十岁,女儿才只八岁。这提举衙门,驻扎荆州城外,吾爱陶三朝行香后,便自己起草,写下一通告示,张挂衙门前。其示云:
本司生长西邮,偶因承乏分榷 [5] 重地。虻负之耻 [6] ,固切于心;但职司国课,其所以不遗尺寸者,亦将以尽瘁济其成法,不得不与商民更新之。况律之所在,既设大意,不论人情;货之所在,既核寻丈,安弃锱铢。除不由官路私自偷关 [7] 者,将一半入官外,其余凡属船载步担,大小等货,尽行报官,从十抽一。如有不奉明示者,列单议罚。特示。
出了这张告示,又唤各铺家分付道:“自来关津弊窦最多,本司尽皆晓得。你们各要小心奉公,不许与客商通同隐匿,以多报少,欺罔官府。若察访出来,定当尽法处治。”那铺家见了这张告示,又听了这番说话,知道是个苛刻生事的官府,果然不敢作弊。凡客商投单,从实看报,还要覆看查点。若遇大货商人,吹毛求疵,寻出事端,额外加罚。纳下税银,每日送入私衙,逐封亲自验拆,丝毫没得零落。旧例吏书门皂,都有赏赐,一概革除,连工食也不肯给发。又想各处河港空船,多从此转关,必有遗漏。乃将河港口桥梁,尽行塞断,皆要打从关前经过。
一日早堂放关,见几只小猪船,随着众货船过去,吾爱陶喝道:“这是漏税的,拿过来!”铺家禀说:“贩小猪的,原不起税。”吾爱陶道:“胡说!若俱如此不起税,国课何来。”贩猪的再三禀称:“此是旧例蠲免,衙前立碑可据,请老爷查看,便知明白。”吾爱陶道:“我今新例,倒不作准,看甚么旧碑?”分付每猪十口,抽一口送入公衙,恃顽者倍罚。贩猪的无可奈何,忍气吞声,照数输纳。刚刚放过小猪船,背后一只小船,摇将过来,吾爱陶叫闸官看是何船。闸官看了一看,禀覆是本地民船,船中只有两个妇女,几盒礼物,并无别货。吾爱陶道:“妇女便与货物相同,如何不投税?”铺家禀道:“自来人载船,没有此例。”吾爱陶道:“小猪船也抽分了,如何人载船不纳税,难道人倒不如畜生么?况且四处掠贩人口的甚多,本司势不能细细觉察。自今人载船,不论男女,每人要纳银五分。十五岁以下,小厮丫头,止纳三分。若近地乡农,装载谷米豆麦,不论还租完粮,尽要报税。其余贩卖鸡鸭、鱼鲜、果品、小菜,并山柴稻草之类,俱十抽其一。市中肩担步荷,诸色食物牲畜者,悉如此例。过往人有行李的,除夹带货物,不先报税,搜出一半入官外,余无货者,每人亦纳银五分。衙役铺家,或有容隐,访出重责三十,枷号一月,仍倍罚抵补。”
这主意一出,远近喧传,无不骇异。做买卖的,那一个不叫苦连天。有几位老乡绅,见其行事可笑,一齐来教训他几句说:“抽分自有旧制,不宜率意增改。倘商民传之四方,有骇观听,这还犹可,若闻之京师,恐在老先生亦有妨碍。”吾爱陶听罢,打一躬道:“承教了,领命。”及至送别后,却笑道:“一个做官,一个立法,论甚么旧制新制?况乡绅也管不得地方官之事。”故愈加苛刻,弗论乡宦举监生员船只过往,除却当今要紧之人,余外都一例施行。任你送名帖讨关,全然不睬。亲自请见也不相接,便是骂他几句,也只当不听见。气得乡绅们,奈何他不得,只把肚子揉一揉罢了。
