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于令
【作者小传】
(1592—1674) 明末清初戏曲作家、小说家。原名韫玉,后改名晋,字令昭、砚昭、凫公,号于鹃,又号箨庵、白宾、吉衣主人、剑啸阁主人、幔亭仙史等。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在明末时功名仅为秀才,入清后历任水部郎、临清关监督与荆州知府。顺治十年(1653),因遭“侵盗钱粮”的弹劾而被罢官。作有小说《隋史遗文》等。
王小二转面起炎凉
袁于令
——《隋史遗文》第六回(节选)
王小二在柜上结饭帐,见叔宝回来,问道:“领了批回来了?饯行酒还不曾齐备,却怎么好?”叔宝道:“这酒定不消 [1] 了。”小二道:“闲坐着,且把帐算起了何如?”叔宝道:“拿帐过来算。”小二道:“相公爷是八月十六到小店的,今日是九月十八日了。八月大,共计三十二日。小店有规矩,来的一日,去的一日,不算饭钱,折接风送行。三十个整日子,马是细料,连爷三顿荤饭,一日该时银一两,九折算,净该纹银二十七两。收过十两好银子,准少十七两。”叔宝道:“这三两银子,是蔡太爷赏的,却是好的。”小二道:“净欠十四两。事体又小,秦爷也不消写帐,兑银子就是了。待我去取天平过来。”叔宝道“小二哥且慢着,我还不去。”小二道:“秦爷领了批文,如今也没有什么事了。”叔宝道:“我有一个樊朋友,赶泽州投文,有些盘费的银子,都在他身边。想是泽州的马太爷,也往太原公贺李老爷去了。官回来领了文,少不得来会我,才有银子还你。”小二道:“小人是个开饭店的,你老人家住一年,才是好生意哩。”叔宝写帐:九月十八日结算,除收净欠纹银一十四两无零。王小二口里虽说秦客人住着好,肚里打稿儿:那几件行李,值不多银子。有一匹马,又是张口货,他骑了饮水去,我好拦他?就到齐州府寻着公门中的豪杰,那里替他缠得清?倒要折了盘费,丢了工夫去讨饭帐不成?这叫做见钟不打,反去铸铜了。我想那批回是要紧的文书,没有此物去,见不得本官。不如拿了他的,倒是绝稳的上策。这些话都是王小二肚里踌躇,不曾明言出来。将批文已拿在手内,叫婆娘:“这个文书,是要紧的东西。秦爷若放在房内,他好耍子,常锁了门出去,深秋时候,连阴久雨,屋漏水下,万一打湿了,是我开店人的干系。你收拾好在箱笼里面,等秦爷起身时,我交付明白与他。”秦叔宝心中便晓得王小二揮作当头 [2] ,假做小心的说话,只得随口答应道:“这却极好。”说话也不曾说完,小二已递把妻子手内,拿进房了。正是:
无情便摘神仙珮,计巧生留卿相貂。
小二又叫手下的:“那饯行酒,不要摆将过来。秦爷又不去,若说饯行,就是速 [3] 客起身的意思了。径拿便饭来请爷吃。”手下知道主人的口气,“便饭”两字,就是将就的意思了。小菜碟儿都减少了两个,收家伙的筛碗、顿盏,光景甚是可恶。九月家间,早晨面汤也是冷的。叔宝吃了眉高眼低 [4] 的茶饭,又没处去,终日出城到官路望樊建威到来。正是:
闷是一囊如水洗,妄思千里故人来。
自古道:“嫌人易丑,等人易久。”望到夕阳时候,见金风送暑,树叶飘黄,河桥官路,多少来车去马,那里有樊虎的半个影儿?远远望见一个人,是公门中的打扮,及至到身边,却又不是。在树林中,急得双脚只是跳,叫道:“樊建威,樊建威!你今日再不到,我也无面目进店,又受小人的闲气。”到晚,只得回来。
