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晫
【作者小传】
(1636—?) 清文学家。初名棐,字丹麓,号木庵,又号松溪子。康熙时浙江钱塘(今杭州)人。为清初秀才,后弃举业,杜门读书。作有小说集《今世说》等。
丁 野 鹤
王 晫
丁野鹤官椒邱广文 [1] ,忽念京师旧游,策长耳驴,冒风雪,日驰三四百里。至华岩(严)寺陆舫 [2] 中,召诸贵游、山人 [3] 、琴师、剑客,杂坐酣饮,笑谑怒骂,笔墨淋漓。兴尽,策驴而返。
丁名耀亢,山东诸城人。襟期旷朗。读书好奇节。高谭惊坐,目无古人。
本篇采自王晫《今世说》卷六“豪爽”。《今世说》为志人小说,八卷,系仿刘义庆《世说新语》而作。主要记述清初与作者同时代的文士之言行逸事,故称《今世说》。
这是一篇典型的“世说体”志人小说。这类小说虽然多记历史上真人真事,但重点已不是人物的生平籍贯、经历业绩,而是作为人物生命内蕴的人格和个性,尤其是其中最突出、最典型、最超凡脱俗的某一侧面,并善于从人物生平中选取最足以表现这一侧面的事迹和细节,运用勾勒点染的写意手法加以描写,使形象形神兼备、个性突出。文中的丁野鹤即清初著名文人丁耀亢,山东诸城人,明诸生,入清为柴米计,由顺天籍拔贡,充镶白旗教习、容城教谕、惠安知县。平生著述甚多,诗词今存《丁野鹤遗稿》,传奇有《西湖扇》《化人游》《蚺蛇胆》《赤松游》,小说有《续金瓶梅》。本文并没有写这一些,而是抓住其“襟期旷朗,读书好奇节,高谭惊坐,目无古人”的豪放个性,加以突出描绘。在具体描写中,又紧紧抓住了丁野鹤任椒邱广文时忽念旧游,乃策驴而往,至华严寺与诸友酣饮而归一件事进行特写,收到了异乎寻常的艺术效果,与《世说新语·任诞》之写子猷访戴有异曲同工之妙。
本文在语言方面竭力模仿《世说新语》“言约旨远”的风格,并受到白话小说描写细腻的影响,故具有叙事简洁而形象具体、栩栩如生的艺术特点。全文虽仅有五六十字,但已使一个豪放爽朗、性情旷达的文士形象跃然纸上。如写丁野鹤冒风雨骑驴一句:“策长耳驴,冒风雪,日驰三四百里。”即描摹得具体生动,极富特色。《四库全书总目》批评《今世说》“刻画模拟,颇嫌太似”,恰恰从另一个方面指出了《今世说》——也是本篇——的艺术特色。
(王恒展)
注 释
[1].椒邱广文:椒邱的儒学教官。椒邱,即椒丘,地名,在今江西新建县北。广文,唐国子监有广文馆,设博士、助教等职,领国子学生中修进士业者,明清泛指儒学教官。
[2].华岩寺:当为“华严寺”。寺在山西大同市西部,是著名游览胜地。陆舫:即陆船、旱船。彩饰以供游览的船。
[3].山人:此指隐士。
看花述异记
王 晫
湖墅西偏,有沈氏园,茂才衡玉之别业 [1] 也。茂才性爱花,自号“花遁”。园故多植古桂、老梅、玉兰、海棠、木芙蓉之属,而牡丹尤盛。叠石为山,高下互映,开时荧荧如列星,又如日中张五色锦,光彩夺目。远近士女游观者,日以百数。
三月十八日,予亦往观,徘徊其下,日暮不忍归。主人留饮,饮竟,月已上东墙矣。主人别去,予就宿廊侧,静夜独坐。清风徐来,起步阶前,花影零乱,芳香袭人衣裾,几不复知身在人世。