一日正出衙门放关,见乡里人担着一挑水草,叫皂隶唤过来问道:“这水草一挑,有多少斤数,可曾投税?”乡里人禀说:“水草是猪料,自来无税。”吾爱陶道:“同是物料,怎地无税?”即唤铺家将秤来,每一百斤抽十斤,送入衙中喂猪。一日坐在堂上,望见一人背着木桶过去,只道是挑绸帛箱子的。急叫拿进来,看时,乃是讨盏饭的道人,背着一只斋饭桶。也叫十碗中抽一碗,送私衙与小厮们做点心。便是打渔的网船经过,少不得也要抽些虾鱼鳅鳝来嗄饭咽酒。只有乞丐讨来的浑酒浑浆,残羹剩饭,不好抽分来受用。真个算及秋毫,点水不漏。外边商民,水陆两道,已算无遗利。那时却算到本衙门铺家,及书役人等,积年盘踞,俱做下上万家事。思量此皆侵蚀国课,落得取些收用。先从吏书,搜索过失,杖责监禁,或拶夹枷号。这班人平昔锦衣玉食,娇养得嫩森森的皮肉,如何吃得恁般痛苦?晓得本官专为孔方兄上起见,急送金银买命。若不满意,也还不饶。不但在监税衙门讨衣饭的不能脱白,便是附近居民,在本司稍有干涉的也都不免。
为此地方上将吾爱陶改做吾爱钱,又唤做吾剥皮。又有好事的投下匿名帖,要聚集商民,放火驱逐。吾爱陶知得,心中有几分害怕,一面察访倡首之人,一面招募几十名土兵防护,每名日与工食五分。这工食原不出自己财,凡商人投税验放,少不得给单执照,吾爱陶将这单发与土兵,看单上货之多寡,要发单钱若干,以抵工食。那班人执了这个把柄,勒诈商人,满意方休。合分司的役从,只有这土兵,沾其恩惠,做了吾爱陶的心腹耳目,在地方上生事害民。没造化的,撞着吾爱陶,胜遭瘟遭劫。那怨声载道,传遍四方。江湖上客商,赌誓发愿便说:“若有欺心,必定遭遇吾剥皮。”发这个誓愿,分明比说天雷殛死翻江落海,一般重大,好不怕人。不但路当冲要,货物出入川海的,定由此经过,没处躲闪,只得要受他荼毒。诗云:
竭泽焚山刮地搜,丧心蒙面不知羞;肥家利己销元气,流毒苍生是此俦。
却说有个徽州姓汪的富商,在苏杭收买了几千金绫罗绸缎,前往川中去发卖。来到荆州,如例纳税。那班民壮,见货物盛多,要汪商发单银十两。从来做客的,一个钱也要算计;只有钞税,是朝廷设立,没奈何忍痛输纳。听说要甚发单银十两,分明是要他性命,如何肯出。说道:“莫说我做客老了,便是近日从北新浒墅各税司经过,也从无此例。”众民壮道:“这是我家老爷的新例,除非不过关便罢,要是过关,少一毫也不放。”旁边一个客人道:“若说浒墅新任提举,比着此处,真个天差地远。前日有个客人一只小船,装了些布匹,一时贪小,不去投税,径从张家桥转关。被这班吃白食的光棍,上船搜出,一窝蜂赶上来,打的打,抢的抢,顷刻搬个罄空。连身上衣服,也剥干净。那客人情急,叫苦叫冤,要死要活。何期提举在郡中拜客回来,座船正打从桥边经过,听见叫冤,差人拿进衙门审问道:‘小船偷过港门,虽所载有限,但漏税也该责罚。’将客人打了十五个板子。向众光棍说:‘既然捉获有据,如何不禀官惩治?私自打抢,其罪甚于漏税。一概五十个大毛板,大枷枷号三月。’又对众人说:‘做客商的,怎不知法度,自取罪戾。姑念货物不多,既已受责,尽行追还,此后再不可如此行险侥幸了。’这样好话,分明父母教训子孙,何等仁慈!为此客商们,那一个不称颂他廉明。倘若在此处犯出,少不得要打个臭死,剩还你性命,便是造化了。”旁边客商们听见,齐道:“果然果然,正是若无高山,怎显平地。”那班土兵,睁起眼向说的道:“据你恁般比方,我家爷是不好的了。”那客人自悔失言,也不答应,转身急走,脱了是非。
