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周星
【作者小传】
(1611—1680) 清诗文家。字九烟,号而庵。上元(今江苏南京)人。崇祯十三年(1640)进士,官户部主事。入清后隐居湖州,后自沉于水。作有小说《补张灵、崔莹合传》等。
补张灵、崔莹合传
黄周星
余少时阅唐解元 [1] 《六如集》,有云:“六如尝与祝枝山 [2] 、张梦晋 [3] ,大雪中效乞儿唱《莲花》 [4] ,得钱沽酒,痛饮野寺中,曰:‘此乐惜不令太白见之!’”心窃异焉,然不知梦晋为何许人也。顷阅稗乘 [5] 中,有一编曰《十美图》,乃详载张梦晋、崔素琼事,不觉惊喜叫跳,已而潸然雨泣。此真古今来才子佳人之轶事也,不可以不传,遂为之传。
张梦晋,名灵,盖正德时吴县 [6] 人也。生而姿容俊奕,才调无双,工诗善画,性风流豪放,不可一世。家故赤贫,而灵独蚤慧。当舞勺 [7] 时,父命灵出应童子试 [8] ,辄以冠军补弟子员 [9] 。灵心顾不乐,以为才人何苦为章缝 [10] 束缚,遂绝意不欲复应试。日纵酒高吟,不肯妄交人,人亦不敢轻交与。唯与唐解元六如作忘年友。灵既年长,不娶。六如试叩之,灵笑曰:“君岂有中意人,足当吾耦者耶?”六如曰:“无之,但自古才子宜配佳人,吾聊以此探君耳。”灵曰:“固然,今岂有其人哉?求之数千年中,可当才子佳人者,唯李太白与崔莺莺耳!吾虽不才,然自谪仙而外,似不敢多让。若双文 [11] ,惜下嫁郑恒 [12] ,正未知果识张君瑞 [13] 否。”六如曰:“谨受教。吾自今请为君访之。期得双文以报命,可乎?”遂大笑别去。
一日,灵独坐读《刘伶传》 [14] ,命童子进酒,屡读屡叫绝,辄拍案浮一大白 [15] 。久之,童子跽进曰:“酒罄矣!今日唐解元与祝京兆宴集虎丘 [16] ,公何不挟此编一往索醉耶?”灵大喜,即行,然不欲为不速客,乃屏弃衣冠,科跣 [17] 双髻,衣鹑结 [18] ,左持《刘伶传》,右持木杖,讴吟道情词 [19] ,行乞而前。抵虎丘,见贵游蚁聚,绮席喧阗。灵每过一处,辄执书向客曰:“刘伶告饮。”客见其美丈夫,不类丐者,竞以酒馔贻之。有数贾人,方酌酒赋诗,灵至前,请属和 [20] ,贾人笑之。其诗中有“苍官”“青十”“扑握”“伊尼” [21] 四事,因指以问灵。灵曰:“松、竹、兔、鹿,谁不知耶?”贾人始骇,令赓诗 [22] ,灵即立挥百绝而去。遥见六如及祝京兆枝山数辈,共集可中亭 [23] ,亦趋前执书告饮。六如早已知为灵,见其佯狂游戏,戒座客阳为不识者以观之。语灵曰:“尔丐子持书行乞,想能赋诗。试题悟石轩 [24] 一绝句,如佳,即赐尔卮酒,否则当叩尔胫。”灵曰:“易耳!”童子遂进毫楮 [25] 。灵即书云:“胜迹天成说虎丘,可中亭畔足酣游。吟诗岂让生公法 [26] ,顽石如何不点头?”遂并毫楮掷地曰:“佳哉!掷地金声也!”六如览之,大笑,因呼与共饮。时观者如堵,莫不相顾惊怪。灵既醉,即拂衣起,仍执书向悟石轩长揖曰:“刘伶谢饮。”遂不别座客径去。六如谓枝山曰:“今日我辈此举,不减晋人风流。宜写一帧 [27] ,为《张灵行乞图》,吾任绘事而公题跋之,亦千秋佳话也。”即舐笔伸纸,俄顷图成。枝山题数语其后,座客争传玩叹赏。