俄见女子自石畔出,年可十五、六,衣服娟楚 [2] 。予惊问,女曰:“妾乃魏夫人弟子黄令徵 [3] ,以善种花,谓之花姑。夫人雅重君,特遣相迓。”予随问夫人隶 [4] 何事?曰:“隶春工,凡天下草木花片,数之多寡,色之青白红紫,莫不于此赋形焉。”“然则何为见重也?”曰:“君至,当自知。”因促予行。予不得已,随之去。
移步从太湖石 [5] 后,便非复向路 [6] 。清溪夹岸,茂林蓊郁。沿溪行里许,但觉烟雾溟濛,芳菲满目,人间四季花,同时开放略尽。稍前一树,高丈余,花极烂熳。有三女子,红裳艳丽,偕游树下,见客亦不避。予叹息良久。花姑曰:“此鹤林寺 [7] 杜鹃也,自殷七七 [8] 催开后,即移植此。”又行数里,一望皆梅,红白相间,绿萼倍之。当盛处有一亭,榜 [9] 曰“梅亭”。亭内有一美人,淡妆雅度,徙倚花侧。予流盼移时,几不能举步。花姑曰:“奈何尔?此是梅妃 [10] 。梅亭二字,犹是上皇 [11] 手书。幸妃性柔缓,不尔,恐获罪!”予笑谢乃已。
行至一山,岩壑争秀,花卉殆与常异。听枝上鸟语,如鼓笙簧。渐见朱甍 [12] 碧瓦,殿阁参差,两度石桥,乃抵其处。相厥栋宇 [13] ,侈于王者。旁有二司如官署,右曰“太医院”。予大惊讶,问花姑曰:“此处亦须太医耶?”花姑笑曰:“乃苏直耳;善治花,瘠者能腴,病者能安,故命为花太医。”“其左曰‘太师府’何?”曰:“此洛人宋仲儒 [14] 所居也。名单父,善吟诗,亦能种植。艺 [15] 牡丹,术凡变易千种,人不能测。上皇尝召至骊山 [16] ,植花万本,色样各不同,赐金千两,内人 [17] 皆呼‘花师’,故至今仍其称。”入门,由西街行百步余,侧有小苑,画槛雕栏。予遽欲进内,花姑虑夫人待久,不令入。予再三强之,方许。及阶,见一花合蒂,浓艳芬馥,染襟袖不散。庭中有美女,时复取嗅之,腰肢纤惰,多憨态。予不敢熟视。花姑曰:“君识是花否?”予曰:“不识也。”曰:“此产嵩山坞 [18] 中,人不知名。采者异之,以贡炀帝 [19] 。会车驾 [20] 适至,爰赐名‘迎辇花’ [21] 。嗅之能令人清酒,兼能忘睡。”予曰:“然则所见美女,其司花女袁宝儿 [22] 耶?”花姑曰:“然!”遂出。
复由中道过大殿。殿角遇二少妇,皆靓妆,迎且笑曰:“来何暮也?”花姑亟 [23] 问:“夫人何在?”曰:“在内殿观诸美人歌舞奏乐为乐。客既至,当入报夫人。”予遽止之曰:“姑少俟。诸美人可得窃窥乎?”二妇笑曰:“可。”谓花姑:“汝且陪君子,我二人候乐毕相延也。”去后,予乃问花姑:“二妇为谁?”曰:“二妇本李邺侯公子 [24] 妾,衣青者曰绿丝,衣绯者曰醉桃。花经两人手,无不活。夫人以是录入近侍。”遂引予至殿前帘外,见丝竹杂陈,声容备善,正洋洋盈耳。忽有美人撩鬓举袂,直奏曼声,觉丝竹之音不能遏;既而广场寂寂,若无一人。予闻之,不胜惊叹。花姑曰:“此《永新歌》 [25] ,所谓‘歌值千金’,正斯人也。”语未毕,闻帘内宣“王生入”。