汪商合该晦气,接口道:“常言钟在寺里,声在外边。又道路上行人口是碑,好歹少不得有人传说,如何禁得人口嘴呢。”这话一发激恼了土兵,劈脸就打骂道:“贼蛮,发单钱又不兑出来,放甚么冷屁!”汪商是大本钱的富翁,从不曾受这般羞辱,一时怒起,也骂道:“砍头的奴才!我正项税银已完,如何又勒住照单,索诈钱财,反又打人?有这样没天理的事,罢罢,我拼这几两本钱,与你做一场。”回身便走,欲待奔回船去。那土兵揪转来,又是两拳,骂道:“蛮囚,你骂那个,且见我们爷去。”汪商叫喊地方救命,众人见是土兵行凶,谁敢近前。被这班人拖入衙门,吾爱陶方出堂放关,众人跪倒禀说:“汪商船中货物甚多,所报尚有隐匿,且又指称老爷新例苛刻,百般詈骂。”吾爱陶闻言,拍案大怒道:“有这等事,快发他货物起来查验。”汪商再三禀说勒索打骂情由,谁来听你。须臾之间,货物尽都抬到堂上,逐一验看,不道果然少报了两箱。吾爱陶喝道:“拿下打了五十毛板,连原报铺家,也打二十板罢。”吾爱陶又道:“漏税,例该一半入官,教左右取出剪子来分取。”从来入官货物,每十件官取五件,这叫做一半入官。吾爱陶新例,不论绫罗绸缎布匹绒褐,每匹平分,半匹入官,半匹归商。可惜几千金货物,尽都剪破,总然织锦回文,也只当做半片残霞。
汪商扶痛而出,始初恨,后来付之一笑,叹口气道:“罢罢,天成天败,时也,运也,命也,数也!”遂将此一半残缎破绸,堆在衙门前,买几担稻草,周回围住,放了一把火,烧得烟尘飞起,火焰冲天。此时吾爱陶已是退堂,只道衙门前失火,急忙升堂,知得是汪商将残货烧毁,气得怒发冲冠,说道:“这厮故意羞辱咱家么?”即差土兵,快些拿来。一面分付地方扑灭了火,烧不尽的绸缎,任凭取去。众人贪着小利,顷刻间大桶小杓,担着水,泼得烟销火熄。吾爱陶又唤地方,分付众人不许乱取,可送入堂上,亲自分给。这句话传出来时,那烬余之物,已抢干净。及去擒拿汪商,那知他放了火,即便登舟,复回旧船。顺风扬帆,向着下流直溜,也不知去多少路了。差人禀复,吾爱陶反觉没趣,恨恨而退。当时汪商若肯吃亏这十两银子,何至断送了万金货物,岂非为小失大?所以说:
吃一分亏无量福,失便宜处是便宜。
其时有个王大郎,所居与税课衙门只隔一垣,以杀猪造酒为业。家事富饶,生有二子。长子招儿,年十七岁,次子留儿,十三岁,家人伴当三四人,一家安居乐业。只是王大郎秉性粗直刚暴,出言无忌。地方乡里亲戚间,怪他的多,喜他的少。当日看见汪商之事,怀抱不平,趁口说道:“我若遇此屈事,那里忍得过,只消一把快刀,搠他几个窟窿。”这话不期又被土兵们听闻。也是合当有事,王大郎适与儿子定亲,请着亲戚们吃喜酒,夜深未散。不想有个摸黑的小人,闪入屋里,却下不得手。便从空处,打个壁洞,钻过分司衙门,撬开门户,直入卧室。吾爱陶朦胧中,听得开箱笼之声,一时惊觉,叫声不好了,有贼在此。其时只为钱财,那顾性命,精赤的跳下床捉贼。夫人在后房也惊醒了,呼叫家人起来。吾爱陶追贼出房,见门户尽开,口中大叫小厮快来拿贼。这贼被赶得急,掣转身挺刀就刺。吾爱陶命不当死,恰像看见的,将身望后一仰,那刀尖已斗着额角,削去了一片皮肉,便不敢近前。一时家人们,点起灯烛火把,齐到四面追寻。原来从间壁打洞过来的,急出堂,问了王大郎姓名,差土兵到其家拿贼。