忽一翁缟衣素冠,前揖曰:“二公即唐解元、祝京兆耶?仆企慕有年,何幸识韩 [28] !”六如逊谢,徐叩之,则南昌明经 [29] 崔文博,以海虞广文 [30] 告归者也。翁得图谛观,不忍释手,因讯适行乞者为谁。六如曰:“敝里才子张灵也。”翁曰:“诚然,此固非真才子不能。”即向六如乞此图归。将返舟,见舟已移泊他所,呼之始至。盖翁有女素琼者,名莹,才貌俱绝世;以新丧母,随翁扶榇归。先舣舟 [31] 岸侧时,闻人声喧沸,乍启槛窥之,则见一丐者,状貌殊不俗。丐者亦熟视槛中,忽登舟长跪,自陈“张灵求见”,屡遣不去。良久,有一童子入舟,强挽之,始去。故莹命移舟避之。崔翁乃出图示莹,且备述其故。莹始知行乞者为张灵,叹曰:“此乃真风流才子也!”取图藏笥中。翁拟以明日往谒唐、祝二君,因访灵,忽抱疴,数日不起,为榜人 [32] 所促,遽返豫章 [33] 。
灵既于舟次见莹,以为绝代佳人,世难再得,遂日走虎丘侦之,久之杳然。属靳人方志来校士 [34] ,志既深恶古文词,而又闻灵跅弛不羁 [35] ,竟褫其诸生 [36] 。灵闻乃大喜曰:“吾正苦章缝束缚,今幸免矣!顾一褫何虑再褫?且彼能褫吾诸生之名,亦能褫吾才子之名乎?”遂往过六如家,见车骑填门,胥尉 [37] 盈座,则江右宁藩宸濠 [38] 遣使来迎者也。六如拟赴其招。灵曰:“甚善!吾正有厚望于君。吾曩者虎丘所遇之佳人,即豫章人也,乞君为我多方访之,冀得当以报我。此开天辟地第一吃紧事也,幸无忽忘!”六如曰:“诺。”即偕藩使过豫章。
时宸濠久蓄异谋,其招致六如,一博好贤虚誉,一慕六如诗画兼长,欲倩其作《十美图》,献之九重 [39] 。其时宫中已觅得九人,尚虚其一。六如请先写之,遂为写九美,而各缀七绝一章于后。九美者,广陵 [40] 汤之霭(字雨君,善画)、姑苏 [41] 木桂(文舟,善琴)、嘉禾 [42] 朱家淑(文孺,善书)、金陵 [43] 钱韶(凤生,善歌)、江陵 [44] 熊御(小冯,善舞)、荆溪 [45] 杜若(芳洲,善筝)、洛阳花萼(未芳,善笙)、钱唐 [46] 柳春阳(絮才,善瑟)、公安 [47] 薛幼端(端清,善箫)也。图咏既成,进之濠。濠大悦,乃盛设特宴六如,而别一殿僚季生副之。季生者,憸人 [48] 也。酒次,请观《九美图》,因进曰:“十美欠一,殊属缺陷,某愿举一人以充其数。诘朝 [49] 请持图来献。”比持图以献,即崔莹也。濠见之曰:“此真国色矣!”即属季生往说之。先是崔翁家居时,莹才名噪甚,求姻者踵至。翁度非莹匹,悉拒不纳。既从虎丘得张灵,遂雅属意灵,不意疾作遽归。思复往吴中,托六如主其事。适季生旋里丧耦,熟闻莹名,预遣女画师潜绘其容,而求姻于翁。