予敛容整衣而进,望殿上夫人,丰仪绰约,衣绛绡衣,冠翠翘冠,珠珰玉珮,如后妃状。侍女数十辈,亦皆妖丽绝人。予再拜。命予起,曰:“汝见诸美女乎?”予谢不敢。夫人曰:“美人是花真身,花是美人小影。以汝惜花,故得见此,缘殊不浅。向汝作《戒折花文》,已命卫夫人 [26] 楷书一通,置诸座右。”予益逊谢。旋命坐,进百花膏。夫人顾左右曰:“王生远至,汝辈何以乐嘉宾之心?”有一女亭亭玉立,抱琴请曰:“妾愿抚琴。”一声才动,四座无言。泠泠然,抚遍七弦,直令万木澄幽,江月为白。夫人称善,曰:“昔于頔 [27] 尝令客弹琴,其嫂审声,叹曰:‘三分中,一分筝,二分琵琶,绝无琴韵。’今听卢女 [28] 弹,一弦能清一心,不数秀奴、七七 [29] 矣。”因呼太真 [30] 奏琵琶。予闻呼太真,私意当日称为“解语花”,又曰“海棠睡未醒”,不料邂逅于此。乃见一人,纤腰修眸,衣黄衣,冠玉冠,年三十许,容色绝丽,抱琵琶奏之,音韵凄清,飘出云外。予复请搊筝 [31] 。夫人笑曰:“近来唯此乐,传得美人情。君独请此,情见乎辞矣!”顾诸女辈曰:“谁擅此技?”皆曰:“第一筝手,无如薛琼琼 [32] 。”寻有一女,着淡红衫子,系砑罗裙 [33] ,手捧一器,上圆,下平,中空,弦柱十二,予不辨何物。夫人曰:“此即筝也。”顷乃调宫商于促柱 [34] ,转妙音于繁弦 [35] ,始忆崔怀宝诗,良非虚语。曲才终,又有一女,抱一器,似琵琶而圆者,其形象月,弹之,其声合琴,音韵清朗。予又不辨何物,但微顾是女,手纹隐处如红线。夫人察余意,指示予曰:“此名阮咸,一名月琴,唯红线雅善此。”予方知是女即红线 [36] 也。夫人忽指一女曰:“浑忘却汝。汝有绝技,何不令嘉客得闻?”予起视,见一美人,含情不语,娇倚屏间,闻夫人语,微笑。予遂问夫人:“是女云谁?”夫人曰:“此魏高阳王雍美人徐月华 [37] 也。能弹卧箜篌,为明妃 [38] 出塞之歌,哀声入云,闻者莫不动容。”已,持一器,体曲而长,二十三弦,抱于怀中,两齐奏之,果如夫人言。
俄有一女跨丹凤至,诸女辈咸曰:“吹箫女来矣!”女谓夫人曰:“闻夫人延客,弄玉 [39] 愿献新声。”夫人请使吹之。一声而清风生,再吹而彩云起,三吹而凤凰翔,便冉冉乘云而去。耳畔犹闻呜呜声,细察之,已非箫矣。别一女子,短发丽服,貌甚美而媚,横吹玉笛,极要眇 [40] 可听。夫人曰:“谁人私弄笛?”诸女辈报曰:“石家儿绿珠 [41] 。”夫人命亟出见客。女伴数促不肯前,中一女亦具国色,乃曰:“儿亦善笛,何必尔也?”绿珠闻之,怒曰:“阿纪 [42] 敢与我较长短耶?我终身事季伦 [43] ,不似汝谢仁祖 [44] 殁,遂嫁郗昙 [45] 。不以汗颜 [46] ,翻逞微技?”是女羞愤无一言。夫人不怿,命止乐。
忽有啭喉一歌,声出于朝霞之上,执板当席,顾盼撩人。夫人喜曰:“久不闻念奴 [47] 歌,今益足畅人怀!”念奴曰:“妾何足言?使丽娟 [48] 发声,妾成伧父 [49] 矣!”夫人指曰:“丽娟体弱不胜衣,恐不耐歌。”予见其年仅十四、五,玉肤柔软,吹气胜兰,举步珊珊,疑骨节自鸣。乃曰:“对嘉宾,岂能辞丑?”因唱《回风曲》,庭叶翻落如秋,予但唤奈何而已。丽娟曰:“君尚未见绛树 [50] 也。绛树一声能歌两曲。二人细听,各闻一曲,一字不乱。每欲效之,竟不测其术。”夫人曰:“绛树术虽异,恐无能胜子。吾且欲与王生观绛树舞。”乃见飞舞回旋,有凌云态,信妙舞莫巧于绛树也。绛树谓丽娟曰:“汝欲效吾歌不得,吾欲学汝舞亦不能。”夫人大悟曰:“有是哉!汉武尝以吸花丝锦 [51] ,赐丽娟作舞衣,春暮宴于花下,舞时故以袖拂落花,满身都着,谓之百花舞。今日奈何不为王生演之?”丽娟复起舞,舞态愈媚,第恐临风吹去。忽闻鸡鸣,予起别。夫人曰:“后会尚有期,慎自爱。”仍命花姑送予行。视诸美人,皆有恋恋不忍别之色,予亦不知涕之何从也。
