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如亭主人

  下载全书

【作者小传】

清小说家。道光时人。真实姓名与生平事迹均不详。作有小说《绿牡丹》等。

十字街前父跑马四望亭上女捉猴

二如亭主人

——《绿牡丹》十九—二十回

你说那两位少年却是何人?一位是西台御史栾守礼之子,名瑛,字叫镒万,年纪约有一十四、五。其人生性奸险,为人刻薄。因家内马帮中看马的猴子跑了,愿出十两银子令人捉拿;众人撮弄余谦上去,栾镒万也随来观看。四望亭左边相近的房子有许多关了,三间空门面站了十数个家人,一个帮闲坐在那里观看。你说那个帮闲是谁?姓华名多士,字叫三千,本城人也。栾镒万喜他奉承,故收在家做个帮闲,正同栾镒万看余谦捉猴,忽听问猴子的主人,华三千忙出来相答。花老嫌银子少,还要加添,华三千不敢作主,只是不添。栾镒万早看见一众之内,有个少年女子生得俊俏,故出来启唇答话,指着花碧莲上去,情愿加添银子十两。街南房子遂叫人开了,让他们暂歇。公子性格只图乐意畅怀,那在乎十两银子。

且说花老一众将牲口牵进房来,包裹行囊卸下,房内桌椅板凳现成,众人坐下。花老向女儿道:“今日少不得上去代余大叔把个猴子捉下,一则显显本事,二则落他二十两银子。”花碧莲听说叫他上去捉猴,心中暗想道:“爹爹好没正经,今日来此所为何事?叫我出乖露丑。那骆公子即住在城内,倘被他看见,谁知他欢喜我登高不欢喜我登高?这亲事又不能妥贴了。”意欲不去,又恐违了父命,只得勉强应道:“是了!”花奶奶看见女儿皱着眉头有些懒怠,却不晓得女儿心中惧怕骆公子不悦他登高之意。遂指着老头儿骂道:“老匹夫!老杀才!几十年未见银子了!女儿病体刚治好,又叫他上去捉猴。”花老因一时高兴逞能,随口就应了,着碧莲上去。今被妈妈一场责骂,才想起女儿抱病始痊,自悔道:“真个我粗率,不该应他;今若再具说换人去捉,反惹他笑我女儿无能。怎样去法才好?”坐在一旁想法。看官,你说花碧莲因何抱病?自在定兴县会见骆公子,议亲不谐,回家就得了大病。乃至父亲救了任正千,任正千受伤过重,只望养好了他的棒疮,代他作伐,谁料三月始痊。且任正千生于富贵之家,从无受过这宗冤气苦恼,棒伤痊后,又发起疾病来了。花碧莲见他病势长久,自己焦躁,又犯了病。任正千病才好些,花振芳料他不能同下扬州,求了任正千一封书子,代碧莲作伐。花老夫妇同巴氏弟兄八人,带了花碧莲下扬州,一则议亲,二则慰女儿心怀。只因来至四望亭,见余谦捉拿猴子不下,山东人生性耿直,即代他焦躁起来,所以要着人帮他去捉。又被妈妈责备一番,又不好更换人,去同那少年人商议,不知可能?坐在那里思想。想了一会,向妈妈说道:“我既出口叫女儿上去,又怎好换人!我去与那少年人商议,说女儿患病未痊,恐力不足,另外着人帮帮吧!”花奶奶道:“你去与他商议。”花老遂走到街北,说道:“猴子的主人,我有一句话商议:非我更改前言,亦非我女儿不能捉拿;但我欲另外着一个人上去帮帮,不知使得否?”栾镒万未曾回言,华三千道:“若加帮手,还是谢银十两了!”栾镒万连忙拦住华三千,低低附耳说道:“原不过为要那女子上去,以畅我心,何必锱铢较量谢仪。”又说:“不管他有帮手无帮手,只要那女子上去就罢,不短他的银子。”花老仍回街南向妈妈说道:“已与他商议定了,许我们着个帮手,不知那个上去帮帮哩?”花妈妈道:“还有那个?就是我上去罢了!”于是母女二人俱将大衣卸下,内着短袄,用汗巾束腰扎妥,买了几样点心,冲了壶茶,吃了上去。花碧莲向父亲说道:“爹爹,买几个水果来。”花振芳遂着巴龙买了些栗子、核桃、莱梨 [1] 等物件,进房来交与碧莲。碧莲揣在怀中,花奶奶也带了些。花老将牲口行李交与巴氏兄弟看守,向巴氏弟兄说道:“我等随去,在四望亭四面站立,好指示猴子方向。他母子在上容易捉住些。”说罢,花老在前,花奶奶在后,碧莲在中,巴氏弟兄两边护卫,吆喝道:“诸位让路,我们上去捉猴哩!”此刻,人比先前更多,听说他是捉猴之人,只得让开路来,由他上去。……