这王大郎合家,刚刚睡卧,虽闻分司喊叫捉贼,却不知在自家屋里过去的,为此不管他闲账。直到土兵敲门,方才起身开门。前前后后搜寻,并不见贼的影子。土兵回报说:“王大郎家门户不开,贼却不见。”吾爱陶道:“门户既闭,贼却从那里去?”便疑心即是此人。就教唤王大郎来见,在烛光下仔细一认,仿佛与适来贼人相似。问道:“你家门户未开,如何贼却不见了,这是怎么说?”王大郎禀道:“今日小人家里,有些事体,夜深方睡。及至老爷差人来寻贼,才知从小人家里掘入衙中,贼之去来,却不晓得。”吾爱陶道:“贼从你家来去,门户不开,怎说不晓得?所偷东西,还是小事。但持刀搠伤本司,其意不良,所关非小,这贼须要在你身上捕还。”王大郎道:“小人那里去追寻,还是老爷着捕人挨缉。”吾爱陶道:“胡说!出入由你家中,尚推不知,教捕人何处捕缉。”分付土兵押着,在他身儿上要人来。原来那贼当时心慌意急,错走入后园,见一株大银杏树,绿阴稠密,狠命爬上去,直到树顶,缩做一堆,分明像个鹊巢。家人执火,到处搜寻,但只照下,却不照上,为此寻他不着。等到两边搜索已过,然后下树,仍钻到王家。其时王大郎已被拿去,前后门户洞开,悄悄的溜出大门,所以不知贼的来踪去迹,反害了王大郎一家性命。正是:
柙龟烹不烂,贻祸到枯桑。
吾爱陶查点了所失银物,写下一单,清晨出衙,唤地方人问王大郎有甚家事,平日所为若何,家中还有何人。地方人回说:“有千金家私,做人虽则强梗,原守本分。有二子年纪尚小,家人倒有三四个。”吾爱陶闻说家事富饶,就动了贪心,乃道:“看他不是个良善之人,大有可疑。”随唤土兵问:“可曾获贼?”那知这班土兵,晓得王大郎是个小财主,要赚他钱钞。王大郎从来臭硬,只自道于心无愧,一文钱,一滴酒,也不肯破悭。众人心中怀恨,想起前日为汪商的事,他曾说,只消一把快刀,搠几个窟窿的话,如今本官被伤额上,正与其言相合,不是他做贼是谁?为此竟带入衙内,将前情禀知。王大郎这两句话,众耳共闻,却赖不得,虽然有口难辨。吾爱陶听了,正是火上添油,更无疑惑,大叫道:“我道门又不开,贼从何处去,自然就是他了。且问你,我在此又不曾难为地方百姓,有甚冤仇,你却来行刺?”王大郎高声称冤诉辨,那里作准。只叫做贼、行刺两款,但凭认那一件罪,喝教夹起来。
皂役一声答应,向前拖翻,套上夹棍,两边尽力一收,王大郎便昏了去。皂隶一把头发揪起,渐渐醒转。吾爱陶道:“赃物藏在何处,快些招来!”王大郎睁圆双眼,叫道:“你诬陷平人做贼,招甚么。”吾爱陶怒骂道:“贼奴这般狠,我便饶你不成。”喝叫敲一百棒头。皂隶一五一十打罢,又问如今可招。王大郎嚷道:“就夹死也决不屈招。”吾爱陶道:“你这贼子熬得刑起,不肯招么。”教且放了夹棍,唤土兵分付道:“我想赃物,必还在家,可押他去眼同搜捕。”又回顾吏书,讨过一册白簿,十数张封皮,交与土兵说:“他家中所有,不论粗重什物,钱财细软,一一明白登记封好。虽一丝一粟,不许擅动。并带他妻儿家人来见。”王大郎两脚已是夹伤,身不由主,土兵扶将出去。妻子家人,都在衙前接着,背至家里,合门叫冤叫屈。土兵将前后门锁起,从内至外,掀天揭地,倒箱翻笼的搜寻。便是老鼠洞、粪坑中、猪圈里,没一处不到,并无赃物。只把他家中所有,尽行点验登簿。封锁停当,一条索子,将王大郎妻子杨氏,长子招儿,并三个家人,一个大酒工,一个帮做生意姓王的伙计,尽都缚去。只空了一个丫头,两个家人妇。次子留儿,因去寻亲戚商议,先不在家,亦得脱免。