花姑引予从间道 [52] 出,路颇崎岖。回首忽失花姑所在,但见晓星欲落,斜月横窗,花影翻阶,翩然若顾予而笑。露坐石上,忆所见闻,恍如隔世。因慨天下事大率类是,故记之。时康熙戊申 [53] 三月。
本篇采自张潮《虞初新志》卷十二,作者王晫。
这是一篇具有浓郁散文趣味的志怪类传奇小说,与唐传奇中的《崔玄微》、话本小说中的《灌园叟晚逢仙女》《聊斋志异》中的《绛妃》等同一机杼,通过传奇志怪的故事情节,表现了作者对美的热爱,可以说是一曲美的颂歌。作者在鲜花盛开的沈氏园中做了一个美丽的梦,梦中被美丽的仙女花姑请到了岩壑争秀、鸟语花香、朱甍碧瓦、殿阁参差的仙境,见到了主管天下四时鲜花的神仙魏夫人,不但历览鲜花美女,且聆听了魏夫人“美人是花真身,花是美人小影”的高论。什么是美?鲜花美人就是美的化身,就是美。多么简要的概括!作者为什么有幸亲历仙境,纵观鲜花美女,得以尽情地领略美?就是因为他爱美,不破坏美,作过《戒折花文》,用魏夫人的话说就是“以汝惜花,故得见此,缘殊不浅”。崔玄微、灌园叟秋先等的奇遇不也是因为这一点吗?可见惜花爱美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一传统美德至今仍有其现实意义。不仅如此,因为惜花爱美,作者不但得以历览鲜花美女,还得到了魏夫人的进一步奖赏,那就是超越时空的界限,欣赏古代美人演奏的各种古代乐曲,表演的各种著名歌舞。鲜花、美人、音乐、舞蹈,都是美的体现,美的象征。正是在作者爱美的精神支配下,这一切才突破了时空的局限完美地结合成一篇优美的文章,演奏了一曲美的颂歌,给我们以美好的感受。
善于选取和组织材料,结构成篇,是本文突出的艺术特点。本文是一篇结构上颇具特色的传奇小说。传统的传奇小说分“记”“传”二体,记体传奇以故事为叙述线索,传体传奇以人物为叙述线索。本文从题目看虽应属于“记”体传奇小说的范畴,但却一反常态,以作者的心路历程为叙事线索,将表面上看来风马牛不相及的若干人物和事件有机地组织到一起,从而形成一种颇似近代意识流小说的特殊结构。从五代志怪小说《集仙录》中的花姑黄令徵(黄灵徽),到《续仙传》中的鹤林寺杜鹃、《梅妃传》中的梅花和梅妃;从花太医苏直、花太师宋仲儒,到《南部烟花记》中的袁宝儿和迎辇花;从唐代李邺侯公子的绿丝、醉桃二妾,到《乐府杂录》等所载的许永新;从晋代的卫夫人、汉末的卢女,到唐代的杨太真、薛琼琼、红线,再到南北朝的徐月华、汉代的王昭君、秦国的弄玉,再到晋代的绿珠、阿纪;从善歌的念奴、丽娟,到善舞的绛树……这些故事和人物表面看来时空颠倒、互不相关,但在本文中却或以花木为媒介,或以音乐为统属,或以歌舞为联络,总而言之是在爱美思想的统摄之下,在作者的梦境当中聚集到了一起,并组成了一支优美和谐的颂歌。一般的小说描写人物心理基本上局限于人的意识层面的东西,而对前意识和潜意识层面上的东西往往很少涉及;近代意识流小说打破了这种传统,将笔触扩及到了人们心理的所有领域,因而作家的视点取向和叙事模式产生了巨大的变异。梦是人们各种意识的混合体,从这一点上讲,本文在视点取向、叙事模式、结构方法方面均具有了意识流小说的色彩。