却说花振芳等行至四望亭边,看见余谦还在那里勉强捉拿,花振芳素知余谦爱褒贬,才大声说道:“余大叔请了,这小小物件怎劳大叔费此精神。休说一个,就是十个也不须大叔拿得。请大叔下来歇息片刻,谈讲谈讲,等我着娃子上去代大叔捉下来吧。”余谦在上边捉又捉不住,要下又不好下来,正在着急,闻得花振芳在下替他分解,将计就计,着眼往下一望,叫道:“花老爹,你几时来的?”双脚一跳下得亭来,到花振芳跟前来说道:“巴爷昆玉,奶奶、姑娘都在此地哩!我献丑了!”花振芳道:“这小小孽畜,怎当得余大叔捉拿,正是割鸡用牛刀。在下久未与大叔相会,特请下来谈谈,着小女上去代大叔拿下来吧!”又道:“俺的儿,上去吧!”只见花碧莲一纵,早上了四望亭头一层。众家看的人齐声喝彩道:“这个上法千古罕有,难得难得!”花碧莲上得亭来,猴子正在里面,被花碧莲一惊,猴子跳上四望亭的二层。花碧莲稍停一停,将身一纵也上了二层。花奶奶看见女儿上了二层,随即一纵也上了四望亭的头层,众看的人又喝彩道:“恁大年纪的老人家,尚有如此气力,真是一个老强盗婆了!”花振芳见他母女二人俱各上去,遂同了余谦等六人分在四面站立。

且说花碧莲在二层上,将怀中的果子取出一把,望猴子跟前掷去,坐在上面也不惊觉它。那猴子一见了果子,用手掌拾起,口内食嚼;嚼尽时,花碧莲又掷一把,猴子又在那里拾吃。花碧莲慢慢挨近,离得二、三尺远近,猴子惊觉,躲南边去了。花碧莲为墙遮蔽,不知猴子的去向。巴龙站在南面,吆喝道:“猴子在南面了!”花碧莲转到南面,仍将果子掷了一把,猴子又在那里拾吃。花碧莲挨近身边,那猴子又惊跳到别处,看不见了。看官,那猴子若不是被余谦捉怕了的,此刻花碧莲这般拿法儿是易捉的。那花振芳同余谦站在下面,大叫道:“猴子跳到北边去了!”花碧莲转向北边,那猴子跳上头层,花碧莲亦上头层。幸喜上面无有墙壁遮眼,花碧莲心生一计,道:“须将这畜生挤在角上,叫它无处逃遁,方能擒住。”又在怀中取一把果子掷在东北角尖上。那猴子见有果子在上,遂往东北角上拾果子吃。花碧莲悄悄挨近猴子身边,待伸手去捉,猴子见有花碧莲挡住右边,无有空处逃走,那畜生发急,用力一跳,欲从花碧莲头上跳过。不料这四望亭多年未曾修理,木料朽烂,灰砖裂开,花碧莲同猴子俱坠下来。众人齐道:“不好了,掉下人来了!”花碧莲从上掉下,花振芳同余谦并巴氏弟兄俱皆惊惶无措,花碧莲自料性命难保。只见四、五簇人之外,有一少年人叫一声:“还不救人,等待何时!”将身一纵过来,将花碧莲双手接住,抱在怀中,坐在尘埃。众人齐道:“难得这个英雄,不然要跌为肉泥!”花振芳同众人跑过来一看,接住花碧莲者,不是别人,正是骆宏勋大爷!花振芳谢道:“难报大爷救命之恩!”用手摸摸花碧莲口已无气。花振芳大哭道:“我儿无气了!”骆大爷道:“莫惊慌,姑娘不过惊吓太甚,必无碍性命,倒不要惊动他,稍停片刻自然醒转。”花振芳又用手一摸,竟还有气,方才改忧作喜,道:“奶奶,不妨!不妨!骆大爷真乃救命的恩人了!”仰头朝花奶奶说道:“女儿还有气,你还不下来,在上头等甚么?”那花奶奶见女儿上了顶层,他就在二层预备下来接着捉;及见亭角女儿坠地,早吓得皮麻骨酥,站立不住,坐在二层上发抖不止。只听得老头儿说道:女儿有气。方才魂魄入窍,跳下亭来,走至女孩儿跟前,见骆大爷抱在怀中,遂谢了又谢,叫声:“碧莲!骆大爷是你的恩人!”回头看那猴子已跌为肉饼。巴氏弟兄也因知此信,都来瞧看。有顿饭时节,花碧莲口中微微有气,花老夫妇齐声叫道:“碧莲!醒醒来!醒醒来!骆大爷抱住你了,不然与那猴子一样!”又道:“骆大爷抱了这半日,遍身流汗了,你速速醒来,醒来!好叫骆大爷歇息歇息!”此时花碧莲已醒了八、九分,耳中听得爹娘俱说:多谢骆大爷相救,已经抱了这半日了;又说他遍身流汗,还只当爹娘宽他之心,那里就有这宗相巧之事:我今坠下,偏偏骆公子在此救我!觉乎着自己的身子不象在地上,似乎在人身上一般。遂暗暗将眼睁将开:真是骆公子抱在怀中。故意将眼合上,只做不醒的神情,将身子向骆大爷身上又贴了两贴。正是:

虽然不曾同欢乐,暂卧怀中也动情。

骆宏勋同徐松朋二人,因见花碧莲母女二人上亭捉猴子,亦挨进前来观望。一见花碧莲坠下,出力救人要紧,那还顾得男女之别!从四、五簇人后跳过来用手接住花碧莲,有顿饭之时,觉得花碧莲身子比先活动些,只是将身子贴靠。众目所视之地,不由得满面发赤,说道:“花老爹,令爱有几分醒转,快寻一张床来,抬至舍下,饮些姜汤,再为调养。”花奶奶看见女儿颜色已变过来了,亦看见女儿身子贴靠着骆大爷,也觉着不好意思,低低说道:“儿呀!此乃百眼闪眨之所,不要叫人看出。”花碧莲故作始醒之态,将身放开。花振芳早把绳床备妥,铺上行李,把碧莲抱上,着人先抬赴骆府。花奶奶同巴氏弟兄四人先随去了。花振芳走至街北门面内,望那两位少年之人说道:“猴子的主人家,把银子来!”

且说栾镒万看见花碧莲坠下,猴子也跌死,心中说道:“因为二十两银子把个如花似玉的女子断送了,分厘不要少给他。”停了片时,见骆宏勋接住,花碧莲醒转,他就顿起不良之心,向华三千说道:“我原说他捉住猴子给银二十两,今将猴子跌为肉饼,岂肯还给银子与他?”华三千道:“待他来讨时,说与他听便了!”正在议论之间,花振芳进来要银子。二人同道:“先前原讲过:捉住猴子谢银二十两。今猴子自坠跌死,非你等捉住,还要什么银子?”花振芳笑道:“此何言也?适才小女坠下,若非骆大爷接救,则有性命之忧;虽未捉住,非小女不能捉,奈亭角不坚,故而一同坠下,不然岂不拿住了!即令小娃子适才殒命,我也无别说,也只要得你二十两银子,难道叫偿命不成?这二十两银子是要把我的。”栾镒万道:“我那猴子原价一百两银子,我不寻你就是万幸,今反来问我讨银子!也罢,除了二十两之外,净找我八十两好细丝纹银。”华三千大叫道:“好痴人呀,你不晓得大爷的利害哩!你不知者不算罪,今既对你说了,速速去吧!”花振芳道:“放你娘的狗臭驴子屁!就是朝中的太子许我的,也要把我!”伸开两手将栾镒万、华三千捉过来要打。栾府家人大喝一声:“好大胆的匹夫,敢伤我家主人!”一个个擦掌摩拳,齐奔前来。正是:

恶仆倚众欺敌寡,好汉只身捉二人。

本回书选自《绿牡丹》。全书六十四回,这里所选为第十九回“十字街前父跑马”后半部分及二十回“四望亭上女捉猴”全文。

《绿牡丹》以骆宏勋和花碧莲的恋爱婚姻为线索,写唐武则天时期,以花振芳、鲍自安为首的一批江湖豪杰,在社会上铲除奸邪,扶持正义,最后辅助狄仁杰、骆宾王除掉朝廷的权臣,迎接庐陵王(即唐中宗)还朝的故事。有人把这部小说仅看作是爱情小说,而武则天时代的政治斗争只是背景,是不够准确的。应该说,出现在清中叶的这部小说,受到了明初以来讲史演义、英雄传奇、才子佳人小说各种影响,但基本上是一部英雄传奇小说,而与后期出现的侠义小说相近。在结构上与早期英雄传奇小说不同,它的确有一个爱情故事作为全书的情节线索,这是小说结构技巧的一个进步。明末清初,许多政治历史主题的小说、戏曲作品,其中的爱情线索在结构上起了重要作用,内容上也辅助了基本主题的表达,同时其自身也有很高的社会意义和审美价值。《绿牡丹》的爱情线索在结构上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它使得鲍自安、花振芳这一支民间武装通过骆宏勋与狄仁杰、骆宾王扶持庐陵王还朝的上层政治斗争发生联系。有关爱情的情节铺叙和人物塑造方面,总体上不算很成功,书中写得最好的仍然是绿林豪杰鲍自安等以及他们的种种行侠仗义的行为。