此时天已抵暮,吾爱陶晚衙未退,堂上堂下,灯烛火把,照耀如同白日。土兵带一干人进见,回覆说赃物搜寻不出,将簿子呈上。吾爱陶揭开一看,所载财帛衣饰,器皿酒米之类甚多,说道:“他不过是个屠户,怎有许多东西,必是大盗窝家。”将簿子阁过,唤杨氏等问道:“你丈夫盗我的银物,藏在何处,快些招了,免受刑苦。”杨氏等齐声俱称:“并不曾做贼,那得有赃?”吾爱陶道:“如此说来,到是图赖你了。”喝叫将杨氏拶起。王大郎父子家人等,一齐尽上夹棍,夹的夹,拶的拶,号冤痛楚之声,震彻内外,好不凄惨。招儿和家人们,都苦痛不过,随口乱指,寄在邻家的,藏在亲戚家的,说着那处,便押去起赃。可怜将几家良善平民,都搜干净,那里有甚赃物。严刑拷问了几日,终无着落。王大郎已知不免一死,大声喊叫道:“吾爱陶你在此虐害商民,也无数了,今日又诬陷我一家。我生前决争你不过,少不得到阴司里,和你辨论是非。”吾爱陶大怒,拍案道:“贼子,你窃入公堂,盗了东西,反刺了我一刀,又说诬陷,要到阴司对证。难道阴司例律,许容你做贼杀人的么?你且在阳间里招了赃物,然后送你到阴司诉冤。”唤土兵分付道:“我晓得贼骨头 [8] 不怕夹拶,你明日到府中,唤几名积年老捕盗来,他们自有猴狲献果、驴儿拔橛,许多吊法,务要究出真赃,好定他的罪名。”这才是:
前生结下此生冤,今世追偿前世债。
这捕人乃森罗殿前的追命鬼,心肠比钢铁还硬。奉了这个差使,将八个人带到空闲公所,分做四处吊拷,看所招相似的,便是实情。王大郎夫妻在一处,招儿王伙计在一处,三个家人和酒大工,又分做两处。大凡捕人绷吊盗贼,初上吊即招,倒还落得便宜。若不招时,从上至下,遍身这一顿棍棒,打得好不苦怜。任你铜筋铁骨的汉子,到此也打做一个糍粑。所以无辜冤屈的人,不肯招承,往往送了性命。当下招儿,连日已被夹伤,怎还经得起这般毒打,一口气收不来,却便寂然无声。捕人连忙放下,教唤不醒了。飞至衙门,传梆报知,吾爱陶发出一幅朱单道:
王招儿虽死,众犯还着严拷,毋得借此玩法取罪。特谕。
捕人接这单看了,将各般吊法,逐件施行。王大郎任凭吊打,只是叫着吾爱陶名字,骂不绝口。捕人虽明白是冤枉,怎奈官府主意,不得不如此。惟念杨氏是女人,略略用情,其余一毫不肯放松。到第二日夜间,三个家人,并王伙计,酒大工,五命齐休。这些事不待捕人去禀,自有土兵察听传报。吾爱陶晓得王大郎詈骂 [9] ,一发切齿痛恨。第三日出堂,唤捕人分付道:“可晓得么,王大郎今日已不在阳世了,你们好与我用情。”捕人答应晓得,来对王大郎道:“大郎你须紧记着,明年今日今时,是你的死忌,此乃上命差遣,莫怨我们。”王大郎道:“咳!我自去寻吾爱陶,怎怨着列位。总是要死的了,劳你们快些罢。”又叫声道:“娘子,我今去了,你须挣扎着。”杨氏听见,放声号哭说:“大郎,此乃前世冤孽,我少不得即刻也来了。”王大郎又叫道:“招儿招儿,不能见你一面,未知可留得性命,只怕在黄泉相会是大分了。”想到此不觉落下几点眼泪。捕人道:“大郎好教你知道,令郎前晚已在前路相候;尊使五个人,昨夜也赶上去了。你只管放心,和他们作伴同行。”王大郎听得儿子和众人俱先死了,一时眼内血泪泉涌,咽喉气塞,强要吐半个字也不能。众人急忙下手,将绳子套在颈项,紧紧扣住,须臾了帐。可怜三日之间,无辜七命,死得不如狗彘:
曾闻暴政同于虎,不道严刑却为钱;三日无辜伤七命,游魂何处诉奇冤。