翁谋诸莹,莹固不许,于是季生衔 [50] 之,因假手于濠以泄私忿。时濠威殊张甚,翁再三力辞,不得。莹窘激欲自裁。翁复多方护之。莹叹曰:“命也!已矣,夫复何言!”乃取笥中《行乞图》,自题诗其上云:“才子风流第一人,愿随行乞乐清贫。入宫只恐无红叶 [51] ,临别题诗当会真 [52] 。”举以授翁曰:“愿持此复张郎,俾知世间有情痴女子如崔素琼者,亦不虚其为一生才子也。”遂恸哭入宫。
濠得之喜甚,复倩六如图咏,以为“十美”之冠。而六如先已取季生所献者摹得一纸藏之。莹既知六如在宫中,乘间密致一缄,以述己意。六如得缄,乃大惊惋,始知此女即灵所托访者。今事既不谐,复为绘图进献,岂非千古罪人?将来何面目见良友?因急诣崔翁,索得《行乞图》返宫,将相机维挽 [53] 。不意“十美”已即日就道。六如悔恨无已。又见濠逆迹渐著,急欲辞归。苦为濠羁縻,乃发狂,号呼颠掷,溲秽狼籍。濠久之不能堪,仍遣使送归。杜门月余乃起。过张灵时,灵已颓然卧病矣。
盖灵自别六如后,邑邑亡憀 [54] ,日纵酒狂呼,或歌或哭。一日中秋,独走虎丘千人石 [55] 畔,见优伶演剧。灵伫视良久,忽大叫曰:“尔等所演不佳,待吾演王子晋 [56] 吹笙跨鹤。”遂控一童子于地,而跨其背,攫伶人笙吹之,命童子作鹤飞,捶之不起。童子怒,掀灵于地。灵起曰:“鹤不肯飞,吾今既不得为天仙,唯当作水仙耳!”遂跃入剑池中。众急救之出,则面额俱损,且伤股,不能行。人送归其家。自此委顿 [57] 枕席,日日在醉梦中。
至是忽闻六如至,乃从榻间跃起,急叩豫章佳人状。六如出所摹“素琼图”示之。灵一见,诧为天人,急捧至案间,顶礼跪拜。自陈“才子张灵拜谒”云云。已闻莹已入宫,乃抚图痛哭。六如复出莹所题《行乞图》示之。灵读罢,益痛哭,大呼:“佳人崔素琼!”随踣地呕血不止。家人拥至榻间,病愈甚。三日后,邀六如与诀曰:“已矣唐君!吾今真死矣!死后,乞以此图殉葬。”索笔书片纸云:“张灵,字梦晋,风流放诞人也。以情死。”遂掷笔而逝。六如哭之恸,乃葬灵于玄墓山 [58] 之麓,而以图殉焉。检其生平文章,先已自焚;唯收其诗草及《行乞图》以归。
时莹已率“十美”抵都,因驾幸榆林 [59] ,久之未得进御。而宸濠已举兵反,为王守仁 [60] 所败,旋即就擒。驾还时,以“十美”为逆藩所献,悉遣归母家,听其适人。于是莹仍得返豫章。值崔翁已捐馆舍 [61] ,有老仆崔恩殡之。莹哀痛至甚,然茕孑 [62] 无依;葬父已毕,遂挈装径抵吴门,命崔恩邀六如相见于舟次。莹首讯张灵近状,六如怆然收涕曰:“辱姊钟情远顾,奈此君福薄,今已为情鬼矣!”莹闻之,呜咽失声。询知灵葬于玄墓,约明日同往祭之。六如明日果携灵诗草,及《行乞图》至,与莹各拏舟抵灵墓所。莹衣缞绖 [63] ,伏地拜哭甚哀。已乃悬《行乞图》于墓前,陈设祭仪;坐石台上,徐取灵诗草读之。每读一章,辄酹酒一卮,大呼“张灵才子!”一呼一哭,哭罢又读,往复不休。六如不忍闻,掩泪归舟。