其次,语言简洁优美,传神写意,描情状物,如在目前,也是本文主要的艺术特色。如写入梦时“静夜独坐,清风徐来,起步阶前,花影零乱,芳香袭人衣裾,几不复知身在人世”;写梦中“清溪夹岸,茂林蓊郁”的沿溪小路,“红白相间,绿萼倍之”的梅花,“朱甍碧瓦,殿阁参差”的仙境,“浓艳芬馥,染襟袖不散”的迎辇花,“丰仪绰约,衣绛绡衣,冠翠翘冠,珠珰玉珮,如后妃状”的神仙魏夫人,“直令万木澄幽,江月为白”的琴声,“飞舞回旋,有凌云态”的舞姿;写梦醒后“但见晓星欲落,斜月横窗,花影翻阶,翩然若顾予而笑”等,都能抓住描写对象的主要特点,寥寥几笔,就能达到情景宛然,历历在目的艺术效果。
(王恒展)
注 释
[1].茂才:即秀才。别业:即别墅。本宅外另建的园林休息处所。
[2].娟楚:整齐美好的样子。娟,美好。楚,整齐。
[3].魏夫人:据《集仙录》等书记载,魏夫人名华存,晋司徒魏舒之女。幼年好道,志慕神仙。尝栖衡山,修真养性。后来成仙,称南岳夫人,常显灵人间。黄令徵:《魏夫人传》有:“有女道士黄灵徽,年迈八十,貌若婴孺,号为花姑”之语。当即此人。
[4].隶:隶属。
[5].太湖石:园林中叠砌假山所用之石。以产于太湖,故名。其石因风浪冲激,多坎孔而玲珑剔透。
[6].向路:原来的路。向,从前。
[7].鹤林寺:在今江苏镇江。
[8].殷七七:即《续仙传》所载之殷天祥,又名“道筌”。曾为泾原节度使周宝催开鹤林寺杜鹃。
[9].榜:榜额,匾额。
[10].梅妃:据《梅妃传》,为唐玄宗妃,姓江,名采萍,因酷爱梅花,故称。妃敏慧能文,颇见宠于玄宗,后因杨贵妃之妒而失宠,死于安史乱中。
[11].上皇:即唐玄宗李隆基。其子肃宗李亨即位后尊为太上皇,故称。
[12].朱甍(hōng):红色的屋顶。甍,屋脊。
[13].相厥栋宇:看其房屋建筑。厥,其。
[14].宋仲儒:唐洛阳人,名单父。善吟诗,长于种植花卉。种牡丹能变易千种。
[15].艺:种植。
[16].骊山:山名。位于陕西临潼东南。山上有唐华清池故址。
[17].内人:宫中的女伎艺人,泛指宫人。
[18].嵩山:山名。位于河南登封市北。古称“中岳”。坞:四面高、中间凹下的地方。
[19].炀帝:隋炀帝杨广,公元605—618年在位。
[20].车驾:皇帝外出时所乘的车马。因用之代称皇帝。
[21].迎辇花:花名。花外殷紫,内素腻菲芬,粉蕊,心深红,香气浓郁,沾襟袖,移日不散。人得之嵩山嵨中,异而贡之,会炀帝车驾适至,因名迎辇花。辇,本意为人拉的车,后世专指天子乘坐的车。
[22].袁宝儿:据《南部烟花记》载,袁宝儿为隋炀帝侍女。时洛阳进合蒂迎辇花,帝令其持之,号“司花女”。
[23].亟:迫切。
[24].李邺侯公子:唐李泌的儿子李蕃。李邺侯,唐李泌封邺侯。安史之乱前后,李泌对朝政多所匡救,官至中书侍中同平章事。小说《邺侯外传》说他后来成仙。
[25].《永新歌》:许永新唱的歌。据《乐府杂录》:唐开元时宫女许永新善歌。曾奉旨于勤政楼群臣宴上高歌一曲,致使“广场寂寂,若无一人。喜者,闻之气勇;愁者,闻之肠绝”。
[26].卫夫人:公元272—349年。晋卫恒侄女,名铄,字茂猗,汝阴太守李矩妻。工书法,尤善隶书。王羲之少时曾从之学习。
