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起凤
【作者小传】
(1741—?) 清小说家。字桐威,号薲渔,又号红心词客,别署花韵庵主人。江苏吴县(今苏州)人。乾隆三十三年(1768)中举,此后五次赴试,均落第而归。曾在两淮巡盐御史衙门当幕僚,又先后在安徽祁门、全椒当县学训导。乾隆五十九年(1794)时尚在世。作有小说集《谐铎》等。
桃 夭 村
沈起凤
太仓 [1] 蒋生,弱冠能文。从贾人 [2] 泛海,飘至一处,山列如屏,川澄若画。四围绝无城郭,有桃树数万株,环若郡治。时值仲春,香风飘拂,数万株含苞吐蕊,仿佛锦围绣幄,排列左右。
蒋大喜,偕贾人马姓者,傍花徐步而入。忽见小绣车数十队,蜂拥而来。粗钗俊粉,媸妍 [3] 不一。中有一女子,凹面挛耳 [4] ,齞唇历齿 [5] ;而珠围翠裹,类富贵家女,抹巾障袖,强作媚态。生与马皆失笑。末有一车,上坐韶齿 [6] 女郎,荆钗压鬓,布衣饰体,而一种天姿,玉蕊琼英 [7] ,未能方喻。生异之,与马尾缀其后。轮轴喧阗 [8] ,风驰电发,至一公署 [9] ,纷纷下车而入。
生殊不解,询之土人。曰:“此名桃夭村。每当仲春男女婚嫁之时,官兹土者,先录民间女子,以面目定其高下;再录民间男子,试其文艺优劣,定为次序;然后合男女两案,以甲配甲,以乙配乙,故女貌男才,相当相对。今日女科场,明日即男闱 [10] 矣。先生倘无室,何不一随喜 [11] ?”生唯唯,与马赁屋而居。因思车中女郎,其面貌当居第一;自念文才卓荦,亦岂作第二人想?倘得天缘有在,真不负四海求凰之愿。而马亦注念女郎,欲赴闱就试。商诸生,生笑曰:“君素不谙此,何必插标卖钱账簿耶?”马执意欲行,生不能阻。
明日,入场扃试,生文不加点,顷刻而成;马草草涂鸦 [12] 而已。试毕归寓,即有一人传主试命,索青蚨 [13] 三百贯,许冠一军。生怒曰:“无论客囊羞涩 [14] ,不足以餍老饕 [15] ;即使黄金满屋,岂肯借钱神力,令文章短气哉!”其人羞惭而退。马蹑其后,出橐 [16] 中金予之。案发,马竟冠军,而生忝然居殿 [17] 。生叹曰:“文字无权,固不足惜;但失佳人而获丑妇,奈何!”
亡何,主试者以次配合,命女之居殿者,赘生于家。生意必前所见凹面挛耳,齞唇历齿者。及揭巾视之,黛色凝香,容光闪烛,即韶齿女郎也。生细诘之。曰:“妾家贫,卖珠补屋,日且不遑;而主试者,索妾重赂,许作案元,被妾叱之使去,因此怀嫌,缀名案尾。”生笑曰:“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使予以三百贯钱,列名高等,安得今夕与玉人相对耶?”女亦笑曰:“是非倒置,世态尽然。惟守其素 [18] 者,终能邀福耳。”生大叹服。
翌日,就马称贺。马形神沮丧,不作一词。盖所娶冠军之女,即前所见抹巾障袖,而强作媚态者也。笑鞫 [19] 其故。此女以千金献主试,列名第一,而马亦夤缘 [20] 案首,故适得此宝。生笑曰:“邀重名而失厚实,此君自取,夫何尤 [21] ?”马郁郁不得意,居半载,浮海而归。生笃于伉俪,竟家于海外,不复反矣。
铎曰:“钱神弄人,是非颠倒。岂知造化弄人,更有颠倒钱神之柄哉!然此女出千金装不吝,意气故自不凡,即谓之嘉耦亦可。”
本文选自沈起凤《谐铎》。是书共十二卷,受《聊斋志异》的影响,借鬼狐怪异之事,描摹世态,多所讽喻,设想奇幻,文笔亦不俗,是继《聊斋》之后较为出色的一部文言小说集,故风行于世。