而崔恩伫立已久,劝慰无从,亦起去,徘徊丘垄间。及返,则莹已自经于台畔。恩大惊,走告六如。六如趋视,见莹已死,叹息跪拜曰:“大难大难!我唐寅今日得见奇人奇事矣!”遂具棺衾,将易服敛之。而莹通体衫襦,皆细缀严密无少隙,知其矢死已久。六如因取诗草及《行乞图》,并置棺中为殉,启灵圹 [64] 与莹同穴,而植碑题其上云:“明才子张梦晋、佳人崔素琼合葬之墓”。时倾城士人閧传感叹,无贵贱贤愚,争来吊诔 [65] ,络绎喧豗 [66] ,云蒸雨集,哀声动地,殆莫知其由也。六如既合葬灵、莹,检莹所遗橐中装,为置墓田,营丙舍 [67] ,命崔恩居之,以供春秋奠扫之役。
呜呼!才子佳人,一旦至此,庶乎灵、莹之事毕,而六如之事亦毕矣。而六如于明年仲春,躬诣墓所拜奠。夜宿丙舍傍,辗转不寐。启窗纵目,则万树梅花,一天明月,不知身在人世。六如怅然叹曰:“梦晋一生狂放,沦落不偶,今得与崔美人合葬此间,消受香光,亦差可不负矣!但将来未知谁葬我唐寅耳!”不觉欷歔泣下。忽遥闻有人朗吟云:“花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 [68] 。”六如急起入林迎揖,则张灵也。六如讶曰:“君死已久,安得来此吟高季迪 [69] 诗?”灵笑曰:“君以我为真死耶?死者形,不死者性。吾既为一世才子,死后岂若他人泯没耶?今乘此花满山中,高士偃卧,特来造访耳。”复举手前指曰:“此非‘月明林下美人来’乎?”六如回顾,有美人姗姗来前,则崔莹也。于是两人携手整襟,向六如拜谢合葬之德。六如方扶掖之,忽又闻有人大呼曰:“我高季迪梅花诗,乃千古绝唱,何物张灵,妄称才子,改雪为花?定须饱我老拳!”六如转瞬之间,灵、莹俱失所在。其人直前呼曰:“当捶此改诗之贼才子!”捽 [70] 六如欲殴之。六如惊寤,则半窗明月,阒 [71] 其无人,六如怃然 [72] ,始信真才子与真佳人,盖死而不死也。因匡坐 [73] 梅窗下,作《张灵崔莹合传》,以纪其事。然今日《六如集》中,固未尝见此传也,余又安得而不亟补之哉?
畸史氏曰:嗟乎!盖吾阅《十美图编》,而后知世间真有才子佳人也。从来稗官家言,大抵真赝参半。若梦晋之名,既章章于《六如集》中;但素琼之事,无从考证。虽然,有其事何必无其人?且安知非作者有为而发乎?独怪梦晋之才,目空千古,而其尚论才子佳人,则耑 [74] 以太白与莺莺当之。夫太白诚天上仙才,不可有二。若千古佳人,自当以文君 [75] 为第一。而梦晋顾舍彼取此,厥后果遇素琼,毋乃思崔得崔,适符其谶 [76] 耶?至于张以情死,崔以情殉,初非有一词半缕之成约,而慷慨从容,等泰山于鸿毛,徒以才色相怜之故。推此志也,凛凛生气,日月争光,又远出琴心犊鼻 [77] 之上矣!而或者犹追恨于梦晋之蚤死,以为梦晋若不死,则素琼遣归之日,正崔、张好合之年,后此或白头唱和,兰玉盈阶 [78] ,未可知也。噫!此固庸庸蚩蚩者之厚福也,何有于才子佳人哉!