[27].于頔(dí):唐河南人,字允元。历任湖、苏二州刺史,山南东道节度使,累迁尚书左仆射。封燕国公,宪宗朝拜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令客弹琴事见李肇《国史补》。
[28].卢女:汉末曹操宫女。七岁入汉宫,善鼓琴。
[29].秀奴、七七:两人皆聪慧,善鼓琴,能自作琴谱。
[30].太真:即杨贵妃,公元719—756年。唐蒲州永乐人,杨玄琰女,小名玉环。晓音律,善歌舞。初为寿王妃,后度为女道士,号太真。入宫后得玄宗宠,封为贵妃。
[31].搊筝:弹筝。
[32].薛琼琼:《丽情集》载:薛琼琼为唐开元年间宫中第一筝手。狂生崔怀宝见而爱之,献诗云:“平生无所愿,愿作乐中筝。近得玉人纤手子,砑罗裙上放娇声,便死也为荣。”后二人终于结为夫妻。
[33].砑罗裙:砑磨得光亮的罗裙。砑,在物体上碾磨使坚实发亮。
[34].促柱:急弦。
[35].繁弦:细碎的弦乐声。
[36].红线:唐传奇《红线》中的侠女。唐潞州节度使薛嵩青衣,通经史,善弹阮。曾为主人盗取魏博节度使田承嗣枕边的金盒,警告他不要用武力兼并潞州。
[37].魏高阳王雍:北魏献文帝拓跋弘之子拓跋雍,字思穆,封高阳王,官居朝首。徐月华:拓跋雍王妃,善弹箜篌。据《洛阳伽蓝记》载,能奏《明妃出塞曲》,乐声入云,听者如市。
[38].明妃:即王昭君。汉南郡秭归人,名嫱,字昭君,因避司马昭讳,改称明君,后人因称“明妃”。元帝时被选入宫,竟宁元年匈奴呼韩邪单于入朝求和亲,昭君自请出嫁,戎服乘马,提琵琶出塞。此事成为后世多种文学艺术作品的流行题材。
[39].弄玉:据《列仙传》记载,是秦穆公的女儿,善吹箫。穆公将她嫁给也好吹箫的萧史,并筑凤台给他们居住。后来箫声引凤,二人跨凤升仙而去。
[40].要眇:美妙。
[41].绿珠:西晋石崇的爱妾,善吹笛。赵王伦专权,其嬖臣孙秀向石崇求绿珠。崇不许,秀乃劝伦杀崇,绿珠跳楼自杀。
[42].阿纪:谢尚妾,善吹笛。尚殁,嫁郗昙。
[43].季伦:即西晋石崇。渤海南皮(今河北南皮东北)人,字季伦。曾官侍中,荆州刺史等。以劫略远使商客,致富不资。于河阳置金谷园,奢靡成风。曾与潘岳等附事贾后。后为孙秀谮杀。
[44].谢仁祖:即晋谢尚,字仁祖,阳夏人。善音乐,博综众艺,深为王导器重。袭父爵咸亭侯。曾署仆射事,寻进号镇西将军,镇寿阳。
[45].郗昙:晋太傅郗鉴子,字重熙。少赐爵东安县伯,王导辟为秘书郎,累官北中郎将,领徐、兖二州刺史。
[46].汗颜:羞惭。
[47].念奴:唐天宝时著名歌女,善歌,出入宫禁。词调《念奴娇》即因其而得。
[48].丽娟:为汉武帝宫中歌女,年十四,玉质柔软,吹气胜兰。于芝生殿每歌《回风》之曲,花皆翻落。(见《汉武洞冥记》)
[49].伧父:鄙贱、粗野之人。这里是谦词。
[50].绛树:古歌女名。姓名时代不可考。魏文帝曹丕《答繁钦书》:“今之妙舞莫巧于绛树,清歌莫善于宋臈。”
[51].汉武:即汉武帝刘彻。吸花丝锦:用吸花丝织成的锦。吸花丝,即吸华丝。传说产自越嶲国的一种丝,花触之即被吸住不坠,故名。
[52].间道:小路。
[53].康熙戊申:即康熙七年(1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