小说《桃夭村》通过太仓蒋生的海外奇遇,曲折地揭露和讽刺了贿赂公行、黑白颠倒的社会现实。作者构思精巧,在悖谬和颠倒的情节进展中,引出出人意料的结局,具有强烈的喜剧色彩和讽刺意味。
“弱冠能文”的蒋生,随商人泛海而至桃夭村。“桃夭”者,《诗经·周南》篇名也,首章曰:“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这是一首婚礼的赞歌,赞美男女及时嫁娶,夫妇相宜,家室和顺。桃夭村果然是桃花盛开,香风飘拂,是一个令人心旷神怡的好地方。于是,蒋生“大喜”!然而,环境虽然优美,世态却很丑恶,这里并不是一个婚嫁相宜、家室和顺的地方。这便是笼罩全文的一个大“悖谬”。
蒋生与商人马某进村游赏,“忽见小绣车数十队,蜂拥而来”,车中坐的都是姑娘,美丑不一。奇丑者衣着华丽,故作媚态,令人发笑;而最美者荆钗布衣,却天姿秀丽,使人倾心。这里是美丑贫富的“悖谬”和“颠倒”。
蒋生问了当地人,始知都为待嫁之女。此处有一种婚嫁习俗,女子选美,男子试文,按名次先后,以次相配,倒是一种风雅而公平的办法。于是蒋生决定应试,他自负文才,以为稳居第一;而文墨不通的商人马某,因为注念美女,也“赴闱就试”。试毕,主试官公然索贿三百贯,蒋生客囊羞涩,而马某却赶紧如数呈献。结果,马某高居榜首,蒋生名列最后。名实悖谬,贤愚颠倒,蒋生自以为“失佳人而获丑妇”,愤懑怅惘。然而,他没想到,钱能通神,选美也不例外,有钱则丑者为美,无钱则美者为丑,同样是颠倒错乱的。悖谬相叠,错中有错,倒凑成了一个美满的结局:蒋生得佳人,马某娶丑女,各得其所。故而作者评之曰:“钱神弄人,是非颠倒。岂知造化弄人,更有颠倒钱神之柄哉!”
作者沈起凤屡试不第,潦倒一生,他对金钱与权力的结合造成的社会丑恶与黑暗,是有切肤之感的,这篇小说显然是作者宣泄自己胸中愤懑不平之作。故事并不等于现实,沈起凤是清醒的,故而文中借佳人之口说道:“是非倒置,世态尽然。惟守其素者,终能邀福耳。”在那种社会环境中,一个无权无钱的落拓文士,也只能用这种念头来求得心理的平衡了。
读这篇小说,自然地会令人联想起《聊斋志异》中《罗刹海市》一文,二者意趣不同,但沈起凤显然是从中受到启发的。
(李永祥)
注 释
[1].太仓:地名,今属江苏。
[2]. 贾(gǔ)人:商人。
[3]. 媸(chī):丑。妍(yán):美。
[4].挛耳:蜷曲的耳朵。
[5].齞(yǎn)唇:唇翻露齿貌。历齿:牙齿稀疏不齐。
[6].韶齿:年轻,妙龄。
[7].玉蕊琼英:即鲜花美玉之意。玉蕊:花名。琼英:似玉的美石。
[8].喧阗(tián):哄闹声。
[9].公署:官衙。
[10].闱:科举的试场。
[11].随喜:佛教以随人为善为随喜,后借指跟着别人去做某件事情。
[12].涂鸦:本指书法幼稚,此喻潦草成文。
[13].青蚨:古时传说中的虫名,也称“鱼伯”。后引申为钱币名。
[14].客囊羞涩:客游在外,囊中钱少之意。
[15].老饕(tāo):传说中的恶兽,喻贪财之人。
[16].橐(tuó):口袋。
[17].殿:最后一名。
[18].素:清白、本分。
[19].鞫(jū):问。
[20].夤(yín)缘:钻营巴结。
[21].尤:恼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