本文采自张潮《虞初新志》卷十三,是一篇根据真人真事加工创作的传奇小说,虽然不出才子佳人的范畴,却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划时代的思想意义。首先,男女主人公皆实有其人,都是受早期民主思想的影响,初具个性解放意识的进步青年形象,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明朝是一个宋明理学占统治地位、政治极端专制的时代,又是一个处于封建末期,封建专制制度已开始走下坡路的时代。特别是从明代中叶开始,由于皇帝或醉生梦死、惑于玄修,或荒淫无道、奢侈淫乐;朝臣内宦则或忙于政治倾轧,或忙于经济掠夺,因而思想文化的钳制得以放松,阳明心学得以兴起,在意识形态领域里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新思潮。加之本文主人公张灵生活的苏州地区工商业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文人中出现了一大批进步的思想家和文学家,如李卓吾、徐渭、袁宏道、汤显祖、冯梦龙等;更有一些人对封建统治集团不满,进而鄙弃仕进,放浪形骸,愤世嫉俗。本文中的张灵就属于这种人。
张灵当舞勺之年,虽应父命出试,以冠军补弟子员,但却“心顾不乐,……遂绝意不欲复应试”。并只与同样具有个性解放思想的唐寅交往,视爱情为生命,决意寻一佳人结为终身伴侣。闻唐寅与祝枝山宴集虎丘,他不顾世俗与礼法,仿效刘伶,破衣烂衫,沿路吟唱,行乞而赴虎丘之宴。“屏弃衣冠,科跣双髻,衣鹑结,左持《刘伶传》,右持木杖,讴吟道情词,行乞而前。”于虎丘初见崔莹,竟能不顾礼节,“登舟长跪,自陈张灵求见”。如是等等,都可见其思想之解放,个性之放达,极具典型意义。通过这一形象,我们可以了解当时的社会及一部分文人的思想状况,进而了解思想解放运动的发生和发展。这种思想在今天看来虽有不少局限性,但在当时无疑具有相当的进步意义。
其次,本文热情地歌颂了建立在个性解放基础之上,以真挚的情感为基础,而不是以功名富贵为基础的男女爱情。张灵无意功名,认为唯李白与莺莺可为才子佳人,决意觅一佳偶。这一婚姻观念显然是建立在爱情的基础之上,而不是传统的门当户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他们的爱情故事也不是一般才子佳人式的郎才女貌,逾墙钻隙,月下花前。他途遇崔莹,一见钟情,以至超越礼法,长跪以求见,后又嘱唐寅南昌访之。当得知崔莹为宸濠强夺入宫,竟一痛而死。而崔莹初见张灵,不但不以为狂,且在阅《张灵行乞图》后叹曰:“此乃真风流才子也!”并取图藏笥中。当返回豫章,为宸濠所夺以后,她仍能不慕荣华富贵,一心倾慕张灵,且题词于《行乞图》上,向张灵表明心迹。尤为动人的是,当她辗转得返豫章之后,老父已逝,竟然能孤身亲往寻张灵。这在宋明理学占统治地位的时代,需要多大的勇气和胆量!不仅如此,当她得知张灵已为情死之后,竟能与唐寅约日往祭其墓。抵墓所,不但衣缞绖,伏地拜哭甚哀,且悬其定情之物《行乞图》于墓前,取灵诗草,哭而读之,直至自缢于台畔,殉情而死。这在一位既未订婚,又未过门的青春少女来说,是多么的难能可贵。而两人合葬时的轰动全城,争来吊诔,哀声动地,显然是对这一爱情悲剧的颂歌和挽歌。