那樊建威原不曾期约潞州相会,只是叔宝痴心想着,有几两银子在他身上。这个念头撑在肚里,怎么等得他来?——暗里摇桩,越摇越深了。明日早晨又去。“今日再不来,到晚我就在这树林中寻一个没结果 [5] 的事”。思想家中有老母,只得又回来。脚步移徙艰难,一步一叹,直待上灯后,方才进门。叔宝房内已点了灯,叔宝见了灯光,心中怪道:“为甚今夜这般殷勤起来,老早点火在内了?”驻步一看,只见有人在内,呼幺喝六,掷色饮酒。王小二在内跑将出来,叫一声:“爷,不是我有心得罪,今日到了一起客人,他是贩什么金珠宝玩的,古怪得紧,独独里只要爷这间房。早知有这事体,爷出去锁了房门,到也不见得这事出来。我打帐要与他争论,他又道:‘主人家只管房钱,张客住得,李客也是住得的。我多与你些房钱就是了。’我们这样人,说了‘银子’两字,只恐怕冲断了好主顾。口角略顿了一顿,这些人竟走进去坐,倒不肯出来。我怕行李拌差了,就把爷的行李,搬在后边幽静些的去处。因秦爷在舍下日久,就是自家人一般,这一班人,我要多赚他些银子,只得从权了。爷不要见怪,才见海量宽洪。”叔宝好几日不得见王小二这等和颜悦色,只因倒出他的房来,只得说这些好话儿。秦叔宝英雄气概,那里忍得小人的气过?只因少了饭钱,自揣一揣,只得随机迁就,道:“小二哥,屋随主便,但是有房与我安身就罢,我也不论好歹。”
王小二点灯引路,叔宝跟随,转弯抹角,到后面去。小二一路做不安的光景,走到一个所在,指道:“就是这里。”叔宝定睛一看,不是客房,却是靠厨房一间破屋,半边露了天,堆着一堆穤穤稭 [6] ,秦琼的行李,都堆在上面。半边又把柴草打个地铺,四面风来,灯挂儿也没处施设,就地放下了,拿一片破缸爿挡着壁缝里风。又对叔宝道:“秦爷,只好权住住儿,等他们去了,仍旧到内房里住。”叔宝也不答应他。小二带上门竟走去了。叔宝坐在草铺上,把金装锏按在自己膝上,用手指弹锏,口内作歌:
旅舍荒凉雨又风,苍天着意困英雄。
王小二转面起炎凉
——《隋史遗文》插图
欲知未了平生事,尽在一声长叹中。
正吟之间,忽闻脚步响声,渐到门口,将门上袅吊儿倒扣了。叔宝也是个宠辱无惊的豪杰,到此时也容纳不住,问道:“是那一个扣门?你这小人,你却不识得我秦叔宝的人哩!我来时明白,去时焉肯不明白?况有文书、鞍马、行李俱在你家中,难道我就走了不成?”外边道:“秦爷不要高声,我是王小二的媳妇。”叔宝道:“你素有贤名,夜晚黄昏来此何干?”妇人道:“秦爷,我那拙夫是个小人的识见,见秦爷少几两银子,出言不逊。秦爷是大丈夫,把他海涵了。我常时劝他,不要这等炎凉,他还有几句秽污的言语,把恶水泼在我身上来。我这几日不好亲近得秦爷,适才打发我丈夫睡了,存得有晚饭送在此间。”
萧萧囊橐已成空,谁复留心恤困穷?
一饭淮阴遗国士,却输妇女识英雄。
叔宝闻言,眼中落泪道:“贤人!你就是淮阴的漂母,哀王孙而进食。恨秦琼他日不能封三齐,报千金耳。”柳氏道:“我是小人之妻,不敢自比于君子,君子施恩却不望报。只说秦爷暂处落寞,我见你老人家,衣服还是夏衣,如今深秋时候,我这潞州风高气冷,脊背上吹了这两条裂缝,露出尊体,却不像模样。饭盘边有一索线,线头上有一个针子,爷明日到避风的去处,且缝一缝,遮了身体。等泽州樊爷到来,有银子换衣服便不打紧了。明日早晨,若厌听我拙夫琐碎,不吃早饭出门,媳妇倒趱得有几文皮钱,也在盘内,爷买得些粗糙点心充饥。晚间早些回来。”说完这些言语,把那袅吊儿开了自去了。
本篇采自《隋史遗文》第六回。
《隋史遗文》共十二卷六十回,署名吉衣主人,实为袁于令根据“旧本”(可能是民间流传的一个说书底本)改编而成。袁于令在改编《隋史遗文》时,对底本进行了精心的文学加工。他在《隋史遗文序》中说:“正史以纪事:纪事者何,传信也。遗史以搜逸:搜逸者何,传奇也。传信者贵真……传奇者贵幻。”这就从理论上把历史著作和历史演义小说严格地区别开了。作为“遗史”的小说创作,应该融入和使用更多的文学因素,使作品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和艺术感染力。所以他改编的《隋史遗文》,不再像《唐书志传》《隋唐两朝志传》等演义那样,依照《通鉴纲目》的编年顺序,依次铺写秦王李世民建立唐王朝的历史,而是以乱世英雄秦琼为中心人物,塑造了一个忠臣良将的典型,并顺势交代了唐王朝的建立史。《隋史遗文》的出现,标志着隋唐系列小说已从历史演义演变为英雄传奇,在“说唐”小说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据统计,清人褚人获的《隋唐演义》前六十回,几乎有三分之一的文字是直接抄录《隋史遗文》的。
