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应俞
【作者小传】
明小说家。字夔衷。万历时浙江人。生平事迹不详。作有小说《江湖历览杜骗新书》等。
公子租屋劫寡妇
张应俞
会城中,每逢科试之年,各府举子到者极多,不论大小房屋,举子俱出重租,暂僦以居。东街王寡妇,其先得丹穴 [1] ,擅利数世,积镪巨万,名闻于人。止生二子,一弱冠 [2] ,一垂髻 [3] ,内止一丫头,外用一仆代管家,小厮供役使,不过五六人家口。其厅堂高敞,房舍深广。其外厢每科租与举子居,常得厚利。辛卯七月初,举子纷至,忽有二家仆,冠服齐楚,来择屋居。王管家引其看左右厅房,皆清幽洁静。二家仆曰:“此屋光明宽大,可中公子意,我全租之,不可再租他人,敢问租金多少?”王管家曰:“往年众人共租金,常二十两,今你一家租,人少不乱杂,只十五两亦可。”二家仆还十二两,即以现银付讫。一仆出引子,乘四轿,带四仆,并一小厮来,行李五六担,皆精好物件。到,即以土仪送家主,又值银二三两。王寡妇曰:“往年举子送人事 [4] ,皆淡薄,今这公子,真方家手面。”次日,命管家排大筵席,敬请公子,二子出陪。公子放怀欢饮,二更方散。又次日,公子遣家仆,叫厨子来做酒回席。一席请二幼主,一席送入内堂与主母饮,叫其丫头边陪,命一小厮捧酒侍奉,一小席待两管家者,四仆陪之。各饮至二更,公子曰:“带来的酒,开来饮。”少顷暖至,其酒味香甜,又不甚严,极是好饮。公子斟两大杯,奉二子曰:“此酒略爽口,各奉三杯。”二子各领饮。小厮在内亦斟与王母饮,四仆亦斟两管家饮。二更已尽,赍发厨子去收拾闭门讫。其后所奉酒内,放陀陀花,其药性到,将一家人皆昏倒,假公子并六家仆,将寡妇等绑住,夜搜其财物,尽数收拾作五六担,晨钟一鸣,开大门,公然挑去,并无人知。次日至午,左右邻居,见其门大开,无一人来往,相邀入看,一家人皆被捆倒,如醉未醒,曰:“此必中毒被劫。”急代请医,解去其毒方醒,乃言被假公子租屋投毒夜劫,及寻究之,茫无踪影矣。
本篇选自明张应俞短篇小说集《杜骗新书》。是书是一部专门演说江湖骗局的奇书,全书按骗术分为脱剥骗、盗劫骗、婚娶骗、法术骗等二十四类,收录形形色色的骗子故事八十九篇,比较客观、真实地反映了晚明社会的各种阴暗面。
《公子租屋劫寡妇》即为《杜骗新书》“盗劫骗”中的一则,全文笔法精简,以寥寥数百字,将一次骗局描述得曲折而又富有层次:前半部分,专为铺垫而设,家仆之“冠服齐楚”、公子之阔绰气派,其意皆在麻痹屋主,读者自可一眼看穿,惟局中人王寡妇,因贪图小利而放松了警惕,丝毫没有觉察;下半部分,峥嵘渐露,从公子热情请酒,到王寡妇合家欣然畅饮、中计昏睡,直至最后家财尽失,读者仿佛在戏台下观看演出,眼看着悲剧正一幕幕上演,却无法一语喝醒梦中人,只能空发几声叹息而已。事实上,这种以科考为背景的故事,早在唐人传奇小说中,就已屡屡出现。明清时期,全国范围内赴省城参加省试、赴京师参加会试的文人,数量十分惊人,构成了流动人口中颇为特殊的群体。那些从书斋走向江湖的秀才举子,不仅自己每天都在演绎着聚散离合的人生悲喜剧,同时,也时常成为别人故事中的配角。当然,最受小说家喜爱者,莫过于“阴谋”与“爱情”两类题材,此在三《言》二《拍》、《娱目醒心编》等小说集中,均可找到许多明确的例证。《公子租屋劫寡妇》后经另一位浙江籍小说家——西湖渔隐改编增饰,题名为《杨玉京假恤孤怜寡》,收入其话本小说集《欢喜冤家》第二十回,由此可以见出此类故事在民间社会的受欢迎程度。
(潘建国)
注 释
[1].丹穴:原谓盛产丹砂的地方,典出《史记·货殖列传》。后成为堪舆术语,专指风水好的宅地。
[2]. 弱冠:古代男子二十岁成年,行加冠礼,时体犹未壮,故称弱冠。
[3].垂髻:古代儿童不束发,头发下垂者为髻,后遂称未成年之儿童曰垂髻。
[4].人事:赠送的礼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