再者,作者在歌颂张、崔爱情的同时,也客观地揭露了造成这一悲剧的原因,揭露了统治阶级的罪恶。通阅全文我们可以发现,造成这一悲剧的原因不是门当户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婚姻制度,不是父母的阻拦,不是小人作乱于其间,而是上层统治集团的荒淫无道,作品把矛头直接指向了藩王朱宸濠和正德皇帝本人。正德皇帝是个典型的荒淫无道的君主,据历史记载,他除了在宫内奢侈淫乐外,还四处巡游,抢夺美女。朱宸濠之所以贡献美女,正因为此。
从艺术方面讲,本文也有三点很值得我们学习。其一是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作品既有对现实生活的真实描绘,又有优美奇异的理想境界。作品中的人物,如张灵、唐寅、祝枝山、崔莹、朱宸濠等等,都是历史上的真实人物。张灵的虎丘乞饮,与崔莹一见钟情式的爱情,千人石畔的狂态陡发,好事不谐后的一痛而绝;唐寅的虎丘作画;崔莹的初识张灵,恸哭入宫,放还后的径抵吴门,痛祭张灵,自缢台畔等等,无不是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而张、崔亡后一年的仲春唐寅扫墓时,崔、张二人朗吟高启名句翩翩而至,高启的责灵改诗等,又显然是浪漫主义的奇异想象,表现了作者“真才子与真佳人,盖死而不死”的美好愿望。
其二是善于选取典型的情节和细节,表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表现张灵和崔莹这一对真才子佳人对感情的执著与追求。如上文所言及的张灵乞饮,因无缘于崔莹一痛而绝;崔莹对张灵的爱慕,题诗《行乞图》,未婚而访婿吴门,缞绖祭奠,自缢台畔等,都是这一艺术特色的体现。
其三是字里行间充溢着作者强烈的主观感情,因而使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在序文中,作者即云读张梦晋、崔素琼事,“不觉惊喜叫跳,已而潸然雨泣”,在为二人所补的“合传”中,更是以赞扬和同情的笔触去写这一对有情人,令人读罢有可惊可喜、可歌可泣之感。结尾的“畸史氏曰”更是直抒胸臆,不但点明了作品的主旨,也流露了作者对主人公的钦慕赞扬之情。“至于张以情死,崔以情殉,初非有一词半缕之成约,而慷慨从容,等泰山于鸿毛,徒以才色相怜之故。推此志也,凛凛生气,日月争光,又远出琴心犊鼻之上矣!”非出自衷心,断难有此生花妙笔!
(王恒展)
注 释
[1].唐解元:即明代文学家、书画家唐寅(1470—1523)。字伯虎,号六如居士,江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弘治中举于乡。著有《六如居士全集》。解元,科举时乡试又称解试,故乡试第一名称为解元。
[2].祝枝山:即明代书法家祝允明(1460—1527)。字希哲,号枝山,江苏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弘治举人,曾官兴宁知县,应天通判。著有《怀星堂集》等。
[3].张梦晋:即本文男主人公张灵,字梦晋,江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以善画著称。
[4].《莲花》:即莲花落,又名“莲花乐”。民间歌曲的一种,旧时乞儿多唱之。
[5].稗乘:野史,小说。稗,稗史,记录遗闻琐事的书。乘,春秋时晋国史书名。后泛指史书。
[6].正德:明武宗朱厚照的年号(1506—1521)。吴县:今江苏苏州。
[7].舞勺:古代文舞的一种。据《礼·内则》记载,古代年十三学此舞。后因称未成年时为舞勺之年。
[8].童子试:明清科举考试中取得生员(秀才)资格的入学考试,包括县试、府试、院试三个阶段,每三年举行一次。
[9].弟子员:明清对县学生员的称谓。
