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大震
【作者小传】
明小说家。字东宇,号长孺,又号市隐生、印月主人。万历时休宁(今属安徽,一作新都)人。辑有小说集《广艳异编》等。
紫竹小传
吴大震
大观 [1] 中,有紫竹者,工词,善于调谑,恒谓天下无其偶。一日,读李后主集。其父玄伯问曰:“后主词中何处最佳?”答曰:“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 耳。”玄伯默然。
曾游于野,有秀才方乔,乐至 [3] 人也。一与紫竹遇,欲睹其状,更不可见。昼夜思之,面貌恍惚,中心拂郁 [4] 。每入阛阓,见卖美人图者,辄取视,冀其有相似者。或狭邪 [5] 妓馆,无不留意。用计万端,竟无其人。终日悲叹,几成痼疾 [6] 。有寄情诗曰:“眉如远岫首如螓,但得相思不能亲。若使画工图软障,何妨百日唤真真。”
一日,遇一道士,携一锦囊,内有古镜,谓乔曰:“子之用心,诚通神明。吾有此纯阳古镜,藏之久矣。今以奉赠。此镜一触至阴之气,留影不散。子之所遇少女至阴独钟,试使人照之,即得其貌矣。然后令画工图之所留之影同。此女一得阳精,影即散去。他物尽然。”又戒乔不可照日,一照即飞入日宫,散为阳气矣。镜背有篆书云:“火府百炼,纯阳宝镜。”乔试之果然,遂以白玉盘螭匣盛斯镜而达意焉。紫竹欣然而受,遂得以诗词往来。
长夏,乔读书于种梅馆,眷思紫竹,至于忘食。忽紫竹遗以书,其大略云:“欲结赤绳 [7] ,何须素节,泣珠成泪,久比鲛人 [8] ,流火为期,聊同织女。春宵锦帐里,不妨雁语惊寒。暮雨雀屏中,一任鸡声唱晓。”书中之词亦多玮丽。柬尾附以《玉楼春》词曰:“绿阴扑地莺声软,柳絮如绵烟草衬。双鬟玉面碧窗人,一纸银钩春鸟信。佳期远卜清秋夜,梧树梢头明月桂。天公若解此情深,今岁何须二月夏。”
自此音问两绝,而想像难真。紫竹因觅银光纸,序其悲愁眷恋之意,复缀以《卜算子》词曰:“绣阁锁重门,携手终非易。墙外凭他花影摇,那得疑郎至。合眼想郎君,别久难相似。昨夜如何绣枕边,梦见分明是。”遂约于望云门暂会,因于墙阴之下,闲履苍苔,鞋底尽湿,而方不至。俄闻人语,遂归绣闼,独倚画屏,不胜怅恨,作《踏莎行》一阕云:“醉柳迷莺,懒风熨草,约郎暂会闲门道。粉墙阴下待郎来,藓痕印得鞋痕小。花日移阴,帘香失袅,望郎不到心如捣。避人愁入倚屏山,断魂还向墙阴绕。”
紫竹既归,方乔始至,四顾徬徨,憾惋而去,遂以尺牍故相讥调。紫竹为《菩萨蛮》词杂以戏语以解之曰:“约郎共会西厢下,娇羞竟负从前话。不道一暌违 [9] ,佳期难再期。郎君知我愧,故把书相诋。寄语不须慌,见时须打郎。”乔复为词戏答云:“秋风只拟同衾枕,春归依旧成孤寝。爽约不思量,翻言要打郎。鸳鸯如共床,玉手何辞打?若再负佳期,还应我打伊。”紫竹遂投誓书予乔,因寄《踏莎行》一阕云:“笔锐金针,墨浓螺黛,盟言写入麒儿袋。玉屏一缕兽炉烟,兰房深处深深拜。芳意缱绻,青雀难载,帘前细祝风吹带。两情愿得似堤边,一江绿水东流在。”
后因复寻旧约,遂得谐缱绻之私,自此两情相得益甚。紫竹常目乔为重宝,尺牍之间往往呼之。时紫竹有南蕃桃花,片重数钱,色如桃花而明莹如榴肉,市之得百金。因戏以词寄乔曰:“与郎眷恋何时了,爱郎不异珍和宝。一宝百金偿,算来何用郎?戏郎郎莫恨,珍宝何须论。若要买郎心,凭他万万金。”乔为之抚掌,但蹉跎时景,忽复青阳 [10] 。其父稍有所闻,遂召乔,以紫竹妻之焉。然往来诗词甚多,不能毕录,犹有一词云:“晨莺不住啼,故唤愁人起。无力晓妆慵,闲弄荷钱水。欲呼女伴来,斗草花阴里。娇极不成狂,更向屏山倚。”又云:“思郎无见期,独坐离情惨。门户约花阕,花落轻风飐。生怕是黄昏,庭竹和烟黮。敛翠恨无涯,强把兰缸点。”观此,其风调可想矣。