但《绿牡丹》在爱情故事方面,也并非一无可取,写得比较丰满和生动的就是“四望亭捉猴”这一段,以至书名都曾经被改为《四望亭传奇》,近代戏曲中还有专门的折子戏《四望亭》,可见其影响之大。

作者设计的骆宏勋和花碧莲的爱情是“落花有意,流水无情”式的,即花碧莲对骆宏勋一见倾心和单相思,骆则始终是“英雄气长,儿女情短”地加以拒绝。所谓“恋爱”,即是花家家长使尽各种手段,一厢情愿地向骆不断追逐求婚,几乎为此闹得骆家破人亡,当事的一对青年则基本没有过情感交流,既没有相互的爱情表达,也没有彼此的矛盾冲突。“四望亭捉猴”是仅有的一次二人正面接触,偶然中发生了必然:碧莲从亭上偶然掉下,侠义的骆宏勋为救人接住碧莲,抱在了怀中。有心的花碧莲在被动中采取了主动——向骆宏勋怀里紧靠;无意的骆宏勋虽然被动却也没有拒绝,感受到了和实际上接受了对方的爱意,英雄气中不免有了几分儿女情。小说中唯一的一次荡起爱的浪花,其处境的错综和情感的微妙造成了盎然的情趣,使读者不觉莞尔,从中得到了审美的享受。

这一段精彩的爱情描写,并没有脱离全书主旨,它仍然是从属全书写反权奸政治斗争的。捉猴事件本身就包含着这一因素:猴子的主人是当朝权臣栾御史的公子栾镒万,栾氏家族正是朝野反对派要打击的对象之一;栾镒万让花碧莲捉猴,正是倚财仗势,玩弄、欺侮良善百姓的罪恶行径;虽然这一次他们受挫后采取了退让策略,但已为后来的进一步冲突埋下了种子。花家和骆宏勋这一次除了在爱情婚姻方面有了发展外,也在共同结成反权奸的武力集团方面进了一步。“四望亭捉猴”这一情节,将两条线索有机地交织在一起,显示了将复杂的矛盾冲突处理成真实生动的故事情节的娴熟技巧。

在人物性格刻画和场面描写方面,这一段也是全书中不可多得的篇章之一。刻画得最成功的是花振芳。他是个老于江湖的豪杰,又是个疼爱女儿的父亲。显得不仅可佩,而且可亲。他的性格既豪爽、仗义,又能屈能伸和胸有城府;说话办事既有原则,又有分寸,有江湖豪杰气派,而没有草莽英雄的粗暴鲁莽。他见骆宏勋的仆人余谦捉猴陷入骑虎难下的困境,决定帮助他,但还不让好面子的对方难堪,体面地下了台,话说得非常得体。他明明知道栾家指定碧莲捉猴带有一定的欺侮性质,但为了帮助朋友和实现女儿的婚姻,他可以毫不含糊地答应。在索取报酬时,面对对方的蛮横态度和赖账的企图,他寸步不让,语气则先柔后刚,态度先礼后兵,有理、有利、有节,在有权有势者面前维护了自身的合法权益和尊严。花碧莲这一形象也写得较好。作者一方面用纵跳上亭、机灵捉猴的一系列动作写她的技艺不凡,一方面用心理描写表现她对爱情的渴望和追求。特别是父亲叫她登高时她的心理矛盾:“谁知他(骆公子)欢喜我登高不喜欢我登高?”活画出一个心有所属的小女子的一点小心眼儿,使这个人物从比较概念化到有了血肉,成了一个可爱的江湖少女的形象。她在骆宏勋怀里醒来之后故意装作未醒,在大庭广众之前将身子向宏勋身上靠拢,这样大胆的行为如果发生在一个普通人家的女子身上是不可思议的事,但一个江湖少女做出这样的行动则非常自然,并且使得她的性格得到了丰满。其他人物虽描写不多,但基本上还是表现出了自己的身份和个性。如栾镒万的豪门公子派头,华三千的走狗气性等。甚至花母,虽只有一两句话表现她,但也符合她既是一个艺人,又作为一个母亲的身份。捉猴子的过程和场面写得非常细致生动。花振芳各方联络安排,和猴子主人的谈判条件,将余谦体面地请下亭来,说服女儿、妻子上亭捉猴,准备诱猴的干果,安顿同行诸人配合等等,周到妥帖。接着是碧莲和母亲上亭捉拿,碧莲如何引诱,猴子如何纵跳逃避,加上群众的围观议论,指指点点……一幅热闹的街景,活灵活现,历历如在目前。

(姚品文)

注 释

[1].莱梨:莱州(在今山东)出产的梨质好味佳,称莱梨。


随缘下士陈其元

二如亭主人|清|明清小说鉴赏辞典 - 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