[10].章缝:章句缝罅,指作八股文寻章摘句,连缀成文的作法。
[11].双文:即唐元稹《莺莺传》中的女主人公崔莺莺。元稹《古决绝词》《赠双文》等诗中多次提及,世人以为暗隐两个“莺”字,故称。
[12].郑恒:元王实甫杂剧《西厢记》中的人物,为崔莺莺的表哥。崔母曾将莺莺许配给他,但并没有结婚。
[13].张君瑞:《莺莺传》中的张生。在杂剧《西厢记》中名珙,字君瑞。
[14].《刘伶传》:见《晋书》卷四十九。刘伶,字伯伦,晋沛国人。与阮籍、嵇康等友好,称“竹林七贤”。纵酒放达,常乘鹿车,携壶酒,使人荷锸相随,称“死便埋我”。著有《酒德颂》。成为纵酒放达、不拘礼法、逃避现实的典型。
[15].浮一大白:原意为罚一大杯酒,后引申为饮一大杯酒。浮,罚酒。大白,大酒杯。
[16].祝京兆:即祝枝山。因其曾任应天通判,故称。京兆,汉代京畿行政区划名,为三辅之一,在今陕西西安以东至华县一带。后世因称京都为京兆。因应天为明代京畿地区,故称京兆。虎丘:山名。在江苏苏州西北。有虎丘塔、云岩寺、剑池、千人石等名胜。
[17].科跣(xiǎn):光头赤脚。
[18].鹑结:鹑衣百结。喻衣服破烂不堪。鹑,鹌鹑,一种秃尾巴的鸟,故用以形容衣服褴褛。
[19].道情词:鼓词的一种。本为道士曲,宣扬离情绝俗。后来成为民间说唱文艺形式之一。
[20].属和:诗词唱和,按原有的体裁和韵律作诗填词。
[21].苍官:松、柏的别名。秦始皇登泰山遇雨,避于松下,因封松为五大夫。唐武则天亦封柏为五品大夫。因松、柏色苍然,故称。青十:即“青士”,竹的别名。宋陆游《晚到东园》诗:“岸帻寻青士,凭轩待素娥。”扑握:兔的别名。伊尼:鹿的别名。
[22].赓诗:作诗,和诗。赓,继续。
[23].可中亭:亭名。在虎丘。可中,正好。
[24].悟石轩:轩名。在虎丘。相传梁高僧生公说法,能使石头感悟而点头,故名。轩,有窗的廊或室。
[25].毫楮:纸笔。毫,毛笔。楮,本为木名,因其皮可以制纸,因以为纸的代称。
[26].生公法:生公讲的佛法。生公,南北朝梁僧,名竺道生,鸠摩罗什法师弟子。俗姓魏,名道生,钜鹿(今属河北)人。传说尝于苏州虎丘寺讲《涅槃经》,人皆不信;乃聚石为徒,宣讲佛法,石皆点头,故世传“生公说法,顽石点头”。
[27].写:画。一帧,一幅(字或画)。
[28].识韩:李白《与韩荆州书》:“白闻天下谈士相聚而言曰:‘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何令人之景慕一至于此耶!”后因用“识荆”“识韩”作为初次见面时的敬辞。韩荆州,即韩朝宗,当时为荆州长史。
[29].南昌:南昌府,今江西南昌。明经:唐代科举科目之一,与进士并列。明清为对贡生的敬称。
[30].海虞:江苏常熟的别名。广文:明清府县儒学教官的别名。
[31].舣(yǐ)舟:停船靠岸。
[32].榜人:船夫。
[33].豫章:南昌府的别名。今江西南昌一带。
[34].属:适,恰好。靳:地名。在今湖南宁乡一带。本为楚地小国,后为楚大夫采邑,有靳江。校士:考察生员的成绩。
[35].跅弛不羁:行为放纵,不受约束。跅(tuò)弛,放荡不循规矩。
[36].褫(chǐ):剥夺,革除。诸生:明清经省各级考试录取入府、州、县学的生员。生员有增生、附生、廪生、例生等名目,统称诸生。
[37].胥尉:古代官府中的文武小官吏。
[38].江右:江西省的别称。宁藩宸濠:即朱宸濠。明代皇族,弘治中袭封宁王。后起兵谋反,夺取皇位。被王守仁击败擒获,诛于通州。藩,藩国,藩镇。封建王朝的属国、属地。
[39].九重:指天。传说天有九层。引申为皇帝或皇帝居住的宫禁。