《新唐书》载秦琼“才而武”“志节完整”,《隋史遗文》则把他作为理想的英雄来塑造,在他身上涂上了鲜明的儒教色彩。小说第三回介绍他“散财结客,济弱扶危”,“又听母亲训诲,似吴国专诸的为人,就叫他做赛专诸”。他本不愿为捕盗都头,可是母亲让他去干这差使。既是母命,也只好勉而为之。他做了捕盗都头,小说却不去描写他如何破案捉贼,而是笔锋一转,让他送犯人到潞州出差,安排他饱受磨难。因潞州蔡刺使去太原贺李大人,秦琼等批文滞留在王小二店中近两月,盘费被朋友樊建威带往泽州,穷得当锏卖马,甚至遭官府毒打,还受尽王小二的冷眼,但他只是忍气吞声。本文选自小说第六回,就通过穷困的秦琼在王小二店中所受的冷遇,表现了他落拓涵忍、委曲求全的性格,这正是儒家理想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者从细微处着眼,精心描摹了生意人王小二在秦琼没有银两交饭钱的特定环境中的人物情态、动作和语言,写出了他贪婪势利又狡猾奸诈的商人习性。小二见秦琼领了批文,首先想到的是结清饭账,来去两天不算,又是九折,看似豪爽、大方,实为精细、计较,连“八月大”“马是细料”“三顿荤饭”都算进去了。小二没想到秦琼的“盘费”被朋友带走了,要等与朋友相会才有钱付,于是乖巧地说客人住的时间越长,饭店生意越好。既不得罪秦琼,又表达了赚钱是目的。话虽如此说,精明的店小二不得不盘算,秦琼已欠纹银一十四两,行李又不值钱,如骑马逃走,向谁讨钱?想来想去,还是他的批文最要紧。所以先把文书拿在手里,才是万全之策。就以怕房屋漏水打湿文书为由,叫婆娘替秦爷好好收拾在“箱笼里面”。秦琼明知王小二之用心,但无可奈何。从此,王小二便日益冷落秦琼,降低了平日饭菜的档次。不但小菜减了两个,甚至服务态度也变差了,早晨的面汤变凉了。更为发指的是王小二趁秦琼外出之际,把秦琼的房间转给了有钱人,把他安排在一间半边露天的破屋里,还和颜悦色,花言巧语,使他有口难言。这就把王小二这个生意人的精明、势利、乖巧刻画得栩栩如生,把人情冷暖通过富有特征的细节和语言力透纸背地表现出来,可谓妙笔生花。
相对王小二的炎凉和势利,其妻子柳氏倒颇为善良而有见识。她既能恰当地评价丈夫“是个小人的见识”,又敢于深夜为秦琼送晚饭和针线,甚至把自己攒得的几文皮钱也给秦琼买点心充饥,实在难能可贵。
面对王小二的炎凉世故,秦琼表现出了极大的忍耐力。批文被王小二扣押,秋日早晨饮冷面汤,他不计较;本不愿受小人的闲气,急得双脚直跳,但还是一次次走进店来;房间被换,行李被搬,近于污辱,他又是忍耐;难受之时,只是弹锏作歌而已,这正是儒家所谓的大丈夫不记“小人”之过。若是莽撞之人,这一口口恶气岂能忍得!而对柳氏的一针一线之恩,他却感动得泪流满面,铭刻在心,可见其信条是有恩必报,有怨则泯。小说第十六回写他从幽州回到潞州,王小二见他得了官,恐其记恨找麻烦,让妻子撒谎说他已经死了。秦琼见了柳氏,不但不责备小二的炎凉,还以重金报柳氏,真正兑现了诺言。并说当年小二所作所为亦情有可原,古今如此。而柳氏那一针一线之情,至今铭刻于心。态度诚恳,入情入理,何等宽宏大度!大丈夫能屈能伸,唯其如此,方是英雄本色。
(曾良)
注 释
[1].消:需要。
[2].(扌勹車):同“挥”。当(dànɡ)头:抵押品。
[3].速:请。
[4].眉高眼低:指脸上不好的表情、神色。
[5].没(mò)结果:指一死了之。没,通“殁”。
[6].穤穤(nuò)稭:稻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