《紫竹小传》选自《广艳异编》“幽期部”,作者吴大震。小说叙写宋徽宗时秀才方乔和才女紫竹彼此爱慕,诗词往来,先是互诉相思之情,继而约期私会,终至天遂人愿,结为连理。故事既有“艳”的一面,又有“异”的一面,“艳”和“异”兼而有之。从“艳”的一面看,首先是紫竹容貌之艳。作者没有正面描写紫竹闭月羞花的容貌、倾国倾城的神姿,而从方乔一见而终日思念,几成痼疾,感通神明,侧面烘托了紫竹的“艳”。其次是紫竹与方乔两情缱绻之艳。传奇小说叙写男女欢合不外儿女情长,如鱼得水,而作者却能不落窠臼,别开生面,借两人诗词往来,以浓情艳语铺泻两人你思我恋的艳情。再从“异”的一面看,首先是纯阳古镜之异。此镜一触至阴之气即留影不散,奇异通神,实非人间所有之异宝。其次是紫竹风韵之异。传统的思维定式一般总局限在郎才女貌,所谓“女子无才便是德”,而紫竹不仅工词善诗,而且长于调谑,诚有“天下无其偶”之异。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封建社会中儿女婚姻皆付托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紫竹与方乔却能超尘脱俗,追求自由恋爱,真正享有人生,由此可以想见当时世人是何等羡慕他们情投意合的艳爱,惊讶他们幽期私会的异行。
故事承唐代传奇的写作手法而又有所发展。小说注重情节的发展,曲折起伏,引人入胜。一开始叙方乔一遇紫竹,即“欲睹其状,更不可见”,为下文以纯阳古镜达意通情张本。经道士相助,两人得以诗词往来,相思情深。紫竹情窦初开,真情流露,颇有春思之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之感,因寄词相约,以期幽会畅诉衷情。作者在此又陡起波澜,安排紫竹先至,方乔则姗姗来迟。紫竹不见方乔,却闻人语之声,不敢久候,怅恨而归。一时两相埋怨,欢会难期。故事经此一跌宕,遂将情节发展推向高潮,两人思慕之情与日俱增,遂设誓订盟,终谐欢好之情。
故事塑造了一对追求爱情幸福的情侣形象。方乔的性格特征在于纯情,他钟情于紫竹,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诚为一个至人形象。紫竹不仅貌美姿艳,而且聪慧过人,感情热烈奔放。她为方乔的真情所打动,不拘礼教的束缚,执意追求自由和幸福,主动约方乔相会,私许终身大事,成为当时女子渴望婚姻自主的新潮典型人物。故事对紫竹的父亲虽着墨不多,但从其对紫竹评后主词的态度和“召乔,以紫竹妻之”的举动,寥寥数笔,却生动地刻画出一个爱女知女且通情达理的父亲形象。紫竹与方乔自由恋爱终成眷属的圆满结局如果离开了紫竹父亲的理解,那将是难以想象的。读《紫竹小传》,想到这一点,自然在为紫竹与方乔喜得佳偶高兴之余,对紫竹的父亲也会肃然起敬的。
(徐时仪)
注 释
[1].大观:宋徽宗年号(1107—1110)。
[2].“问君”句:出自南唐李煜《虞美人》词。
[3].乐至:地名,在今四川省中部。
[4].拂郁:愤懑。拂,通“怫”。
[5].狭邪:狎邪。
[6].痼疾:积久难治的病。
[7].赤绳:赤色绳子,传说月下老人主司人间婚姻,在冥冥中用赤绳系住男女的脚,双方即注定为夫妇。
[8].鲛人:神话传说中的人鱼,能流出泪水化作珍珠。
[9].暌违:隔离,别离。
[10].青阳:指春天。