[40].广陵:古地名。在今江苏扬州一带。
[41].姑苏:苏州的别称。因有姑苏山而得名。
[42].嘉禾:旧地名。有三:一为江西南丰,二为福建建阳,三为浙江嘉兴。
[43].金陵:即南京。
[44].江陵:今湖北荆州市。
[45].荆溪:水名。在今江苏宜兴市南,以近荆南山得名。
[46].钱唐:即钱塘,今浙江杭州。
[47].公安:县名。在湖北南部。
[48].憸(xiān)人:小人,奸佞之人。
[49].诘朝:明朝,明晨。
[50].衔:怨恨。
[51].红叶:指红叶题诗。唐宋小说皆有这一故事,大意是一文人在宫中流出的水中发现一片红叶。上有题诗:“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便珍而藏之。后来文人与宫中放出的宫女结婚,而宫女恰好便是在红叶上题诗的人。
[52].会真:会真记,会真诗,即《莺莺传》中才子佳人故事。真,仙,美女。
[53].相机维挽:等待时机挽回。
[54].邑邑亡憀:抑郁无聊。亡憀(liáo),无聊。
[55].千人石:也叫千人坐、生公石。在今江苏苏州虎丘山剑池旁。相传南朝梁高僧生公曾在此说法。
[56].王子晋:又名王子乔,神话传说中的人物。相传为周灵王太子,喜吹笙作凤鸣声,为浮丘公引往嵩山修炼,三十年后在缑氏山顶升仙而去。
[57].委顿:疲乏,无精打采。
[58].玄墓山:即邓尉山。在江苏苏州市西南。亦作袁墓山。相传东晋郁泰玄葬此,故名。
[59].榆林:有二:一为塞名、郡名,在今内蒙古准格尔一带。一为县名,在陕西。
[60].王守仁:明代哲学家、教育家。字伯安,余姚(今属浙江)人。官至南京兵部尚书。曾平定“宸濠之乱”。
[61].捐馆舍:去世,死亡的讳称。
[62].茕孑(qióngjié):孤独。茕,孤独。孑,单一,单个。
[63].缞绖(cuīdié):丧服。缞,用粗麻布制成的丧服,披于胸前。绖,丧服中束腰的麻带。
[64].圹:墓穴。
[65].吊诔(lěi):追悼,致哀。吊,追悼死者。诔,古代哀祭文体的一种。
[66].喧豗(huī):哄闹声。
[67].丙舍:本意为后汉宫中正室两旁的房屋,以天干为序,因次于甲乙,故称丙舍。后因墓地亦有丙舍,遂转指停放灵柩的房屋。
[68].“花满山中高士卧”二句:为高启《梅花诗》中句子。原句中的“雪满山”在此被张灵改吟成了“花满山”。
[69].高季迪:明初著名诗人高启,字季迪,号青邱,江苏长洲(今苏州)人。明洪武初,召修元史,为编修。擢户部右侍郎,后因为不愿与朱元璋合作被害。有《高太史大全集》。
[70].捽(zuó):揪。
[71].阒(qù):寂静。
[72].怃(wǔ)然:怅然失意的样子。
[73].匡坐:正坐。
[74].耑:同“专”。
[75].文君:卓文君。西汉临邛(今四川邛崃)人。豪富卓王孙之女,善鼓琴。寡居在家,司马相如过饮,以琴挑之,文君夜奔相如,同归成都。不久又因家贫返临邛,当垆卖酒。卓王孙耻之,分财产与之,使回成都。
[76].谶(chèn):预兆,预言。
[77].琴心犊(dú)鼻:指卓文君与司马相如的爱情故事。司马相如曾以琴心挑动卓文君。成为夫妻后又曾着犊鼻裈卖酒。犊鼻,犊鼻裈,短裤,或谓围裙。
[78].兰玉盈阶:子孙满堂,个个优秀。兰玉,《世说新语·言语》载谢安问诸子侄:“子弟亦何预人事,而正欲使其佳?”谢玄回答说:“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阶庭耳。”后遂以兰玉称誉别人优秀的子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