当下捕人即去禀说,王大郎已死。吾爱陶道:“果然死了?”捕人道:“实是死了。”吾爱陶唤过土兵道:“可将这贼埋于关南,他儿子埋于关北,使他在阴司也父南子北。这五个尸首,总埋在五里之外,也教他不相望见。”土兵禀说:“王大郎自有家财,可要买具棺木?”吾爱陶道:“此等凶贼,不把他喂猪狗足矣,那许他棺木。”又向捕人道:“那婆娘还要用心拷打,必要赃物着落。”捕人道:“这妇人还宜从容缓处。”吾爱陶道:“盗情如何缓得?”捕人道:“他一家男子,三日俱死。若再严追,这妇人倘亦有不测,上司闻知,恐或不便。”吾爱陶道:“他来盗窃国课,行刺职官,难道不要究治的?就上司知得何妨。”捕人道:“老爷自然无妨,只是小人们有甚缘故,这却当不起。”吾爱陶怒道:“我晓得捕人都与盗贼相通,今不肯追问这妇人,必定知情,所以推托。”喝教将捕人羁禁,带杨氏审问,待究出真情,一并治罪。把杨氏重又拶起,击过千余,手指尽断,只是不招。吾爱陶又唤过土兵道:“我料这赃物,还藏在家,只是你们不肯用心,待我亲自去搜,必有分晓。”即出衙门,到王大郎家来。
此时两个家人妇和丫头看守家里,闻知丈夫已死,正当啼啼哭哭。忽听见官府亲来起赃,吓得后门逃避。吾爱陶带了土兵,唤起地方人同入其家,又复前前后后搜寻。寻至一间屋中,见停着七口棺木,便叫土兵打开来。土兵禀说:“这棺木久了,前已验过,不消开看。”吾爱陶道:“你们那里晓得,从来盗贼,把东西藏棺木中,使人不疑。他家本是大盗窝主,历年打劫的财物,必藏在内。不然,岂有好人家停下许多棺木。”地方人禀说:“这棺木乃是王大郎的父祖伯叔两代,并结发妻子,所以共有七口。因他平日悭吝,不舍得银钱殡葬,以致久停在家,人所共知,其中决无赃物。”吾爱陶不信,必要开看。地方邻里苦苦哀求,方才止了。搜索一番,依然无迹。吾爱陶立在堂中说道:“这贼子,你便善藏,我今也有善处。”分付土兵,把封下的箱笼,点验明白,尽发去附库。又唤各铺家 [10] ,将酒米牲畜家伙之类,分领前去变卖。限三日内,易银上库登册,待等追出杨氏真赃,然后一并给还。又道:“这房子逼近私衙,藏奸聚盗,日后尚有可虞。着地方将棺木即刻发去荒郊野地,此屋改为营房,与土兵居住,防护衙门。”处置停当,仍带杨氏去研审。又问他次子潜躲何处,要去拘拿,此是他斩草除根之计。
可怜王大郎好端端一个家业,遇着官府作对,几日间弄得瓦解冰消,全家破灭,岂不是宿世冤仇!商民闻见者,个个愤恨。一时远近传播,乡绅尽皆不平,向府县上司,为之称枉。有置制使行文与吾爱陶说:“罪人不孥,一家既死七人,已尽厥辜,其妻理宜释放。”吾爱陶察听得公论风声不好,只得将杨氏并捕人,俱责令招保。杨氏寻见了小儿子,亲戚们商量说,如今上司尽知冤枉,何不去告理报仇。即刻便起冤揭遍送,向各衙门投词伸冤。适值新巡按铁御史案临,察访得吾爱陶在任贪酷无比,杀王大郎一家七命,委实冤枉,乃上疏 [11] 奏闻朝廷。其疏云:
臣闻理财之任,上不病国,下不病商,斯为称职。乃有吾爱陶者,典榷上游,分司重地,不思体恤黎元, 养培国脉;擅敢变乱旧章,税及行人,专为刑虐,惟务贪婪。是以商民交怨,男妇兴嗟。吸髓之谣,久著于汉江;剥皮之号,已闻诸辇毂。昔刘晏桑弘羊,利尽锱铢,而未尝病国病民,后世犹说其聚敛。今爱陶与商民作仇,为国家敛怨,其罪当如何哉!尤可异者,诬良民为盗,捏乌有为赃,不踰三日,立杀七人。掷遗骸于水滨,弃停榇于郊野;夺其室以居爪牙,攫其资以归囊橐。冤鬼昼号,幽魂夜泣,行路伤心,神人共愤。夫官守各有职责,不容紊乱。商税榷曹之任,狱讼有司之事,即使盗情果确,亦当归之执法。而乃酷刑肆虐,致使阖门殒毙,天理何在,国法奚存!臣衔命巡方,职在祛除残暴,申理枉屈。目击奇冤,宁能忍默?谨据实奏闻,伏乞将吾爱陶下诸法司,案其秽滥之迹,究其虐杀之状,正以三尺,肆诸两观。庶国法申而民冤亦申,刑狱平而王道亦平矣。
圣旨批下所司,着确查究治。吾爱陶闻知这个消息,好生着忙。自料立脚不住,先差人回家,葺理房屋;一面也修个辨疏上奏,多赍金银到京,托相知官员,寻门户挽回。其疏云:
臣谬以樗材,滥司榷务;固知蝱负难胜,奚敢鼹饮自饱。莅任以来,矢心矢日,冰蘖宁甘,虽尺寸未尝少逾。以故商旅称为平衡,地方亦不以为不肖。而忌者反指臣为贪酷,捏以吸髓之谣,加以剥皮之号。无风而波,同于梦呓,岂不冤乎?犹未已也,若乃借盗窃之事,砌情胪列,中以危法,是何心哉?当盗入臣署攫金,觉而逐之,遂投刃以刺,幸中臣额,乃得不死。及追贼踪,潜穴署左,执付捕役,惧罪自尽。穷究党羽,法所宜然。此而不治,是谓失刑。而忌者乃指臣为酷刑肆虐,不亦谬乎?岂必欲盗杀臣,而尽劫国课,始以为快欤?夫地方有盗,而有司不能问, 反责臣执盗而不与,抑何倒行逆施之若是也。虽然,臣不敢言也,不敢辨也。何则?诚不敢撄忌者之怒也。惟皇上悯臣孤危孑立,早赐罢黜,以塞忌者之口,使全首领于牖下,是则臣之幸也。
自来巧言乱听,吾爱陶上这辨疏,朝廷看到被贼刺伤,及有司不能清盗,反责其执盗不与,这段颇是有理。亦批下所司,看明具覆。其时乃中书门下侍郎蔡确当国,大权尽在其手,吾爱陶的相知,打着这个关节。蔡确授意所司,所司碍着他面皮,乃覆奏道:
看得吾爱陶贪秽之迹,彰彰耳目,虽强词涂饰,公论难掩。此不可一日仍居地方者矣。惟王大郎一案,窃帑伤官,事必有因,死不为枉。有司弭盗无方,相应罚俸。未敢擅便,伏惟圣裁。
奏上,圣旨依拟将吾爱陶削职为民,速令去任,有司罚俸三月。他的打干家人得了此信,星夜兼程,赶回报知。吾爱陶急打发家小起身,分一半土兵护送。王大郎箱笼,尚在库上,欲待取去,踌躇未妥,只得割舍下来。
数日之后,邸报已到,铁御史行牌,将附库资财,尽给还杨氏,一面拿几个首恶土兵到官,刑责问遣。那时杨氏领着儿子,和两个家人妇,到衙门上与丈夫索命。哭的哭,骂的骂,不容他转身。吾爱陶诚恐打将入去,分付把仪门头门紧拴牢闭了。地方人见他惧怕,向日曾受害的,齐来叫骂。便是没干涉的,也乘着兴喧喧嚷嚷,声言要放火焚烧,乱了六七日。吾爱陶正无可奈何,恰好署摄税务的官员来到。从来说官官相护,见百姓拥在衙门,体面不好看,再三善言劝谕,方才散解。放吾爱陶出衙下船,分付即便开去。岸上人预先聚下砖瓦土石,乱掷上去,叫道:“吾剥皮,你各色俱不放空,难道这砖瓦不装一船,回去造房子。”有的叫道:“吾剥皮,我们还送你些土仪回家,好做人事。”拾起大泥块,又打上去。这一阵砖瓦土石,分明下了一天冰雹。吾爱陶躲在舱中,只叫快些起篷。那知关下拥塞的货船又多,急切不能快行。商船上又拍手高叫道:“吾剥皮,小猪船,人载船在此,何不来抽税?”又叫道:“吾剥皮,岸上有好些背包裹的过去了,也该差人拿住。”叫一阵笑一阵,又打一阵癐癐。吾爱陶听了,又恼又羞,又出不得声答他们一句,此时好生难过。正是:
饶君掬尽三江水,难洗今朝一面羞。
这则小说选自《石点头》第八卷。
小说叙述了贪官污吏吾爱陶的各种劣迹。他原是九家村一介乡民,虽自幼聪慧,但人品卑下,凶恶贪鄙,求学时,与同窗有一言不合,便怒气相加,乃至揪发扯胸,挥砖掷瓦,加之爱占便宜,私欲极重。
为官后,更是不择手段,鱼肉乡民,人称“吾剥皮”。徽州汪商贩帛途经荆州,他寻机刁难,将价值千金的货物“尽都剪破”,害得汪商空手而归。他还捕风捉影地指控王大郎窝藏盗贼,使王家七人死于无辜,并欲带兵拘拿潜逃在外的王家次子,以图斩草除根。由于作恶多端,终于引起公愤,上司只得将其削职为民。吾爱陶埋名改姓,在金陵买了六个女子,开妓院赚钱,被汪商识破身份后进行嘲笑和报复。后王大郎阴魂前来索命,“须臾间心胸直至小腹下,尽皆溃烂,五脏六腑,显出在外,方才气断身绝”,得到报应而死。
作者淋漓尽致地揭露了封建官吏吾爱陶贪酷无比的形象,在客观上暴露出明末官场的黑暗和社会的各种弊端,颇有认识价值。
小说的主人公吾爱陶,是一个贪官污吏的艺术典型。题目名为“贪婪汉”,即点明了他的主要性格特征。开篇引述罗隐的诗和俗谚,对“坐公堂的官人”恣意攫取金钱的行径作了有力的鞭挞,并说明其创作动机是为了“尽可唤醒迷人”。作者先用叙述性的语言,交代了吾爱陶的贪财、蛮横无理、无视国法及恣意妄为。这就唤起了读者的直接观感,先给人留下一个明晰的形象。继而又叙写他买通官吏,换得官身后的一系列勒索百姓的事件,进一步铺陈与刻画了吾爱陶的贪婪与卑鄙无耻。接着,作者又撷取刁难汪商和陷害王大郎两个代表性事例,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吾爱陶“严刑却为钱”,“无辜伤七命”的横暴、奸诈。至此,小说的情节也发展到了高潮。作品用犀利的笔触,在聚光灯式的透视中,活现出这个恶魔的卑劣灵魂。最后叙写吾爱陶的败落,虽然存在着因果报应的思想局限,缺乏真实感人的艺术力量,但也宣泄了人民憎恨这类封建官吏的情绪,不失为是一篇较好的作品,对清代白话小说的创作有一定影响。例如杜纲的《娱目醒心编》卷十一《诈平民恃官灭法 置美妾藉妓营生》,显然得之于本篇的启迪,对本篇的沿袭之迹甚明。
本篇小说采用单线纵向发展的结构方式,按照吾爱陶的生活足迹来设计故事框架。它的纽结点是吾爱陶对金钱的贪婪。围绕这一点,小说由一般到个别,从抽象到具体,点面结合,逐层展现人物性格。这种“剥笋法”,可在故事情节发展的层层递进中不断揭示人物的复杂心灵,有利于表现作品的主题。同时,在审美情趣上,也可引导读者渐次进入艺术王国,从而在不知不觉中领悟到艺术的情韵。
(张 兵)
注 释
[1].髫年:指童年。髫,古时小孩下垂的头发。泮:学校。
[2].旗扁:旗匾。
[3].便览:此指名单。
[4].奔竞:为名利而到处奔走,拼命竞争。
[5].榷:税;征税。
[6].虻负之耻:形容才疏学浅,自谦之词。
[7].关:设立的查税处。
[8].贼骨头:吴地方言,指偷东西的人。
[9].詈骂:责骂。
[10].铺家:商店。
[11].疏:奏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